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蒋百里,徐志摩,林徽音,张幼仪。。。 -- 旧话偶怀 -- 萨苏

共:💬89 🌺6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 家园 和尚插个嘴

      “幼仪受过中西双重教育”- 结婚的时候还没有,张幼仪受西式教育是徐才子留学之后的事,张小姐也是陪读陪成了留学生。

      “陆小曼那件事又体现了徐为了爱情不顾一切的“呆气”,终于完成了一次从朋友家里夺妻的传奇”- 老萨这么说徐才子有点冤枉,陆王的关系似破裂于前,当时离婚正提上议事日程。

      “感觉上陆小曼只是林徽音的替身”- 大学时代看《爱眉小札》,感觉徐陆才子佳人,爱得浪漫乎哉,而今想来,不就为那点P事儿决不定嘛,你来我往写个没完,叽叽歪歪烦不烦啊!(老了。。。)

      楼下有朋友说徐才子拿着老婆打理的钱在欧洲风流,此话怕是不确。徐家有钱把铁路修到家门前,口袋里花差花差也是不少的,与张家堪称门当户对。

      徐陆结婚,王庚也应邀出席婚礼,谈笑风生,这在那个时代也算是异数。倒是主婚人席间话里话外让一对新人有点下不来台,不知是否主婚人因自己丢不下小脚老太而妒忌徐才子潇洒放浪之故?

      依稀记得张幼仪的侄女近年写过一本关于姑姑的书。

      • 家园 关于那个《爱眉小札》,当时读的感觉就同和尚兄

        现在的感觉一样。

        对徐大诗人不敬了。

      • 家园 梁启超?胡适?可否赐教一二?

        我记得在婚礼上损新郎新娘的主婚人是梁启超。不过看你文中的“小脚太太”之语,似乎又是指胡适,到底是谁?

    • 家园 徐林恋的时候,林并未有婚约;林有婚约后,

      甚至结婚以后,徐林依旧相恋,后来又与金岳霖相恋,差点离婚,两人且在昆明同居过。

      • 家园 这......我实在是无法想象

        恋爱这种排他性,侵略性,甚至“占有性”很强的玩意儿,居然能容的下金,梁两个男人之间的这种关系?而且还持续多年?如果真是真的,偶要shock了。

      • 家园 Really ? 林徽音金岳霖相恋,两人在昆明同居过??

        I never heard about that!!

        • 家园 金氏一直是梁林夫妇二人好友。避难昆明也是一起走的,途中失散如失家人。

          到了昆明仍是比邻而居。详情请参照:

          http://www.cchere.com/cbbs/Ps/RA2.asp?BID=135&AID=143070

        • 家园 事实总是“残酷”而“美好”的

          当然也是复杂的。

          蜜兄要在实际生活中多留神啊。

          • 家园 查老师所提我有风闻,不知能否多赐教几句?

            时人评林,或曰才女佳人,或曰红颜祸水

            • 家园 【原创】【文摘】林徽因的另一面

              虎兄不要折杀俺!

              在抗战中,林徽因曾离开李庄去昆明与金岳霖在一别墅中同居数月,至于有无男女之事当然无证,以常识度之吧。俺如未记错,当是来源于费正清夫人的回忆录。

              俺觉得,如真要了解一个人的全貌,不能只听一面之词,因此,林徽因的恶邻钱钟书的记录不可不看,即他的短篇小说《猫》,就是以林的太太沙龙为蓝本的,完全可以对号入坐,如林梁夫妇,沈从文、罗隆基(蒲熙修的前任情人,金岳霖是下一任),当然少不了金岳霖。甚至《围城》中人物也有他们的影子,那位眼睛就掉在牛奶杯中的哲学家?

              以俺的看法,林徽因是一个绝顶聪明且有才华的女人,再加上天生丽质,不迷死一大片反而奇怪。但她不能免俗的是,虚荣、做作、世俗,希望看到一大群自己看得上的男人围着她团团转,而自己却要一个可靠且有家世、地位的丈夫做根据地――这也是她不要徐志摩的一个原因,另一个是不想承担恶名,她自己的生母是小妾,在意名分,当然也有梁家的家世和经济雄厚的原因,可以送其出国(此是林家已败落。

              但显然徐志摩自有其优势,于是在婚前,林与梁一旦有矛盾,必然是林与徐过从甚密;在婚后,他们也保持亲密的关系。

              这样的女人何其多也!可怜的梁思成,俺是真的同情他。

              了解林徽因的几次恋情 感受新文化人物的气度

              --------------------------------------------------------------------------------

              2004年07月20日 08:20

              气质如兰:绝代林徽因

                《人间四月天》这部电视连续剧,是2000年春天在全国热播的,这个剧本是一个台湾剧作家王蕙玲写的,她是台湾铭传大学、世新大学和台湾艺术学院的讲师,她选择《人间四月天》这个题材应该说是很有眼光的。

                这部戏从演员阵容、演出效果上,都得承认是成功的。但实在说,我作为一个研究现代文学史的人,还是有自己的看法的。当时我正着手写《徐志摩传》,还在搜集资料、整理年谱阶段,光搜集资料编年谱,就用了三年时间,刚要动手写就赶上了这么个“徐志摩热”,不能说一点感慨也没有。我想说的以下内容都是根据真实的历史资料推断出来的。不信的话,大家可以到图书馆借这些书看看,比如《林徽因文集》里就有给胡适的信,还有给沈从文的信。

                《人间四月天》里提到,徐志摩和林徽因在伦敦相识,相识不久便相恋,两个人一起坐船在康河里游玩。从一幅剧照上可以看到,徐志摩和林徽因坐在船上,徐志摩还搂着林徽因的肩膀,十分亲热的样子;还有一幅,徐志摩骑着自行车,林徽因坐在自行车的前梁上。有人觉得很美,我看了只觉得恶心,这是把现代小青年那种流氓阿飞行径,安到徐志摩的头上。我绝不保守,我是说,徐林之间的恋情,绝不是这个样子。

                先从年龄上说,徐志摩是1897年出生,按阳历是1896年。林徽因多大呢,她是1904年出生,按阴历算比徐志摩小八岁,按阳历是七岁。徐志摩1918年北大肄业以后去美国留学,后来因为他非常崇拜西方的哲学家罗素,便来到英国留学。

                到了英国以后,才知道罗素去中国讲学去了,这样他就在伦敦住下来,就在这个时候,认识了林徽因的父亲林长民,并在林长民家里认识了林徽因。林徽因当年只有16岁,还是个中学生。这是1920年秋天的事,同年年底,徐志摩就把张幼仪接到英国了,在剑桥大学旁边一个叫沙士顿的地方住下。当时他们的感情是不太好,可也没到离婚的程度。一个是已经结婚生子的男人,24岁了;一个是情窦未开的少女,只有16岁,怎么可能一下子就到了那种程度呢!

                这期间,徐志摩曾对林徽因表示了一点感情,林徽因见了信惊慌失措,自己不敢给徐志摩回信,由林长民给徐志摩回了封信。现在已经发现了当年林长民给徐志摩的信,信上说:“阁下用情之烈,令人感惊,徽亦惶惑不知何以为答,并无丝毫嘲笑之意,想足下误解了。”

                林长民的这种态度,是我们现在的人无法想象的。想想吧,这是八十多年前的事,就是给了现在有点封建意识的家长,那也是要动刀子的。我对你这么好,让你到我家里来吃饭,喝茶,你居然打起我女儿的主意来了,这还了得!可林长民没有这么做。他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他表示能够理解,信上的意思是说,我的女儿年少,不知该怎样给你写信,她没有不满意的意思,你别误解,她让我代问你好。

                可见,他们当时实际上没有到那个程度,就是后来稍有发展,也不过是两情相悦而已。

                对这一段朦朦胧胧的感情,林徽因长大以后,也是很怀念的,甚至多少有点觉得对不起徐志摩。现在要探究的是,16岁的林徽因当时有没有要和男子谈恋爱的意思,我的看法是有的。

                1937年抗战初期,林徽因到了长沙,心情很是不好,给沈从文写了封信。因为当时正下着连阴雨,便想到了当年在伦敦时的心境。信上说,那时候爸爸到瑞士国联开会去了,她一个人住在一个大屋子里,外面下着雨,白天独自一人在大房间里看书,晚上一个人坐在一个大饭厅里吃饭,垂着两条不着地的腿,还有两条垂肩的发辫。一面吃饭,一面用嘴咬着手指头哭。这时候,总希望生活中有浪漫的事情发生,或是有个人叩门进来坐在对面同她谈话,或是同坐在楼上的火炉边给她讲故事,最要紧的还是有个人来爱她。而实际情况却是天天在下雨,竟没有一个浪漫聪明的人走来同她玩。

                徐志摩是爱过她的,她也感觉到了,只可惜没有发展下去。后来她多少是有点后悔的。1927年在美国留学时,正好胡适来美国,林徽因给胡适的信上说:请你回国后告诉志摩,我这三年来寂寞受够了,失望也逾多了。告诉他我绝对不怪他,只有盼他原谅我从前的种种不了解。昨天我把他的旧信一一翻阅了,旧时的志摩现在真真透彻地明白了。过去的就过去了,现在不必提了,我只求永远纪念着。事实上,在1924年春夏间,他俩的感情是发展到相恋的地步了。真正达到论婚嫁的地步,则是1931年春天,徐志摩到北平教书上后。也就是说,林徽因和徐志摩确实相恋过的,只是这个过程是漫长的,曲折的,不是那种干柴烈火,一见面就烧起来的爱情。

                有一件事,可以验证林徽因和徐志摩之间的感情有多深。徐志摩1931年11月19日在济南附近的党家庄飞机失事遇难,梁思成从北平赶去处理丧事,从现场捡了一块烧焦了的木头。那个时候的飞机不像现在的,有些部分是木头的。他捡了一块飞机残骸拿回去给了林徽因,林徽因非常悲痛,就把这块木头挂在卧室的床头。直到她1955年去世,一直就这么挂着。她觉着,她是爱徐志摩的,徐志摩又是为了赶回来听她的演讲而死的,她就要用这种方式纪念他。这在我们现在,几乎是不可想象的。

                有人或许会说,反正徐志摩已经死了,她只是这样怀念他,又不会出别的什么事。这样优秀的女人,肯定对她的丈夫不会有二心的。其实,她对他的丈夫是有二心的,但是她做得非常光明磊落。

                学者金岳霖,是中国第一流的哲学家。大概是1932年夏大,也就是徐志摩死了没多久,有一天,梁思成从河北宝坻考察古建筑回来,林徽因哭丧着脸说:思成,我痛苦极了,我现在同时爱上了两个人,我拿不定主意,不知道该怎样办才好。

                梁思成一听就知道出了什么事,知道林徽因爱上了金岳霖,想跟他分手又舍不得。

                这时候梁家住在北平东总布胡同,金岳霖就住在梁家后院,另有旁门出入。

                起初也许只是好朋友住邻居,交往久了才爱上的。金岳霖受过西方教育,生活很讲究,他家的厨师做面包做得好,每天早上就给林徽因送过去,没事了就过到梁家在一起喝茶聊大。金岳霖喜欢林徽因,梁思成是知道的,但他不知道林徽因喜欢金岳霖到了这个地步。听了妻子的话,梁思成半天都说不出话来,全身的血液凝固住了,连呼吸都困难了。一面感到痛苦,一面又感欣慰,欣慰的是妻子很坦诚,没有把他当成个傻子。想了一夜,他把自己和金岳霖比了又比,觉得自己不如金岳霖,林徽因跟金岳霖结合会幸福的。第二天他跟林徽因说了自己的想法,同时说,你是自由的,如果你选择了老金,我祝你们永远幸福。当时两个人都哭了。林徽因把梁思成的话告诉了金岳霖,说梁思成说这个事情一切由我来决定,我要是喜欢你的话,他是可以离婚的。金岳霖说,思成能说这个话,可见他是真正爱着你,不愿你受一点点委屈,我不能伤害一个真正爱你的人,我退出吧。

                从此以后,金岳霖就成了“游牧民族”了。这是我的说法,叫“逐林木而居”。

                游牧民族不是“逐水草而居”吗?林徽因姓林,金岳霖总是住在林家后院或是隔壁,林徽因到了哪儿他就到哪儿,还不是“逐林木而居”,还不是成了“游牧民族” 吗?

                金岳霖此后终生未娶,一直到八十多岁去世,还是林徽因的两个儿子给他送终的。他们之间的这种感情,这种思想境界,咱们这些俗人,想都不敢想。只能说人家太完美太高尚,我们太庸俗太卑鄙了。当时他们三个人相处得非常好,甚至抗战以后,林徽因和梁思成到了四川李庄,金岳霖在昆明西南联大,放了假以后就住在梁家。有时候我认为,我们这代人对上一代人,尤其是那些留学欧美的知识分子的感情是理解不了的。上一代人,新文化运动时期的那些人物的感情,我自己只有佩服的份。人家就是受过文明教育的,是文明到骨头里的。所以说,我看了《人间四月大》的剧本,觉得王蕙玲女士也许是个好的剧作家,但对二三十年代中国新文化运动的那一茬知识分子根本就不了解。 (摘自《人物》 )

              • 家园 【反面教材】其实影射讽刺林徽因最厉害的是冰心写的《太太的客厅》

                当时梁林在山西考察,林徽因回来后看到了,派人给冰心送了瓶山西陈醋。

                以前看过几篇传记,梁家的几个女儿对林徽因有些做法也不太以为然。

                张邦梅(张幼仪弟弟的孙女,哈佛东亚系毕业)写的《小脚与西服》,最早是她的毕业论文,后来充实成传记。 记叙了徐张的婚变(她姑婆和她的交谈),以及她对现代移民婚恋观的思考,她是第三代移民,她父亲是耶鲁的教授。

                不知道有没有出过中译本,这本书挺有意思的。 张幼仪感到欣慰的是,在徐志摩的交往的几个女人中,她是最爱他的。他死后,她抚养儿子,安葬他的父亲,最后又在台湾张罗出版了徐志摩全集。 可能因为张幼仪,梁思成的原因,我总是不能无保留的喜欢林徽因。对后来梁林金的故事也不喜欢。

                后来, 梁再婚。 林沫夫人最近也出版了一本书,谈梁思成,林徽因和她的故事。 还有谁记得王庚呢? 那个西点军校和普林斯顿的毕业生,后来客死异乡,好像是葬在埃及吧。

                任公在徐陆婚礼上的痛斥"徐志摩,你这个人性情浮躁,所以在学问方面没有成就,你这个人用情不专,以至离婚再娶。"还是有几分道理的。 同样"性情浮躁"这个词,我觉得某些时候也适合于林徽因。在费慰梅写的传记里可见一斑。

                那个时代的传奇中,我喜欢的是陈岱孙,周培源夫妇的故事。比较简单。 偶然想起,95年校报记者问陈先生的问题:做人最重要的品质是什么? 先生说:诚实。 想起往事,心中有点郁郁。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