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原《四边伐鼓三军呼》现《那时英雄》发表更新新内容 -- 恶魔之读书者

共:💬75 🌺353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 5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原《四边伐鼓三军呼》现《那时英雄》发表更新新内容

    网络原名为《四边伐鼓三军呼》,曾发表于西西河,音速,天涯,唐风等各大论坛,后更名为《那时英雄——隋唐战史》,可是说是个人多年历史写作的一个总结,希望大家能够满意。

    本书卓越、当当与各大新华书店有售,地址见下:

    http://www.langlang.cc/2107890.htm

    书评地址见下:

    http://www.douban.com/subject/3534003/

    编辑推荐

    旅欧学者别具眼光的中国隋唐战争史,重现一个“陌生的、史诗般的中国”。

      杨坚、李渊、李世民、李靖、薛仁贵……帝国在这些英雄手中复活! 三征高丽、征服草原帝国、白江口大捷……历史因英雄的功绩而辉煌! 岁月悠悠,又是千年逝去。那时英雄的荣光,可曾有丝毫退色?

      一部全面还击柏杨《丑陋的中国人》,姜戎《狼图腾》的作品。

      这不单单是一部战争史,更是一部中国人的精神史,不屈史,奋斗史……

    媒体评论

    远看千年路,古人寂寞长。金戈铁马写辉煌。往事流光不再,令人费思量。和戎难崛起,铁血铸盛唐。慷慨少年也文章。帝国如诗,帝国如朝阳,帝国气吞寰宇,泽被四野八荒。

    ——约克公爵(方正书赢天下大赛总策划、爱读爱看网高级编辑、前天涯煮酒论史首席版主)

    唐时明月,盛世英雄。

    ——萧让(旅加学者、沉醉唐风历史文化论坛坛主,天涯煮酒论史版主)

    横空出世的英雄!光荣而辉煌的帝国!

    ——朱世巍(《东线》作者、著名二战学者)

    此文之前的有关这段历史的资料,要么落于历史论文的套子而缺乏可读性,要么只是作为一种时代背景语焉不详。这篇文章读的时候感觉和读黎德安的罗马史,或者潇水的春秋一样,只能有一个评价——精彩。

    ——萨苏(旅日著名作家,《环球时报》驻日记者)

    前言

    鲁迅先生有云:“中国一向就少有失败的英雄,少有韧性的反抗,少有敢单身鏖战的武人,少有敢抚哭叛徒的吊客。”就鲁迅先生所处的时代而言,上述话语有着非常强烈的现实意义,曾几何时,中国人已经从骨子里被打造成了一副“温良恭谦让”的样子,血性却消失无踪,以至于今人试图用游牧民族所谓《狼图腾》的民族性来论证国人的软弱,更有甚者竟然试图用罗马希腊这些西方文明来证明中国人所谓的劣根性,将根子挖到了全体国人的祖宗头上。笔者起初对于国人的种种不良秉性也曾有过鲁迅先生般的感受,后于欧洲留学多年之后,始觉不然,于是埋首故纸堆,希望或有所得。如此数年学识稍长后,对我中华人物及历史总算有了些别样的体悟,因之成文,以馈大众。

    在中国的历史中,曾经有那么一个时代,那时候的中国人不乏失败的英雄,不乏韧性的反抗,不乏敢单身鏖战的武人,不乏敢抚哭叛徒的吊客。在那个时代中,中国人比游牧民族更会驾驭马匹,比海洋民族更善于操纵船只,比真正的蛮族更勇猛,创造的文明比其他国家更辉煌! 那个时代是一个英气迸发的时代,无数英雄们的事迹最后都成了评书艺人们津津乐道的段子。这个中国历史上最具有英雄浪漫色彩的时代便是后世称之为“隋唐”的时代。

    说起隋唐的英雄们,我们最直接的印象便是以《隋唐演义》、《说唐》等演义小说为蓝本的各种评书。从这些文学艺术作品中,我们知道了李元霸、罗成、秦琼、程咬金、单雄信等一个个闪亮的名字,可是在真实的历史当中这些英雄是不是真的存在,他们的真实事迹又是如何的呢?有句话说的好,“真实比小说更精彩”。文学作品中的隋唐英雄们的事迹虽然够传奇,但却过于神化;在真实的历史中,这些英雄们更有血有肉,他们有的功成名就,有的却以失败告终,有的孤身鏖战而壮烈牺牲,有的却谈笑用兵攻城灭国,无论结局如何,在历史中他们是那么栩栩如生,意气飞扬。

    本书以时间为顺序,以战争为脉络,以人物为线索,重点描写了隋文帝统一中国到唐高宗击灭高丽、收复辽东为止的这段历史。在这段历史中,强盛的隋帝国两世而亡,天下英雄逐鹿中原,所谓“云雷方屯,龙战伊始,有天命焉,有豪杰焉”。这些英雄豪杰在那个时代中演出了一幕幕精彩的对决,最终打造了一个辉煌的大唐帝国。因此史书有云:“唐之德大矣!际天所覆,悉臣而属之;薄海内外,无不州县,遂尊天子曰“天可汗”。三王以来,未有以过之。至荒区君长,待唐玺纛乃能国;一为不宾,随辄夷缚。故蛮琛夷宝,踵相逮于廷。” 而国外历史学家因此惊呼“隋唐时代的一统天下无与伦比,在西方,不论是6世纪时君士坦丁堡的查士丁尼,还是9世纪时的查理曼大帝,都未能重建一个如此辽阔而又强大的中央集权的帝国。那个时代的中国人敢于以三千人突击敌人的首府、敢以数百人向十倍以上的敌人挑战、敢在重重包围之下死战不退。以至于“一个受到震惊的亚洲从他身上看到了一个陌生的、史诗般的中国。决不向蛮族求和,也不以重金去收买他们撤兵……战胜他们,使他们害怕中国。”

    如今文化和历史上的种种所谓“挖祖宗劣根性”的怪现象甚至在西方人的眼里都是那么可笑。勒内?格鲁塞曾对此现象总结道:“中国过去的伟大,首先在于她复兴和更新的无穷力量,在于创造性的自发行为……在后来的历史中,我们很少找到这种生命活力的踪迹,相反,倒是发现了自信的缺乏,以及对外部世界的普遍不信任。一颗怯懦的心灵,自然也就远离了那已经逝去的伟大时代。”

    本书力图将那个伟大时代的中国人真正的精神面貌通过一场场战争反映给读者,重现千年前隋唐英雄们那“男儿本自重横行”的风采,亦希望本书能唤醒一些我们久已遗忘的记忆。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元宝推荐:张七公子,
    • 家园 第五章 大唐开国 第一节 八柱国家

      “俄属群盗并兴,于此浸以雄盛,豪杰虽建名号,莫不请好息民。于是分置官司,总统中国,子女玉帛,相继于道,使者之车,往来结辙。自古蕃夷骄潜,未有若斯之甚也!

      ——《隋书》令狐德棻、长孙无忌、魏征

      “及隋末离乱,中国人归之者甚众,又更强盛,势凌中夏,迎萧皇后,置于定襄。薛举、窦建德、王世充、刘武周、梁师都、李轨、高开道之徒,虽潜称尊号,俱北面称臣,受其可汗之号。东自契丹,西尽吐谷浑、高昌,诸国皆臣之。控弦百万,戎狄之盛,近代未有也。”

      ——《通典》杜佑

      八柱国家

      上天注定不会让一个三百余年后重新统一的帝国就此再次陷入分裂,这个重新统一天下的重担就被放在了当时的唐国公李渊的身上。说起李渊,就不得不说一下在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八柱国家”。“八柱国家”是由当时西魏权臣宇文泰所创立的一个军事贵族系统,他以府兵制为基础,以当时新兴的关陇军事贵族集团为 基干,创造了盛极一时的西魏八大柱国。八柱国家,分别为:宇文泰(李世民外曾祖父)、元欣、李虎、李弼(李密曾祖父)、赵贵、于谨、独孤信(杨坚岳父,李渊外祖父)、侯莫陈崇。他们创造了西魏,北周,隋,唐四个朝代辉煌的历史。因此唐代史书称:“今之称门阀者,咸推八柱国家。当时荣盛,莫与为比。”

      这“八柱国家”中的李虎便是李渊的祖父,可见李渊的身份是极其尊贵的。李渊的出身极好,又受到了隋文帝时期的独孤皇后的宠爱,所以一开始的仕途一帆风顺,可是到了炀帝时期则情况开始有所变化,当时有这么一句“当有李氏应为天子”的谶语,隋炀帝因此将怀疑的目光投向了身边的这些关陇李姓贵族。不但在毫无罪名的前提下,灭了右骁卫大将军、邸国公李浑的族,对李渊也是极不放心。一次征召李渊从驻地来谒见,李渊因病未能亲赴。李渊有个外甥女王氏是炀帝的嫔妃,炀帝便问王氏:“你舅舅怎么来得这么迟?”王氏回说有病,炀帝立刻便说:“他会死吗?”可见隋炀帝对李渊的猜忌到了一种什么样的地步。

      李渊遭到猜忌之后,不得不韬光养晦,每天纵情于酒色来让隋炀帝解除戒心。可是长期韬光养晦的生活并未让李渊是丧失了他的政治嗅觉,在天下大乱出现征兆的时候他也开始了自己的行动。乱世中什么最可靠呢?地位?财富?这些其实都是虚无的东西,在乱世中并没有太多的用处。毛主席说过“枪杆子里面出政权。”乱世中的兵权才是最重要的东西,它不仅仅能够保护自己,更能借此获得更大的利益。因此李渊用尽了一切办法来搞到兵权,而炀帝此时已经是到了非常昏聩的地步,居然给了李渊兵权让他出兵讨伐当时的所谓“群盗”。为什么说隋炀帝昏聩呢?以李渊当时的状况,用纵情声色,收贿受贿来韬光养晦。如果炀帝很明智,看破了李渊的假相,那么首先就会把李渊给解决掉,决不会允许李渊拿到兵权。如果炀帝并没有看破李渊的伪装的话,那么一个如此颓废的人何堪大用?并且李渊也并不是什么早有威名的名将,在此之前并没有显赫的战绩,一个正常一点的帝王也不会对李渊委以重任。

      被委任为山西河东慰抚大使的李渊终于离开了凶险的朝堂,开始了他讨伐贼寇的生涯。有道是“穷人的儿子早当家”,其实像李渊这样的门阀世家里面的子女当家之早也是常人难以想象的。李渊的爷爷和父亲均早死,李渊七岁就继承了李氏家族的族长,早早地就肩负了家族的重任。作为关陇军事贵族中的一员,李渊从小受到了严格的军事训练,这样的训练甚至可以称之为残忍,也因此,李渊从小就有一身的好武艺,甚至凭借着这身好武艺让他娶到了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一个女人。李渊的原配是北周上柱国窦毅的女儿,她的母亲是当时北周武帝的姐姐襄阳长公主,传说她出生之时便长发过颈,长到三岁便发与身齐,活脱脱的一个长发小美人。因为和北周皇室的亲戚关系,因此从小便被养在深宫之中。上文提到过,为了迎娶突厥公主,北周与北齐当时进行了一场极为激烈的斗争,最终把突厥公主娶到了手。可是政治婚姻往往是悲惨的,北周武帝虽然娶了突厥公主,可是并不爱她,平时对她很是冷淡。此时还很小的窦氏便对舅舅进言说:“现在我国四边都不平静,突厥非常强大,希望舅舅你以苍生为念,按耐自己的心意好好抚慰皇后,如果有了突厥的帮助,那么江南和关东这两大敌人都不能对我们造成危险了。”如此小小年纪便能说出如此深合政治之道的谏言,这窦氏实在不是一个简单的女人。因此窦毅觉得自己这个女儿,实在是与众不同,聪明俊秀,就和妻子商量,要给女儿挑个好人家。只是那时候,正是士族大盛之时,窦父看了又看,没一个能配的上自己的女儿,又不好回绝,怎么办呢?就在门上画了两只孔雀,说,谁能射中雀眼,就是我家女儿的女婿。消息一出,能够娶到公主的女儿,这是多大的诱惑,众人纷纷来试,可惜的是,没一个能射中。窦毅虽然定了这个规定,却也怕没人射中,女儿难道就嫁不出去了,心中敲起小鼓。所谓姻缘有天意,这天,李渊经过窦家,见一群人围着,年少慕色,自然也要试试,一箭又一箭,都中了雀眼,窦毅的心这才放下了,这就是千古佳话雀屏中选的来历。李渊的军事素质在领兵讨伐贼寇的时候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在出兵的第一仗中,李渊仅仅带了十余骑与龙门贼帅母端儿数千人战于城下,李渊手持强弓驰射七十余发,箭无虚发。敌人于是溃败。一次次地战胜敌人让李渊获得了太原道安抚大使的重要职位,后来又升任为太原留守,这使得李渊终于有了一块重要的根据地。

      • 家园 第五章 大唐开国 第二节 太原李渊 1

        太原李渊

        身处在太原这个位置上,不管李渊是否愿意,突厥都是他必须要正视的一个大问题。李渊到了太原不久隋炀帝就为了震慑突厥而巡边雁门,结果非但不能震慑突厥,反而被突厥所震慑。就在隋炀帝父子在雁门抱头痛哭之际,李渊的次子年仅十六岁的李世民却在隋炀帝被围的雁门之役中初露头角。为了解救皇帝的危难,李渊不但派出了能够派出的兵马进行勤王,连自己的儿子——年少英武的李世民也加入了隋朝的勤王军队前往雁门救援。可是突厥人实力强大,隋朝此时已经风雨飘摇,勤王军的实力不足进退两难,此时李世民向当时的主将云定兴出了一个主意,让隋军多带旗帜金鼓,然后分为十余里日夜大造声势,做出了一付大军来援的假象。对于古代战争而言,旗帜的多少跟军队的数量息息相关,突厥人看见隋朝勤王军居然一下子来了这么多的军队,以为大军开来,害怕遭到内外夹攻,于是才撤兵解围。

        隋炀帝被突厥打怕了,不敢再在边塞多呆,结果拍拍屁股去了江都也就是今天的扬州,享受起了江南水乡的湖光山色,却下了一道旨意让李渊带领太原的兵马和马邑(今山西朔县)太守王仁恭一同防御突厥。这简直是把李渊放在火上烤一般,李渊和王仁恭的兵马合计只有五千多,兵力严重不足,而突厥却有数十万之众,用这点兵力防御突厥那简直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可叹在隋朝这个大帝国的家还未被杨广败光的时候,他也曾经以五十万精甲士兵耀武于塞外,很是风光了一把,可是短短数年在长城一线这样的边塞军事要地居然会有兵力不足的状况出现,这实在不能不说是一个绝大的讽刺。最后李渊想了一个法子,他率领两千精锐骑兵在草原上游荡,无论是起居生活还是射猎都学足了突厥人,然后又挑选了一些神射手埋伏起来作为奇兵。突厥人一下子看到这么一支跟自己极为相像的军队出现自然大惑不解,往往以为是自己人,李渊于是趁机猛攻,突厥人措手不及之下被李渊所击败。

        • 家园 第五章 大唐开国 第二节 太原李渊 2

          当然这样的方法可一可二不可三,头几次还能见点效,可是时间一长突厥人也就识破了李渊的这点小把戏。在绝对的实力面前,计谋能够起到的作用实在不大,因此从马邑一线的长城防线频频被突厥突破,突厥兵马入内地后烧杀抢掠自是不提,李渊因此也被获罪,又因为李渊的名字暗合“李氏为天子”的预言,眼看就要身遭不测。对于李渊太原起兵的原因以及过程各种史书说法不一,但是大多数都认为李渊在此之前依然忠于隋朝,正是因为隋炀帝的这个行动才使得李渊最终走上了立唐反隋的道路。李渊的反隋固然有自身的野心使然,但是更重要的是李渊此时已经没有其他的路好走,他只能在灭亡或者反叛中选择一条道路。李渊当时所面临的形势是极为严峻的,隋朝交给李渊的任务是防御突厥,镇压境内的“盗贼”。可是交给李渊的兵马总共不过五六千,不要说突厥,就连扑灭四处蜂起的“盗贼”都极为吃力。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大业十二年(公元616年)扑灭当时的盗贼“历山飞”一伙的战斗。如前文所述,窦建德将“历山飞”魏刀儿的余部逼得在河北混不下去,结果只能流窜到山西。其部将甄翟儿在山西又举起了“历山飞”的大旗招兵买马,李渊只能率兵进剿。结果李渊的五六千人马在雀鼠谷(今山西介休西)被敌人的两万优势兵力所包围,差点出不来,好在有儿子李世民率了李家家奴拼死陷阵,里应外合击破了强敌。当时的盗贼少则数万,多则十数万,就凭李渊这点兵力不啻杯水车薪,就这样还要防御住连朝廷主力兵马都不能防御住的突厥人,一个不好就获罪下狱掉脑袋,在这样的现实状况下,李渊即便是不想,也不得不走上造反这条路。

          在正统的史书当中,李渊造反的过程简直就是一出幽默剧。当时最先起反心的并非李渊,而是他的二儿子李世民。史书里面说他看到天下已呈乱象,因此就产生了取隋而代之的想法。当时刘文静形容李世民为“豁怀大度类似刘邦,英明神武如同曹操”,这个形容字面上看挺好,但是大家都知道刘邦是起兵反秦最后坐上皇帝,而曹操更是被几乎所有的历史学家认为是篡臣,所以这句话明着是夸李世民的资质非常好,暗地里其实也是点明了李世民的心思。按照时间顺序,李世民十六岁参加的雁门之战可能就是李世民产生反意的导火索,杨广的出尔反尔深深地得罪了军队和贵族门阀两大权力系统。这点李世民自然看在眼里,于是他暗地里结交当地的豪强和亡命之徒,为日后起事做准备。当时太原有两个人,一个是刘文静,是太原的县令。另外一个是裴寂,是晋阳宫监,也就是皇帝在太原行宫的大总管。这两个平时关系很好,没事就在一起唠嗑。当时裴寂看到天下大乱,烽火处处便非常为自己的前途担忧,不知道出路在何方。可是刘文静却觉得这种时候才是发达的好机会。裴寂的心态可以说是典型小老百姓的心态,而刘文静便是典型的赌徒心理。可是刘文静这个赌徒比较衰,还没等他有机会去实现人生理想结果就被查出跟大反贼李密有姻亲关系,被关了起来。这时候李世民就成了刘文静唯一的救命稻草,于是一场历史上非常有名的对话产生了。刘文静上来也不废话,直接就说这个天下该换人坐了,就看谁有这个能力。李世民当然拍着胸脯舍我其谁,不过具体该怎么办还得请教刘文静。两人哈哈狞笑之后一拍即合,就把计划给定了。可是这时候李渊还不知道,李世民要想成大事如果不把李渊给摆平那是完全没希望的。怎么办呢?正史里面还要把李渊塑造成一个忠臣的形象,于是裴寂这时候登场了。按现在的话说裴寂就是一玩主,吃喝嫖赌样样来。跟李渊的关系估计就是“一起嫖过娼”的铁哥们。因此李世民想摆平李渊就把主意打到了裴寂头上。刘文静很了解他这个朋友,于是出了一个非常老套但是又非常好用的主意。因为裴寂好赌,于是李世民就找了人专门输钱给他,把裴寂给钓上了瘾,最后当他知道被坑了的时候已经无法脱身,只能跟着李世民一条道走到黑。别看裴寂跟李渊关系好,一旦牵涉到这种杀头灭族的事情什么交情都没用。于是裴寂跟刘文静和李世民一起想了一个馊点子。一天裴寂找李渊来晋阳宫喝花酒,席上找了两个“小姐”陪客。这事李渊跟裴寂经常干,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妥。正当李渊玩得正高兴的时候,裴寂突然跳出来对李渊哈哈狞笑,你完蛋了,这两个是皇上的女人!李渊这时候把皇帝的女人也给睡了,不造反也不行,只得把李世民叫过来大大地夸了一番李世民,并且后来又说了一句极为经典的话叫“现在家破人亡也由你,变家为国也由你!”

          • 家园 第五章 大唐开国 第二节 太原李渊 3

            就正史而言,可以说整个李渊造反的过程都是由李世民一手推动。但是当《大唐创业起居注》被日益被看重后导致这一观点不断遭到质疑,更多人相信李渊才是太原起兵的直接主导人,而并非正史里面一个大配角。当然这个看法是很有道理的。造反这么大的事情,李世民在下面几乎已经是明目张胆地招揽豪杰,要说李渊一点不知情是肯定不可能的。最符合逻辑的就是李世民所做的一切都是李渊所授意,此外李渊还授意大儿子李建成在河东招揽豪杰,为日后作准备,可见李渊早有预谋要造反。

            这个世界上做任何事情都很难一帆风顺,造反这种大事更是如此,当时李渊还没准备好行动,就被关了起来。这个事情主要还是出在了突厥的身上。当时马邑又被突厥进犯,李渊这回没自己出战,派了身边的副手叫高君雅的跟马邑太守王仁恭一起对抗突厥,结果这仗却打败了。《大唐创业起居注》里面说失败的原因统统是因为高君雅他自恃是隋炀帝的亲信,因此不把李渊放在眼里,不听号令因此失败。失败了以后李渊也因为高君雅身份特殊而不敢处罚他。当然这个失败的原因是很可疑的,因为当时李渊身边有两个副手,一个是王威一个就是高君雅,此二人都是隋炀帝派来监视李渊的亲信。对此二人后世史书自然不会有什么好评价。但是以当时突厥的实力,就算是李渊亲自上场也难保不会失败,实在是实力相差过大所致。但是杨广可不会考虑李渊有多少难处,看到奏报之后就大怒,直接就把李渊下了大牢,还要杀了王仁恭。此时李渊心里大为后悔,早知道这样还不如早点造反比较好。于是让李世民赶快逃走,去找李建成再图大事。李世民自然不会答应,反而劝李渊一起走。李渊此时当然不肯走,毕竟他不过是下狱,还没有到死的地步。此外李渊在太原已经扎下了自己的根基,可以说太原内外都是他的人,万一要是事情不能挽回,还可以强行发动兵变。要是李渊真的畏罪潜逃,那就意味着放弃在太原打下的所有基础,这显然是李渊所不能接受的。李渊的决断并没有错,数日之后事情果然又有了变化,隋炀帝杨广不知道基于什么考虑又派遣使者赦免了李渊。这个赦免的举动并未让李渊对隋炀帝感恩戴德,相反却让李渊更坚定了自己就是应预言的真命天子,决定起兵。其实当时李渊有这个想法也不奇怪,当时天下纷纷传言日后做皇帝的人将会姓李,而在这起李渊入狱的事件中,隋炀帝当时身处江都,离李渊的太原距离遥远,而且盗匪横行,其实道路已经是中断的状态。这种情况下居然两拨使者都能安全到达太原,这个实在可以称得上神奇。

          • 家园 送花
          • 家园 李宗吾先生果然厉害!

            厚黑学呀。

        • 家园 送花
      • 家园 虽说士族是南朝的东西,可北面连续4个朝代都是一家人也挺好
    • 家园 花,写得很好很喜欢
    • 家园 送花!
    • 家园 第三章 帝国崩坏 第四节 窦建德 2

      窦建德是贝州漳南(今河北故城东北)人,家里世代务农,在当时来说算是小有积蓄。此人的形象在隋末乱世中可以说是数一数二,概括起来就是“出来混的讲得就是一个义气”,因此他非常喜欢仗义疏财,重诺言,讲侠义,当时有次他的乡里有家人丧亲,因家贫无法安葬。此时窦建德正在田中耕种,听闻之后叹息了一番,便将自家的耕牛给了乡人,让其发丧。那个时候耕牛可以说是一个家中最值钱的贵重物,历朝历代都有不允许无故杀耕牛的法令。窦建德为了他人居然能如此急公好义,自然赢得了同乡们的敬重。他这个性格启发了后世小说家和评书先生的大量灵感,不论是后来的《水浒》还是《说唐》,里面的主角不论是晁盖、宋江还是秦叔宝几乎都有窦建德的影子在里面。当然光光是讲义气对江湖好汉来说也还是不够的,还得自身有实力才行,有道是“杀人放火金腰带,修桥补路无尸骸。”要是没有实力,那窦建德不过就是个移动的金库。当时就有这么几个不开眼的盗贼光顾了老窦家,结果被老窦埋伏在门边,待盗贼进屋后,先后打死三人。其余的盗贼吓的不敢再进,只好请求窦建德将三人的尸首交还,窦建德让他们抛绳子进来拖。盗贼们于是将绳投进屋里,窦建德非常地狠,他将绳系在自己身上,冒充尸体让盗贼曳出,趁他们不备跃起持刀再杀数人,从此窦建德算是威震四方。我国的封建社会,政府对地方上的统治最多都是到县上,乡里的统治都是要靠缙绅宗族,老窦这样的做派自然在乡里越来越有威信,最后被任命为里长。可是没有多久他就因为犯法而逃亡。具体犯了什么事史书并无明载,根据当时的社会情况,很可能跟隋文帝末年的社会状况有关。隋文帝末年崇尚严刑峻法,严酷到了偷窃一文钱以上的人都要被处死。可是法律尤其是刑法很大程度上就跟防盗门的意义差不多,都是防君子不防小人的玩意,因此普通人不会轻易地去触犯法律,但是对于罪犯来说,这样的严刑峻法很容易就会让犯罪升级,偷一文钱是死,杀人放火劫掠四方也是死,那么原本可能仅仅是偷窃的犯人就会干更加恶性的事情,官府抓捕也会遇到更加暴力的对抗。窦建德这段时间的逃亡很可能就是这种严刑峻法的结果。

      这段逃亡生活对窦建德日后的生活影响很大,他很可能在逃亡的途中结识了很多道上的朋友,当然更可能黑吃黑地干掉过更多的人,以至于窦建德在当时的绿林道上名气很是响亮。窦建德逃亡的日子并没有持续太长的时间,当时隋炀帝登基大赦天下,因此窦建德也得以回归家乡。这时候的窦建德已经不是一般的有名,后来他的父亲死了,居然有一千多人赶来送葬。送葬按照中国的习俗总有点礼金,一千人的送葬规模礼金可不是一个小数目,但是都被窦建德所推辞,以人品而论,窦建德可能是当时所有反王当中最好的了。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