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文摘】为什么在美国的中国人也容易得肝癌 -- 只爱你

共:💬166 🌺676 🌵2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2
下页 末页
      • 家园 还是有差别的

        1、白葡萄酒 :选择用白葡萄或浅色果皮的酿酒葡萄。经过皮汁分离,取其果汁进行发酵酿制而成的葡萄酒,这类酒的色泽应近似无色,浅黄带绿,浅黄,金黄色。

        2、红葡萄酒 :选择用皮红肉白或肉皆红的酿酒葡萄进行皮汁短时间混合发酵,然后进行分离陈酿而成的葡萄酒。这类酒的色泽应呈天然红宝石色。紫红色、石榴红色、失去自然感的红色不符合红葡萄酒色泽要求。

        原文说喝一瓶红酒也比不上吃一堆葡萄皮就是这个道理。

    • 家园 花谢好文

      解释得真清楚,我和我二哥都是一喝就上脸的人,哪怕喝点啤酒也脸红,现在终于知道原因了。很多民间说法都是上脸的人酒量大,喝不醉;而且我见识过的顶级酒鬼确实是一边喝酒一边冒汗的,夏天喝完后他脚边的地上都湿了。说得都有道理,喝不醉是因为乙醇酶牛x,但体内留一堆乙醛,不死也伤啊。以后不碰酒了:(

      谢谢好帖。

    • 家园 文章没有考虑膳食的因素。看看《中国健康调查报告》

      THE CHINA STUDY,作者是康奈尔的坎贝尔教授,通过与中国合作的长达二十年的大规模调查研究和科学实验所作的报告。

      部分摘要:

      那些蛋白质摄入量最高的孩子却最容易患肝癌,而这些孩子通常出身于最富裕家庭。

      在控制癌症发病方面,营养比化学致癌物甚至比极强的致癌物的影响更大。

      在疾病与膳食的8000多项关系中,许多关系都指向同一个发现:动物性食物摄入最多的人,慢性病最多。即使摄入的动物性蛋白的量相对比较少,也会造成不良的后果。而那些以植物性食物为主的人群身体最健康,容易避免慢性疾病的发生,这些结果不容忽视。

      我们有足够证据下结论说:酪蛋白,这种牛奶中的主要的蛋白质能够在以下两种动物实验模型中显著地促进肝癌的发生:

      ● 黄曲霉毒素诱导的大鼠肝癌模型

      ● 乙肝病毒感染的小鼠模型

      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其肝癌的发病率也高。但是我们的研究证明,感染这种病毒同时摄入更多动物性食物的人与感染这种病毒但不摄入动物性食物的相比,前者胆固醇的水平更高,患肝癌的危险也高得多。

      全文可以看这里 外链出处

      更多内容可以参考这个帖子 链接出处

      • 家园 谢谢补充,不过

        老兄没有仔细看题目,是说在美国的中国人,不是在中国的中国人。这其中是有差别的。

        • 家园 这个调查结果适用所有人,不只是在中国的中国人

          在加拿大也看到过一些类似的调查,亚裔到了北美以后在某些疾病的发病率上也开始向北美人靠拢,不只是肝癌,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饮食。不过这些统计比较粗浅,不像这个《中国健康调查报告》那样范围广、规模大、时间跨度长达二十年,研究过程极其严谨,建议您好好看看,那些媒体的赞誉并不是凭空的溢美之词。书中的结论都是经过严格的统计调查和科学实验验证,包括小白鼠实验得出来的,非常发人深省。

    • 家园 别人补充的观点

      首先申明, 在下的博士论文和博士后研究都直接和病毒有关。 现在在美国从事内科感染专科的临床工作多年。 我通过会诊接触和参与治疗的肝癌病人超过一百个。

      第二,博主认为乙肝病毒不直接导致肝癌的论点是正确的。现在流行的病理学理论认为乙肝病毒在肝细胞里繁殖,导致肝细胞死亡,而其他健康肝细胞在修补复制的过程中导致癌变。这个病理过程对丙型肝炎病毒也同样适用。

      事实上,美国大多数肝癌患者是丙肝病毒携带者。这些病人几乎都有静脉注射毒品或早期接受输血的历史。 少数肝癌患者是乙肝病人或长期酗酒

      者。这和在中国大陆的情况不同。 后者几乎都是长期乙肝病毒携带者。

    • 家园 再补充一点,关于脸红脸白的

      酒后 脸红到底 是好 还是坏?

      乙醛具有让毛细血管扩张的功能,而脸部毛细血管的扩张才是脸红的原因。所以喝酒脸红的人意味着能迅速将乙醇转化成乙醛,也就是说有他们有高效的乙醇脱氢酶。不过我们不能忘了还有一种酶,乙醛脱氢酶。喝酒脸红的人是只有前一个酶没有后一个酶,所以体内迅速累积乙醛而迟迟不能代谢,因此会长时间涨红了脸。不过大家都有经验,当1-2个小时后红色就会渐渐腿去,这是靠肝脏里的P450慢慢将乙醛转化成乙酸,然后进入TCA循环而被代谢。

      那么喝酒比较厉害的人是怎么回事呢?这些人往往越喝脸越白,到一个点突然不行了,烂醉如泥。那是因为这样的人高活性的乙醇脱氢酶和乙醛脱氢酶均没有,主要靠肝脏里的P450慢慢氧化(因为P450是特异性比较低的一群氧化酶)。那么,这样的人为什么会给人很能喝酒的感觉呢?那时因为他们靠体液来稀释酒精,个头越大感觉越能喝酒。在正常情况下,酒精浓度要超过0.1%他们才会昏迷,对大多数南方人来说是半斤白酒,而北方人由于体型大,可以喝到8两到一斤白酒。但不管什么人,如果他是脸越喝越白型的,最好不要超过半斤,不然有急性酒精中毒的可能性。

      如果一个人即有高活性的乙醇脱氢酶又有高活性的乙醛脱氢酶会怎样呢?他/她就是传说中的酒篓子。如何判断他/她是不是酒篓子呢?看是不是大量出汗。因为如果两个酶都高活性,酒精迅速变成乙酸进入TCA循环而发热,所以大量发热而出汗。碰到这样的人你只能自认倒霉,就是十个八个正常人也斗不过他。好在这样的人不多,大概10万分之一左右吧。

      有一点要提醒大家,喝酒脸红的人其实不容易伤肝脏,而喝酒脸白的人特别容易伤肝脏。红脸的人大家一般少劝酒,因此喝得少,酒后发困,睡上15-30分钟就又精神抖擞了。而白脸的则往往不知自己的地线,在高度兴奋中饮酒过量,直到烂醉。他们体内的酒精由于没有高活性的酶处理而发生积累,导致肝脏损伤。酒精性肝损伤一般只发生在这些人身上。红脸的人可以连续几餐即便喝吐了也喝酒,而白脸的人需要更多时间的休息,因为酒精的代谢需要一两天的时间。

      外链出处

      • 家园 这个贴子和主贴是矛盾的
        • 家园 是说脸红的人不容易伤肝脏吗

          这应该是相对于脸白的人来说的。如果不是这个,还请明示

          • 家园 主贴中有一个逻辑是这样的:

            脸红,说明乙醛脱氢酶有问题,不能及时代谢乙醛,因此伤肝,包括他那位得病的朋友就是这样。

            而且他提出判断缺不缺乙醛脱氢酶的标准就是喝酒脸红不红。按照他的说法,中国只有两种人,一种是乙醛脱氢酶发生了突变的,一种是没有的。如果是那种没有突变的,那在对酒的敏感度方面就与欧美人相同了。

            根据这个逻辑,脸白的人应该比较不容易伤肝,因为他们的乙醛脱氢酶没有问题。

            • 家园 原文作者不同意脸白的观点

              他觉得是别人脸红衬得,不过在这一点上我不赞同,所以找来了脸红脸白的说法。谢谢分析。

              脸红脸白的说法也有道理,因为整个代谢过程是要涉及到醇脱氢酶和醛脱氢酶的。我觉得脸红脸白的说法是分析哪个是限速步骤吧。

              • 家园 对啊,而且脸红脸白定义得有点模糊

                除去那个万分之一的出汗品种,是不是不红的就是白?或者在红白之间尚有一种称之为不变的?呵呵。

                我比较相信首贴,因为看起来分析得更有根有据。中国人至少有一半不缺乙醛脱氢酶呢。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