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讨论】民工荒真相猜想:中国特色的滞胀已经来了吗? -- wqnsihs

共:💬1801 🌺5377 🌵5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21
下页 末页
      • 家园 先说明一下,我没有光看看媒体报道,也与珠三角的企业

        有联系,也去现场看过。目前珠三角企业家们基本看法是元宵过后,在中西部找不到工作的人就都会来了,开始几天口袋里有钱,会东挑西捡,待口袋里的钱用完了,就会降低要求了。所以他们现在是在消耗民工们的期望和耐心,逼民工就范:继续重复血汗工厂模式。

        民工的反抗就是突然跳槽,有的跳槽原因不是因为找到更好报酬的工作,就是为了报复。结果是生产岗位经常缺员,招聘员工成为常年工作。

        另外,现在企业愿意招45岁以上的,任劳任怨,职业品质好,85年以后的不好管。

        这种微观情况,一般宏观政策很难直接产生影响,今年珠三角和长三角这种劳资双方博弈的结果很可能是两败俱伤,资方设备利用率大幅下降,生产成本大幅上升,而劳方却是平均收入不会有显著增加,在cpi显著上升情况下,生活质量进一步下降,导致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据公安部数据,2009年刑事案件多年以来第一次大幅增加,很多都是失业年轻人铤而走险)

        我只能就我的观察提出问题,至于如何解决那是治国者们的任务。

        • 家园 从您的思考和实践中学习了不少

          我所看到的县乡经济情况和想法,是否对路,也需要有像您一样的实际调查。根据社会经验推断,也还是沿海县域经济先有条件跟上,中西部还得有十几年折腾。因为资金资源和人的思想差距太大。这也符合先富带动后富的蓝图。

          微观情况,一般宏观政策很难直接产生影响,
          两败俱伤的结果,还是产业调整。09年底中央的一连串动作,说明了情况的紧急。这在一方面也是好事,持续的严重的压力才能造就实事求是的领导班子。这个调整时间应该是有的。

          作为普通人,还是应该关注自己该操心的事情。

          祝您工作顺利。另外,关于您谈到的解决企业问题,人才总是能够脱颖而出的,培养人才不如放手使用,赛一赛马。

          我相信现在的年轻人并不是柔弱到不堪使用。当然如果有措施减轻阵痛,减少损失,因势利导,那就皆大欢喜了。我在假期做了一些思考,还是觉得不能指望政府。

          • 家园 中国从政治传统来讲,就主要靠老百姓自治。政府是不能

            指望的,除非发生大的灾害或战争。我接触到的80后年轻人一般都有上进心,都自信,都积极。但是与目前社会环境不协调,合作精神差,经常在需要合作才能完成的工作,例如管理工作上摔跟头。不是不用,实际不用也无人可用,只是大多数人都是单打独斗高手,打群架就一塌糊涂。

            • 家园 政府如果不堵普通老百姓谋生的路就不错了,比如小摊小贩啊、

              摩托上路啊什么的,政府打击起来真是不遗余力

            • 家园 谈到与社会环境不协调

              很多是受到学校教育和社会舆论的影响,没有自己的思考和定位。在社会中经过一些挫折,总有人能够醒悟和从实际出发做事的。当年轻人开始思考,哪怕是简单的愤青,就开始了解社会实际了。

              我也只是一个小青年,当第一次拿到工资(300元)的时候,就抛弃愤青的想法了。

              在我们这个飞速发展的社会里,本来就是千奇百怪无所不有,社会思潮也从来没有和实际要求协调过。我手上有一套80年代出的哈佛管理全集,看那时候前辈们考虑的东西多么远。在网络上看到您的管理实践,倒真的觉得奇怪。不过这也说明社会在进步。以前遥远的东西现在能依稀看到路径了。

        • 家园 社会的进步,产业的升级不是都得这么来吗?中国已经是最和缓

          你要对比国外的罢工,骚乱,这不是已经代价最小的方式了吗?

          生个孩子还疼好些天呢,何况这么大的国家想挤到别人都站不下的冠军奖台上去.每天中国和地球上都有无数的悲剧在发生着,老百姓和领导层不还是得过日子嘛.

        • 家园 花之~

          恭喜:你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花之~

          这也是个死结。企业和员工都不是省油的灯,谁都不傻,因此最后两败俱伤。

      • 家园 总想控制农产品价格

        但是基本生产资料价格上涨,损害的是农民利益,是农民务农的积极性。

        • 家园 我想这是由于利益分配的问题

          农资企业,农产品流通企业,加工企业的利益得到保证,而农民的利益被牺牲。直到有一天,由于社会经济问题,才调整一下,微调收不到效果,再加大幅度。

          粮食产量连续多年稳定,帮了主事者的大忙。要不然猪肉价格的井喷出现在粮食上,那就是国家民族悲剧。但是随着老一辈有饥荒记忆的农民逝去,如果农业调整没有到位,反哺农业执行不力,农村劳动力陷入短缺(现在的年轻人根本不会种地了),再有气候变化之类,粮食问题还是会有。

          我怀念1980年代农村的热火朝天,乡亲们脸上真诚的笑容。

          • 家园 很多地区的农村还是很有意思的

            实现机械化大生产的地区咱就不说了,这基本上就用不上多少劳动力。而那些没实现机械化的地区大部分是老年人和不外出的人在种的。未来的土地流转政策应该突破口就在这些地区,但是也不能盲目的快速突进,城镇化和土地流转应该是同步的,真是城镇化还应该是放在前面的。因为土地流转一旦展开,失地农民在城市中无法找到出路,那将是灾难性的结局。要让土地离开农民,就必须先让农民离开土地能生活,不然免谈土地流转。

            • 家园 城镇化和土地流转本来需要系统的进行,

              不是什么用来救急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可惜的是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一直没有相应的制度安排,这个制度安排在现实层面来讲也是很难的。拖到现在就是这个局面了。

              现在总的来看也是忽悠成分多,一旦涉及到利益总是底层吃亏。

              实现机械化大生产的地区我没有见过。但是我个人经验觉得单纯采用美国式的农业生产并不切合中国实际。理想的办法应该是用土地入股的方式运营农工结合的企业。土地对中国农民意味着什么?尽管很多年轻人不会种地了,这个权利不能简单放弃。

              • 家园 有规划的

                重庆和成都正在进行的城乡一体化综合配套改革,就是对城镇化和土地流转的试点,成功后会向全国,尤其是中西部地区推广。

                东北的机械化程度比较高。但全国来看,还有非常大的提升空间,尤其是江浙一带,不进行土地流转的话,几乎难以进行机械化。

                • 家园 谢谢您的资料。确实要加快步伐

                  如果按照中央部署,到2020年,问题可能更加尖锐。别的不说,老一辈农民七老八十了,村民组织就不可能发挥作用了,基层官员上下其手更加肆无忌惮。

              • 家园 你对我说的机械化理解有点问题

                我说的机械化是只已经实现了生产和部分收割采用机械的地区,这些地区包括东北、河北、河南、新疆等等地区,你可以看看前几年一到夏收开始的时候成群的收割机从南收到北的场面就是我所说的机械化。在这些地区,对于人工的要求是极少的,能有效的将人力解放出来。

                美国式的农业模式是我不赞同的,放在中国就会造成过多的失地农民失去保证,我还是主张现有的土地政策,土地下包,保证农民的经营收益,在适当的地区采用统筹种植,机械化作业。

                土地流转最危险的就是土地流转到极少数人中间,大多数人没地,失去保障,然后不得不离开农村前往城市或城镇,但城市和城镇现在又接纳不了这么多人,那这些人就只能成为城市游民,或者成为血汗工厂的奴隶。

                土地流转对于很多做美梦的人来说就是当年英国的“圈地运动”,通过剥夺农民的土地把这些农村的劳动力赶进城市,成为他们原始积累的工具。但是英国所处的时代和对外的掠夺,保证了英国能不那么危险的完成了这一过渡。但是中国不行,主要是中国人太多,一旦实行人地分离,不说多,就说一亿人口成为城市无所依靠的流民,中国就会发生造反。看看中国的历朝历代,哪个有造反的朝代不是从土地买卖到土地集中,最后饿死人开始的呢?中国如果着急做,也会有这个危险。

          • 家园 现在老家农村种地的都是中老年人

            年轻人几乎没有种地的,都出去打工了。跟他们聊一聊,几乎都不会种地,也不愿意种地,都想过电视上那种城市里灯红酒绿,超市饭店的生活。在家里种地的一般都是四十岁以上的人。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2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