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闲聊“实验一号”(上) -- 代码ABC

共:💬74 🌺428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 家园 闲聊“实验一号”(下 完)

      三十多年前,那时广东省长将“实验一号”的船壳交给海洋所的时候问:“什么时候可以回本”,老所长坚定地回答这是回不了本的,而且还要往里面继续砸钱。但这船还是给了,钱也继续往里面砸了。现在新的“实验一”就快服役,国家在这块的投入还是不小的。所里的领导级别也不低,甚至象父亲这样的无官人士也可以轻易找到X机部的部长要钱要设备,在他们还是以学生身份下连队“锻炼”的时候。南海舰队司令也是先到他们这群学生的宿舍探望,才到部队里训话。到舰艇上的时候司令长官的说法是,对他们不需要保密。

      其实对于海洋所来说,海军也还真没什么机密。按父亲的说法,广东、海南岛一带的所有海军基地、码头的建设都是他们去做前期调研的。海军也有自己的调查船,不过设备上就远不如海洋所的先进。其中的原因也很有意思,国际上不少先进设备是不能出口给我们海军的,但是科学院却可以买到。当然,海洋所并不是军队的机构,除了为南海舰队干活外,海洋所还做了许多其他事情。

      比如“实验二”的物探设备就为北部湾的石油开发提供了宝贵的基础数据,石油专家们才能在提供的地质数据上寻找可能的含油构造。“实验二”有一套拖曳的声纳,通过专门的“气枪”向海里放炮,根据回波可以探测到海底上千米的地质情况。俺说这不就是一套超猛地拖曳声纳嘛,问题是如果碰巧有一条潜艇打酱油经过,岂不是被看个干干净净?

      海洋研究真正吸引公众眼球的东西并不多,热带鱼算一个,厄尔尼诺也算一个,河里好像就只有仙人写过一个相关的帖子:我们行星的金羊毛—ARGO计划简说 [ 抱朴仙人 ]。不过在后者进入公众视野的十年前,“实验三”就跑去了西太平洋研究这个课题了,早在80年代我国就参与了这类型的国际考察计划了(不是Argo项目)。其实海洋研究的项目很多,绝大多是枯燥的基础研究、数据收集和整理,有价值的论文很不好写,毕竟我们对海洋的了解还是很浅薄的。但是这些研究最终会在某个时候发挥出巨大的作用。所以父亲可以在退休后很心安理得地说:“我为国家做了不少事情。”

      全文完。

      (看全部请点文章末尾的关键字“实验一号”)

      关键词(Tags): #闲聊#海洋#实验一号
      • 家园 向老科学家献花致敬!

        花这句话!——父亲可以在退休后很心安理得地说:“我为国家做了不少事情。”

      • 家园 国际上对和军事沾边的防范得都很紧

        俺们国家当初风云气象系列卫星采购过米国的防辐射存储芯片,由于是民用系列,所以得到美国国会允许。但是进口时候审批那叫一个严格。

        据说使用在哪里都要拍照存档备查。

        米国人生怕俺天朝挪用到军事卫星上。

        海军也有自己的调查船,不过设备上就远不如海洋所的先进。其中的原因也很有意思,国际上不少先进设备是不能出口给我们海军的,但是科学院却可以买到。当然,海洋所并不是军队的机构,除了为南海舰队干活外,海洋所还做了许多其他事情。

      • 家园

        所以父亲可以在退休后很心安理得地说:“我为国家做了不少事情。”

      • 家园 海洋工作者都是真正经历过千锤百炼的啊.
      • 家园 挨篇送花,好文啊

        谢谢:作者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 家园 花。
      • 家园 恨铁手太铁公鸡啊!!

        提示:

        一人对一个帖只能 [送鲜花] 一次!!

        对楼主的父亲致敬!!

        所以父亲可以在退休后很心安理得地说:“我为国家做了不少事情。

      • 家园 花这句

        “我为国家做了不少事情。”

        国家的强盛就在于很多这样的人

    • 家园 沙发之

      哈哈

    • 家园 闲聊“实验一号”(下二)

      船上的生活是挺枯燥的,有一次我问爸爸,海水是蓝的,天也是兰的,那在甲板上看会不会感觉不到船在动呢?爸爸想了想,点点头说是的。不过他补充说其实船员才辛苦,他们会感觉到更无聊。而科研人员就好一些,因为船上的实验室里有一大堆的事情要做。他们经常在实验室里一呆就是几个星期。相对而言科考船的生活设施,如住舱条件等都要好于一般的货轮,但海上的寂寞感还是相同的。所以大家都需要找些名目出来娱乐一下。比如过赤道仪式,父亲就说那是无聊的人们为自己找的乐趣。“实验三”在国际的埃尔尼诺项目中去过西太平洋考察,那是“实验三”第一次过赤道,船上就搞了一个赤道仪式,从他们留下的照片来看很象是一群大人在玩小时候的泼水游戏。

      在闲下来的时候他们就玩钓鱼,海上的钓鱼和一般的钓鱼不同。那时可没什么高档渔具,据父亲说就是凭一条绳子、一个鱼钩、一块鱼饵。把绳子拴在栏杆上,穿好鱼饵扔下去就行了。不过当然是有人钓鱼,有人喂鱼。这些科学家们钓上来的东西可不小,最大的一条我记得是80公斤重的鲨鱼。鲨鱼是最常见的,父亲还钓过一条剑鱼,那长长的剑最有差不多一米。另外还有许多稀奇古怪的东西,父亲说其实人类对海洋了解的并不多,钓上些没见过的东西也是很正常的,尤其是在珊瑚礁,那可是一个生物多样性的典型例子。父亲提到的珊瑚礁一开始我总是将它和珊瑚,贝壳等美丽的事物联系起来。因为每次去这些地方,父亲(和其他的叔叔)都会带回大量的珊瑚和贝壳。这些东西后来都毁在我和弟弟两个破坏大王手里。不过父亲说珊瑚礁是很危险的。

      危险之一,有很多不知名的毒物。船上曾经有人掉到过一条带刺的鱼,生物室的人说这条鱼的刺是很毒的,扎到的话可能有生命危险。某个大大咧咧的家伙一边翻看这条已死去多时的小鱼,一边念念有词地嘀咕“有这么厉害啊”。然后就不小心把自己的手送到了那根刺上,轻轻扎了一下。然后就是好几天疼得死去活来,什么镇痛药都无效。父亲说这要是在水里干活就交待了。另外内一些我们平时不注意的东西也是有危险性的,比如龙虾。父亲他们吃过不少龙虾——自己抓的,总是评价其肉太粗不好吃。不过他说抓龙虾也要小心,因为龙虾是呆在洞里的,这时候它的头向外,如果冒冒失失地伸个脑袋去看的话,破相是最轻的。

      危险之二,珊瑚礁上有许多危险的缝隙,而活珊瑚是很脆的。人踩上去就会卡在这些缝隙中,不说缝隙里面危险的生物。就是挣扎出来的过程中,那些珊瑚锋利的断面会让亲历者明白千刀万剐的滋味。所以在珊瑚礁上活动要非常小心,有时即使很浅的水也最好游过去。另外水下活动必须至少有两人配合,哪怕是最简单的工作也必须如此,因为许多危险是未知的。所以呢,在船上一起工作的地叔叔们相互间的信任是很坚实的。记得小时候去学游泳的时候,隔壁的叔叔就敢把他的独生子交给父亲看护,而父亲一个人就这么带着三个不会游泳的小孩去珠江边的码头学游泳。

      出海作业是挺辛苦的,海洋所有不少科研人员看上去黑黑瘦瘦,满脸皱纹,这些都是长年日晒、海风、整天泡在水里作业闹的。有些人看上去简直就是一个种地的老农。父亲的一个同事因为那副老农脸还给一些门卫刁难过。

      再喝最后一口水吧,能抖出来的基本上都在这了,喝水不过是稀释一下,呵呵。

      (看全部请点文章末尾的关键字“实验一号”)

      关键词(Tags): #闲聊#海洋#实验一号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