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漫谈旅客列车的制动系统(一) -- 忘情

共:💬154 🌺376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1
下页 末页
          • 家园 你贴的图片里面轴承是贴对了,但

            转向架可全是货车的转8A型。客车的转向架要比货车复杂得多得多,因为货车根本不用考虑舒适度,但客车对舒适度的要求很高。

            客车的轮子如果旋修的次数太多,削得过薄不能使用了,一般都会退回车轮厂,把轮子从车轴上退下来,再组装到货车转向架上去。

            如果你有机会看看,就会发现货车的轮子要比客车轮子直径小得多,而且也薄得多,道理就在这里。

    • 家园 【原创】漫谈旅客列车的制动系统(四)

      (续三)链接出处

      大家都看过《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吧?在影片最后,瓦尔特和他的战友们将德军的运油专列牵引到上坡地段,将机头与机车分离,失去了牵引力的列车顺着坡往下溜。发现列车顺着坡道溜逸后,德军中尉比绍夫扯着嗓子招呼押车的德军使用手制动机,他本人则奋力地转动着一个圆盘状的物件,这个东西就是手制动机。当德军手忙脚乱地使用手制动机让列车减速后,突然,比绍夫发现机头正快速地冲下坡道,绝望之中,比绍夫声斯力竭地命令德军赶紧松开手制动机,但已经来不及了。机头与列车撞在一起,引发连环爆炸,德军的计划破产了,瓦尔特和他的战友们胜利完成了任务。

      这部经典的战争影片从艺术角度上来说成就颇高,影响了整整几代中国人。但如果从铁路技术的角度上看。这最后的桥段可是一个极大的BUG。如果车钩的性能状态良好,那么在列车上坡时,是不可能将车钩摘开的。失去了牵引的列车顺着坡道溜逸,使用手制动机的确是唯一正确的选择,但是列车运行时噪音很大,比绍夫再怎么扯着嗓子叫唤,也不大可能让分散在各个车厢的德军听见。整列车如果仅仅只有几个车厢使用手制动机是没有什么效果的。

      这部片子是七十年代拍摄的,而且反映的是货车的情况。但时值今日,我国客车上的手制动机的基本原理和功能与影片中反映的情况并没有本质的区别。

      在每辆客车的一位端墙墙体上,都有一个凹入的圆盘面,里面安置着一根扁铁,扁铁两端各有一个折叠手柄。这就是客车上的手制动机。

      需要使用时,先将折叠手柄翻起,两手抓住手柄,往外一拉,然后顺时针旋转。这根扁铁和两端的手柄实际上就是一个绞盘,绞盘后面连着一根铁链,绞动绞盘,铁链就将台车的制动装置人为地收紧,让闸瓦抱紧车轮踏面,起到制动作用。

      啥时需要使用手制动机呢?一般是在无法使用空气制动时才使用。

      比如说整列车或者单辆车与机头分离,停车线有一定的坡度,为了防止车辆溜逸造成事故,除了在车轮底下安置止轮器以外,也可以使用手制动机将车轮抱死。但是如果使用了手制动机的车辆要开动,一定得事先将手制动机恢复原状,否则车辆一开动,抱紧的车轮肯定会被擦伤。

      如果旅客列车在运行途中,空气制动系统完全失效,那么这时候司机必须和运转车长取得联系。由运转车长通知列车长,再由列车长命令每节车厢的列车员来到手制动机前,在听到机头发出的鸣笛信号后,大家一起绞动各个车厢的手制动机,人为地让每节车厢的车轮都抱死,从而让列车停下来。这个时候需要大家齐心协心,统一行动,如果仅仅是部分车厢使用手制动机是不足以提供足够的制动力的。

      这种方法是确保旅客列车安全的最后一道屏障,但实施起来却并不容易。

      因为这种情况极难遇见,所以大家仅仅是理论上知道规章上有使用手制动机这么一条,平时却从来没有演练过,事到临头难免手足无措。而且司机如果发现空气制动失灵,由于无法和列车长直接联系,只能用对讲机通知运转车长,同时向调度汇报。运转车长也没有和列车长直接联系的手段,只能告之离他最近的列车员或列检,由他们和车长取得联系,车长再组织各车厢列车员准备。而司机发现制动失灵时,往往情况已经是非常紧急了。这一连串沟通的环节耗时太长,非常容易贻误时机。

      希望随着科技的进步,保证行车安全的设备、设施越来越先进,越来越可靠,从根本上消除事故隐患。希望紧急制动阀和手制动机永远都派不上用场。

      (完)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这个好像应该改进了

        而且司机如果发现空气制动失灵,由于无法和列车长直接联系,只能用对讲机通知运转车长,同时向调度汇报。运转车长也没有和列车长直接联系的手段,只能告之离他最近的列车员或列检,由他们和车长取得联系,车长再组织各车厢列车员准备。而司机发现制动失灵时,往往情况已经是非常紧急了。这一连串沟通的环节耗时太长,非常容易贻误时机。http://www.ccthere.com/thread/2317290

        都配一个无线对讲机?

        • 家园 不可能的

          就算是都配对讲机,频率肯定不一样。

          你没搞过运用,根本就不知道司机所用的无线列调对讲机里通话有多频繁,有多吵。而这些与列车员们的工作无关,如果是你,硬发给你一个这样的对讲机,你还会成天开着听里面吵成一片,而且全都是与自己无关的事情吗?

          毕竟遇上制动失灵,需要全体列车员同时使用手制动机的机会少而又少。

          • 家园 是不了解情况。不过安一个紧急无线对讲系统呢?

            和列调的分开。平时可以不用,或者像飞机那样,有什么问题,也来个列车司机讲话(机长讲话)。

            说笑而已。。。俺知道还有成本等因素云云。。。

            • 家园 你这个得对全车广播才行。

                不过如果是象这次事故,来得及的话后半段有任一人接到指令,拉紧急制动(就是放刹车管里的气)也行。但是需要紧急刹车时一般都来不及,可以想象一下,汽车快要撞人时司机对后座上的乘客下令刹车,乘客再踩刹车板(如果有的话)。而且火车上的活动范围大,车长列车员不可能正好在紧急制动闸旁边,再加上有部分制动时人已经站不稳,让他们爬到闸旁也是勉为其难。

              • 家园 是啊,技术上是很容易做到的。而且成本也不会多高

                列车头主机多一个频段就好,不用多一台。各车厢各一个接受及广播系统。

            • 家园 不考虑成本也无法实施

              因为列车长不是固定位置不动的,经常需要全车走动处理问题。全车480米长,你不可能知道列车长在什么时候处于全车的什么位置。飞机则不同,飞机就那么大,那么多空乘可以保证至少有一人在相对固定的位置,例如给旅客准备饮料,食物的房间。 所以列车上搞这个没有实际意义。

      • 家园 如果上坡的时候不能摘开

        那么在坡道上面分列调车皮怎么实现的呢?

        • 家园 调车皮是这样的

          简单地说那地形就是一个驼峰。调车时机车在后面顶,但不连风管,全列车不通风,这时速度很低。整列车越过驼峰顶点,开始走下坡路时,调车员看准时机分钩调车皮。只能在下坡时这么干,上坡时肯定是干不了的

          • 家园 在我的想象中,应该是先摘开挂钩,

            车皮过了驼峰顶点就自动往下溜。不过中国的挂钩是一撞就挂上,是不是摘开后往上推的时候就又自动挂上了?摘钩的销子有没有个卡住它不往下掉的装置?

      • 家园 看到这个系列的文章就想起“中华之星”和“唐老鸭”

        虽然没有直接的关系。我很希望中国的车辆制造技术能有较快的发展,整体可靠性有较大提高,但是又怕提高后车辆系统的铁路职工再次面临分流……

        • 家园 应该没有直接关系

          单位上缺员还是超员,全是领导一句话。我们单位去年还缺员一百多人,今年人没增,但多开了许多列车,工作量大涨。但今年两会后部里要求响应温总号召,要消灭赤字。于是各局重新做盘子,硬是说我们单位超员二百多。

          所以说就是领导一拍脑袋的事,技术装备的可靠性再不高,领导说你超员,要你分流也是没办法的事

      • 家园 中宝了

        恭喜:你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 家园 从外国电影上看,欧洲的挂钩与中国的大不同。

          看到欧洲的火车挂钩分两部分,一是中轴两个圆盘相接,可能是承受顶推力,拉力是一根长长的双向螺杆,挂钩和摘钩都要转许多圈上螺丝一样。中国的操作就简单多了。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