西西河

主题:被教训后,法国人开始睁眼看世界了 -- 新长城

共:💬138 🌺278 🌵16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0
下页 末页
    • 家园 西藏问题不容他人置喙

      这是中国的底线,就算搁20年前中国一样这样反应,法国人现在好象也没有搞清这个问题,都怪这些年和他们“嬉皮笑脸”打麻将,模糊掉了。

    • 家园 对法国人,对国人都是很好一课:强者才会被人尊重
    • 家园 希望法国品牌败下中国市场

      那些名牌,掏了中国多少钱呀。什么香水、人头马,卖的天价。该歇歇了。

      • 家园 困难,东亚人无论男女,相对白人和黑人都比较虚荣,这个我

        估计是在得意的时候受到的兴奋感很强烈,甚至接近或者超过性兴奋(女性可能更强烈).这个并不是开玩笑,这个是很可能的事情,从东亚人更喜欢赌博,更容易沉迷于电子游戏,网络等虚拟物品就能看的出东亚人更喜欢心理刺激甚至强过生理刺激.

        而白人和黑人相对更容易沉迷于酒精,暴力,性和毒品,更容易沉迷于生理刺激.

        有个特例是西亚那些到了澳大利亚等地的移民也很喜欢买名牌,某种程度上是和他们受宗教约束,行为比较保守有关.因为他们不能赌博,乱性,吸烟,喝酒,吸毒,所以他们往往较其他移民族群更有暴力性.同时转移了部分生理刺激到了心理刺激方面.如果穆罕默德诞生于这个时代,我相信他还会加一条在可兰经里,禁止疯狂购物,禁止购买奢饰品.

        • 家园 奇怪了

          要么德国是个例外。

          德国年轻人,有多少沉迷于网络、游戏、手机,有个统计是至少20%以上。前两个礼拜在斯图加特附近发生的枪杀事件的主角,就是沉迷游戏的主。前几年发生在德国的两起枪杀事件的主角,也都是沉迷游戏无法自拔的德国年轻人。

          土耳其人,我看也没有好到哪里去。他们结婚时的黄金饰品,就德国海关的纪录片来看,几乎可以用公斤每人来计算。土耳其人是被德国海关重点照顾的贵重首饰携带入关不报税的人。

          • 家园 土耳其人基本都是穆斯林,和西亚那些有钱人没有区别.德国

            其实也不是特例,我给你说几个比德国年轻人更容易沉迷网络游戏的白人国家,分别是芬兰,挪威,丹麦和瑞典.他们和德国最大的相似就是人均收入比德国更高,测试人种智商的时候比德国人还高.而这些国家的人种平均智商比普通西欧和东欧国家的要高,而西欧比意大利西班牙等南欧国家要高.而测试智商的结果认为平均水平东亚人种高过白人,但是白人中的德国裔和北欧国家的人种平均智商是白人中最高的.其中我看的那个实验结果,德国大概是107,英国100,法国92,中国大概是105,日本是110.

        • 家园 中国应该对奢侈品征高额累进税

          等西方品牌败下阵后再降低税率

          • 家园 我觉得不光是税率的问题

            眼光盯着奢侈品的人,要的是买高价货的满足感和荣耀感,区区税率未见得拦得住他们,有时候甚至越难买到越刺激他们购买。君不见各大护肤彩妆品牌是如何用“限量”高价货圈钱的啊。

            说句玩笑话,说不定你让他们都能轻松地买到这些东西,并且发现无甚稀奇,说不定就是去兴趣了。

            比如我认识有人颇爱用某英国小店化妆品,你告诉她这东西成分不安全(有专业机构检测报告为证),照买。告诉她该品牌挺DL的,抵制了3个月,然后松动。告诉她这东西在德国买不划算,买得更起劲了。直到有一次我去了某家outlet,回来以后告诉她这东西在outlet烂大街,一欧一个都没人要,告诉她她想要多少我给她带多少,白送她,太廉价了我懒得算账,于是,她彻底没兴趣了……

            • 家园 这帮人爱的不是品牌质量,爱的是显示优越感

              只要有优越显示欲望,就有名牌的市场。所以最根本之道还是建立国产名牌,但这不是几年内能实现的事。

              近期内实在看不过眼,要对付这些人,也可以鼓励仿照。lv出现一个款式,1个月内大街小巷卖菜的人手一个,追lv的人的优越感就会被憋在肚里没法发泄。 如果仿照的质量不错,那追名牌的也会去买仿照的同样得到虚荣。

              用名牌包装自己的目的还是想给自己增加附加值,好卖个好价钱。如果好买家,未婚的优质男女,全都用围观弱智的目光打量名牌包装人物,使用名牌的人就算再醉心其优越的质量,也会至少把商标剪了,而不会像某人大代表一样,居然围巾上满是LV,茫然不知中国人民正在生法国的气,居然带着这个围巾去中国的国会议政。TG的新闻审查那么严格,可以增加一条,凡是宣扬名牌就是品味的文章和个人一概封杀,电视剧中多出现几次名牌弱智的角色。没有媒体推波助澜,以追名牌者的智商,比较容易害怕被当弱智围观。

              • 家园 健康的社会心态才是王道

                发展中国自己的大牌只是见招拆招。比如现在的“上海滩”之类的牌子,我在lufthansa的免税品目录里常常看见,价格不菲,设计也不错,初见是挺自豪的。但仔细想想,这也只是把钱给中国商人赚去比让LV赚去心里好点儿罢了,况且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之下,这钱最后到底是流入了谁的口袋,又有谁说得清楚呢?

                个人觉得,关键在于健康的消费心态。人总是追求周围的人认可的,如果周围的人总是暗示他只有通过攀比名牌才能获得认同,那么多数人都或多或少会受到影响。比如我身边的女性朋友在置办“面子工程”的时候,爱去某几个论坛的明显比其他人更注重昂贵的品牌,看到便宜的东西习惯性地撇撇嘴说“这么便宜的怎么敢往脸上涂”,而爱去另外某几个论坛的则以擅淘实惠商品为荣,口号是只买对的不买贵的。

                要有这样的消费心态,就要保证市面上有充足的便宜又可靠的商品。比如楼下有人说德国人很爱追名牌,的确,德国人追捧名牌衣服,皮包都是狂热的,但是在护肤品上就没有那么热烈。除了天生性格方面的问题,我觉得原因之一是这类平价商品一向做得很好,成分清楚,紧跟潮流,广告专业,测试成绩优秀,加上价格优势,没有什么人真跟钱过不去的。而服饰类就不同了,德国人大概天生不擅长这个,便宜的衣服款式和质量很多都不过硬,价格也没有拉开很大距离,所以很多人宁可多花钱去追捧信得过的品牌。逐渐价格和生活品位划了等号,也就形成了追捧潮流。

                另一个是自信,像国人有段时间热衷于追捧洋品牌,我的感觉就是因为自卑。盲目羡慕别人的生活,就想通过“拥有和你一样的商品”来获得满足感。其实现在有些方面风气已经渐渐转过来了,比如洗化类的,蜂花,百雀羚,凤凰,郁美净的重新崛起,并不能简单归因于这一代消费者的怀旧情结,这些老品牌凭良心做实在东西,不玩弄高价手段,获得消费者的尊敬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消费者有足够的自信,不需要盲从别人来获得满足。

                说实在的,如果所谓的国产大牌也学得像LV之流一样,打着虚无缥缈的“生活态度”“品位”“贵族气质”这样的概念,拉着比上帝还拽的臭脸摆架子忽悠本国老百姓,那未必是中国民族品牌的光荣,而如果中国老百姓被这样的中国大牌蒙得跟欧洲人似的花钱买概念,那倒真的是悲哀了。

                • 家园 名牌也不是一无是处

                  细节上决定成败,我们都知道60分到80分,努力起来很容易,95分到99分就很难了.

                  真正出色的名牌,在细节上确实过硬.这点我们要学习.

                  当然不否认很多是虚荣的名牌.

                • 家园 健康的社会心态确实非常重要

                  培育健康的社会心态需要我们媒体的正确引导。现在媒体上充满着这种趣味。哈各种各样的东西占据了许多空间。中国天怒人怨的新闻检查制度应该在这上面做点正面的事。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0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