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我所知的小镇上的生活 -- 方解石

共:💬128 🌺361 🌵7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9
下页 末页
        • 家园 呵呵,怎么说呢

          这种事情,说多也多,说少也少。也不算是意外事故,我就知道,有些人的境遇有自找的嫌疑。

          如果仔细调查起来,估计哪个地方都是不少的。反正就我自己目睹过的,至少有四到五个人,都是我认识的,发生过这种事情。我还算是麻木的,还算是个好孩子,生活环境还算是比较和谐的了。

          接下来可能会写下其他我所知道的人,一些困惑的,迷茫的感觉。都十几年了,想起来这些人,依然是困惑。某种程度上来说我成熟的比较晚,但是也正因为成熟的比较晚,所以对一件事情往往想的深一点。

          所以就格外地放不下,也放不开。

          • 家园 我熟悉的同学,朋友里,好像没发生过这样的事情.

            嗯,听说过别的学校女生发生过事情,但是属于自找那种.

            • 家园 这种事好学校相对较少。
              • 家园 其实关系不是很大

                这种事情其实是跟学生成绩和学校的好坏关系没有那么大的。

                我就知道一起,是由一个全校第一的学生做出来的。

                他们学校,更是我们地级市高考升学率最高的,但是那个男生那年由于精神受到冲击,分心了,没有考好。在那之前他是经常第一名。他们学校的校风比我们原来的学校校风差的多了。但是我们原来的高中在我们地级市根本排不上号的。

      • 家园 谢宝,希望上天给这些受伤的灵魂一个好的未来

        恭喜:你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可通过工具取消

        提示:此次送花为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 家园 更希望周围的人善良一些,

        不要异样地对待这样的受害者,她们真得很无辜。

    • 家园 我所经历的非正常停课(三)

      第三次,和第二次是很像的,一样的套路,不过时间变成了高中,仍然是教师工资被拖欠,全县教师依然做出了同样的选择——罢工。仍然是老师不上课但是偶尔进班的模式。仍然是罢了两三天,最后以地方上让步补发工资结束。

      其实这后面的内容很值得琢磨。那个年代没有那么多的手机,为何这些人组织的如此整齐?又如何得到罢课但是不放假的共识?虽然老师们不上课为何校长却并未放弃在学校里巡视,而不是慌张地向上反映情况,跟县里进行交涉?或许这种罢课和停课根本就是有组织的,大家心照不宣来忽悠上级赶紧发钱?我不是个中人,不敢妄加揣测。

      经历过的就这三次,未经历过的还有一次。这次反应闹的很大,不是一般的大。

      事情发生在奥运会期间,据称起因是开发商想征用我们高中的操场,后来引起了校方的情绪,学生们当然是更十分气愤。学生们(据称有几千人)有天(选定在县领导接访日)浩浩荡荡地游行,去找县里领导说理。据说把县政府大院的门都给推倒了,政府动用了防暴警,有人居然对天开枪警示,有那么几个天不怕地不怕的男生居然就上去把枪给下了(强烈怀疑是橡皮子弹的),据某些反华媒体说是有二三十人受伤,我听到的版本没有说伤了多少人,我个人倾向于受伤的人不多。很多人应当是在场面发生激化的情况下互相推揉导致的轻伤,并非是肢体冲突引起。最后县里领导表态操场不卖了,学生们才纷纷散去。

      这个事情并不是无源之水。首先我们校园里操场的确整个是靠近环城路,如此人流众多的路边不矗立上一座商品楼,实在是放着资源不利用。这种现象,其实来历也颇值得玩味。

      我们学校建于1990年代上半叶,这个学校创建之初,其经费是全县按人头平摊每人几十元钱收上来的。这个钱是明确地告诉了大家要建学校的。这就使学生家长和学生自己心里有一个明确的意识——这个学校是拿我自个的钱建的,因此我说话有份。

      当年我们是学校的第二届学生,亲眼目睹了当时学生的自由气氛。有这种民主意识是好事情,但是这种意识的表达方式就是一个大问题了。当年我们学校第一次招生的时候没有多少人愿意来的。所以校方给予一定的权力:你们有权对学校的工作发表意见。当年我们的校长是一位回族的大伯,姓李,人很温和。

      第一届学生“嚣张”到什么程度呢?就是可以主动罢免老师。这种事情放到某些时代某些学校,如解放前的北大,可能没有啥。放在我们当时的那种社会环境下算是很不可思议的了。

      话说有位老师,上课水平一般,虽然人很好,但是学生不买账。于是,一天这位老师上课的时候发现班级门进不去了。门被某些学生从外面用铁丝拧上,学生们在班里坐的整整齐齐,就等着他来,看笑话。这老师一看知道学生不欢迎他来,转身就走。后来校长知道了这件事情,解决之道,是让老师在班里对全班同学做了一次检讨,同时言明要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最早的那批老师很多是从乡下调来的,有些原来还是教初中的。没有办法嘛,那个时候教师资源很缺的。不像现在。因此一个饭碗很宝贵的,哪能说扔就扔,自然是由着学生,让学生心情好点多考点分数,拿个名次,才有的往下混。

      就我在的那三年,大闹没有,但是小闹起先是不断的。而学生们,尤其是精力充沛的男生们闹起来其实很让人头大。半夜号称要追小偷,全楼人敲桌子打盆子,拿着拖把冲到楼下,人声鼎沸地闹上一个两个小时,校长亲自站在宿舍楼下劝大家回去休息。我还目睹过半夜里,一个大大的孔明灯从某栋宿舍楼上直冲云霄的景象,那也是一些顽劣的学生扎的,其实,在当年那种情况下,这个做法是很有火灾隐患的。

      破坏公物的现象也是随处可见。我们学校男生宿舍的铝合金窗子一到夏天就不见了,因为卸下来凉快。有个别的好事之徒甚至将窗子从楼上扔下去摔碎,我就目睹过多起。至于晚上回来晚了卸了门进宿舍楼,这更是家常便饭。这种无法无天的事情一直到第二个校长H上任后才得到改变。

      校长H人是很沉稳的人,一直做校长作的很好。后来到我们高中后一年多,居然被调走到一个闲职上去了。这件事情听风评是跟他家亲戚承包学校新建宿舍楼有关。不知道是真是假。但是无论如何,我觉得他的走对学校是一大损失。他这种人在,后来可能就不会出那种事情了。

      我们学校建校一年多的时候,校园里还只有几栋楼,当时建校总共用了两千多万,然后就没有钱了,导致路都没有修,一下雨,全校师生几千人就踏着近一尺厚的泥水进校园。后来学校查出来某些领导贪污,其实那些数字放到现在是个绝对不起眼的数字,大概只有几十万吧。但是在那个时候很是震动了一阵子。之后县里给修了路,我们才能不受泥水之苦。

      当时操场是修在路边的,和很多学校的格局不同。很多学校都是靠路是办公楼的。这有个来历。当年我们县修这个学校的时候,去周边的县市看了看,发现旁边的县凡是盖楼靠近马路的,每到晚上学生就睡不好觉。因为小地方的汽车没有禁止鸣笛,加上旁边是个环城路过的重型车多,因此噪音太大,空气也不理想。因此,就将操场规划在路边,这样隔着操场,再搞点绿化,就不会有这种问题了。这个想法你可以这样理解,也可以有其他的理解角度。当初留出的绿化带的宽度大约有一二十米,盖上一排商铺,是正合适的。最早的那些领导们的目的未必不是如此,将来盖了商铺,也是一项收入。但是环城路一直没有发展起来,于是那片地也就一直空着,直到后来县城重新规划。

      传言中的县城规划是拿环城路作为中心,在老县城东边再造一个新县城的。这种做法可行性比较低。作为一个农业大县,工业不强,本没有必要过多占用基本农田搞像现在的大地盘。而且这个规划居然把工业区统一部署在县城的东南,实在是让人掉眼镜。众所周知的东南-西北是盛行风向,一般搞工业规划要尽量避开的,而且为了用水和废水处理方便,最好要靠近水源,和污水处理厂。结果这个工业区是十三不靠,就躺在一堆农田里,还号称是同济大学的设计院搞的,弄得我现在对这帮做城镇规划的也没有好印象。

      无论如何,这次规划完了之后,真的要按此行事了。这就产生了分歧。校方自然想保留操场的,这个操场挺大的,是我们县最大的操场了,一个标准的四百米跑道(当年我们每次暑假结束都要去拔草,没有办法,没有铺煤渣,地太肥,一个暑假草就能长一人高),四个篮球场,一堆乒乓球场,还有边缘许多许多空地。当年都是老师们的自留地。而县里呢,想把操场卖掉给开发商。后来县里强按牛头喝水,说要给学校新划分一块操场,于是就在学校的东边征了一块地。这块地我也见过,大概只有原来的一半大小。校方态度怎么样我不知道,学生肯定是不依。虽然原来的那种桀骜不驯的气氛弱了不少,但是底子还是在的。加上施工人员要平掉原来的操场,挖坑开工(还是在奥运期间,估计县里后来面对学生闹事,更怕维稳不好被上面处置,所以才做出让步),据称噪音挺大的,学生就不干了,遂有此变。

      这件事的结局是,操场留下了,校长撤掉了。学生可能除了极个别受伤的,大家继续高高兴兴地使用操场。这看似比较大团圆的结尾,实际上细想来却存在很多忧患。首先是政府的公信力再次受到打击,其次是给学生养成了闹事就能解决问题的心态。

      不过我不可惜那个校长被撤。听说,这个校长在任的时候进了很多不三不四的教师,要师德没有师德要水平没有水平。不由得使人怀念原来的校长H,他虽然也会用点小权,但是总体来讲好得多了。H校长所作的渎职,无非是工程,加上儿子高考可能被安排了下座位。工程的事情说起来也不能全怪他,当时H校长承包工程的亲戚是妻妹一家(由此可见枕头风的重要啊),当然这个过程中校长肯定起了作用,结果工程完了之后有人说质量问题(这个不太清楚,但是应该不严重)。

      最大的问题是,学校没有钱于是欠着他们,结果他们就雇了人,在本来该是不收费的宿舍门口收钱,一个学生住一年多少多少钱。这个做法挺难看的,因此不知道惹到那些人了,H由此丢了校长的头衔。

      至于H的儿子,高考的时候,据称是前后左右都坐上了能考一类名牌的人,他只要稍动笔尖,跟着抄就可以了。他最后上了警察类学校,据称在深圳做缉私警。不知道现在过的如何了。他小的时候蛮顽劣的,高中的时候反而收敛了开始成熟了,希望他是个很好的警察。

      • 家园 我想到了一些故事

        我想起我中考体育,我妈非常想让我爸给监考的老师塞点钱。我爸不愿意就告诉我了,让我拿主意,我坚决不让。后来把我妈气的不行直骂我们猪脑。后来我告诉她,体育满分。文化课你根本不需要操心,才罢。

        又听过一个当医生的人说,病人家属老是要给医生送钱,生怕不塞钱就不好好看病。但医院管得严,家属这么做反而让医生不安,以后就先收下让家属心安然后再退回去。

        进而让我想到了很多很多网上的问题:如果你有条件你贪不贪污?大部分人都说肯定的。

        这是社会的症结。有的时候并非“体制”决定一切,而是整个社会参与者的态度决定了体制的弊病。怪罪于体制是最容易的,但每个人是否都会反思当否定分门别类挂上派系的称谓时,人性究竟体现在哪里?是监督能体现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还是自身修养决定社会的文明程度。如果切实有对人性命的尊重,那么很多的撞车逃逸或者是被激怒还以枪击的事情本来是不应该轻易发生的。

        • 家园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回到毛主席有道理
        • 家园 你说的太对了

          有的时候并非“体制”决定一切,而是整个社会参与者的态度决定了体制的弊病。怪罪于体制是最容易的,但每个人是否都会反思当否定分门别类挂上派系的称谓时,人性究竟体现在哪里?是监督能体现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还是自身修养决定社会的文明程度。如果切实有对人性命的尊重,那么很多的撞车逃逸或者是被激怒还以枪击的事情本来是不应该轻易发生的。

          我家乡的种种风气——其中很多事情是我亲身经历的——都印证了你的观点。

    • 家园 我经历的非正常停课(二)

      第二次经历停课是初二的时候,其实起因很简单,就是因为欠发工资引起的罢课。这起罢课持续了三天,外界传言是因为县里领导出去参观考察,把财政的钱给花光了,所以没有办法,只能暂时扣发教师工资。不管怎么样,老师们半年都没有拿到薪水,因此全县民怨沸腾。这起罢课貌似背后得到了校长们的支持,因为老师们只是不进班不讲课,围在办公室里或者蹲在家里,而校长并没有站出来公然指责老师不进班,而且是基本上全县统一的,可见教师们自己是有统一战线的。

      罢课的日子学生是很开心的,都不用上课了,但是老师通知还要到校。于是教室里就欢声鼎沸,大家都在屋里闹的不可开交。我们班主任实在是听不下去了,就进班来看一眼,他一进来,大家就静下来了。但是他没有说什么,又出去了。于是大家就继续接着闹。

      事实上可以理解县里财政为何困难,我们县130万人左右,县城10-14万,全县公务员,吃财政饭的差不多有三万人。四十个农民养活一个公务员,即使薪水再低,也是要花钱的。我们县是个农业大县工业小县,那些年出外打工的还没有现在兴盛(侧面反映出制造业那个时候还不行),自然是没有啥硬收入。

      闹了三天后,老师们开始上课了,工资也发下来了。后来跟班主任聊过这次罢课,那个时候我还是个十来岁的孩子,但是班主任并不把我们当成啥都不懂的小毛孩。当时教我们语文的老师姓杨,声音洪亮,浓眉大眼,一看就是那种比较传统比较正派的人,也是我们级段长。杨老师妻子身体不好,没有工作,常休病假,他每天上完课还要回去洗衣做饭,照看孩子。

      我班主任说:“你们杨老师省吃俭用攒了几千块,本来是要翻盖房子的,这几个月全填到牙缝里去了。其实,别看大家是在罢课,哪个老师愿意离开班级?那个老师放心离开?虽然没有上课,还是在管的。”

      那个时候他们都在学校家属院里住,一排一排整齐的瓦房,潮湿得屋檐下长满了青苔(在不算湿润的河南,只有比较老的、日照不多的房子上面才会有青苔的)。

      杨老师脾气很刚直,对学生中的歪风邪气尤其看不惯。那次罢课,我们班一个人逃学,被他看到了,给我们班主任留了一个条子(手机不盛行的年代),“初逃,遇我,还。再逃,......你是一心一意想逃课啊,逃了两次。”,这条子的内容是我们班主任训他的时候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转述的,我一边听,一边想,是啊,真的像是语文老师写的,恨不得用文言文。后来这个人,因为流里流气,搅扰课堂,杨老师严厉训斥他的时候他居然顶嘴,杨老师就一个耳光上去,这要是换了老师,这人一定会暴跳如雷立即动手的,但是是杨老师,他啥也没有说,只是站在那里揉着脸。

      这种事情搁到现在,或许广大网友一定会批判杨老师是体罚。但是在那个时候,我们只是觉得敬佩、解气。

      杨老师后来调到另一个风气不好的初中当过教导主任。后来教育市场化之后,我们县私立中学风起云涌,层出不穷,他就到一个私立中学当副校长去了。后来我去那个中学的时候还跟他聊过。不知道现在过的如何,家庭经济是不是宽裕了许多。

    • 家园 第六个故事:我所经历的非正常停课全纪录(一)

      我经历过三起停课,小学一次,初中一次,高中一次。后来听闻,在我原来就读的高中又发生过一起。共是三起。最后的那起也是闹的最厉害的一起,惊动了bbc中文网和好多海外反华媒体,希望在座的诸位不要以为我跟他们是一伙的。我将从根源上剖析这起事件的发生原因。

      先讲小学吧。我的小学差不多是镇上最好的小学了。这所小学名为回民小学,在我上学的年代,学校里学生汉族和回族是各占一半的。老师也是。但是到我妹妹上学的时间,好像就不是这样了,汉族的比例大大提高,回族大大降低,当然总人数也增加了不少。河里有些人反伊斯兰教、反信奉伊斯兰教的少数民族,但是我不反,为啥,因为我在这样一个环境里面度过了5年的时间,我深切地知道,伊斯兰教在中国世俗化和与中国思想融合后的结果,我认为,如果我们不反对伊斯兰教,采取措施积极促进伊斯兰思想和中国传统思想融合的话,不会有任何问题。也只有这样的融合,才能带来大一统的和谐的国家。

      反的那些人,多数是没有跟伊斯兰教和信奉伊斯兰教的少数民族有过密切接触,在他们的脑海里伊斯兰教和这些少数民族都被妖魔化了。而真正的住在民族地区的,有朋友,有亲戚,有同学属于少数民族的,一般不会产生那些想法。

      我第一次经历停课是在一个初春,下过一场雪之后。有天,到校听说学校中午发生大事情了,三四个小孩子中午放学,在校门口的一堵拆房子留下的破墙边上玩耍,结果墙突然倒了,将小孩子们砸在下面,死了两个人。第二天,家长送我去上学的时候,半途上被认识的人拦住,说停课了。被砸死的小孩子的家长向学校索取赔偿,将小孩子的尸体放在冷冻柜里,摆在了校园里。那啥时候上课呢?不知道。

      于是就回家去,这一等,就是将近一个周的时间。当上课的时候一切风平浪静,校方最后貌似是赔偿了各位家长一点钱的,到底有多少钱,那个时候太小,也不记得了。现在想想,很多事情肯定是不合理的。首先我们那个时候都有保险(这点比我们上硕士还强,我在上硕士的头两年连保险都没有。人身保险和意外伤害保险,包括医疗保险,都是为零),其次那堵墙未必是学校的墙,而且发生在放学的时间,我们学校离司法局和镇政府那么近,镇政府该做点工作,无论如何不至于停课那么久。

      • 家园 其实这是跟政府和司法局也没关系

        唯一有关系的也就是疏散人群,但是铁了心要闹大动静的人是无法疏散的。

        这个就和有人因为炒股失败跳楼,家属抬棺到市政府前讨说法一样。

        • 家园 基层的情况比较复杂

          有时候不是自己职权范围内的,却被逼着去管。医院被闹事的那次貌似就是各路人马都出面调解过的。但是我们小学那次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按照《治安管理条例》啥的,应当是公安局出面吧,我们小学跟公安局是邻居。离法院和司法局只有不到两百米,离镇政府也就那么远。但是如果一旦出动公安局,家属可能情绪更激化,所以一般情况下,有时候有些单位领导会动用私人关系去找些头头脑脑的来调解。

          当然,现在可能规范的多了。

          我看到过的一个事例,是我们县城流经的河流被污染,老百姓居然去找镇长闹事,说镇长要向上级反映,不能当缩头乌龟。镇长说我反映了没有用啊,老百姓不依不饶,最后镇长喝下一杯肮脏的河水,说:我不是不为大家着想,实在是我能力有限。来闹事的老百姓才饶了他。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9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