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我身边的高息贷款(上) -- 月色溶溶

共:💬345 🌺963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3
下页 末页
      • 家园 我也有这个担心

        我个人的感觉,江浙一带的经济是对外依赖性最大的经济。过去几年中国的各种出口增长迅猛,巨额贸易顺差恐怕是这种行为能够持续的根本。但这种东西总会有尽头的,一旦到了尽头很担心这些“生意”会变成什么样子。

      • 家园 从我朋友那里听来的说法,给任大提供一个例子

        我的一个朋友,温州人。在外经商,需要周转资金,在温州借的钱。利息也有四成。我问他你人在外国,凭什么能在温州借到钱呢,他告诉我,他父母,爷爷奶奶在温州,不还钱断手断脚或者生命都有危险。也就是说,在温州还有一个威慑力量在发挥作用。

        根据我们之间的交流,我仔细对比过他所说的话,前后比较一致。可信度至少在9成。

        • 家园 这就是我说的黑道白道问题了

          国内作私人生意,如果要放款而无担保的话,能保证还款的策略无非一是至亲(就是这还不保证),二是黑白两道手段的保证。不但是放款的问题,就是一般的拖欠货款往往也是用第二种方法解决的。

    • 家园 民间借贷,看上去很美

      民间借贷,看上去很美。能监控财务,审核账本幸许还能控制些许的风险。否则如何能保证避免抵押物被管理者多次抵押的情况呢,更何况很多借贷根本就没有实物做抵押。个人感觉,提心吊胆赚这钱有些不值当。

    • 家园 民间借贷有点玩过火了

      外链出处

    • 家园 帮月色mm补充一点计算

      月色mm总能为我们带来身边经济活动中最鲜活的例子,让我们受益匪浅。俺补充一点。表面上看,40%的年息吓杀人地高,没有什么生意人能负担得起。实际上,在某些条件下借款人的确能承受这种高息贷款。

      月色mm讲述了条件之一,就是资金周转必须快。简单地说,如果生意的利润为20%,那么一年周转3次,年化的利润率就达60%,借这种高利贷还是可以负担的。

      除了资金周转,还有一个重要的条件就是财务杠杆,通俗地说就是高息贷款占该企业整体流动资金的比例。

      天朝的中小企业生存不易,大多数是依靠一种独特的金融手段来生存发展的:拖欠供应商资金,俗称压款。广东叫做数期。

      如果一个企业大部分流动资金是靠压款实现,仅仅一部分资金靠高息贷款解决,那么平均下来的资金成本远远低于贷款利息40%。

      杜邦公式有一个公式就是计算这个的:

      净资产收益率 = 销售利润率*总资产周转率*财务杠杆比率

      可见,一个企业是否能够负担高息取决去三个因素:销售利润率,总资产周转率,财务杠杆比率。

      实际上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值得一提:收款的数期和付款的数期之差。如果你能做到收款的数期比付款的数期短,那么生意就变成一个融资工具了。最极端的例子就是国美。它的收款是现款,付款长达数月。于是生意越大,融来的资金越多,直到中央发现这家伙已经威胁到了金融稳定了,于是请他去喝茶,一喝喝到现在还没出来。

      很多中型企业死掉不是因为没钱,却是因为太“有钱”。忽然手头莫名其妙多了很多资金,老板们就开始去投其他的副业,于是副业死掉了,主业也就跟着死掉了。老板只好跑掉了。

      俺见过的老板投的最有创业的副业是-----地铁 当然很快就死翘翘了。

    • 家园 风险其实也大,我这里补充几个身边的反例

      举一个反例,温州旁边的丽水曾经几乎全城参与房地产公司集资,年息2到3分不等,几年之间丽水房价在集资资金的助推之下变态的畸高,尝到甜头越来越多人参与到这场击鼓传花的游戏,终于房地产公司在08年底的调控和危机中资金链纷纷断链,消息灵通和有权有势者可以提前退出,那些押房押车贷款生息的人则赔的血本无归,最惨的是那些最后进入集资链条的人,有很多不乏生活在最底层,把养老钱看病钱投入,希冀获得一些额外收入。可惜贪欲蒙蔽了风险。

      当时丽水几乎户户有集资,家家被套牢,那段时间只要登录丽水本地论坛任何人都会以为明天将发生暴乱。到现在虽然房价暴涨形势大有缓和,可是余波未息,比如我家还有一个首付套在里面。归还之日遥遥无期。

      此外,我曾执教的学校几乎所有老师都曾以2分多的月利借贷某老师投资贵州某水电站而血本无归,连利息都不曾收回一毛。我所认识一个身残志坚品行优良的某市十大青年曾经有口皆碑,认识不认识的人抢着借钱给他。几年之后同样资金链断链资不抵债骤然失踪。

      丽水前车之鉴,可是宁波、温州的反面。高利润的背后一定有着显形或隐形的风险。

      醉后何妨死便埋:举一个反例,丽水曾经几乎全城参与房地产公司集资,

      正在申请认证,路过的河友顺便投我一票吧!

      • 家园 这个周转式计息法明末开始就有的

        明末的时候,陕西河南一带就有人借钱,付高息。借钱的人是这么给你算帐的。你借给我5钱银子(假设),我买100个鸡蛋,然后孵出100小鸡,有一半是母的,几个月后母的再生蛋,每2天生一个蛋,再孵小鸡,如此循环,2年你就是富翁,3年就是大富翁,5年就是.。。。。。。。。

        你说这个理论错在什么地方,怎么反驳?于是有人借给他钱。。。。。。

      • 家园 这种"群众"运动当然是参加不得的.
    • 家园 lz 太年青了,阅历不足。

      在二十年前,就有以千万RMB为单位(那时钱才叫钱呢,当年的汇率和通胀率)年15%--25%利息,金额越大利息越高,(不是国内资金,现在叫热钱,那时叫什么?呵呵,不知道了)。

      • 家园 想必你说的是90~92年

        一年期定期10%左右徘徊,息差啊,通胀率94年是高潮,那个年代,银行信用背书的高息借贷没有20%根本就不要谈。

        不过,那个年代现金的尽头不是从事生产也没有现在无比广大的下家,和现在相比是质的不同。典型代表就是邓斌,年息60%,大概搞了30多个亿,那可是1991年,这个无锡的老太太真的很厉害,如果放在现在,有实业和房地产作为杠杆,恐怕。。。。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