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非功不侯的诺贝尔奖 -- 同人于野

共:💬140 🌺448 🌵2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 10
上页 下页 末页
        • 家园 不仅是老印,还有他背后的集团

          此老印原来是在一个公司做研发的,工科出身,想把高温超导做成应用型的技术。工作风格是典型的只要结果,不计手段。 老中估计是被逼急了,小宇宙爆发,把原始实验设备都改了,终于做出了能继续骗钱的东西。其实公司和research fund manager 都知道这个老中。不知道是谁出阴招在先,反正,大家和谐了,共生了。

          要是真是有使用价值的发展,而且朱先生长寿的话,可能真能捞个炸药奖。 老中可能就永远都是F22了。

          • 家园 这种事情其实算常见

            学术界这种事情可不少。哪个实验室里不是老中干活,别人摘桃子?区别是桃子有多大,一篇论文还是几十亿美元的生意?

            不过话说回来,这个也就是潜在的应用可能性而已。LANL有多少人在干?我不是很相信他一个组能强过他们。何况LANL都有用于试用的cable了。好像网上还能买到。

          • 家园 这个

            “终于做出了能继续骗钱的东西”

            这究竟算什么呢?是不是因为这个,所以“老印不能开了大哥,大哥也不能离开老印”,是不是呢?

            我外行阿,瞎猜。

            • 这个
              家园

              有应用性的突破,工艺就应该满足大规模连续生产。他们的东西,让人看到了大规模连续生产的希望,所以能再申请经费了。

              一个人被拴在一个组里的原因很多,他们这个领域垄断很严重,这大哥恐怕出了这个组,屠龙之术就无处可用了。

    • 家园 现在科研的难度

      看了几位的争论,也有些想法。简述如下:

      1、拿到诺贝尔奖的人当初直接奔着这个奖去的并不多,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就是一例。国人拿不到诺奖的原因也许就跟功利心太强有关。(但我国大学里面很多人不愿这么干。他们想的是多发几篇论文,多出几本书,以证明自己的“素质”高。这些人认为,一系列的小成就可以相加变成“大素质”。)

      2、当代科学与百年前的科学不可同日而语。拉瓦锡、门捷列夫搞几个玻璃瓶子就能做出重大发现,现在的科研投入动辄上千万上亿,为什么?科研到现在进入一个瓶颈阶段(至少在部分学科上),面临着两个问题:其一,人类智力的极限挑战科学的极限,到底哪个有极限不好说,但现在科学的分枝细化众多似乎正说明人类科研在进入一个修修补补的时代;其二,基于一,现在的科研需要投入大量的物力人力进行合作,需要借助更高端的设备和先进的仪器。国内科研经费从哪里来,基本上都是国家拨款,校企合作。当科研成果直接的成果不能弥补投入时,谁还会来投资?(这个问题大概各个国家都存在,只是中国更甚)

      3、中国的教育制度确实存在问题,但个人认为它还是比较符合中国国情的,很多时候,公平和合理不能兼得。

      • 家园 花并疑问

        人类智力的极限挑战科学的极限

        这个怎么说?

        公平和合理不能兼得

        科研领域怎么看公平与合理?

        • 家园 嗯那,没有说清楚。

          首先道歉,那天可能是睡意袭来,犯懒了(查无实据了,我这个人有时候贪睡,见谅),导致部分内容没有展开详述。现补充之,欢迎讨论。

          第一个问题不是自己的言论。大学时读过一本书,叫《“不”论——论科学的极限和极限的科学》,好像是一个名叫巴罗的大学教授写的书。坦白说,书我没有读完,原因是书中内容有些地方接近于哲学,而我一看到哲学的东西就开始瞌睡,最终该书成了催眠剂。不过作者的博学和书中对当前科学的讨论使我深深的拜服。跑题了...不过这书的确值得推荐。

          科学有没有极限?从百年前的自然哲学原理到量子力学大发展的20世纪初,相信即便是最顶级的科学家也不敢说科学存在极限的结论,开尔文说了科学大厦就被推倒重建了,再这样说恐怕又要自取其辱。然而近年来科学进展缓慢,似乎进入了实验和计算的时代,理论也多进入唯像和解释,再难重现划时代的辉煌,于是问题就来了,是科学接近了终点还是人类的智慧接近了极限?人类的大脑是不是为了科学而生的?巴罗对这个问题是持否定观点的,所以他倾向于人类智慧有极限。我算是认同吧,毕竟人从树上走到地上只是为了生存。不过还有一个事实也不能忽略,那就是人类的大脑还在不停的进化,知识也在不断的积累,否则恐怕难以解释当前科学上所取得的成就。但现在的科学太发达了,知识大爆炸类似宇宙大爆炸,使得每一个人穷其一生也只能获得地球程度的知识,于是开始了协作。有时候我总觉得现在知识体系和宇宙体系还真有点像,单个星球聚集形成星系,产生更大能量,不同学科的人们通过彼此协作,也可以产生难以相信的能量推动科学体系前进。如此看来,人的能力似乎是无限的,真的是这样吗?未必,现实中还有更强的羁绊,人多了要有管理使之更高效,利益、观点的冲突等也会愈加明显,然后就是资金的限制。如前面我所提到的,现在的科研项目都很耗费资金,那投资方就会考虑收益,当对自身的收益预期小于投入资金时,该项科学研究也就到此为止了,电影《超时空要塞》中主人公就面临过这个问题,当然剧情中最终由民间出资解决了她的难题,事实上现实中要更残酷,中国人唐孝威与诺贝尔奖擦肩的故事就是教训(详见南方周末文《中国科学家唐孝威何以错过诺贝尔奖》)。

          上面罗罗嗦嗦的说了半天,仍然没有对科学极限和人类智力极限有个明确的说法,这也不能怪我,巴罗也没说清楚,相信也不大可能会有人能够说的清楚,反正人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就是了。

          再说后面公平与合理,这个我的想法也不是很成熟。仅作参考交流,欢迎提反对意见。这个问题我提出时是因为想起来现在核能的利用。科研目的到底是为了什么?这个问题我问过我同学,他们认为其目的是造福人类,使之更好的生活。我不是很赞同这样的观点。有这方面的目的,但是科学的还有一个重要的目的是探索未知领域,或者说求知欲是人的一种本能。造福人类只是科学成就的技术应用而已。正因为如此,在科学受到人们的认同和奖励方面,多少存在着一些公平方面的问题。更多的时候,奖励只是一种合理的形式。也许长时间内的公平与合理能够并存吧。

        • 家园 从论文作者看。

          你搞出的东西写出的文章你为第一作者,这才叫公平,但是没干活的老板一定会挂名,这叫不合理。

          • 家园 挂名是保证有人出钱

            就想美国私立大学大大小小的建筑,甚至小到一个会餐的地方,都要用捐赠人挂名。

            当然,两者差别还是很大。其实不干活只出钱的老板一定是挂在最后,大家一看就明白,也明白一作就是原创者。

            另外,很多情况下老板想出idea,甚至有少数跟学生一起做实验。

    • 家园 搞科研不是为了得奖

      是为了满足自己内心的好奇。

      为了某个奖项而搞科研,最后一定是被科研搞。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 10
上页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