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英雄的背影--俺对诸葛亮同志的一点看法 -- 花差花差农民

共:💬25 🌺3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下页
  • 家园 英雄的背影--俺对诸葛亮同志的一点看法

    丞相祠堂何处寻? 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 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

    杜甫的这首诗想来诸位耳熟能详,诸葛亮同志,由于《三国演义》的缘故,但凡是中国人,恐怕没有不知道的,关于他的出师表更是千古名篇,其老臣的赤子之心跃然纸上。

    诸葛亮同志俺是景仰的,成都的武候祠堂俺也拜谒过,在那“千古名相”的牌匾下,俺想起的,也是杜甫的诗句,一种敬重之情油然而生。

    这里首先声明的是诸葛亮同志的个人品格和治理国家的能力俺是不怀疑的。但是,诸葛亮同志的一些缺点,也可以说是大缺点俺还是不得不说一说。

    首先,诸葛亮同志作为一个军事家,是不够格的,起码在战术上是不合格的。诸葛亮同志过于谨慎,凡事不肯用险。《孙子》开篇明义就说:兵者诡道也。诡,自然是有冒险性质的。所以诸葛一生唯谨慎在这一点上来说是失败的。魏延多次向诸葛亮建议,由他带一万精兵,出子午谷,直取长安,如韩信故事,而诸葛亮率主力部队,出祁山,一为吸引敌主力注意力,二与魏延部互为呼应。其实这一招虽然冒险,但是实用性相当大,因为当时曹军主帅是驸马夏侯懋,此人不学无术,这个计划实现的可能性是有的,如果真能一举攻克长安,战略形势将发生大的逆转。但是诸葛亮认为此计过于冒险而不与采纳,坚持要出祁山往天水方向攻击。只要看看地图,就可以明白,出子午谷是离长安最近的路,而祁山则远10倍不止,要绕一个大圈子。而且出祁山有个最大的问题-粮草接济不上,所以6出祁山中2次因为粮草问题只能退兵。

    在这一点上,诸葛亮就比司马懿差得远,司马知道什么时候该怎么做,在诸葛亮第6次出祁山与司马在五丈原对峙的时候,为了激司马出来打,诸葛亮送女子衣服给司马,而司马居然接受,然后派人去向皇帝报告是不是要打,而皇帝也心领神会,派使节来说别打。可是司马擒孟达的时候哪里请示过什么皇帝,而是“军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司马为什么不打?因为他知道自己的兵没有诸葛的精锐,而且他没有粮草问题,打有失败的可能,而不打则必胜,所以他采取的办法就是堵住你不让你过,诸葛亮一点办法也没有。 因此三国志中评价:“然亮才,于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干,优于将略。”结论非常有价值。蜀军的训练水平是很高的,士气也高,但是有一个关键而致命的问题:没有好的将领。“一只狮子率领的一群绵羊也能打败一只绵羊带领的一群狮子”(可能是拿破仑语,忘记了),优秀将领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但是蜀国没有,廖化同志这样的也当了先锋。有人说了,是蜀中无人材呀,真的没有吗?听俺说下一个问题。

    诸葛亮其次的问题是,不善于识别人才。有人以为,人才厉害,其实不然,真正厉害的是善于使用人才的人。这就是刘备为什么能搞到地盘的真正原因。刘备没有什么其他的大本事,但是非常善于用人,就是这一点,我敢说他在当时也就比曹操差,比其他人任何都强得多。刘备的祖宗刘邦在这点上做的最好,他是一个流氓,但他知人善用,韩信、萧何、张良都发挥了他们最大的作用。反观诸葛亮,作为一个国家和军队的实际统帅,他不能做到这一点,相反他是事必躬亲,整天累个贼死。现在国企改革都要抓大放小,可见作为一个高级领导人,因该把主要精力集中在大问题上,而不应该眉毛胡子一把抓。

    刘备临终的时候,跟诸葛亮说:马谡言过其实,不可重用。刘备善于识人,马谡作为一个高级参谋是很合适的,但是作为一个将领不合适,而诸葛亮认识不到这一点,终于大败在街亭。那里为什么不派魏延?哪怕是王平也好。所以不能把人摆在适当的位置上,是诸葛亮的一大失误。

    有人说了,蜀中地方小,所以人才凋敝。但是请问魏延是不是大将之才?为什么不加以重用?只是因为此人性格比较高傲,不和诸葛亮的意。但是国家在用人之际,尤其是人才“缺乏”的时候,为什么不用其所长?曹操手下高傲的大将有的是,但是不也用的很好吗?再加上李严、刘封、廖立等,这些人本来都可以大用,但是因为种种过失或者过于骄傲都被杀被流放,很是可惜。

    即使退一万步来说,除了这些人,还有人才,费掉此人可大用,此人在担任大将军期间,有闲暇玩乐,但公务没有任何耽误,而他的继任者董允整天忙得晕头转向还忙不过来。于是董赞叹:人之才有天壤之别。这样的人为什么不大用?

    第三个问题是诸葛亮的隆重对本身也有点问题。隆重对是定下天下三分的策略,这个战略构思本身没有什么错误,相反是非常高明的。但是这里面有个问题:荆州这块肥肉谁都想要,打败了曹操,东吴也不是学雷峰做好事,也想要荆州,而隆重对里是要霸着荆州不放的。这个矛盾最后终于激化,关羽同志牺牲了,这个霸业也基本泡汤了。其实这里面问题不是不能解决的,应该把襄阳等几城给东吴,而保留南阳上雍,作为前进基地,约会东吴共同起兵,从秦岭、荆州、建业三路出击,那样也许天下有望。但是希望其实还是不大。因为曹操虽然新败,但是他还有很强的实力,主要大将也都还在,而孙刘2家本钱有限,输不起。

    因此,在俺看来,诸葛亮是英雄,他自称才比管仲一点也不过分,但是他也有很多问题,有些是个人性格造成的。然而一个高大的英雄的背影,也是高大的,尽管是背影。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回复一个

      摘段三国志:

      昔萧何荐韩信,管仲举王子城父,皆忖己之长,未能兼有故也。亮之器能政理,抑亦管、萧之亚匹也,而时之名将无城父、韩信,故使功业陵迟,大义不及邪?盖天命有归,不可以智力争也。

      陈寿的父亲当初是马谡的手下,因此陈寿本人在写三国志时对孔明还是有些私怨的,但他尚且这么说,还是有一定道理的。

    • 家园 你这家伙

      咋就没点儿新鲜的呢

    • 家园 关于兵出子午谷,俺是有不同意见DI

      魏延的这个计划已经是永远不可能重现的了。因此我们不能一口咬定这计划必定成功或者必定不成功。当然也就不可能用“这个计划可能成功”来推论出诸葛亮的谨慎是错误的。事实上,魏延的兵出子午谷是条奇计,也是条险计,这个计划的重心就在于是否夺的下长安并能坚守到诸葛亮平定拢右,说的再极端点,这个计划的重心就取决于夏侯茅的人品……将整个军事计划建立在对敌人将领的性格判断上,这个风险是相当大的。

      蜀汉自彝陵之战以来,始终处于人力极度匮乏的状态。在这样的情况之下,诸葛亮能够拼凑出十万人的部队用于北伐,几乎是罄尽国力,已经是相当不容易的事情了。在这样的情况下,他必须谨慎地使用兵力,以免造成无可挽回的损失。魏延的计划成功了自然最好,但如果不成功,参与奇袭长安的一万名蜀军将会全军覆没,整个蜀军十分之一的战力就此消失。魏延考虑的只是战术上的得失,而诸葛亮却必须为整个国运负责,这就是造成两人考虑角度不一样的原因所在。

      诸葛亮是不肯弄险,因为他根本弄不起。

      • 家园 用兵之道当奇正结合。

        诸葛亮六出祁山每次都是正面平推战争实际上都是得不偿失的消耗战,诸葛亮从来没有实现过歼灭战。蜀汉国力弱小战争持续能力差如果进行这种消耗战,还不如退居守势以逸待劳实施防御战略。

        在我看来魏延的子午谷之策多少有些类似日后曼斯坦因的阿登奇兵。依我看如果蜀军先以一部精兵冒充主力陇右地区发起大张旗鼓的佯攻诱骄横狂妄的魏军夏侯懋主力前出,等魏军前出则使用骄兵之计且战且退将敌诱入蜀军汉中沿线的既设防御地域以秦岭蜀道险峻之地形阻敌推进令敌陷入僵持,而后诸葛亮亲统蜀军主力以精锐骑兵为先锋突然兵出子午谷摧毁魏军后方通信指挥系统一举夺占关中之地并进而切断整个陇右之敌退路和后勤供应(同时汉中一线加强袭扰迟滞魏军回援)。如此就有了对陇右关中魏军实现歼灭性打击的可能。

      • 家园 这里有个问题

        在当时的情况下,不冒险是等死。冒险是背水一战,有一些成功的机会。我知道那计划把握不大,谁叫诸葛亮选择了支持这个烂摊子的命运呢?

        • 家园 这个未必啊

          不冒险,最多是陇西大败,然后兵退汉中,还谈不上生死存亡。事实上诸葛亮采取的保守战略并没导致蜀国面临绝境,他死后蜀国还活了几十年呢。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下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