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西藏平叛中的“四水六岗卫教军” -- 西塞罗

共:💬103 🌺295 🌵1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 家园 那倒是。纳粹德国在荷兰严格实行连坐

            死一个德国人就拉十个荷兰人顶缸,抵抗运动很快就盯不住了.. 小日本在东北实行的战略村策略还是很有效地...

            • 家园 那是抵抗运动的斗争策略

              荷兰、比利时、法国的抵抗运动,主要斗争目的是配合盟军,最主要的工作是搜集情报和营救盟军飞行员,不到万不得以不进行武装活动对全局是有利的。德国人在南斯拉夫也这么干,就没什么效果。

            • 家园 的确如此,游击战能够坚持甚至获得胜利有个最大的前提,

              就是对手不能或者不愿意对民众使用极端的报复手段。

              • 家园 鬼子做不到

                鬼子要真敢像南京那样大面积地屠城屠县,连伪军都会成为它的敌人。

              • 家园 此言差矣

                这招在对付人数处于绝对劣势的对手时的确有用如清军之屠灭准格尔部。但是在对付人口基数大的国家或地区除了引起进一步的反抗不会有很大的效果。日军在中国不也搞了“三光”么?结果如何?根据地越打越大了。

                当然,你还可以说现在可以干脆扔个原子弹之类的。不过,这么做的话,受了核污染的地方要来做甚?

                • 家园 部队减员46.8%, 怎么个越打越大法?

                  是太平洋战场消耗了日军的兵力,迫使日军从华北抽调部队。否则日军如果保持类似的军事压力,反复进剿几次,八路军在冀中还能不能站得住脚很成问题。东北抗联就是例子。

                  ***********************************************************

                  1942年5月1日,华北日军在岗村宁次指挥下,纠集3个师团、两个旅团的部队约5万余人,在坦克飞机的配合下,对冀中抗日革命根据地发动空前残酷的“五一大扫荡”。日军首先集中兵力,对冀中根据地的腹心地区形成包围圈,以鱼鳞式的纵深配合,实行“铁壁合围”扫荡,企图歼灭冀中军区主力部队和领导机关。冀中主力部队机动灵活地跳出敌人的合击圈转入外线作战。此后,日军对我分区和县级领导机关实行“奔袭合围”,反复扫荡,结合“清剿”,建立据点、筑碉、修路,实行封锁分割。冀中根据地被敌上千个据点分割,根据地受到严重损失,敌人所到之处,烧杀抢掠,无所不为。冀中军民大力开展游击战、地雷战、地道战,顽强抗击敌人,在2个月的反“扫荡”中,作战270余次,毙伤日伪军1.1万余人。但同时也遭到重大伤亡,冀中军区部队减员46.8%,地方党政机关和群众团体严重被破坏,群众及民兵伤亡和被掳走的达5万余人。

                  • 家园 1943年就发展回来了

                    日本人不是不想照蒙古人的办法做,是做不到。一则,他们需要占领区为他们提供人力物力;二则,根据地的人民是有组织的,躲避敌人的办法多,在敌人扫荡时受到的损失和毫无组织被屠杀相比是很小的。

                    说到日本人增加兵力就能如何,也是不对的。他们也增加过兵力,但不能长期维持,短期集中后,就分散到各个据点去了,这一方面是反游击战的必然做法,另一方面也是受供给条件的制约。

                    • 家园 关键还是日本人的伪军太弱了

                      历来外族入主中原,靠的都是对伪军的组织和控制,金国、蒙古和满清都是这一套。日本人没有做好这一点(虽然他们想到了这一点),自己的军队数量又不够,自然无法地对地方实行足够有效的控制,而只能够控制点和线,这样自然无法长久。

              • 家园 是那么回事

                从蒙古攻打金国晚期和后来明朝从南京北伐元朝所经历的赤地千里来看,根本就没有游击战成功的希望。

                蒙古攻打金国汴京,金哀宗出逃,曾经想西向攻入南宋四川立足,但是听说西面三百里无井灶而作罢。

                明朝开国,徐达、常遇春北伐元朝,在山东和河南两省进展神速,原因是长期的残酷屠杀使得剩下来的人不多了。

                • 家园 才不是那么回事!

                  抗日战争为什么游击战能成功,在主席的论持久战中有深刻的论述,绝不是碰运气碰成的。

                  以前在一个帖子里面说过,你当鬼子不想把中国人都杀光?如同白人对待印第安人一样?我告诉你,非不为也,实不能也!

                  中国实在太大了,人口也众多,鬼子作为一个新兴的帝国主义国家,人口和资源有着极大的短板,它想靠把中国人都杀光的做法侵占中国,那是万万没希望的。因为,他只要杀了那么几个县,全中国人必然团结得更紧密,以鬼子的实力,对面一个团结起来的中国,他能否取得独占东北和华北都很成问题!

                  另外,我这还没考虑国际因素,帝国主义之间,也存在着深刻的矛盾,一个团队的中国,对面要灭族的危险,必然会找外援,即使出让部分主权,两害相权取其轻,这是没有疑问的。当其他帝国主义以所谓人权、民主等等借口介入日本侵华的时候,鬼子还能杀光中国人吗?

    • 家园 十四、退出国境 尾声续完

      十四、退出国境

      一九五九年三月下旬,拉萨之战爆发,战后失败的藏军主力撤向山南。另一方面,中央调派驰援西藏的原四野常胜军―丁盛的第五十四军也已赶到。四月初,张国华指挥第一五五、一五九、一六零团及五十四军一三四师的四零零、四零一、四零二团,分三路进军山南。计划以两翼包抄、中路徐图缓进,分进合击,捣毁山南基地,聚歼敌于雅鲁藏布江以南、国境线以北。

      时在山南年宗,藏军与卫教军一方,计有兵力如下:四水六岗卫教军包括由泽当、乃东战场撤下来的攻城部队六百多人、贡布扎西部一千多人、散兵一千多人;以藏军为主的有从拉萨退下来的藏军二代本扎西岱拉部两百多人,一代本达拉彭措扎西一百多人,及拉萨等各地退下来的三百多人。此外,尚有各地退来的僧俗民众数万人。若计整个山南地区,藏军、四水六岗卫教军、各地退来的游击队,总和大约有一万五千余人。

      在年宗觉拉寺的各方会议上,以藏军将领为主的意见,主张保存势力,整军退出国境;四水六岗卫教军方面的意见是主张进攻泽当、乃东的山南分工委所在地,给敌人来一次严重打击,若形势不利,再退出国境。之所以有此分歧,与藏军在拉萨之战中损失惨重,而四水六岗军胜仗打得较多,底气尚足。两方意见争执不下,卫教军总司令恩珠?贡布扎西一时也没了主张。

      后来,大家请姜华亭来发表意见。姜华亭深知解放军的战略战术,认为对于解放军在正面的猛打猛冲,都不必过分重视,最要紧的还是谨防它抄后路一招,即所谓口袋战术。比如一九五零年十月阿沛? 阿旺晋美指挥藏军的七个代本,在昌都战役全军覆没,就是吃了截断后路的亏。因此姜华亭建议,无论进攻或撤退,都要派一部分精锐留守后路的措那,巩固后防,并迅速撤退辎重和非战斗人员。

      当天晚上就接到措纳宗来的报告,由江孜方面来了解放军一五五团一个营,已经用钻隙穿插手段,占领了藏军唯一退却的要道措那宗,封锁了走向印度的山口!各部队及随军三大寺大喇嘛,研究结果,认为后防发生问题,只有撤退的一条路。决定撤退后,尽量避免走宽敞大道,当天晚跋巨拉山,因山势陡峭,损失马匹一千多,粮食遗失大半,但人员损失不大。从东路三噶丘林截击而来的解放军 ,迟了一天才赶到,藏军和四水六岗军得以脱出解放军的第一道包围圈。

      然后,四水六岗军分成三路:恩珠?贡布扎西率大队老弱为中路,姜华亭与哈吉上佐为右翼,加马仓?桑丕为左翼,一路上以精干小股部队殿后,阻击解放军的包剿。待各路解放军包围圈合拢时,恩珠?贡布扎西等已率八千余人翻过大雪山,越境进入了不丹境内。当恩珠、姜华亭等叛军头目站在大雪山上,回首俯瞰山下时,解放军前来封锁中不边境的四零二团已经赶到,但晚了一步,仅止于山下,望着从自己爪下溜走的猎物,发出愤怒的咆哮。

      据战后统计:解放军在山南之战中消灭叛匪二千三百余人。五十四军军长丁盛得知叛匪主力全部漏网逃往国外,大发雷霆,以四零二团行动迟缓、贻误战机,在总结大会上欲撤四零二团团长之职,后得张国华出面说项方才罢休。

      “四水六岗卫教军”在近一年的时间里,曾经常牵制西藏军区三分之一的兵力。按四水六岗军自己的统计,战死一千余人,消灭解放军六百多人、地方党政工作人员五百多人,击毁击伤汽车一百余辆。如从各次战斗分析,解放军在尼木的几次战斗中牺牲当不下五、六十人,应占尼木烈士陵园中七十二烈士的大部;医疗队牺牲十六人;侦察排的损失和根浪沟、麦雍及以后的追击战,各有十几到数十人的损失;贡噶、扎朗战死九十三人,伤三十五人;泽当、札木等战斗估计有几十人的牺牲;加上最后的山南之战,这样保守的牺牲人数也约在三、四百人以上,地方工作人员损失不详。而卫教军在与解放军作战中,恩珠取枪来回途中的一系列战斗中,伤亡总和约在三百以上;贡噶、扎朗战死二十六人;攻打泽当伤亡二百余人;札木之战约损失三百;山南撤退中约有数百人的损失,合计千余大致不差。一个有趣的数字是,与内地的战斗不同,解放军牺牲与受伤的比例常呈倒挂现象,如贡噶、扎朗两战,牺牲人数竟是受伤人数的两、三倍,原因何在?这也许和自然环境有关,听去过青藏高原的人说,汉人到了那里,感冒伤风、破皮出血都是了不得的事情,出血很难止住。这样,在激烈的战斗中,若未及时得到救助,受伤者容易导致死亡,是极有可能的。而四水六岗军都为藏人,比较适应高原,情况要好一些,几次战斗中,受伤者的存活率要高得多。

      尾声、“四水六岗卫教军”的结局

      卫教军退出国境进入不丹后,又向南翻了几道丘陵式的雪地,最后进入印度,向印度缴械,变成了国际难民。退到印度的“四水六岗” 主要成员恩珠?贡布扎西、朗杰多吉、 仁钦才仁、伦杰札、安多?津巴嘉措、格桑琼增、根益西等共七人成立了决策核心,并接受达赖喇嘛的二哥嘉乐顿珠的领导。

      一九六零年,在美国中央情报局的资助下,在尼泊尔木斯塘秘密建立了游击基地。“四水六岗卫教军”出而重组,以此为依托训练,十多年间曾对西藏派遣小股人员,但收效不大。一九七二年,由于中美关系改善,中央情报局中止了对游击基地的资助。一九七四年,尼泊尔派兵取缔木斯塘基地,基地首领旺堆(恩珠?贡布扎西的侄子)在冲突中被尼政府军打死。“四水六岗卫教军”从此寿终正寝,成为了历史上的一个名词。

      (完)

      关键词(Tags): #卫教军(当生)
      • 家园 原来剿灭叛乱的正义铁拳如果“死的比伤的多”是“有趣”?
      • 家园 第一次读这段历史,非常感谢楼主!
      • 家园 所谓刚不可久,柔不可守

        刚开始出其不意,袭击一下运输队和医疗队倒还可以。缺乏重火器而去攻打坚固筑垒工事,以己之短击人所长,其实就是欺负驻藏部队兵力不足,否则根本是自取灭亡...

        没有统一的行动纲领,没有全局的指导方针,光凭着各路人马瞅着自己的那一亩三分地,虽然骁勇,失败却是迟早的事情。

        正所谓:“两个马木留克兵绝对能打赢三个法国兵... 一千个法国兵却总能打败一千五百个马木留克兵。”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