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整理原创】朝鲜战争中的细菌战(二) -- 思炎

共:💬164 🌺251 🌵2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1
下页 末页
      • 家园 你应该看看美军把细菌武器投放在什么地方了

        不是一线阵地,也不是中朝方防线的浅纵深地带,而是最远抵达中国沈阳的中朝方大后方地区。

        • 家园 一线问题也不怕

          又不是炭疽孢子会随风飘,杀虫灭鼠,注射疫苗,多撒点666粉,不会有大问题。

        • 家园 我觉得从公布的证据来看

          细菌战的证据不太充分,具体的分析在后面

          如果您能找到当时的疫情报告,就更好了

          • 家园 疫情报告、技术分析当年的《黑皮书》讲得都很清楚

            人民日报的网站上有,你可以找来看看。

            如果说在直观的逻辑上有什么让人不解的,是某些撒布试验在冬季进行,对于当时美军掌握的第一代细菌武器技术(也就是“七三一”开发的那一代)来说,这不利于用作生物战剂载体的昆虫和小动物隐蔽与生存。但是这个问题也不难回答,因为是武器的测试性试用,自然要把各种可能的气候条件都试一试,以此检验这种新武器的实战效果。再一条,以当时的第一代细菌武器来说,通过人体寄生虫传播感染是非常重要的途径(要不然“七三一”干嘛费那么大力气养跳蚤?),冬季,因为当时中朝方军民的卫生条件有限、洗澡困难,又没有足够的换洗衣物和被褥,普遍有虱子和跳蚤(解放军直到60年代,通过被装改革普遍配发绒衣绒裤,才算消除了虱子跳蚤的困扰),对这种传播方式特别有利。

            实践证明,第一代细菌武器还是不成熟,需要以动植物作为载体这一条太致命,防御方只要组织得力,可以及时发现并隔离、销毁这些载体,所以在实战上作用有限。侵华日军在中国战场上所作的那些测试所取得的成效,属于不可复制的特例,日军把宝压在第一代细菌武器上、投入了那么大的人力物力,实际是个错误的决策。之后,第一代细菌武器很快就被淘汰,转入了以炭疽孢子为典型代表的第二代,这一代细菌武器生存能力强、能够适应各种极端使用环境,无需生物载体即可传播、隐蔽性大大增强、可用的散播手段也更加丰富多样,它们才是真正实用的生物武器。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你恐怕很难找到美军完全没有对生物作战做防护的证据

        除气溶胶形式较难防护,需要特殊装备外,其他的无非就是注射疫苗,加强驻地卫生,人自身身体锻炼和营养而已,美军自己用不用那个东西,这些都是要搞的。

        • 家园 我建议你看看我军的防化手册

          或者,就参考一下SARS期间,我国医疗人员的那身装扮,恐怕不是你想的那么简单吧

          生物武器,尤其是烈性牛炭疽杆菌和烈性肺鼠疫,一旦进入人体血液系统,基本无救,根本就不是你所说的那么轻松.恰恰相反,一旦发现生物战可能的时候,整个可疑地区都要隔离,用专业设备消洗.

          假如你还认为很简单,可以参考日军在宁波等地进行生物战时的装备,可是准备了大量专用设备预防可能的细菌回传的.

          • 家园 美军需要全部按去疫区的标准么?需要哪些的是中朝方面。

            它是又不是在当面阵地直投。SARS是要直面病人的。

            • 家园 一旦发现己方地域出现可疑病人,就必须直接面对病人

              这一点上,任何防疫部门都不会马虎!即使是我军,在开始正规化建设后也有严格的着装规定

              所以,我才建议你去查阅我军的防化手册,任何版本的都行

              我家里有本1981年由石家庄陆军学院编写的《军兵种手册》,里面就非常详细地描述了处理疫情的办法和所需要的装备——这些东西绝对不是临时凑活就能凑活出来的

              • 家园 那么您又是从哪里知道美军在朝鲜,在日本都没储备相关资源的
                • 家园 很简单,这些装备只能装备专业编制的专业部队

                  同样,施放生物武器也需要专门人员使用专门的装备——这个是我一直没有点出的:早期的生物武器在运输中对环境有很严格的要求,这就是我为什么在前面屡次说要看看据说可能是执行生物战飞机的残骸,这种飞机必然有经过改装的设备以保证细菌载体在飞行的几个小时内有足够的温度以保持活力(轰炸机的弹舱可不是密封的,因此要运载细菌炸弹必然要加装密封或者保温设备,这些设备是可以识别的)。根据731部队里公开的信息,细菌炸弹如果在东北的低温下暴露1个小时,细菌宿主基本就丧失了活力。

                  其次,必须要有足够的人员。而当时可以查到美军整编制防化部队都在欧洲。我不否认可能只派了少量人员来观察效果。但这些部队的装备是不可能脱离在欧洲的部署的。

                  至于你所谓的储备物资,普通的抗生素是有可能会有储备,但针对专业生物战武器的药品则必须提前调配——这个可以参见甲流、SARS等疫苗的培养过程,但早期的疫苗会很快失效,也就是说,除非美军决心打生物战或者对手有打生物战的能力,否则美军不会耗费大量军费(因为很贵)来生产这些时效极短的药品。

                  另外,有一点你要知道,对美军来说,想要破坏中国方面的战争能力,除非大规模毁灭东北地区。而细菌武器并不具备这种能力,相反,核武器倒是很适合做这件事,所以当美军考虑使用核武器的时候,这个消息很快就流了出来。这就说明,如果美军高层真想做什么带有政治风险的决定的话,必然会有风声露出来!而当时的美军司令已经不是McAther那种战争狂人了,不会为了急于结束战争而冒如此大的政治风险——1951年的以后战局基本上就是为了寻求谈判筹码而进行的拉锯战。这也使得使用细菌武器的意义减少到了最低。

                  没有意义的事情,美军会做吗?

                  退一万步讲,即使美军想做,OK,那么我们还是研究一下我方的疫情报告。只有报告才能真的证明美军做了,或者是有人撒谎了。

                  • 家园 那么请你回答当时美军在日本或朝鲜是否完全没有相关单位

                    会不会有人户分离的情况?从编制表能看得出这个结论?姑且说你能看到真实的编制表,能不能从美国本土直调少量相关人员和设备实施秘密行动呢?

                    疫苗和抗生素的储备是不可能没有的,即使没有生物战的因素,因为野战条件下卫生状况毕竟不好保证,而这些东西你能完全把它们和生物战划开么?

                    关于美军的意图,纯属猜测,我方认为是美军试图通过生物战改变僵局,推动停战谈判进展,但从报告的规模和力度上来看,似乎又只是一场试验的性质,至于美军的意图是什么,存疑,只能看将来美方解密的资料了。

                    • 家园 我上面说了,退一万步讲

                      即使美军调来了防化部队,也不等于他就一定参与了施放生物武器——难道你不允许人家进行防御性部署吗

                      所以,最关键的问题还是疫情报告

                      这里有个实际存在的官方承认的生物武器泄露事故

                      1979年4月4日,位于叶卡捷琳堡(旧称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城南区的24号医院主治医师玛科茹塔·伊琳柯接到附近医院一个医生的电话,向她询问她所在的医院是否有病人异常死亡。“我们这里有两个病人突然死亡,”电话里说。至1979年4月20日,350人发病,45人死亡,214人濒临死亡

                      象这样密集集中发生同一病情的,就可以考虑生物武器出现的可能性了。所以你现在明白疫情报告的重要了吧

                      • 家园 一万步太远

                        你的原帖是在强调人家美军在战区没有相关单位,所以没有做生物战准备,所以不可能实施生物战,是不是这样?我反驳的主要是你的论据,而不是说美军如果在战区有防化防疫部队就意味着他们进行了生物战。

                        不知道你为什么要在此提出来亚卡捷琳堡的那次炭疽,你想说明什么?

                        关于疫情报告,前面有双石网友告诉你去看志愿军卫勤方面的专门材料,如果不好找也可以看军科版的《抗美援朝战争史》,专门有一章来介绍相关情况。

                        我不需要你告诉我疫情报告有多重要,志愿军不发现异常疫情,怎么会指控美军进行生物战?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