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大河入海处 延安 B 受虐待的凤姐 (上) -- 史文恭

共:💬141 🌺658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0
下页 末页
          • 家园 这两个例子并不足以说明哪些地方该商榷!

            土城战斗当然是失利战斗,这跟遵义会议第一个决议有关,从事后臭皮匠的角度来看,属于必然!

            鲁班场战斗与土城战斗不可同日语,鲁班场战斗的主动内涵要强得多,打是为了走,目的是基本达成了滴!

            林彪会理发难,主要并不是因为这两场战斗,而是所谓“弓弦弦弓背”问题!而介个问题上,与毛相比,他和彭德怀的认识局限和差距也是显而易见的。

            • 家园 好!土城失利属于必然!

              反正跟遵义会议决议有关。

              毛的指挥真的就无可指摘吗?兵力占较大优势且是在预定战场伏击,竟然狼狈到让老总亲自挂帅率领最后压箱底的宝贝-干部团救火,差点让康克清成为第二个吴若兰。

              没有人的军事才能是天生的,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成熟也是在不断的成功和失败中总结出来的。遵义会议前毛已离开军事指挥三年多了,久疏战阵的影响肯定存在。我认为土城失利除了情报失误外,还犯了轻敌分兵的错误。

              • 家园 甭激动甭激动,此战土共兵力并不占优!

                ,有关情况兄弟已有专著论及,其他道理就不用先生多说了,兄弟也是介么认为滴,在这一点上我们之间并无先生想象的那种分歧!兄弟不过就是希望分析得实是求是一点,而已。

                兄弟在青杠坡战场实地考察过,对此战作过具体详研,如果兄台平心静气一点,完全可以讨论呀?比如说出了问题,出在哪里,总该明白嘛?这总比打了败仗就一句“有问题”,要好些吧?

                土城之战(上)

                土城之战(下)

                • 家园 苦难辉煌一书中认为这仗失败主要是低估了川军

                  遵义会议上提出的在四川建立根据地的设想从一开始就被刘湘预料到了(以当时中央红军被中央军围追堵截,和二方面军会合已无可能,贵州云南一带贫瘠,有天府之称的四川自然是最好的根据地,何况四方面军已在四川),而且甚至根据刘帅在泸州一带打过仗,断定他们会从那里渡江与四方面军会合,因此早就做好了堵截红军入川的准备,相比而言,红军不仅对对手情报不准确,而且由于四方面军反六路围剿的战绩,把川兵当成黔军那样的战斗力,此消彼长,吃败仗很正常。

                • 家园 木激动不激动!

                  恭喜:你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俺还是读书太少,看看就明白了,呵呵!

                  老兄有空能否约略谈谈索尔兹伯里的《长征一一前所末闻的故事》第十四章摆脱危局里描写的情形是否靠谱?

                  • 家园 他老走马看花,道听途说,经不起细看……

                    要引证更得当心!

                    索老头对当地地理要素,战况等的了解,皮毛不说,还问题多多。

                    比如一军团打赤水,在旺隆场、复兴场两处受阻,退回丙滩,这里距土场青杠坡战场可不是什么“二十英里”,而是近一百二十里,还要翻山越岭……

      • 家园 毛泽东的战役指挥水平,个人意见

        一,这是一个逐步变化的问题,谁都不是生来会打仗的。总体上,是后期强于前期。

        二,一二三次反围剿,说明了东哥的军事才能是出色的。

        三,长征中,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都可以算是经典作品。

        四,抗战中,东哥没有进行直接战役指挥的条件,因为主要以分散游击作战为主。

        五,解放战争中,东哥的战略指导水平是非常高的,具体战役指挥则未必很高明(指导和指挥还是有很微妙的区别的)。

        总体上,东哥的战役指挥水平,在指挥小部队以轻灵飘忽的战法对付强敌围剿方面,算是顶尖水平;但是在指挥大兵团进行运动战方面,水平就更多反映在战略方针上面了。

        原因我觉得很简单:比较优势,或曰术业有专攻。东哥成长为领袖后,必须在政治方针、战略方面多下心思,对于具体的战役指挥,就不可能如在苏区时候那样专注。这样缺乏了直接经验,指挥能力的培养自然是受到限制了——东哥一向是反对“天纵英明”,认为人的正确认识是在实践中形成的。

        • 家园 同意并送花,但第五点有看法

          看法是:在解放战争的战斗指挥中,东哥“具体战役指挥则未必很高明”这点是无从证明的(也无从证伪)。一则东哥已经事实上不再进行一线战斗指挥;二则是具体的战役指挥,跟双方具体形势、地形、气候、民心等等关系极大,作为战略决策者的东哥对这些信息的掌握肯定甚至都远不如一线的参谋们。所以这种现象也是合理的。

          但在其时,作为一个战略决策者,东哥出类拔萃,这就足够了。

        • 家园 老毛的指挥艺术其实就4个字-实事求是

          个人见解。这4个字说来容易,真作起来可难了。

          所谓谋略、计谋、战略、战术,真正实现起来,其实就是对具体情况的解决办法。这一点,老毛是彻底的无师自通。他从哲学、政治、经济的高度审视战争,不是夸大,已经超越了战争艺术了。而且还同时具有战役指挥的敏锐和战略家的眼光,古今中外,能有这样能力的将帅屈指可数。

        • 家园 太祖用兵,长于战略,善于将将

          红军时期,从反围剿到长征再到陕北,基本上可以认为是在战役层面的指挥者。从结果来看,还是不错的。

          从三湾改编,古田会议奠定建军原则等等,都是在战略层面的闪光点,所以说即使在红军时期,也是主要是战略眼光更高一点。战术层面,巧有林彪,狠有德怀嘛。

          从抗战以后,开始转型,专注于战略指挥了。从结果来看,更是气势如虹。

          两个阶段的表现共同奠定了太祖作为大军事家的历史地位,但总括起来看,太祖的军事能力,还是长于战略,善于将将

    • 家园 补充一个小插曲

      在古田会议之前太祖不在时,红四军在极端民主化的决议下打广东东江梅县,伤亡1/3的兵力,刘安恭就阵亡于斯役,朱陈二人的影响力因此下降,不得不放下身板请太祖回来,也使得老毛后来反军队极端民主化比较顺利,并不仅仅是中央来信的原因。古田会议是太祖在军中奠定核心地位的根本,各地红军都先后采用了这个决议,是tg军队能够滚雪球的理论核心(ps:花生米和他的部下不知道为什么没有好好研读这个东东)。后来王明博古尽管架空了他,但是也仅局限在根据地建设上,他在军中的贡献和影响是无法取代的。

      ps:这和后来的遵义会议很类似,适当的间离看来有时也不是坏事。

      • 家园 谢谢青色水兄的补充。。花您,

        俺会专门写一个帖子,来说明一下古田会议的。

      • 家园 不能怪草字头

        “花生米和他的部下不知道为什么没有好好研读这个东东”——“蒋介石匪帮和美国帝国主义的在华军事人员,熟知我们的这些军事方法。蒋介石曾多次集训他的将校,将我们的军事书籍和从战争中获得的文件发给他们研究,企图寻找对付的方法。美国军事人员曾向蒋介石建议这样那样的消灭人民解放军的战略战术;并替蒋介石训练军队,接济军事装备。但是所有这些努力,都不能挽救蒋介石匪帮的失败。这是因为我们的战略战术是建立在人民战争这个基础上的,任何反人民的军队都不能利用我们的战略战术。”——《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

    • 家园 刘安恭是战死的

      刘安恭29年10月24日在永定与广东大埔交界的石下坝负重伤牺牲。牺牲时的职务是红四军第二纵队司令员,前敌委员会委员。

      比较有意思的是《红星照耀下的中国》和《伟大的道路》中对刘安恭的评价。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0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