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哈克blog学习笔记 -- suqier

共:💬39 🌺100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下页
  • 家园 【原创】哈克blog学习笔记

    有河友推荐了一个哈克blog,发现里面有趣的东东不少.于是打算开贴记录自己的学习笔记.

    打算按时间顺序,从最新的一篇篇往旧的读下去.

    • 家园 【整理】Kelly Formula

      凯利公式的核心思想是几何平均,主要用于仓位控制.最初看到凯利公式是<财富公式:玩转las vegas和wall street>,不过不知是翻译的问题,还是原书本来就只是一本消闲的通俗读物,对于公式的使用说得并不清楚.

      凯利公式的理解有比较详细的介绍.

      凯利公式的具体含义是:

      F=(b*p-q)/b

      F = 现有资金应进行下次投注的比例,即持仓比重

      b = 赔率,即可能赢利/本金

      p = 胜利机会

      q = 输的机会 (一般等于 1-p )

      这个公式有很多前提假设.最重要的一点是,在没有赢利机会时,即b=q/p时,F=0,不参与赌局/股市.

      当b<q/p时,F是一个负值,意味着庄家占优,你要设法站到另一边去.

      《巴菲特的投资组合》提到一个简化公式:

      F=2*p-1

      F是持仓比重,

      p的成功概率

      凯利公式是从赌局推导出来的,一但输了,就是本金全部损失.对于股市这种本金并非全部输掉的赌场,公式要变形.

      一个常见的简化公式是:

      F=P-(1-P)/((收益期望值)/(亏损期望值))

      =P-(1-P)*(亏损期望值)/(收益期望值)

      网上关于kelly formula的介绍,常被引用的凯利公式及其应用一文中,第2条的表达公式是:

      X=[(R+1)×P-1]/R

      R是盈利相对于亏损的比例.

      但是该文在该条后举的例子却是错的,没有用复利法去计算赢利和损失.

      这篇介绍文用的是:

      FK = ((WL + 1) * Pw - 1 ) / WL

      当中 WL = 平均每笔赢钱交易的获利金额 / 平均每笔输钱交易的亏损金额

      Pw = 赢钱交易的笔数 / 所有交易的笔数

      文章最后提到了在实务中不使用kelly formula的原因:

      1.Kelly Formula并没有考虑到maximum drawdown的因素,纯粹只有就如何获得最大获利金额来作计算。因此常常会算出让我们overtrade的数量。常会发生将所有资金全部都投入保证金,变成满仓操作的情形。

      2.国外也不认为Kelly Formula是一个可以实际操作的方式,也不认为是一个Viable的方法。因此通常只会拿来当作教学和跟其它系统比较之用。

      我觉得原因还是在于对于概率的应用.股市作为一个分形,未来的概率和过去的概率是不一致的,不象量子们个个都是一模一样的,quant们的模型的一个重要假设就是过去的概率和未来的概率会保持一致,所以我是很存疑的.

      • 家园 【原创】凯利公式对上证的测试

        以94年底到10年2月的3665个上证日收盘数据为对象,假设没有交易费用和利息。间隔取20日/40/60/120/250,和buy & hold策略(也就是大盘)作对比。

        当任取0.7作为持股比例时,15年的年均收益率会比buy & hold低1-2%,后者是10.71%,而前者在8-10%之间徘徊。同时VAR也比buy & hold低一半。

        我觉得sharp ratio在这里的改善,本质上是一个大忽悠,0.7的持股比例,波动的绝对值打七折,平方之后当然是一半了。而收益率没有打七折,只是因为大盘下跌时,损失也是打七折,所以总体收益率只打了八折到九折。

        用excel的sovler求最佳持股比例(偶是土人,不会用matlab),得出的结果是130%-150%,也就是借入本金的30-50%进行负债炒股,收益率比大盘高出1%-1.5%,代价是VAR加倍。

        如果能以房贷的利率借钱炒股,那么新增的利息会把这多出来的收益给吃掉,40%负债*5.5%利息 vs 100%本金*1.2%新增收益。还要担负上VAR的增加。在只计利息,不计交易费用的情况下,最佳持股比例是100%。

        按巴菲特的说法,仓位比重=2p-1,p是你确信的未来上涨的机率。从历史数据看,取30%和50%的中间值,市场的观点是相信沪市有120%的概率会上涨!

        好吧,还是那句话,过去的数据不可以直接套用到未来。

        均线系统应用凯利公式后,效果也只是烫平,在绝对收益率上是不如100%投入的。但是面对未来,过去适用的指数公式在未来的适用性就很存疑,凯利公式在风险相应的持仓上还是可以作为指导的。

    • 家园 【原创】郎咸平学习笔记

      花了一个晚上,把郎咸平的blog给看完了.

      以前对郎咸平的印象,这是个金融专业出身的人,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喜欢用耸人听闻的方法,误导性地使用例子和数据,对听众进行恐吓,虽然恐吓的事还比较靠谱.这个blog是他的工作室成员把他最近半年的一些公开演讲编辑后发表的,读完后印象有所改变.

      1.希特勒与国际金融资本

      我读中学的国际历史时甚是为那些日期和事件头痛,还好后来学的是理科,又免了高考.真正喜欢上二战史,还是接触了Paradox的<钢铁雄心>之后.

      郎的简介,勾勒了国际金融资本/纳粹/英美法之间的利益链,指出张伯伦的绥靖政策的背后,就是金融资本的利益在推动.

      这种解释,比我以前所知的,希特勒诡诈而邪恶,张伯伦无能而短视,要好得多.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利益决定政治么.

      2.房价/股市的支撑力

      郎坚持认为投资环境的恶化,使得资本从生产领域撤出到投机领域,是房价/股价的主要支撑力.理由是几次加息的结果是股价进一步上扬,因为加息进一步恶化了投资环境,使得私人资本进一步转移到投机领域.

      而4万亿的政府开支,事实上对私营领域形成了挤出效应.

      现在的困境是,卡住银根会损害GDP和就业,造成一堆烂尾工程;提高利率无法使货币回笼,因为微观机制和西方不同;放任不管则无法改善投资环境,私人资本就留在投机领域不肯出来;向底层民众转移支付以扩大购买力的话,政府的钱又不够,只能通过乱收费来增收,结果还是在恶化投资环境.08年一步错,之后步步错.

      按照忙总的解释,这个投资环境的改善还涉及到中央和地方之间的争权夺利.牵一发动全身,根本就很难着手.

      3.阴谋论

      郎和葡萄及偶一样,坚信阴谋论的存在.他以"华尔街"来指代这个米国的统治精英集团,相信他们有计划有步骤有远见地全球布局,相信这次危机是主动引爆的一次战斗,是一个绝妙的手筋.

      他特别强调高盛/财政部/fed/肯尼迪,是这个精英集团的冰山之水面一角.obama的上位,即出于这个集团的选择.

      在这次危机中,俄罗斯再一次地被洗劫.这里我注意到一点,对于这个金融资本集团来说,钱并不是唯一的标准,资源的垄断地位,产业链中的地位,或者说,韩非子的,才是斗争的目的.

      4.拉美化

      郎从大豆/豆油(具体可见范大的大豆的陷落),谈到玉米和棉花,谈到铁矿,定价机制,再谈到加入WTO后,几乎所有开放的行业都被外资占据垄断地位.

      郎说,垄断不可怕(因为政权可以反垄断),可怕的是定价权不在手里,在以高盛为代表的华尔街金融集团手里.就象重庆的黑社会用暴力垄断了生猪屠宰,然后重庆人每吃一斤猪肉,都要比以前多交几块钱到黑社会的钱包里.

      这个价格传递机制,以及在大豆行业通过震荡洗盘的手法实现廉价的垄断收购,都需要对这个经济体的运作有极深的了解.但是我们的官员水平实在太烂了,轮胎特保案,中方派了个不懂E文的SB女人,事先不做功课,开口都是胡扯.谁把她派出来的?事后居然没听说问责.用人机制不改变(事实上也无法改变),未来只会继续失败,影视作品进口一事估计会牵连很广.

      5.中国的反制,国进民退

      郎说起产能过剩,我才想到国进民退,很可能是中央的一个对策.把地方的权利收回中央,在作产业规划时,不至于象现在这样七八十家多晶硅一哄而上.陈大说官办经济,现在似乎是这个超级惰性的超级康采恩,要和外资争夺从小民身上抽血的权利.外资的武器是市场规律,而官僚资本的武器就是行政特权和官商勾结.

      郎说起兰州的水厂/水价,我奇怪的是,为何在当时就有的反对声,居然没人理会?就算兰州市的书记和市长都昏了头,省里也不管?当官的犯了错,小民出血,当官的继续当官.用人机制不改,只会继续糜烂下去.

      郎说中国人是自我感觉非常好的一个民族,我觉得很有道理.

    • 家园 这个帖子很有意思,周期

      外链出处

    • 家园 【文摘】7. 肯.费雪的理念

      费雪的观点,费雪的三个问题

      当你成功地躲过了一个发育成型的熊市时,相当于你连续几年获得了超额回报。

      找了下,肯.费雪的<唯一重要的三个问题>没中文版,能宕的都是E文版.

      在投资时,理念很重要.不知为何而涨,不知为何而跌,贪婪与恐惧并存,导致的行为是追涨杀跌.理念是指南针,在乱象和迷雾中指引着你的方向,使你不因为受挫而沮丧,能保持冷静的心理.

      不同的理念对应的是不同的策略,针对的是不同的获利机会,背后则是不同人的性格个性.所谓策略,就是在股价的随机波动中能保证一定概率的收益率的确定的方法.陈经在跑赢大市后问了下河友的收益,三根标杆中最高的是涨四倍.我也问了下周围的朋友,最高的是9倍,次高的是6倍.事实上如果你不明白这9倍是怎么来的,不明白怎样才能复制以前的成功,那么怎样赚来的钱,依然要怎样输回去.

      如果你想得到至少与股市持平的收益,你必须待在股市中,不能离开股市。他认为对于未来一年行情的判断分为以下四种:大幅上涨,小幅上涨,小幅下跌,大幅下跌,除非你有足够的理由判断未来一年的行情会大幅下跌,否则你最好是待在市场中,很多时候你不知道大涨会何时到来,而错过其中最精彩的几天,你的整体收益会大打折扣,而我们是无法判断那几天会何时到来,所以最好的策略就是保持足够的头寸。

      (看上去象是死多头)

      牛熊的转换带有极大隐蔽性,在牛市的顶点到来之前往往会有个很大诱惑性的回调,如果短期跌幅过大的话,则肯定不会立即转为熊市,还会有更大更猛的上涨在后面(“5.30”后的上涨何其相似啊),在由牛转熊的时候不要担心没有时间去卖出,牛市顶点到来之后往往不会马上快速下跌,会在熊市的前三分之二时间里先跌去三分之一,在后三分之一的时间里跌去三分之二,熊市的低点在时间上大概在距牛市顶点18个月左右,很多时候已经由熊转牛涨了超过50%而很多人却还不知道。

      避免一次熊市带来的损失,就相当于你获得了额外收益。这是你应该尝试彻底战胜股市的唯一时机。肯.费雪把逃熊市之顶作为自己的“主要工作”:职业生涯的主要工作之一,就是捕捉难得一见的“大幅下跌”,以避免遭遇市值大幅缩水。

      股票的选择是对你的投资组合表现影响最少的因素。大量的学术研究表明:你的投资回报多少由资产分布决定,基本不受股票选择的影响。所谓资产分布,就是在一年中你决定持有股票,债券或者现金的比例以及类型。肯.费舍自己的研究表明:在长线中,大概70%的回报来自资产分布,还有大概20%的回报来自于选择什么样的股票的决定。“决定回报的是是否拥有股票,而不是选择股票。”

      偶是ETF党!因为偶不象虎大又聪明又有情报,分析能力还超人地强大.

      如果30年内你只投资被动型的指数基金,但成功地躲过了某一年市场高达25%的跌幅并获得了5%的现金回报——在这30年内,你每年的回报率将比市场高1%。利用这种方法,你可能打败了超过90%的专业投资者,成功地进行了防御,即使不是做得很完美,你的投资表现也会因此而获得巨大且持续的提高。

      也就是说单纯的buy & hold对ETF来说还不够,一定要设法回避掉大跌.按巴菲特的说法,在牛市中取得略低于大市的收益,而在熊市中则坚决回避掉风险.

      在牛市巅峰期,市场上到处充斥着乐观的建议,如你不应转为看跌市场;不应进行“波段操作”,如果这么做了,你注定会错过牛市所带来的巨大回报。2000年此类建议如洪水猛兽般席卷整个市场,一旦有专业人士转而看跌市场,全行业都会群起而攻之,将他们称为骗子或认为他们在吹牛。

      熊市过后,那些“波段操作”者以及看跌市场的人成了英雄,他们中的许多人可能早就看跌市场——经常是牛市到达顶峰前多年,他们是“永远的看跌者”(在回报少得可怜时就停止操作,但短期内他们仍是媒体的英雄人物)。先前羞辱那些采取防御措施的人又让他们成为英雄,媒体对那些一开始就看跌市场的人推崇备至

      所以股评这碗饭基本上就是扯淡,投资顾问也基本上是扯淡.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炒股的老手才不会听股评和投资顾问的呢

        基本上只是将这些作为一个信息渠道。作为普通人,没有办法接触有用的信息,所以信息分析能力非常重要。且只做自己能够看懂的东西。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下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