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生猛的进化心理学 -- 同人于野

共:💬239 🌺585 🌵2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 16
上页 下页 末页
      • 家园 图木有了
        • 家园 我上传了两个图床

          现在河里的图床我自己还能看到。外链的tinypic图床是有时限的,不到一个月就挂了。又换了一个图床,试试能用多久。

      • 家园 好图有宝

        作者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可通过工具取消

        提示:此次送花为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 家园 同人于野兄也留意到进化心理学这门学科了啊

        呵呵,英雄所见略同嘛。

        不才也是去年开始关注这门学科并且把它用于社会学、政治学问题分析的。下面转一篇不才最近写的笔记吧。

      ●王小东老师网志上最近转载的一篇文章,同人于野的《爱国也是常识》,很合我的胃口。对于群体认同问题,我认为从进化心理学的角度进行解释是唯一客观、可行的办法,同人于野虽然可能不太了解进化心理学这门学科,但他显然也倾向于这么认为。他这篇文章最有价值的地方就是介绍了英国牛津大学的马克·布坎南(Mark Buchanan)2007年在科普杂志《新科学家》(New Scientist)上发表的一篇文章《我们生来就有偏见吗?》(Are we born prejudiced?)这篇文章中有一段话说:“研究者坚持认为,要真正洞悉驱动人群冲突的力量,找到控制和缓和这种力量的可能方法,除了直面我们的真实本性别无它法。‘我们绝不应只因为偏见让我们极为不快,就认定它是一种病态,’人类学家Francisco Gil-White说,‘如果我们的目标是战胜种族冲突,明智的做法是把偏见理解成一种制造冲突的全然天生的人类心理。’”我深表赞同。

        布坎南的文章介绍了很多证明人群偏见的实验,其中有两个在我看来更重要,一个就是同人于野的文章也介绍的,2006年R. Hammond和阿克塞尔罗德(R. Axelrod)合作完成的一个计算机模拟的博弈论实验。阿克塞尔罗德是享誉世界的博弈论大师,由他大大发展的博弈论思想早已成为进化心理学的基本方法论。他在2006年完成的这个实验,同人于野介绍得很详细了,我把相关段落抄在下面:

        实验用计算机模拟一个世界上有这么多人,这些人每天随机地交往。交往的规则是如果双方都合作,那么双方都受益,但每个人都有可能通过欺骗对方来使自己得到更多好处。也就是说他们每天的交往都面临囚徒困境。如果每个人都没有任何信息来判断对方是否值得信任,那么显然这个社会的一切交往都只能靠运气。

        有意思的部分是这样的。程序完全随机地把全体人员分为四组,然后给每组人“刷”上一身颜色。设定其中每个人都可以给自己选择一个策略,利用这个策略来判断自己到底是选择合作还是欺骗一个人。同时,每个人都可以借鉴学习别人的成功策略,这样好的策略可以流传开来。可供选择的信任策略包括:

       1. 完全随机地决定合作还是欺骗;

       2. 与跟自己颜色相同的人合作,欺骗跟自己颜色不同的人;

       3. 与跟自己颜色不同的人合作,欺骗跟自己颜色相同的人。

      实验结果是这个本来随机的颜色划分的确把人分成了不同的族群。一开始可能是几个同一颜色又恰好采用第二条策略的人偶然凑在了一起,他们这个小组因为总是互相合作而受益了。然后其他人会学习这个策略并加入这个小组,这样小组就会越来越壮大。只有这第二个策略会导致这种正反馈。最终,哪怕是那些采取“民族虚无主义”,也就是第一个策略的人,也混得不行了。

        这个实验的重要意义在于,它揭示了人类党同伐异心理的进化来源。进化心理学家早就知道人类天生具有党同伐异心理,但是这种心理如何进化而来,一直没有特别有说服力的理论。正是这个实验揭示:原来驱动党同伐异心理进化的力量正是进化博弈!

        布坎南文章介绍的另一个在我看来重要的实验是密歇根大学的进化心理学家赫什菲尔德(L. Hirshfeld)在1993年做的。他先给一群三岁幼儿出示一张粗略的手绘图,上面画的是一个穿着警察制服的肥胖黑人儿童。接着,他再给他们出示几个成年人的照片,每一个成年人都只拥有穿警察制服、肥胖和皮肤黑色这三个特征中的两个,也就是说,有的人是没穿警察制服的肥胖黑人,有的人是穿警察制服的瘦黑人,有的人虽然穿警察制服也肥胖,但肤色不黑。然后,让他们判断哪张照片里的人是那个黑人儿童成年后的样子。如果这三个特征对幼儿来说是等同的,那么他们选择每张照片的概率应该是相等的。然而,大多数的幼儿都选择了黑人照片,虽然这些照片上的人要么不胖,要么没穿警察制服,只有少数人选择了穿警察制服的肥胖非黑人的照片。于是这个实验便从发展心理学的角度揭示,三岁幼儿已经具有利用肤色判定群体的本领,因此这个本领很可能是天生的。

        我把上面这些内容写进笔记,最重要的原因在于,现在在反击梁文道之类极端右派的人里面,很多都意识到了进化心理学研究的重要作用,但是因为大家都不是心理学家,对相关的研究成果并没有全面的了解,所以对它们的引用过于零碎、不成系统,也就因此不能系统地利用它们来构建实证主义的政治伦理观。即使是我自己,对整个进化心理学领域其实也不是很清楚,比如上面这两个实验我此前就未听说过。但是,如果把大家各自掌握的零星进化心理学证据综合起来,情况就不同了。以后只要我看到这样的介绍进化心理学最新实验的文章,我就会在笔记中做详细介绍。

    • 家园 头一回听说有这么回事

      是在某互联网公司,一同事和我言辞旦旦地讨论说十九寸的液晶屏分屏显示最能提高办公室工作效率,当时真雷到了。

      我当时最擅做大表,觉得十七寸可以了,没想到有人更精益求精。

    • 家园 道理

      突然间一听有点匪夷所思,但是,细细思考之后,觉得还是有一定道理的。

    • 家园 内容极端

      谢谢:作者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 家园 有道理,但有些内容过于极端了

      比如这句:

      “进化心理学认为人们总是尽量把自己最优良的基因传给下一代。”

      从进化的角度看,继承优良基因的人群是通过自然选择产生的。问题在于,现代社会是否还存在明显的自然选择,从而那些随机继承了不良基因的人群被淘汰。如果不是的话,就很难用进化的观点去解释漂亮父母多生女儿或者工程师多生儿子的情况。

      有个跟这相反的观点,认为现代社会保护弱势人群的政策,可能导致人类因为缺乏自然选择而失去继续进化的机会,甚至会由于大量不良基因被人为保存下来而产生退化。

      我比较相信后者。

      • 家园 不敢苟同最后提到的观点

        进化是短视的,没有长远计划,但人类可以。基因只有适应与不适应,没有好坏之分(至少大多数情况下如此),比如当前人类对HIV几乎毫无抵抗力,原因可能是若干年前人类为了抵抗另一种不亚于HIV的病毒不得不选择了现在人基因。弱势人群只是在现代社会条件下才是弱势,在其它环境下可能反而是强势。比如现在的原始部落在放到城市里肯定是弱势,但在野外确是强势。

        K对策者,“即个体大,寿命长、存活率高,适应稳定的栖息环境...(百度知道)”虽然生活的可能更好,但比起R对策者也更容易灭绝。

        • 家园 说几点

          1. 进化是一个自适应过程,不需要长远计划。人类也不应该去规划自己应该如何进化,否则会带来很严重的社会问题。这是我的观点。

          2. 我所指的弱势人群是在生物意义上,比如一些遗传病患者,这跟文明程度无关。原始部落在生物意义上并不属于弱势人群。

          3. 准确地讲,基因本身没有好坏之分,但基因序列的某些突变是有好坏之分的。而且,绝大多数影响蛋白编码的突变是不好的,带有这些突变的个体会通过自然选择而淘汰。但现代社会基于人道考虑会保护这些突变的个体,这可能导致原本应该淘汰的突变体被保留下来。

          • 家园 人的生物性和社会性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

            1. 人类拥有选择进化方向的能力,也是进化的产物,这也可以认为是进化自我修正的一种能力。使用这种能力产生的问题未必就比不用这种能力产生的问题更坏。

            2.生物意义上的弱势很难界定,因为人的智力等拥有很强社会性的能力从广义上也可以归类到生物意义上,毕竟它们也是进化产生的,对人类生存发展有重大意义。某人有遗传病并不妨碍他在其它领域取得非凡成就。

            3. 同上,突变的个体仍然可以发挥重要的社会作用,也可以对人类和社会的发展作出重要贡献。这里并没有简单的解决方案。这时对人类对自己的基因进行适当改变就成为一个重要选项(回到1)。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 16
上页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