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八股】慑服-大国博弈背景下的毛赫舌战 -- 史文恭

共:💬458 🌺2274 🌵52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1
下页 末页
      • 家园 我以为这是毛为了达到中苏分裂的目的特意采取的行动。

        关于中苏分裂,中国说是苏联大国沙文主义的结果,苏联人说是中国过激反应的结果。小平后来说大家都有错,也不知道是真糊涂,还是装糊涂。因为我以为中苏分裂是毛在和赫鲁晓夫会谈前就想达到的目的,赫鲁晓夫上台后美苏关系的变化迫使毛必须这样做。赫鲁晓夫的大大咧咧正好给了毛一个机会实施计划。

        中国建国后对苏联一边倒源于美苏间的对抗,然而这一战略风险巨大。那就是如果美苏缓和,中国必然被苏联出卖,苏联不会去牺牲东欧的。赫鲁晓夫上台后,毛判断苏联的社会主义理想已被实用主义代替。美苏关系迅速缓和,赫鲁晓夫也提出了类似美苏共治世界的想法。这样,未来美苏将形式上争霸对抗而实质上合作管理世界。中国将是苏联手中的牌,根据美苏关系的波动而打出。在长波电台事件前,苏方已经就中国释放美国人和台湾问题询问中国向美国让步的可能了,毛在这时肯定已经下了中苏分裂的决心以摆脱被操纵的命运。就这时候,赫鲁晓夫上门送枕头来了。

        与当时的中国相类似的就是现在的朝鲜。在中美对抗时,朝鲜是受益者,中美缓和时朝鲜就是受害者。朝鲜的利益在于促使中美始终对抗,做不到这一点,就与中国拉开距离,试图与美国建立联系。因此,朝鲜人想方设法与美国直接对话,不惜中朝破裂。可惜朝鲜块头不够大,美国人觉得不划算。

        由此,中朝关系也可以作为中美关系的反向温度计。8平方后,中朝关系特别升温,金大和江core抱了又抱,正是中美的严冬;而现在呢,金二来了,九个大佬围着团团转,可以推断中美将要进入下一个严冬了。

        关键词(Tags): #党史闲话#中苏关系通宝推:朱测,西安笨老虎,换了人间,franky9,
        • 家园 我认为还要更复杂些,中国一边倒是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利益最

          大化,害处却最小。苏就在中国边上,又有共同意识形态,如果三心二意,苏不给中国援助,而美国在中苏翻前或会许,但一但翻了就两说了(当时中国什么都没有,这和后来有些本钱还不一样。),于害苏装甲部队可以纵横北中国,所以一定要一边倒。

          一边倒还是不够的,斯大林看不起中国人,直到朝鲜血战出了死力才得来全套军重工。

          不过苏军重工行,但轻工石化之类就不行了,基本军重工建成后,中国不断上升的人口,和民生的紧张就上升了。

          这个要解决实际就只有两条路,一条是自己加强生产(这是大跃进的背景),另一个是尽可能多调动盟国资源。

          这时候毛泽东后面的战略就很清楚了,一方面在国内要求大生产,另一方面利用斯大林死后赫鲁晓夫地位不稳,想在社会主义国阵营争更高地位。

          如果这个计划完全成功,生产不用说,就说社会主义阵营地位来说,社会主义阵营是跨国计划经济,一旦中国可以从苏手中拿夺到更多权力,那也就意味着,可以更多的利用这个权力调动其它社会主义国家由苏调动的资源,来中国。

          不过这事后来烂了,一方面生产出现不科学冒进,另一方面由于大量基层干部谎报产量,造成国内物资调控失灵。

          赫也不是傻子,一旦发现中国的企图,就下家伙,中国在社会主义进一步上位的机会就没了。

          刚才说了,社会主义阵营是跨国一体的计划经济,早前中国底子太薄,可用东西不多,苏联给中国全套军重工也不是叫中国自成一件的,最终也是要把中国纳入苏为中心的,大社会主义经济计划中的。

          斯大林时架子还没搭好,赫刚上来时气短求中国,就都没提这事,但现在中国摔了跟头,赫就开始提各种要求,说白了吧,就是要逐步把中国纳入以苏为中心的,整个社会主义计划体系之中。

          但问题是,对中国来说,从苏联能拿到的军重工已经基本拿到了,而下面急需的轻工石化及农业,并不能通过纳入苏联体系而得到,因为他们自己都缺,他们不可能给中国他们自己都没有的东西。不但不能得到更多,而且既有的不多的家底,还可能由于以苏为中心,而被苏过多的征调。

          这时候摆脱这个体系,就成为一种需求,但光有想法还不行,还要有物质基础,这方面一来我们发现了油,这些苏有的是,不缺,但西方可以换硬货,安全上我们暴了核弹,国际形式上,美国乐于拉任何力量对抗苏。

          综上,在确定由于有核弹苏不敢和中国大翻,由于有需求美国人乐意,由于有油转西后可以有主观之外的,日常利益交换物资。

          那么剩下来的,就是怎么和苏翻了。首先是修理国内官僚,把可能反对这事的人全扫下台(不过后来转西后,还是反了林彪。),同时和苏不断磨擦,最终在珍宝岛交火,引起美国注意,上赶着来谈和议。(林造反时,从地方上调一个排都没法,只能零星抽个人来组队,没上面授意,怎么可能在边境打团一级的仗。)

          朝想复制中国这个路数,主观上想到这些,确实很不错,但客观条件太差。除了有核这点外,其它条件都没有,一个是块头不行,另一个就是,中国和西方建立关系后,以石油为核心,建立了一个可以石油为核心的作基本循环的贸易基础,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发展。

          但朝则没有这个贸易循环的物质基础。就算美国人放弃敌视,同意交往,他们也很难建立有效贸易循环。


          本帖一共被 10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胡说八道

            那么剩下来的,就是怎么和苏翻了。首先是修理国内官僚,把可能反对这事的人全扫下台(不过后来转西后,还是反了林彪。),同时和苏不断磨擦,最终在珍宝岛交火,引起美国注意,上赶着来谈和议。(林造反时,从地方上调一个排都没法,只能零星抽个人来组队,没上面授意,怎么可能在边境打团一级的仗。)

            明明是苏修入侵,中国军人浴血奋战保卫中国领土珍宝岛,怎么到了你嘴里成了毛主席为了“引起美国注意”,“和苏不断磨擦”?!

            俺至今还清楚地记得在保卫珍宝岛战斗中牺牲的于庆阳烈士: 生命不惜,冲锋不止!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 家园 在战争中,战略决策的深远性,和执行层面,战士的英勇,是

              战争胜利,的一个完美结合,和国家利益在战争中最大化的保证。

              把两者对立起来,是不可思议的,由于战略决策深远,所以战士的英勇就被抵消,就不是英雄了,或由于战士是英勇的英雄,所以战略决策就只能是简单的。

              这种逻辑,是奇怪而没有可行性的。历史上有那次成功的战争,不是在战略决策的深远与战士的英勇相结合的产物。

              不够深远的战略决策,只会叫英勇的战士白白牺牲,而不可能叫他们有机会,建立功勋。

              反之,再深远的战略决策,如果没有英勇的战士,去实现,那么也只能是纸上谈兵。

            • 家园 只要珍宝岛确实是中国领土,那么中国就有权选则,解决矛盾

              的方式。

              用平和的方式商量,还是用激烈的方式解决,又或在决策时加入其它基于我国利益的参考。

              难道不应该是,作为领土争端一方中,确实拥有该地主权的,中国的自由么?

              为实现这种自由,而战斗的战士,难道会不是英雄么?

              战斗的结果,在战略上对国家利益,产生的良性影响的深远,怎么可能,会和战斗英雄的荣耀,相冲突矛盾哪?

            • 家园 人与人也好,国与国也好,都难免有矛盾,但是对这些矛盾的

              处理方式,就体现了人或国之间的关系。好的时候一些矛盾可以心平气和的解决,不好的时候就会用比较激烈的方式解决。

              解决方法的大环境背景,和具体矛盾中,双方的对错,是没必然冲突的。

              情况好时,边境的领土,不以激烈方式来解决,但这不等于说,珍宝岛就不是中国领土了。

              当用激烈方式解决时,不管决定这一行为,有什么大背景,同样不能改变,珍宝岛是我们的这一事实,和战士们在保卫领土的事实。

              你怎么会认为,这两件事是会对立的?

            • 家园 这一点也不矛盾,边界问题又不是刚冒出来的,一直都存在,

              难不成珍宝岛在六九年以前,就不是中国的了,六九年中苏才刚发现这个岛?

              但以断然的军事行动,来解决问题,特别是动用团级战斗部队来解决,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中俄陆边是九十年代才完全确定的,战略上,以战斗方式来解决即有的边界问题,而不是延用过去的非战斗协调,和战斗中我们的战士,是确实在保卫我们的领土,一点都不矛盾。

        • 家园 真是有预见性

          看看目前的形式,不得不佩服铸剑老大目光如炬啊。

        • 家园 花,再请教一下

          为何中美缓和时朝鲜就必然是受害者?

          • 家园 何谈请教,互相交流。

            中美缓和时双方需要各自让渡些利益给对方,美国最大的利益是在霸权,中国最大的利益在海外市场和技术。所以一般来说,是中国让渡地缘政治利益给美国换取美国对中国产品的市场准入或技术转让。

            由于中国没有更多可出卖的利益,以前一个柬埔寨已经卖了很多好处也差不多卖光了,手头对美国而言有价值的恐怕只有朝鲜伊朗之类的,所以一旦缓和,朝鲜肯定会感到被出卖的风险。事实也是中国很长时间内疏远了朝鲜。

            这只是我的浅见,不一定合理,供参考吧。

      • 家园 中共首先是中国,其次才是共产。

        too simple, sometime too naive!

      • 家园 兄台应该处在比较少竞争的环境里

        狼狈能为奸,那狼和羊呢?

        当然……这个比喻不好,但当时的中国虽不是羊,和苏联老大哥的差距却也是巨大。

        实力相差太大的情况下,所谓的“共用”和“被他用”是一个概念。

        • 家园 那北约呢?

          中苏难道不是盟友吗?难道不是苏联为中国工业的发展打下的基础吗?没有苏联的支持,49年立国之初我们能站稳吗?

          我对大家庭的分裂十分痛心。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