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一小段心意功夫的演练 -- 一军

共:💬45 🌺58 🌵1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心意拳的传承

      现在的人把心意拳和形意拳分不大清楚,新出版的《体育词典》“形意拳”条也说:“形意拳一名心意拳”。其实心意和形意还是有一定区别的。。现在按照通常的说法,讲一讲心意拳的传承关系。

      心意拳最早的是心意把,算是第一代,公认的创始人是姬际可,也叫姬龙峰,算是心意拳的祖师爷。(因为再往上就不知道了。)

      第二代是心意拳,分为河南派和山西派。河南派算是马学礼创立的,山西派是戴龙邦。河南派多回民,山西派戴家世居山西祁县。

      第三代就是行意拳了,创始人是李洛能,他是到山西祁县戴家学的拳,后来发阳光大,创立了行意门。李洛能比较会来事,多结交文人和上层人士,所以声势比较大。象《逝去的武林》里头的孙禄堂、尚云祥都算是这一支里头的。后来行意也分了两派,李洛能的弟子车毅斋、宋世荣一支称形意拳山西派;郭云深、刘奇兰一支称形意拳河北派。

      第四代是意拳,也就是大成拳。创始人是郭云深弟子王芗斋。这个拳争议就比较多了,说好说坏的都有。

      从心意拳的传承看,

      第一代的心意把创立的时候,心意把跟宋朝的枪法、武当的内功、少林功夫都有关系。(姬祥和的《先祖姬际可传略》中指出:“际可居少林寺十年,传授多人,也有和尚”。)功夫比较质朴,都是把式,没有套路。

      第二代的心意拳的时候,对于练功的人的德行就要求没那么高了(人家姬际可当过和尚,想来对佛经的理解不一般),基本上是在一个小范围内传播,河南派只传回民,山西派都是姓戴的。属于传亲不传贤。

      第三代形意拳的时候,也不知道是不是当年戴家藏了一手怎的,心法没了,开始强调腿上的工夫,所以也叫“行”意拳。形意拳分为文练和武练,武练强调发力,出功夫快,弊病也大,所谓“行意一年打死人”,不打死别人,就打死自己。

      第四代意拳的时候,丢的就更多了,以前还是动静结合,而意拳就比较强调桩功,腿上的动的功夫就差了不少,还容易出扁。至于“卢式结构”什么的,不提也罢。

      俗话说的好:“长江后浪推前浪。”不过从心意拳的发展看,倒是东西丢的越来越多。

      想想现在不少年轻人,刚练了几年功夫,就想着“造拳”,“创新”。嘻嘻,异哉。

      关键词(Tags): #心意拳
    • 家园 【原创】太极奸,八卦滑,最毒莫过心意把。

      借LZ一块宝地,聊聊心意拳,LZ莫怪。

      “太极奸,八卦滑,最毒莫过心意把。”

      这句话老一辈练内家的都知道,因为这三路拳都跟道家功夫有一定的关系,水平也算比较高,因此后人把这三路功夫合称为内家“上三门”。

      在内家拳中,心意拳的特点有;

      一、练的快,俗话说:“太极十年不出门,形意一年打死人。”(至于心意和形意的传承关系,下文再表。)就是说心意拳出功夫比较快。

      二、下手快、狠、毒,心意拳经常往人家的咽喉什么的地方招呼,一个不留神,一拳打死人。

      三、心意拳内外合一、拳功合一、动静合一。练拳的都知道,拳的练法、打法和演法是不一样的。心意拳的练法可以养生、打法有外家的特点,功法动则为拳,静则为桩。

      四、心意拳的主要功法有十大真形、四把锤、五行六合等等。

      下面讲讲心意拳的传承。

      关键词(Tags): #心意拳
    • 家园 得花,德蕴身
    • 家园 顶,行云流水的感觉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