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说文论武之民族主义(一) -- 井底望天

共:💬374 🌺1619 🌵7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5
下页 末页
        • 家园 真正的英雄就是“直线救国”的些人们

          比如《风声》中的卧底。

          我身在炼狱留下这份记录,只希望家人和玉姐能原谅我此刻的决定,但我坚信你们终会明白我的心情,我亲爱的人,我对你们如此无情,只因民族已到存亡之际,我辈只能奋不顾身,挽救于万一。我的肉体即将陨灭,灵魂却将与你们同在。敌人不会了解,老鬼、老枪,不是个人,而是一种精神,一种信仰。

      • -- 系统屏蔽 --。
    • 家园 【原创】说文论武之民族主义(二)

      当然俺们中国人中的一部分,大概也有几千万吧,就选择了直线救国的方式,那就是“打得日本强盗回老家”的又土又笨的法子。

      这个法子的出现,标志着中国文化中,一个从来没有被重视,在历史上没有出现的现象产生了,那就是中国人的民族主义诞生了。

      如果你听一首《义勇军进行曲》,就是俺们人民共和国的国歌,你听到的是“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是这个民族的存亡变成了一个大家关注的问题。不是中华文化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因为很明显,人家日本人说,俺们也是中华文化。

      这样的歌儿估计在五胡乱华的时候,是听不到的。那时候,大家听到的更多是“汉儿尽作胡儿语,却向城头骂汉人”。在金兵破汴梁、蒙古下襄阳和满清屠扬州的时候,这样的歌儿也是听不到的。

      在古代的中国,大家信奉的是文化主义,而不是民族主义。就是说,汉文化代表的是一个教化的文明,周边的其他民族,不论你是东夷、西戎、南蛮,还是北狄,都是没有文化的野蛮人。因此种族上和人种上,是没有歧视成分,可是问题是在文化上,因为你落后,和俺不一样,就是没有文化。

      因此有文化的中原人对周边的没有文化的各种民族,颇有一些自得和自傲的。这就产生了远古中国人,天下以俺为中心,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世界观。在这个世界观里,华夷之分是很清楚的。

      当年的孔子,对提倡尊王攘夷的管仲,曾经说到“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也”。孔子的意思,就是没有管仲在齐恒公那里,尊周天子以武林盟主的身份号令诸侯,来抵御蛮夷,那华夏文明当不存在,连自己也不能在束发结冠,无法穿俺的传统华夏之服饰,而要披头散发,穿蛮夷们的袄子了。

      当然形式比人强,当年管仲要攘的夷的主角,就是在荆汉之地的楚国,成天价要北上中原。经历过N次的失败和奋斗,人家楚庄王终于变成了武林的盟主。看起来好像是无间道一样,本来要剿灭魔教的正教联盟,最后不得不接受剿灭的对象,成了老大。

      楚国这个华夏族的身份认定,是靠军事实力打出来的,因此人家楚庄王在路过周天子的地盘时候,就很用心的问了一下,代表周天子的权柄的鼎,有多重。

      这就开启了后来所说的华夏教化论,就是蛮夷居于中国,接受文化,就成了华夏的一分子。而华夏如果仿效蛮夷的生活,那么就退化,从文明人退步为野蛮人了。

      这个口子一开,自然就给了想征服中原地区的其他民族一个很好用的理论基础。其中一个方法,就是走楚国的老路子,那就是俺的祖宗,如何如何就和黄帝扯上了亲戚了。

      当然有的亲戚关系还是比较硬,比如说匈奴的刘渊,是历史上在中原地区建立的第一个非汉族的国家。从文化上来说,刘渊算是彻底汉化,号称是冒顿单于的后代,但家族的祖庙里拜祭的是汉高祖刘邦、汉武帝刘彻和汉光武帝刘秀。而从血缘关系来说,人家确实是实打实的汉朝皇家的亲戚,比当时的西晋皇室司马家,要更接近汉朝正朔,也比当年俄罗斯大公伊凡四世的侄女婿身份而自称沙皇要合法得多。

      从此每个入主中原的外族,都带有明显的汉化特征。在五胡乱华时期,出现在北方的16国,不论是汉族建立的前凉和西凉,还是匈奴族的后汉、前赵、北凉和胡夏,氐族的成汉、前秦和后凉,羯族的后赵,鲜卑族的前燕、后燕、西秦、南凉和南燕,以及羌族的后秦,高句丽族的北燕,其管辖的民众是胡汉都有,采取的制度也是双轨并行的一国两制。

      由于民族、种族、文化、法律、典章和风俗都不同,这个时期的民族冲突和融合并存。虽然很多其他民族已经在中原地区扎下了根几代人,不少族群是在三国时期,就定居中原,但这个融合过程中,仍然充满了不少血腥的屠杀和破坏。

      这种文化融合的困难,可以称作内部殖民化,因此造成数百年的乱局。这种情形在当今世界也有现实意义,就是在欧洲出现的穆斯林群体,和美国出现的拉美裔群体。这个发展,会不会在美国和欧洲,引发出现希特勒对付犹太人的方式,尚且是未定之论。前不久在美国的电视新闻里,已经看到新纳粹党徒和拉丁裔权益活动分子们,在街上大打出手了。

      而在中国,这个乱局自然是无法维持下去,于是后来出现了拓跋族在北方的统一,和在北魏孝文帝时代的主动和强制汉化,才解决了社会分裂的问题。

      在孔子的时代,穿衣服和梳头发的方式,就是说衣冠,是文化的一个重大象征。可是很快在战国时代,赵武灵王为了和北方游牧民族竞争,而进行了改变服装的胡服骑射,估计会被孔老夫子一顿臭骂成为化华夏为蛮夷。

      而北魏孝文帝元宏的政策就更要极端,在全国禁止说自己的母语和其他的胡人语言,不许穿少数民族的服装,而且大家统统改成汉姓。另外就是胡人不许内部自己通婚,大家必须胡汉通婚,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当然这套激进做法,引起了强烈的反弹,结果就是导致了北魏分裂,东部由坚持鲜卑化的北齐,和西部由坚持汉化的北周对垒,以最后北周得胜解决了问题。

      这个五胡彻底汉化的过程,大概是用了一百年,其总设计师是元宏的干祖母冯太后。而冯太后本身是一个混有慕容鲜卑血统,而母亲又是平壤的朝鲜人的混血汉人。可以说,没有这位伟大女性强行推行同化的行动,中国再次统一而出现隋唐的情况,也许就不会发生,或者说不会那么快发生。正如欧洲的罗马帝国崩溃后,一直到今天,政治统一的企图仍然遥遥无期。

      通宝推:居庸叠翠,
      • 家园 得宝吱声

        恭喜:你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可通过工具取消

        提示:此次送花为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继续听课,继续挖宝。

      • 家园 塑料花一束

        送花 关闭

        需要至少[经验20]来进行【送鲜花】操作!!

        你现有:[]经验

        --------------------------------------------------------------------------------

        送花 关闭

      • 家园 井大,刘渊祭三祖

        应该是太祖高皇帝刘邦、世祖光武帝刘秀,以及昭烈帝刘备吧。

      • 家园 商榷一下

        井大最后一段结论有点唯心了

        事实上,更重要的是,汉化的过程同时是接受封建生产关系的过程。以少数人统治多数人,再用以前的那一套游牧-奴隶体系已经行不通了。要么汉化,要么鲜卑化,但把鲜卑化往站人口多数的人那里推行是很困难,统治是无法维持的。从这点上说,汉化是有一定必然性的

        另外,由于当时汉文化所表现的先进地位是受到认可的,这一点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汉化的心理压力

      • 家园 能说说北齐如何坚持鲜卑化和北周如何坚持汉化吗?

        很难想像汉族的高氏会在一个以汉族占多数的土地上推行鲜卑化。因为不方便统治。即便是鲜卑化的汉族也应该不会这么短视。

        • 家园 高欢,又名贺六浑,是鲜卑化的汉人

          他的起家基地是六镇鲜卑军队。而这些在孝文帝汉化过程中,是被歧视和反对汉化的。

          高欢的办法,就是在鲜卑那里,强调自己是鲜卑人,讲鲜卑话,声称汉人只是鲜卑人的奴隶,男人种地,女人织布,是为俺们干活的,因此不应该骚扰他们。

          当然在汉人大地主那里,他又说汉话,说鲜卑人只不过是俺们的雇佣兵而已。

          后来北齐曾杀汉化鲜卑人和汉人汉官。

          • 家园 曾经看过一个人写文章辩驳,

            说“北齐曾杀汉化鲜卑人和汉官”之中尽管口实是这些人歧视鲜卑人,但本质是为政治斗争制造借口,而不真的是民族、文化歧视。

            见这个人的博客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北齐鲜卑化”质疑

            有少数民族姓名的汉人不少,杨坚、李虎都有,但没有人据此说他们歧视汉人。高欢对不同民族的人说不同的话,看起来也更像是帝王权谋,难以说是民族歧视。

            凭这两点说北齐政权歧视汉人,我觉得站不住脚。

            楼主的文章放在时事观点不合适吧。这个文章怎么看也是说历史的。还谈不上说时事。

            • 家园 高欢不能讲是歧视汉人

              但当时的争论是汉化和不汉化,显然北齐不是支持汉化的。

              • 家园 北齐是名义上鲜卑化,实际汉化。北周正相反。

                名义上搞汉化复古,实际是在鲜卑化,这点好像是范文澜有过论述。

                北齐鲜卑化是陈寅恪吕思勉等人提出的。

      • 家园 very good

        恭喜:你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可通过工具取消

        提示:此次送花为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 家园 先花再讨论

        文化因素作为大一统和绝地重生的原因恐怕太牵强,比如印度原住民,几次被入侵,最后变成了贱民,啥文化都没了。

        个人觉得,国家破灭之后的再生,是一个社会组织重建的过程,组织社会的方式非常关键,在中国古代,以族谱为中心的家族宗法对中国社会的组织起到关键作用。这使得传统的中国人即使远离家乡,都对家乡有强烈的认同,比如北美洪门,比如东南亚华人,从来就没有被当地同化,始终保持对中华的认同,而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都没有这样的宗法文化,在多年的流动之后,渐渐就被同化了。

        祖宗崇拜一直上延到炎黄,这使得北方和南方、东方和西方,只要家族宗法是延续的,翻翻家谱,就很容易建立认同感。这样无论是哪里的汉人,只要某一部分人建立一个象样的政权,很容易采取和平手段解决广大地域的统治问题,西方做不到这一点。

      • 家园 这是个论点,中国有一个文化中心因而中国统一

        欧洲何尝又没有文化中心?但同时,西欧比中国多一点东西,少一点东西。少一点的是他们没有帝国之前的王天下概念,对于天下从来是一家这个观点,远不如中国深入。多一点,则多在了民族主义情绪上。

        早在中古时期,罗马帝国分裂产生的诸部就有强烈的民族主义情绪,这和中国的情况根本不一样,完全相反的。中国这片土地上产生的人对自身文化属性的坚持,远远不如对先进文化的向往和学习,所以会产生刘渊这样极端的情况。

        往深层探讨,之所以罗马帝国崩溃就再无法重建,而秦汉帝国之后又有隋唐帝国,其西欧各国早期民族主义情绪形成是很关键的因素。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