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中国历史上的决定性会战之一 -- 俺老孫

共:💬81 🌺133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 家园 中国历史上的决定性会战之四——昆阳之战

      选此战的原因不但是因为这一战的胜败决定了新莽王朝的灭亡,还因为这一战中崛起了一位后来的开国皇帝——复兴大汉王朝的东汉光武皇帝刘秀。

      刘邦所建立的大汉王朝因为中间出了个新朝而被中分为西汉和东汉。自垓下之战刘邦灭楚建立大汉王朝以来,整个西汉时期尽管也是大小战争不断,但并没有对历史能产生决定性影响的主力会战——直到昆阳之战。

      西汉时期的主要战事是对匈奴的战争,汉初高祖刘邦白登被围,使得在一个很长的时期里汉对匈奴都是采取和亲的退让政策。直到汉武帝刘彻承袭了文景之治传下来的雄厚家底,加上本人的好大喜功,遂开始了对匈奴的主动出击,做战次数之多,范围之大,杀伤之众,都是空前绝后的,但并未能真正消除大汉帝国北方的蛮族威胁,在其后的许多年里真正缓解匈奴对大汉帝国的威胁的仍然是和亲政策。

      但汉武帝刘彻的主动出击政策所发动的诸多场战争也产生了一个对中国有深远影响的结果,这就是“张謇凿穿”。为了夹击匈奴,汉武帝刘彻开始出兵西域,又发动“天马战争”,虽然这不是一场值得歌颂的战争,但却由此开始了打通西域,开辟丝绸之路的伟大事业,对后世中国的历史进程、社会发展和文化交流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汉武帝刘彻虽然雄才大略,他对匈奴的积极进攻策略沉重打击了匈奴的实力,又开通西域,这都是其功绩。但他个性强,权欲重,他削弱丞相的权力,设大将军位,由外戚掌权,为后世开了坏的先例,种下了权臣窃国柄的恶果,才有后来的外戚王莽篡位覆灭汉室的发生。

      王莽篡汉,建立新朝,大肆更张,终于引发了西汉末年的战乱,面对烽烟四起,新朝倾国之力加以镇压,由王莽的同族王邑、王寻率领的大军包围了当时实力最强大的反新军——绿林军的驻地昆阳,于是迎来了昆阳之战。

      当时的刘秀在绿林军中地位并不高,也不曾显露出超常的能力,始终处在哥哥的阴影里。当其他将领面对强大的敌军显示出胆怯时,刘秀却显露出其英雄本色——“见小敌怯,见大敌勇”才是大勇。刘秀不但说服众将坚守御敌,还亲自突围求救,尤能亲率精骑冲击敌军中坚,一举击垮敌军。这一战不但彻底歼灭新莽军队的主力,决定了新莽王朝的覆灭命运;而且刘秀在这一战中表现出的卓越品质和所立下的赫赫战功为他赢得了崇高的声望,为个人的崛起奠定了基础,使他从此被视为可以复兴汉室的真命天子。由此刘秀一步步走向更大的成功,并最终平定天下,建立了东汉王朝。

      所以说昆阳之战也是一场决定历史进程的重要会战。

    • 家园 有本近20年前出的书

      <<影响中国的100次战争>>已有述,书中基本是纯古籍翻译,铺述事实为主,编者的主观意见很少,适合学生阅读.

      • 家园 这是一套九几年出版的丛书,

        同一系列还有影响中国的100次事件、文化、人物等,还有世界版的,这么多的内容是无法看出编者思想的。

        • 家园 对这些孩子来说,编者不要把自己的思想强加到书里比较好
          • 家园 写历史不带思想是不可能的

            只不过有的痕迹重,有的痕迹浅而已。或者说,有的离看书的人思想近,有的远,近的看不出痕迹,远的痕迹就重。哪怕看上去只讲事件,但是哪些事讲哪些事不讲,讲了的事件又从哪个角度展开,都很有技巧。中国二十四史讲的中国历史,毛时代的中国历史,改革开放以后的中国历史,西方的中国历史,都看了以后,是得不出讲述历史没有作者立场的结论的。

            • 家园 关键词是&quot;强加&quot;
              • 家园 这么说吧

                现在的书里不谈君主至上,但是要是你把现在的书放到300年前,不论大清还是法国人,都会觉得我们在“强加”思想在这本书里。

                • 家园 其实这好比吃饭,调味料不能太多

                  现在人口味重些,所以胡椒辣椒之类加多些很正常,但再加个三四倍,那也受不了,对不?

    • 家园 中国历史上的决定性会战之三、巨鹿之战和垓下之战

        之所以把这两场合在一起选入,是因为这两场会战不但有连续性,对历史的进程有重要影响,而且有一个共同的主角——项羽。

        战国时期,七雄并立,由于可吞并的小国已所剩无几,七雄之间的攻伐成为主要的战事。为了富国强兵,魏国首开变法图强之路,各国纷纷效仿。马陵之战,齐国击败魏国,魏国走向衰弱;燕昭王为复国雪耻,用乐毅为将破齐,齐国也走向衰弱;西方的秦国用商鞅变法,开始强大起来,成为山东六国的主要威胁,苏秦倡导合纵,联合六国的力量对抗秦国;张仪为秦谋划联横,以败合纵之策,用诈术欺楚怀王,破楚齐联盟,楚兵连败于秦军,楚国也走向了衰弱。六国之中只有赵国民风好战,军力强大,堪与秦抗衡。所以当秦兵攻韩国,欲取上党之地时,上党守将便将祸水引往赵国,派人将上党地图献与赵王。赵王贪地,派兵救援,与秦军在长平发生会战,初期赵军主将廉颇老成持重,坚壁不战。赵王却听信谗言,以只会纸上谈兵的赵括替下宿将廉颇,而秦军却换上名将白起,结果赵军大败,四十万赵卒被坑杀。赵国从此一蹶不振。

        经长平之战后六国已无力抵挡秦统一的步伐,只是在秦灭楚的过程中发生过一次算得上是主力之间的决战,即秦将王翦率六十万秦军与楚将项燕所率楚军之间的会战,会战的结果是楚军大败,楚国由此灭亡。其后的统一之战就基本没有大的会战便结束了,秦王赢政以自己开一代伟业,超越三皇五帝,遂自称始皇帝,希望他的帝国能传之千世、万世。可惜,他不懂得民心和民情,一味穷兵黩武,先派蒙恬率三十万大军北击匈奴,后又征四十万将士南征百越,修阿房宫、修骊山墓,巡视天下,自以为不世之功。结果一伙失期的戍卒的挺而走险就撼动了帝国的根基,此时的大秦帝国竟然派不出它扫平天下的虎狼之师,只能将骊山之徒编组成军来应付战事,先是在荥阳会战中消灭了张楚军的主力,于是接着便迎来了与反秦军队的主力间的决战——巨鹿之战,在这一战中,大秦帝国的军队在主力会战中被破釜沉舟的项羽所败,三十万降卒全部被残暴的项羽坑杀,大秦帝国遂被打断了脊梁,再无抵抗之力,灭亡已成定局,

        而项羽却借着这场会战而一举成名并在灭秦之后自封为西楚霸王。如果历史就按项羽这个旧式的楚国贵族的想法发展下去,不知会是什么样子,秦始皇帝所建立之统一帝国及郡县制度可能会成为历史中的昙花一现。

        但历史并没按项羽的意志发展下去,因为还有个刘邦,刘邦被项羽封为汉王,封地在汉中、巴蜀一带,刘邦并不甘心受项羽的摆布,老老实实的做汉王,他拜韩信为大将,暗渡陈仓,席卷三秦,开始了与项羽争霸的战争。楚汉争霸的初期汉军常处劣势,彭城一战汉军大败,连刘邦的家人都失落于敌手。但刘邦善于招揽人才,扩张势力;项羽则四面树敌,疲于应战。当势力此消彼涨,汉军在势力和地盘上都超过了楚军,遂放弃以鸿沟为界的盟约,发动了对楚军的最后打击——这便是著名的垓下之战。在垓下之战中楚军的主力被彻底击败,这一战也击垮了霸王项羽的斗志,他选择了自杀来了结他的军事生涯,也结束了连年征战的局面。

        经此一战汉王刘邦开创了强大兴盛的大汉王朝,这是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大一统的帝国,因此我们这些中国人也都被深深的打上了“汉”的印记,为“汉人”、习“汉语”、服“汉服”……若垓下之战换一种结果,真不知历史会是什么样子。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