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上海贫困女研究生宿舍内自缢身亡(图)!!!!! -- wxmang的书童甲

共:💬971 🌺1620 🌵60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65
下页 末页
        • 囧了
          家园 你说出了整件事的关键

          公务员那个,是她妈妈嫌弃不是北京上海的公务员,于是不让她去

          死者已矣,所以我一直不想对这事多作意见。

          河友们对事件作出不同角度的分析,有说是个人承受力问题、社会问题、学校问题...

          但我觉得这事没那么复杂,主因是她母亲的问题!

          连工作也要由她妈来决定,可以想见死者要谈什么对象非得由她妈来挑选,这就是为啥她妈要贴身保镳一样来陪读还要住宿在学校,也是为啥她这个年龄还没交上男朋友...她自杀前一晚跟她妈激烈争吵就是情绪的总爆发!

          • 家园

            看刚才CCTV12的《道德观察》讲这个事情,采访她妈妈。她妈妈还说:“既然同宿舍的人搬走了空一张床,为啥我不能住?”说的非常理直气壮,而且看不出一丝悲伤啥的。

    • 家园 现在的孩子神经太脆弱

      要是穷人的孩子觉得社会不公自杀了,还是学校的过错。那么当年49年革命胜利后, 那些养尊处优的公子小姐被再次改造, 又怎么解释? 溥仪可是在马路上扫过马路的!

      • 家园 溥仪自杀过。
      • 家园 这应该不是单纯的觉得社会不公

        ,而是各方压力作用的结果。不过因为这个事件被报道出来了,社会影响比较大,所以大多数人的注意力都集中的社会不公上面。简单下结论说神经太脆弱不太合适,不然的话所有自杀的人都可以归因于神经太脆弱,甚至再极端一点的话,任何怨言都可以被视为不够坚强的表现。

      • 家园 溥仪知道那个是他的命,认命了,想开了。
      • 家园 性格、心理、思维方式的形成是个过程,不能单纯的拿某一件

        事的应对作表面比较。养尊处优的公子小姐虽然受到改造,失去了地位、财富,但从小在顺境之中形成的自信,多数人还是能挺过所遭遇的状况。至于书上所说贫穷的环境有利于孩子形成坚强的意志,只不过是激励人的语言罢了,与生活实际相差甚远,是不符合心理科学的。

        社会的物质性,在贫富悬殊的情况下,决定了穷人易受鄙夷和不公待遇,难以实现生活安定,改变状况的机会较少,而且贫穷使得父母的受教育机会较少,综合知识困乏,作为心智尚在成长过程的穷人的孩子来说,在这样的环境下,很容易形成自卑、压抑、悲观、报复心理,甚至接受系统学校教育之后会强化。

        尽信书不如无书。书中的社会学语言是为了社会秩序的稳固而不是基于实际、科学而说的。

        所以尽量给孩子一个安定富足的环境,一些失败情绪、牢骚的话尽量不要在孩子面前说,即使避免不了也要注意方式。

        说这个不知道你明白了没?贫穷对孩子心理成长有直接或间接影响,而且我认为消极影响是占多数的。

        • 家园 结论太过主观化,缺乏有力的实际例子作支撑

          养尊处优的公子小姐虽然受到改造,失去了地位、财富,但从小在顺境之中形成的自信,多数人还是能挺过所遭遇的状况。

          这个需要对两个群体作比较,然后用统计数据说明问题。

          富家子弟的心理性格是否正常,历史上刚好有一个群体性的例子:八旗子弟。

    • 家园 昨天东方卫视找我周日去做个杨元元事件现场辩论

      给推了,感觉他们不怀好意,要我把责任全往杨元元身上推,然后再找人来批判我

      • 家园 辩论。。。要点。。。辩证法——知识能不能改变命运?

        普通和特殊:杨元元的悲剧是普遍的;但死亡这种悲剧是特殊的。。。前提定调:讨论社会问题要讨论普遍性,一旦走偏了就要拉回来。可以避开个人的缺陷问题和家人的态度问题,进而讨论社会问题 —— 本来要讨论的也就是社会问题。

        逻辑说服力:通过A而实现目的的人夸A好,这样的说服力等同于通过A没有实现目的的人说A不好,即“一个知识改变了命运的人赞同这句话”的逻辑说服力与“杨元元抱怨知识不能改变命运”的逻辑说服力相同;而如果一个现在一无所有的人赞成这句话,或者一个已经改变命运的人反对这句话,那么说服力将高一个档次 —— 而你和你的辩论对手,我相信都属于已经改变命运的人。。。此亦适合对于“适应社会和批判社会的区别”,你和你的辩论对手一定都属于已经适应社会的群体。。。

        可预设陷阱,先定调知识,此可以让步(比如广延的知识含义),待辩论完全展开后,再以反诘“如果以上均属于知识范畴,那么什么不属于知识范畴呢”?进一步反诘“如果以上都能改变命运,为什么还要提倡‘知识改变命运呢’?”此时对方极其容易出现自身对知识定义的矛盾,则可抓住。此外,命运、改变等等的内涵和外延,学校、社会、学生的关系,可以预设的陷阱一大把 —— 均对己方论题可以起到有力的支撑,而对手即使在反驳得手的情况下,也很难对自己的论题产生有力的逻辑支撑。所以只要充分准备,控制好辩论的时间和节奏,这是属于自一开始正反方就完全不平等的论题。

      • 家园 送花,gunner不是白当的
    • 家园 经商好,读书好,效好便好
    • 家园 杨mm这个女孩真是可怜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6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