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乱侃足球记者 -- 何足道

共:💬23 🌺6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 家园 我也喜欢看《体坛》,不过已经不如以前了!

      以前的体坛周报每周一份,写的内容非常详尽。现在虽然办成了一周很多份(好像有三份,中国足球队比赛的时候第二天必然又独立的出一份),不过真的感觉是越来越没有意思了!星期三和星期五的基本上不买,不过星期一的那张经常星期一下午就周围的七八个报亭都卖光了。感觉还是看的人员远多于《足球》《球报》等报纸。其实报纸由原来的周刊变成了一周好几刊之后都会产生这种内容越来越平庸的效果,比如以前我总买《环球时报》(每星期五才有),现在也是一星期也出三份,感觉越来越没意思。幸好《南方周末》还是一星期一份,内容感觉还没有太大的滑落。

      其实买了《体坛》也基本上都是看欧洲五大联赛的报道,另外一些篮球和乒羽的消息。对于周文渊好象以前网上对他的批判比较多,评论足球他没什么水平,不过再讨论中国足球的体制方面他倒是有一些独立的见解比较招人叫好。另外那些记者、评论员就更没有意思了(以前还有一个董希源能给点特别的消息,现在好像也变换门庭到《足球》了!)

      足球只是这方面实在是由于一直都随着游戏《冠军足球经理》成长,从cm2一直到现在的cm4(cm3, cm9900,cm0001,cm0102,cm0102的升级0304版)对于球员、战术方面基本上是懂的太太多了。比如cm3(1998年)的时候如果谁玩了这个游戏之后还不认识两个82年出生的年仅16岁的罗比基恩和乔科尔,那不是白痴就是傻子――这两个小将的能力值太高了,还有河床双雄aimar和saviola,9900版本里面又飞出一个叫罗本(robben)的家伙等等。玩过之后早就对每一个猛人(或者说妖人)烂熟于胸了,所以对于那些记者的介绍也没有什么兴趣,最多会会心的一笑:“记者也知道这个猛人了?早就已经在游戏里面出名了!”这个游戏对于战术的安排也有很大的关系,所以现在起适当个主教练也不算什么(当然有些大话,哈哈大笑中

      记者们为了抢眼球,经常会报道一些相矛盾的消息。尤其是经常上个星期碰到天上这个星期摔到地狱。看多了也习惯了,人家也得吃饭呀,理解万岁嘛!

      幸好现在内地的体育记者还没有达到狗仔队的水平,没有太多的花边消息,不然以后的报纸真的就没得看了!

      • 家园 我跟边兄很像啊

        在国内的时候我每周买的三份报纸就是《体坛周报》、《环球时报》和《南方周末》。

        cm系列也是一路玩下来,直到机器玩不转那超大的数据库和差不多一个G的存档文件了,才罢了手。

        • 家园 呵呵,真是英雄所见略同嘛!

          这三份报纸是三个不同的方面的最好的报纸,也是相对来说办得比较成熟的报纸。有的时候我也看过几份别的报纸,但是总感觉和这三份相比差了一些火候,所以渐渐的又变成只买这三份报纸了,用萨苏兄的话说,自然选择嘛!

          不知道桃兄玩足球经理的时候是不是也经常改阵型?对于4-4-2和3-5-2更喜欢哪种?还是自创一个?

          去年萨拉格萨在伯纳乌干掉皇马赢得西班牙杯,攻入加时赛金球的正是我最最喜欢的gallatti(加拉蒂,我们都管他叫格拉蒂),cm9900里面的外星人。桃兄有印象吗?不过阿根廷的小将一贯都猛地不得了,比如maxi lopez以及farias。呵呵,现实之中据说也很厉害呀!

          顺便说一句:我有一个无敌阵型:2-4-1-3,嘿嘿!两个后卫,四个后腰,一个前腰,三个前锋。打遍天下几乎无敌。

          今年乌克兰的顿涅斯克矿工队参加了欧洲冠军杯的比赛,和米兰、巴萨分在一组。桃兄应该还记得矿工队(我们都叫他金矿队)的三个猛人吗?

          • 家园 我们的讨论好像从体育转到游戏上了

            我是从0001才开始玩cm的,米兰是我现实中的最爱,用得比较多。后来的版本中,因为我不喜欢英超和西甲限制非欧盟球员上场人数,主要玩意甲和荷甲。我喜欢进攻,常用4-3-3,曾经用米兰打这个阵型赛季全胜。矿工队就是宝藏啊,另外我很喜欢边兄前文所说的Robben,现在在切尔西的那个,我用他打左边锋,小毛驴右边,舍瓦中锋,每场都大比分,爽啊。此外我还喜欢培养培养中国球员,玩0001的时候用皇马把李铁同学培养成超级牛人过,那次冠军杯决赛我上半场被人灌了三个,下半场遣上李铁同学,一人独进四球给我扳了回来,然后被我卖了个超级恐怖价。

            • 家园 哈哈,看看,今天早晨阿根廷和我打一样的阵型呀!3:2胜利!

              阿根廷进攻无度犹胜狂人时代 双铁腰开启"两后卫怪阵"(新浪)

              http://sports.sina.com.cn/g/2004-11-18/15131256796.shtml

              都说贝尔萨是“进攻狂人”,但实际上,佩克尔曼的进攻无度却比贝尔萨更疯狂。

                三后卫变成了四后卫,3-3-1-3变成了4-2-3-1,佩克尔曼看似加强了防守,但实际上,现在的阿根廷队在更多的时候阵型却是2-4-1-3,最近在国际米兰得到重用的坎比亚索地出现为佩克尔曼解决了大问题,他取代了路易斯-冈萨雷斯,尽管中路缺少了冈萨雷斯的策应和插上,但是坎比亚索的出现却解放了更多的球员。

                在前场,里克尔梅、索拉里、小德尔加多、菲格罗亚组成了“攻击四人组”,早已崛起的小德尔加多和菲格罗亚无需再提,这里值得一提的是里克尔梅和索拉里。首次在预选赛上被委以重任的索拉里对于阿根廷而言绝对是一个惊喜,与基利有些直来直去的线路相比,这位来自皇马的左边锋显得线路更加多变,活动范围也更加靠近中路,靠近对方的球门,在比赛中,索拉里上半时即有两次门前良机,一次是接到小德尔加多的妙传后中路先是射门打在了对方后卫的身上弹出,随后又飞身而起倒挂金钩可惜高出横梁,第二次是禁区内接到里克尔梅的直塞后突然启动试图摆脱,球被对方后卫堪堪铲出底线。

                由于身后有了坎比亚索和马斯切拉诺两位抢断大师,里克尔梅在佩克尔曼的战术体系中基本上没有防守任务,罗米全部的能量都可以投放在进攻当中,打3-3-1-3,里克尔梅也许在攻防综合作用上不及路易斯-冈萨雷斯,但是在4-2-3-1中,里克尔梅在佩克尔曼指挥的三场比赛中完全证明了自己的核心地位,第一场比赛还在过渡期,佩克尔曼沿用的是贝尔萨的3-3-1-3,那时里克尔梅就显示出了核心作用,打到现在,“佩家军”三场比赛打进7球,6个都跟他有关。

                当然不得不提的是,佩克尔曼的球队3场比赛也丢了4球,对委内瑞拉一战,客队并不是说完全没有机会,在莫兰进球之时,萨内蒂已经看不见人影,阿根廷当时后面只有双中卫,这也是佩克尔曼对球队的要求所致,索林和萨内蒂在进攻中深入对方禁区,前者甚至突入禁区回敲直接助攻萨维奥拉第三球,甚至是马斯切拉诺也冲到禁区前打门,坎比亚索竟然在对方禁区内展开疯狂拼抢并断球,这样的情形在贝尔萨的球队中是不多见的--在美洲杯时,马斯切拉诺很少压过半场。

                在两个边后卫插上时,阿根廷的阵型自然而然变成了两后卫,尽管佩克尔曼的球队因此获得了大把大把的机会,但委内瑞拉的机会也绝不止进球的那两次,如果是萨穆埃尔和阿亚拉,双中卫倒稍稍能让人踏实一些,但是用米利托和罗德里格斯,佩克尔曼还需要有一套更稳妥的“备用方案”。(沈飞)

    • 家园 国内的体育报纸我几乎只看体坛周报,觉得那里的评论比较客观

      曾经买过一阵子足球,后来不买了.

    • 家园 高中那时候看报全班男生讲究一个“蹭”字

      主要当时我们班有一位是每期体坛必买,而且是报纸早上到中午肯定就出现在教室里。中午带饭的男生自然是大沾其光,连屁股都不用动就能看到。那时体坛还是名副其实的周报,而且也没有现在可与杂志媲美的版面。所以大家吃饭前先得把报纸解体,一人手持一片儿边吃边看边侃,看完手里这片儿再互相传换。看得快的吃完饭就已把主要报道浏览一遍,呼啸一声分成两伙儿:一帮奔足球场一帮去篮球场。那时候我属于惰性元素,中午留守教室时间比较多。自然他们走后留下的报纸就被我收集了,再用整个中午和下午的休息时间慢慢研读。时间一长,那帮兄弟都知道中午后报纸会在哪儿。要是有谁拉下了什么内容,下午甚至第二天就跑到我这儿来找,自己整成了废旧报纸保管员了。

      也是从那时候开始看体坛,相对其他报纸来说它报道得还算客观,主要是内容比较全面:稍微重要些的消息基本都能报道,深度也不错。虽然它也出过几次事件,不过比较来说还算可以了。看了何兄的介绍才知道这厮真是财大气粗啊,也难怪它能招人。与何兄说的一样,我对周文渊的评论很欣赏,没想他居然还算外行。要是这样外行多一些不要所谓的内行也罢。

      高中时也看过一段球报,不过早已不看,毕竟看一份已经够占时间了。但还是很喜欢老汉丛文辉的,不知道何兄能不能介绍一下。

    • 家园 国内一些体育报刊的地域观念太强

      上高中和大学的时候什么报都看,开始看得比较多的是辽宁的《球报》,广东的《足球》,后来越来越受不了他们的风格,两家报纸都极力捧本地的球队,贬低对方,对方如果登了批评本方球队的文章就一定要骂回去,记得有一阵子特别多双方骂战的文章,我就转去看《体坛周报》了。我的兴趣比较杂,《体坛周报》什么项目的内容都有一些,挺合我胃口,就很少看其他的了。现在也就上几个门户网站看看战况报道,评论基本不看。现在那些体育记者简直没点自己的观点和立场,表现好些就狂吹,不好了就狂踩,而且很多报道都是有偿的,“妓者”这个称呼还真不错。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