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南京!南京》·时代症候群 -- 陈郢客

共:💬109 🌺268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 家园 和两句

                看得起或看不起电影这个问题不重要,因为天朝的盗版事业做得还是不错的,如今只需两块钱就能看一小时。内部的可能会迟一些,但也不过就是几天的事情,外部的嘛,看字幕组的速度了。所以这个阶层,是很“野”的。这是受众的话。

                评论权的事情,似乎在文化工业商品的概念下,不是那么的重要,这是媒体的事情,观众们用脚投票就行了。而在大的文化范畴中,脱离群众意志的必然会受到反弹(比如《无极》的票房与口碑,今有《南京》)而在撕裂里进行文化的重建,文化的反馈以社会建设的形式进行。这是反馈的话。

                总的来说,中国的电影如果要走到好莱坞今天的程度,可预见的是其过程与好莱坞走的路必然是大不一样的。我想,中国的电影是不是必然在电影院发扬光大(也就是好莱坞赚钱模式),这个都不好说的。往前看,上美厂的动画片是怎么弄得好口碑和坏票房的……

                形势比人强,这话我爱听。

                • 家园 别的倒没什么

                  就是一点,电影一定也必须是在电影院里发扬光大.

                  说到电影工业,说导演,说演员什么的,还真在其次。

                  什么时候让老百姓像逛超市那样逛电影院,再谈中国电影工业的希望,才比较切合实际一点。

                  • 家园 其实更应该加红"电影院"三字

                    当然效果一样哈...

                    曾经听说在上海北京等大城市, 要让一些小众电影(青年导演? 还是别的什么?)进小剧场放映. 当然倒不一定要拘泥于这样的办法, 无论怎样, 能给电影院排片表带来点多样性总是好事. 经常和人去电影院, 逛了一圈发现没啥可看的. 闷片都没关系, 事先介绍清楚, 别把人骗进去, 稍有些亮点就行. 连艺术展上那种摸不着头脑的影像都有不少人趋之若鹜, 从头看到尾. 有些片子虽然青涩, 但如果价格合适, 那至少跟去餐馆喝咖啡吃甜品类似, 都是不错的休闲.

                  • 家园 这么说来,我是看不到中国电影工业的希望了……

                    • 家园 哦……

                      我看到大家都在讨论,中国取代美国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了。。。。

                      才斗胆提出看场电影。。。。

                      • 家园 我觉得现在谈中美还早

                        就拿电影院来说,要能达到“能看得起电影,还在一定程度上,对中国电影工业形成影响”怎么的也得是市民社会初级阶段,有闲有钱的能拯救全人类了吧。就目前咱们这个赶英超美的秦国式进步法,这基本上就是不可能的事情。

                        好像有位高人说过中国是不许中产阶级壮大的,这既有官办经济国家对资本控制权的考虑,也有抑制贫富分化留个吃大户后路的现实意义。现在来说文艺的教化意义还是第一位的,娱乐的要求不足,电影工业化不成。

                        在一大段时间(取代美国之前吧),看电影还是很奢侈的。我都这么大的人了,怕是等不到救赎美国人民的那一天了。

                        • 家园 怎么说呢,我倒还是带着点乐观的态度

                          毕竟民营资本获准进入电影市场也就是2002的事,04年才提出电影产业化。这几年,怎么说呢……应该说,还行吧。

                          以后如何,不敢说大话,还是走一步,看一步。

          • 家园 看到兄台的这番发自肺腑的感慨

            不禁想到杨德昌的作品《独立时代》中Molly姐夫的歇斯底里,他说孔子如果来到现在这个时代也一定非常困惑。

            《独立时代》的英文译名是A Confucian Confusion,儒者的困惑,非常的贴切。

            我们二千五百年之久的历史教育课程里,甚至近期的一些中国电影中,苦难,穷困似是我们文化中最明显的特征。在儒教教条之中,人民的富裕从来就不是一切训令的终极目标,儒教教条从道德出发,用同流,服从,纪律,个人对群体的牺牲以保障社会的和谐及团体的安全自由,极力包装中央权力核心的正常合法性。反讽的是,这些同流及纪律的素养,竟然造成了这些儒教国家这二十年间的经济奇迹及每年二位数的经济成长率。突然之间,我们被长久儒教教条训练下来的因循习性无法在儒教教条重找到任何指引我们如何去面对富裕物质生活的标准答案。在用尽了借自西方模式的既有工具(如民主政治)之后,我们不知道往前应该因循抄袭何种既有教条,来继续向前迈进。现在,也许我们能够大胆地向西方强权叫嚣要求修改人权宣言;然而,我们能够大胆的告诉自己如何走向未来吗?这种困惑已经使我们每个人的生活细节之中浮现了隐藏已久的潜在焦虑。(杨德昌语)

            杨德昌是个智者,更是个出色的导演,希望每个喜欢电影艺术的中国人都看看他的作品。

            • 家园 对,也不对。

              个人所写的,不是困惑。更像一种发泄。

              你所推荐的,在我看来,虽然没看过这个片子,但是杨德昌,无疑把这个问题符号化了。其实没有那么简单。尤其在台北这样一个并不是浸透了儒的传统的城市里头,讲述这样一个概念,对吗?其实倒觉得他那个视角是试图用批判性异化的西方视角解释一些问题。这样没法成功的。

              无意指斥世风日下人心不古。只是针对色戒等一大批三个劳力士闪耀下的光辉作品发表我8成功8不成功的一些个人意见而已。

        • 家园 影视文化命中注定要滥俗!

          这种艺术形式天生缺陷很多, 电影吧最多两3个小时, 续集不算,电视剧吧又貌似无极限,入行门槛太低, 找几个人,一台小摄影机就可开工,编剧导演观众水平不一而足, 商业片泛滥,赚钱为首要目的,因此不惜动用各种能动用的资源, 挖空心思到观众掏钱包为止

          当然俺也不敢一杆子干掉一船人, 好的电影电视剧也是有的,比如《边城》, 《双棋镇刀客》, 《西游记-仙履奇缘》, 其实早期几个大陆电影厂拍的都还不错。

          但是总的来说比例太低太低--也可能是俺定义的“好”比较怪癖哈。。。。

          • 家园 社会主义出艺术精品

            因为社会主义大锅饭,干多干少一个样,于是人就愿意少干点干精点,花三年出一部精品.而资本主义多劳多得,于是人就愿意每年出三部,每部水平只有原先的1/6,而收入是原先的1/2,这样收入就增加了三倍,事实上还要多得多得多,因为有广告了.

    • 家园 MM好!

      警句蛮多。要有耐心啊,展开来才好普及教育。

      我是洗洗晒的马甲。

    • 家园 十年内,必有可期者!
    • 家园 我引一段旧经文来和你

      “And the light shineth in darkness; and the darkness comprehended it not.”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