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歼-11如何隐身? -- 晨枫

共:💬79 🌺215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 家园 F-22 在 1.5 M 扔过 JDAM

          不知道是外挂还是从弹仓里扔的。

          The U.S. Air Force F-22 Combined Test Force team of Boeing, Lockheed Martin and Air Force pilots continued to successfully push the F-22 Raptor's capability last week when it released a Joint Direct Attack Munition (JDAM) munition at supersonic speed, high altitude and standoff range. Flying at an altitude of 50,000 feet and a speed of Mach 1.5, the F-22 released a GPS-aided, 1,000-pound JDAM from a range of 24 nautical miles, destroying a ground target in the aircraft's fastest and highest JDAM delivery to date.

          The ability to release a munition at supersonic speeds and standoff ranges greatly enhances the aircrew's survivability against heavily defended targets.

          http://www.gizmag.com/go/5721/

        • 家园 del-重了
    • 家园 好文,专业性挺强的
    • 家园 兵器知识这一期有篇“如何改进苏27”

      王振宇写的,包括了隐身部分。可以认为就是当前歼11的处理。基本都是涂料和材料解决,说可以降到米格21的水平。

      • 家园 网上有这篇文章吗?

        即使能降到米格-21的水平,也不管事。雷达探测距离和雷达反射面积的4次方根成正比,所以雷达反射面积要成数量级地下降才有实际效用。

        • 家园 晨大,文章在这里

          http://junshi.daqi.com/bbs/00/2718216.html,看国内的军事新闻或者论坛猛贴,在大旗网军事版块就可以了,他们有人每天都在搜集各个论坛的猛贴

          • 家园 大旗上有一篇奇文,值得一读

            http://junshi.daqi.com/bbs/00/2712729.html

            • 家园 确实是奇文,顺便扒一下毛子专家和发动机

              不过在大旗居然吃了这么多蛋,可见那边的环境不怎么样啊。

              看到这文章里有关于引进毛子专家的话题,那我也来凑下热闹。大学时有个同学老爹是606的,这老头和我比较投缘,在一起喝过几次酒,大概写点当时的酒话,对话发生在90年代末。既然是酒话,不保证真实只保证是我亲耳听到的,如对某些网友有冒犯请见谅。

              1.中国航空最差的是什么?发动机。发动机最主要的研究所是哪?606。606为啥不行?人浮于事,建所快50年了,楼盖了一大片科研成果寥寥。

              新来的毕业生大部分是北航和西工大的研究生,大部分在学校都是三流,因为一流的出国二流的也自己找地方了,剩下些找个国有研究所。当然也有部分有理想有干劲的,但是内斗太严重,气跑了。

              前几年朱镕基(是个总理,现在我记不住具体是谁了)来视察,气个够呛,扔下句“再不出成果就解散”走了。一看有生存危机,全所上下奋发图强,不到2年就连克难关把老八的发动机彻底搞定了(具体型号我也不知道是哪个),接下来就是龙颜大悦犒赏功臣,所里给了一个工程院院士的名额,这下好,一个名额给谁,所长书记还是总工?一番明争暗斗,所长拿下,总工气跑了,去美国抱孙子去了,当时还不到60。。。年近60的刚刚完成一个大项目的总工,居然就用这黄金年龄抱孙子去了。

              2.关于毛子专家。90年代苏联解体前后的2,3年,苏联人心惶惶,包括那些头等航空专家。当时全世界都在挖毛子的人,美国西欧都是成批的挖,当然我们也没少弄这事。606的头一听说这事(据说还是从国内知道的,是西北那边先动的手,我猜可能是西安),马上给国务院打报告,一顿推拉扯皮之后,李鹏亲自回复,不行。结果错失良机,这从另一个侧面也能看出来606的机制多么的机械死板。

              到了后来,俄罗斯稳定下来后,人心也稳定了,毛子政府也意识到了这问题了,花再多钱也就搞不到一流专家了。当时(90年代后期)遇到疑难问题,就找毛子的二流专家,这种人在毛子国内都没啥人管,美帝更是不屑,于是重金聘请,二流专家下飞机到研究所看看,说没问题,接下来就是美女全程陪同,过了5,6天该走了,给一群中国专家随口指点几句,拿钱走人。一次就解决一个问题,再有问题再来一个星期,每次花费比91年搞来一个人还贵。---这事老头说了好几次,每次都气够呛

              先说这些,午休去了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看过以后真郁闷。

                这心脏病还得继续熬。

              • 家园 再扒一个兼无言的沉默

                晨老大在线啊。606确实让人失望,希望他们能早日出成果,再不行就解散或者重组吧。

                10号工程

                我这同学是个懒人,闲散惯了,没课的日子绝对在家蹲着,有课的时候也看心情来不来上。结果有一个没课的下午,这老兄居然在宿舍看书,大家惊诧异常,这位回答,“10号机下午试车,那声太大,整个厂区都不能呆人,都跑了”。

                这是我第一次听说“10号机”这个词,这时候J10离官方解密还有7、8年呢,都不知道有J10这个东西,也就也没当回事,只以为又是什么发动机。随口问他,“那你们厂区经常试车?”他有点答非所问但现在看来是个比较重要的情报“10号都试车好几次了”。

                多年后,看到J10的大道小道消息,想到了当时的“10号机”这个词,立即打电话确认,答曰“就是它”。

                沉默啊,长久的沉默。

                现在,距离第一次听说“10号机”这个词足有10年以上了,现在我们仍然只能看见装着毛子发动机的J10飞在天安门上空。。。。。。

                • 家园 晒晒俺的纪录......

                  第一次听到“十号”是从导师那里,那是16年前的事了,有意思的是老头给它起了个外号叫“外八字”。

                  第一次摸到27真身是12年前的事了,第一眼看到那个暗淡灯光下曲线舒缓的庞大身影,感觉还是很震撼的。

                  第一次摸到“外八字”真身也是8年前的事了,以当时管制之严格,真还未料到多年后它会大鸣大放地曝光于世。

              • 家园 606要是还这么不成器,真是要解散了

                现在曾经可望不可即的大预出来了,接下来就是大运、大推、大客了,606加油啊!

          • 家园 刚看了,有点失望

            就像下面很多人说的,“说了等于没说”。

          • 家园 多谢了,这就拜读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