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老妈的三次手术(一)—引子 -- 杂役头儿

共:💬54 🌺349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老妈的三次手术(六)—陪护室的日子

      这次耽误了好长时间,一直在忙着校园招聘,东飞西飞地。感叹老萨这样的,定时定量地出产品真是强大,还得查资料呢不是。我这样的就是经常性地犯懒。看着这些毕业生辛辛苦苦地找工作,就想起当年的自己了,到处飘零。

      好了,回到正题吧。第二天一早的手术,舅舅和大舅都到了,看着老妈送进去,他俩还得赶回去上班。舅给我了一千的生活费,让我照顾好自己,他们就走了。做手术的病人家属不能在病房里等,要在楼下的一个叫陪护室的小屋子里等。从做手术开始,一直到从监护病房里出来,都要在这里等着。这里有个小喇叭,楼上需要家属交钱啊、办事啊啥的就会从小喇叭里喊,所以这里不能没有人。因为是夏天,屋子不通风,一屋子人味。我从外面买了一摞报纸,一份一份地看着。实在是无聊,也不认识什么人,倒是不觉得艰苦,就是困了以后没地方打瞌睡。

      忘记老妈是几点出来的了,反正不早了。小喇叭里通知了一声,我赶紧上去看了一下。麻醉还没过去,直接进了ICU,我就继续等着。估摸着大概到了11点了吧,楼上又叫了一下,说醒了。我问家属晚上还用盯着么,护士说在ICU呢,用不着一直有人。我不放心,就这么一直坐着。中间大舅妈过来了一趟,替了我一会,让我去吃点东西睡一会。我也没敢多耽误,吃点东西就回来了。舅妈刚坐了3个小时就受不了了,起了一腿的疹子,热的。于是后面的几天都是我一个人在这里盯着。趁着没事的时候去吃点东西。

      老妈就在ICU住了一天,出来进了监护。危险程度较为降低些,我可以偶尔回去眯瞪1个小时什么的。结果在第三天的时候,遭了些罪。早晨回屋子迷糊了一会醒过来,肚子无比疼痛,拉肚子了,天晓得吃了什么不干净的东西。反正是最后连水都出不来了。捂着肚子去了医院,没去后面的住院部,先跑到门诊,给自己买了点氟哌酸。就这水吃下去,也不敢吃别的东西,索性就这么空着肚子。接着去小屋子坐班。到了晚上,浑身没劲,歪在那里难受。还得说是好人多,对面也在等家属的一对老夫妇看我难受,就问我怎么回事。我说拉肚子,没敢吃东西。老奶奶说没吃东西怎么行,就把随身带的热腾腾的小米粥给我喝,真香啊,感觉自己又活过来了。

      后来聊天的时候才知道,他们是信教的,一个教友也在ICU,他们过来陪着教友的儿子等消息。挺感动的,不管信仰是啥,素昧平生的,人家肯帮自己就不容易,不像那些老是标榜自己光荣正确伟大的,就知道吹。

      话说这里还有个插曲。自己平时也净看些杂书,于是就和那个教友的儿子探讨了一下基督教义。他看我有心,我问的问题他也解释不了,就在第二天喊了个师兄过来继续。于是第二天的晚上过得是很有意思。等老妈出监护以后,我和老妈讲他们对我多好,结果把老妈紧张够呛,总觉得我要入教啥的,呵呵。anyway,他们是我碰到的很多好人中的几个。应该是老妈积的德,没让他儿子遭罪。

      喝水喝水。

    • 家园 【原创】老妈的三次手术(五)—手术前

      上周末聚会回来,晚上接到老妈的电话,支支吾吾地,说希望国庆能回来看看,一再追问之下,原来是姥姥被一逆行的货车撞了,万幸只是手腕骨折。按说,对方逆行,典型的全责事故,但是这是在帝都和魔都外的城市,就算是省会,还是得拖硬点的关系,否则什么结果都可能出现。我一直对这个我出生的城市耿耿于怀,以后还是得把家人接出来,至少环境上是个保障。无论如何,老太太没出大事,万幸万幸啊。

      下面接着写。

      大概还是走了关系的原因吧,手术确定地还是很快的。负责这次手术的两个大夫都姓L,主任医师是小L,副主任医师是大L,每天早晨查房的时候都能看到。到老妈这边还更关心一些,有空就过来看看情况。

      手术前,确定了手术方案,听起来挺吓人的。就是先打开颅骨,排掉积液,取出一些异物,然后从脑腔开始,钻一个管道,经过颈部、胸部,直通腹腔。在耳朵后面安一个泵,每当颅压大的时候,按一按泵,把积液排到腹腔里。挺吓人的哈,反正我当时听着就挺吓人的。据说安进去的管是进口的,折成180度都不会堵塞。

      做手术的前两天,舅舅他们都来了,拜访一下医师,走动走动关系,我还是负责陪老妈。前一天晚上,大家都走了,我还在医院,忽然护士过来喊:××床的家属在么?我赶紧过去了。去了护士站,才知道是麻醉师过来找家属签字。一看我还不大,就问我:“多大了?”我说:“17。”赶紧加了一句“已经有身份证了。”他说:“好,那没问题。”然后让我坐下,给我看一个文件,上面列出来如果麻醉失败或者有反应,会出现什么、什么、什么样的后果,从停止手术到病人死亡都有。我一看就头大了,感觉我要是签了字,老妈的命就压我手上了。我愣愣地问了一句:“这个有多大成功率。”麻醉师白了我一眼,说:“没有成功率。对你们来说,只有成功和不成功。你可以不签,不签就不做手术。”我一听,算了,签就签了,谁让就我一个人呢。

      签了以后,木木地走回去,和老妈说我签字去了。老妈说没事的,上次做也是这个流程。上次昏迷的时候,也是赶上其他人都不在,是我小姨填的。大夫讲的一样的话,把她都吓哭了。字是签了的,但是一直哭到手术结束,吓坏了。

      这里插一句,我也理解大夫要和病人把所有情况都讲清楚,但是对于病人家属来说,没几次经验的,都会不知所措,所以看到医生视生死如粪土的态度,心里都不会好受。大家多一些理解,病人把命都交到医生手里了,彼此态度就好一些吧。

      字也签了,钱也花了,第二天上午就开始手术。

      喝水去了。

    • 家园 【原创】老妈的三次手术(四)—到达北京

      先感谢大家的关心,经历这么多事情,老妈总算是熬了过来。总想写点什么记录下来,于是就写了。虽然很想有回复,但是看到有人在看,有人关心,就是很高兴的事情了^-^

      一夜的火车,心里非常忐忑,不知道北京会有什么样的遭遇。到站后,哪里也没去,直接去关系那里,赶紧敲定医院的事情。

      现在自己已经实在想不起来是什么地方了,反正就是灰突突地一片楼,上去,见面,客套,送钱。对方的态度似乎还好,自己心里总是感觉求人不易,总还是要低头。对方把头牌医院头牌科室的概括讲了一遍,强调主任医师的能力多强,他导师在行业内地位如何高大,总是交给他是放心了。另外呢,主任医师爱好字画,送这个会比较对路,副主任医师、护士长、护士、麻醉师什么的,都要准备点。说实话,这点还是很感谢他的,没有这样的指点,说不定就在哪里出问题了。但是最后还是出问题了,这又是后话了。

      赶紧给家里人打电话,找关系准备礼物。老妈带着我去亲戚那里住。亲戚住南里,还离医院近,方便探视。他们把房子腾出来,去七里庄的新房子住,这里就留给我和老妈。没几天,关系来了电话,可以住院了,家里也把礼物准备好。送礼的时候我没去,老妈和舅舅带着几个画轴过去的。

      住院那天,我陪着老妈过去的,基本上把办手续的事情都摸熟了。医院还给了一张卡,可以在POS机上查费用详单,拿在手上,感觉责任很重。

      之后的日子,就是南里和医院两点一线的生活。早晨起床,在小摊上吃云吞、油饼,坐36路去医院。非探视时间我进不去,就买张报纸坐在花池子边上看,等到点儿了就进去。随身带着基本高考的复习题,根本没心思看。手术前需要去做检查,我就借了一个轮椅,推着老妈到处转。老妈后来说,看着没成人的儿子这么辛苦很心疼,其实当时我倒是没啥感觉,就是挺新鲜的。检查的时候,可以坐在CT室外面接着看报纸。晚上再坐36路回去,买半张饼、一根香肠当晚餐,晚上看报纸看电视,到点睡觉。现在想起来,这样的晚餐还是很奢侈的了,但是在当时,也想不出来还能吃什么。

      每天路过住院部大门,我都划一下卡,看看又花了什么费用,看着里面的钱一点点地下去,就这么一天天地等着手术。

    • 家园 【原创】老妈的三次手术(三)—第二次手术前

      先更正一下,应该先查一下再发的,是我疏忽了。卡马西平和苯妥英钠都是抗癫痫类药物。但是当时最担心的就是巨大的空腔产生的积液能否顺利吸收。感谢沉宝的指正,下面接着写。

      第一次手术以后的一段时间,老妈的状态还不错,平时按时按量服药。唯一的遗憾是不能像过去一样唱歌了。老妈算是文艺特长吧,民歌、主持都小有名气。当年文工团招人,我姥姥不放,老妈始终耿耿于怀,呵呵,有点远。好象是因为共振的关系,唱高音的时候对脑部会有影响。说是正常,但是吃药还是有副作用的,吃饭没胃口、人精神不好、嗜睡,还出现耳鸣等症状,但是总的来说,还算是不错。从拍的CT来看,空腔有逐渐缩小的趋势。

      该来的还是得来,我不信命,但是有的时候命运这个东西实在是CD。在我高二暑假的时候,老妈突然状态变差。不但头疼加重,而且出现了行为失常、失忆和癫痫的症状。举几个例子,她突然就会发火、哭。还有一次突然很饿,要吃东西,抓起坏掉的菜就要吃,说什么都不听,其实刚才刚吃了午饭的。失忆还好说,癫痫就很可怕了,单位同事几个人都按不住。脑子这个位置千万别出问题,都不会知道会有什么样的后果。

      到了高二期末考试前的某天,老妈突然在单位晕倒,呕吐,呕吐物里出现大量褐色的血凝物。赶紧送医院急救,输液,降颅压。另一方面联系医院。这次家里统一意见,坚决不在省里做,去北京。这就开始找关系,尽快联系医生和手术。

      急救的日子里,都是老妈的同事陪护,我在家里自己管自己。后来总结起来,我的个人生存能力基本是这个阶段培养起来的,比如买菜做饭、收拾家务、然后去单位一边陪着老妈,一遍复习功课。有一次,老妈突发头晕呕吐,又出现了消化道出血的症状,大夫说需要打一个什么针止血(名字忘记了),进口的,一支要几百,需要4支,我身上没钱,一边让大夫赶紧打,一边联系老妈的同事呼叫支援。叔叔阿姨们都来了以后,我一个人走回家的。那天到家都快半夜1点了,在家想着医院的事情就后怕,边掉眼泪边收拾床铺准备睡觉。

      终于北京有了消息,这边就准备转院过去,这时还出了一档子事情。第一次手术的时候,虽然能报销,但是还是花了一大笔钱,家里的积蓄都差不多了,只好去找单位借钱。老妈怎么借,局长就不签字。这个局长是第一次手术后新调来的,老妈也不知道该怎么办,只好在临出发当天带着我再去试试。她去找局长,局长就打哈哈,说要去开会。我靠,大中午的开什么会,无非是多出去公费吃饭。老妈就让我赶紧去拦着局长的车,想着我毕竟是个孩子,他兴许能开开恩。没想到人家一把把我拨一边,直接上车开走。我这个难受,没钱,怎么看病,眼看晚上的火车就要走了。

      该走还是要走,好歹和同事朋友借了点,晚上就坐上了去北京的火车。

      这里插一句,这个局座不批我妈的借款的原因,后来我才听我妈说起。之前某天,局里办书画展,老妈带我去看。我上楼的时候看到一个中年大肚子男人下楼,我也没打招呼就上去了。结果该人就是新任局座大人,从此这个梁子就结下了。多可笑,我从小许是教育没跟上,满院子的离休老八路老红军都没见过这么大架子的,一地方上的局长,还不是实权的,就因为这种事情就记着报复,根本就是想置老妈于死地。我家一家子军人,一家子党员,我除了入团,至此离TG远远的,家里老爷子为此没少教训我,誓不就范,这可能也是原因之一吧。

      后来听说,该局座儿子好像出了车祸,本人中风在家,焉知报应不爽。

      附录:

      苯妥英钠片为抗癫痫药、抗心律失常药。治疗剂量不引起镇静催眠作用。本品副作用小,应用广,常见。 适用于治疗全身强直-阵孪性发作、复杂部分性发作(精神运动性发作、颞叶癫癎)、单纯部分性发作(局限性发作)和癫癎持续状态。

      卡马西平英文名Carbamazepine,中文别名:氨甲酰苯卓、氨甲酰苯桌、氨甲酰氮卓、叉颠宁、叉癫宁、得利多、得利益多、芬来普辛、甲酰苯卓、卡巴米嗪、卡巴咪嗪。抗癫痫作用,对精神运动性发作最有效,对大发作、局限性发作、和混合型癫痫也有效,减轻精神异常对伴有精神症状的癫痫尤为适宜。对三叉神经痛、舌咽神经痛疗效较英妥类纳好,有抗利尿作用,预防或治疗躁狂抑郁症、抗心律失常。

      • 家园 【原创】老妈的三次手术(三)—第二次手术前(补)

        看了大脚丫的回复,发现自己确实忽略了一个问题,这两种药确实有很大的副作用。其中有一个,大夫说不能久吃,伤肾、伤肝,后来就停了,老妈还吃了一段时间的甘诺宝力养肝。还有一个就是导致老妈消化道出血的根源。但是具体是哪个对应什么症状,我忘记了。后来一见医生,我就先说老妈吃什么什么有强过敏反应,都成强迫症了。

      • 家园 看你描述妈妈的种种症状,

        我觉得你要考虑一下那些长期服用的药物的副作用,有时候,医生为了不吓着病人,不一定把药物的危害说清楚,但是,这又是医疗过程中无法回避的一面。

      • 家园 不知说什么好,

        只能送花安慰杂役。

        没想到人家一把把我拨一边,直接上车开走。我这个难受,没钱,怎么看病,眼看晚上的火车就要走了。

        ----唉,一声长叹。

        后来听说,该局座儿子好像出了车祸,本人中风在家,焉知报应不爽。

        ----希望杂役能放下此事,有一颗平常心。他们是他们,你是你,不要再介意了。

           

        • 家园 谢谢嘉木姐姐

          虽然过去很久,但是说放下挺难的,总有个疙瘩。老妈算是好人自有天佑,这么折腾还活得劲劲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