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不想不愿不得不说的中国农村之现状(转载+评论) -- 魏博遗民

共:💬86 🌺113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 家园 这种穷苦是自找的吧。。。

        您那儿的人自个儿不急,我一外乡的就只能打酱油围观了

        和您几句,我老家在张家港农村,老家同龄亲属大多晚婚,在我所知范围内还没有超生现象,对子女教育也都很舍得投钱。一个村里不乏考上南大清华这样名校的学子。

        二十年前,我老家也不过是个连土路都不通的小村而已,现在开车回家gps上已经能查到小村里我哥开的酒店位置。。。

        • 家园 张家港市自然是我们这里没法比的,但需要强调的是,

          我们这里的穷绝不是早婚早育造成的。当初计划生育严格的时候,也没有改变这一状况。

          我在前面说过具体到我们镇,这一现象是从临镇(和我们不是一个县)传过来的。而与我们相邻的这个镇的经济水平,我觉得放到张家港也不会差到哪里。事实上我们镇受到他们镇的经济辐射要强于我们县城。而这个经济较发达的地方(一个村不足二百户有40余辆私家车无论如何都不算穷了吧)其早婚现象比我们镇还要严重。

          当然我们这里的教育情况是没法和张家港比的。我的导师家乡就是张家港市的,他是94级的清华学生,博士更是在伯克利获得的。而我们县从我上初中到现在已经十余年了,总共出了3个清华,1个北大。

          • 家园 那为什么您家那儿还要超生呢?

            张家港生男生女一个样,都挺疼都不打算要二胎。您那儿要二胎干嘛呢?一家三口打麻将三缺一么?

            • 家园 这就是观念不同了。城里人视超生为累赘,而我们那相当一批人

              则不这么看。你看现在义务教育农村已经彻底不收费了,要是初中毕业(事实上有一多半初中都没毕业)就去打工,那家里其实是花不到什么钱的。城市里的天价幼儿园,重点中学,重点小学择校费等等支出在我们这完全不存在。从出生到十四五打工,生一个孩子算到底是赚钱的,绝没有城市里的种种顾虑。

              更何况有相当多的人是真正的喜欢孩子,我以前的帖子提到我三叔家去年添了个儿子,他们的第一个儿子已经十二三了,根本没有所谓传宗接代的问题。但我婶子非常想要个女儿,还没怀孕时甚至闹着要买一个孩子(不要惊讶,我们那里医院家长不想要的女婴,是明码标价的,一万出头。)。而这绝不是个别,前两年计划生育严格时,有为了生女孩(头胎是男孩),而在外地躲计划生育躲了两三年的。

      • 家园 农村早婚比较普遍,而且越穷的地方越早,

          不过十五六岁算是比较“先进”了。

    • 家园 前言

      农村问题作为一个问题已经存在了十余年,无论是学界的一些学者专家做出怎样的学术分析(关于三农问题研究的论文,从社会学到传播学,充斥大量刊物的版面)和惊人高论(如农村土地私有化等),还是政府的一些政策举措,但似乎都与真实的农村相距甚远。“农村”正在逐渐沦为一种话语分析的方式,成为这个喧嚣时代的一种陪衬。就像财主家办喜事的时候,总会叫上几个穷亲戚一样,诺大的荣国府也有几个破落的远房,当然,这些装扮的只是人情,而不是关爱。  盛世之奥运会与农民何干?金融危机、股市楼市低迷貌似闹得城市里是人心惶惶,而在农村,一切似乎并没发生过。该赌博的还赌博,该打女人的还继续打女人……  前些年,《中国农村调查报告》一纸风行的时候,我也看了,并且是在其还没有出单行本,还没有红火的时候,在《当代》杂志上看的。看完之后,也并不为然,因为,作为一个生于农村,长于农村的人,我认为这本书,距离真实的农村仍然很远。当然,若说两位作者是用农村这个题材而行沽名钓誉之事,有乱扣帽子的嫌疑。但是,我也可以很直白地说,这本书中的诸多内容,只是一种常识。在农村,大家都知道,只不过,这种常识,许多人不知道罢了,于是也就成为了一种“有力量、有勇气的文字”。  当然,在这里,我要声明的是,我说的农村,是我的家乡,安徽东北部的一个地方。至于你若拿华西村来作为中国农村的证明,我也不与你争辩。  好吧,接下来,就将陆续写上这次过年回家的一些见闻,也希望可以勾勒出一个真实的农村。对于一个在上海这样的城市学习并工作的人而言,既是一场寻根之旅,也是一次悲壮的返乡,更是从后现代进入了前现代,从21世纪进入了中世纪,个中滋味,有愤慨,有悲凉,有心酸,有无奈,不一而足。

      这个前言激愤了点,当然这也说明作者对农村感情深厚,这一点我是比不上的,我会在后记中说明。

      • 前言
        家园 楼主写的我不相信,下面是原因

        我家是河南的,现在也在河南住。说起农村,河南非常有代表性,这应该中国人都知道。

        我是农村长大的,现在大多数亲戚和父母都在农村居住。我们是豫东的一个农业县,几乎没有工业,河南一百多个县,我们县一直稳定在经济实力的后十名,并且我们邻居县大部分是后十名,想了解可以查查,很容易的。所以作为农村情况,我认为我们那是比较典型的。

        我经常回老家去,每年很多次,小时候的朋友亲戚,很多是标准的农村人,也不太标准,绝大多数在外打工,有的很多很多年了,都不咋能见到,因为大家都不怎么在家,很难碰到。所以我对农村应该比较的了解,不用做调查,我基本可以算其中一员。

        但楼主写的那些情况,绝大多数(90%以上和我们这不符合),所以我不相信。菏泽和河南紧挨着,离我们那也比较近,我不认为有什么翻天覆地的不一样。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