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评论】梦里依稀的“老帖子”已经不能回了,在这里单独先回一个 -- 燕人狂徒

共:💬21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 家园 李莫愁的确是个坏人(至少在武三通眼里),因为她心狠手辣,

          可是如果武三通说李莫愁水性杨花,这就不对了吧。

        • 家园 我不是想把错误的说成正确的,那是“指鹿为马”了

          我想论证的是所谓“整个国民经济几乎到了崩溃的边缘”纯属瞎扯,也就是说文革虽然给经济带来了不利,但是远远没到“崩溃的边缘”这一地步。反过来讲,也就是说为了文革,经济上的损失是承受得起的。至于这个代价是否值得,这几十年是“一片黑暗”的宣传。对这种宣传,我个人想思考的是,结合如今官僚主义横行,贪污腐化严重,贫富分化极端的现状,文革的大方向或许并没错,错误的是执行以及未曾料及的官僚阶层严重反扑。总结上一次的经验教训,并非仅仅局限于宣泄悲情,这同样也是一种极不负责任的态度。

          • 家园 文革的大方向还是有问题

            所有以意识形态或者良好动机出发的行为无论最终结果是正面还是负面,都存在着分裂社会结构的危机,尤其是个人感情凌驾于思考能力之上的时候。

            文化革命,从名字上以及实际的发动方式上可以看出这是从思想入手的社会变革。如果根据一些极端的看法认为国家机器与自由思想是天生对立的,那么这么一场利用国家机器进入思想领域的革命表现出来的就会是系统的破坏人文领域的独立性,当然实际上文革并不仅仅局限在文化思想领域,但是我们在很多的回忆录或者反思中体会最多的也就是普通人在那种时期的狂热和偏执,然后这些不健康的心理状态会被某一方甚至对立两方加以利用,从而达到个人利益的膨胀。

            所以,我个人认为文革,无论过去现在将来都应该持负面态度,不论发动者的原始动机可以解释的多么善良和光彩,但是行为本身的合理性是不存在的。

            • 家园 我想搞清楚的是成功的预期效用和危机的成本之间的关系

              若成功的预期效用远远大于危机的成本则文革毫无疑问应该发动,若差不多则有待商榷,反之则是极大错误。

              我现在考虑的是实际上五四何尝不是一次文革,只不过当时的运动是和政府对着干,而文革是上下一齐和中上阶层群体作斗争。为何五四如此值得称道,而文革被当成反面典型?发动文革不是一时冲动,而是经过毛泽东深思熟虑的,而且得到了群众广泛的欢迎,说“个人感情凌驾于思考能力之上”值得商榷。

              • 家园 呵呵,没错,这样说下去就是要讨论执政的技巧性问题。

                关于成功的预期,我们可以从社会学家历史学家的工作中找到参考。如果燕人兄能够举出一些比较成功的类似方式的革命,然后我再找另一些不太成功的例子来对照,是不是就能得出最终做这件事情的成功预期有多大。在目前我的知识范围内,这样的预期可能还是比较小的,所相对应的危机成本要高得多。当然我不能确定自己了解到的一定正确,毛泽东在发动文革之前对文革成功的把握性是不是远远高于一个合理的成功预期值呢,如果结论是这样,那么发动文革您所说在动机上的合理性是不是又要打上一部分折扣了呢。

                我不是很同意您对五四和文革类似性的说法,就像我刚才说的,文革是利用国家机器推进的思想文化的变革,而五四是由社会发展的自发需要而产生的,并且在某些程度上是与当时的政权机器是对立的,如果引用上国家机器与自由意志的对立关系,那么这两者的成功与失败似乎有了某种程度的必然性。当然这样的证明不够全面,不过也应该可以说明两者的区别了。

                关于群众欢迎这样的说法,我个人是从来不感冒的。任何人,甚至是少数人都可以利用群众名义来定义社会的喜好,因为谁都知道群众是不能替自己辩解的。配合上当时的形势,您所说的群众的欢迎到底在多大程度上的群众自发思考的欢迎,或者在多大程度上是由于毛泽东巨大的个人影响以及国家机器不遗余力的动员呢?如果是后者,我们显然可以认为群众欢迎恰恰也是我所说的文革行为带来的不理性的后果之一。

                • 家园 可惜的是世界上并没有现成的案例可供参考

                  包括文革,包括共产党的革命与建设。即便是苏联,其国情和中国也有很大的不同,所以一切正如邓小平讲的“摸着石头过河”一般无二。现成的无非是搞资本主义,至于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优劣,这里不想深究,可择日另开主题讨论,重温五四的旧梦。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