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我国土地沙漠化严重 -- hwd99

共:💬28 🌺30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 家园 不觉得

        我觉得环境污染最严重的时候是90年代末到本世纪初,很多地方遍地小型污染企业开花。很多民营大企业也完全没有责任感。本世纪初开始,通过并购、经济环境影响,当然也包括国进民退,产业集中并且挤压小企业的空间,反倒是环境上有所改善。

        • 家园 我判断的依据

          我没具体的数据的支持,只能单根据印象来判断,可是这样说吧,就我的记忆而言90年代的珠江水跟现在差不多,这几年广东建的污水处理厂也陆续开始运营,报道也常常说污水处理率也上升了,可是水环境为什么改善呢?唯一的理由就是排放到水体中的污染物没有减少,当然了,你要说时间太短还没有效果这也可能。

          可是单就整个中国来讲,工业产品生产增加了多少倍啊,即使工艺改善了,单位产品污染下降,可是在那个总量面前,污染排放能减少多少啊,污染治理单以广东的经验就可以判断了,广东不能说在全国环保方面投入最多,可是前五绝对能排上,这样投入之下还见不到效果,你说其他地方工业生产增长了这么多,环境投入还低于广东的情况下,环保上面有可能取得比广东更好成绩吗?

          PS清洁生产也就是说说而已,要是这么有用,学校就不需要专门开处理工业污染的课程了。

          • 家园 可能关注的地方不一样吧

            我亲眼看到的情况大概是:长三角珠三角基本上维持或者略有改善,但是长三角好过珠三角。中部东部有几个原来小化工制造企业遍地开花的省份,比如湖北、安徽、苏北情况改善很明显。原来没人管,现在还是有人管,有些地方达到或者接近目前长三角、珠三角的水平。

            河南山西很糟糕,但是有一到两年没有去了,以前感觉很糟糕。山东看地方。

            我不相信有完全的清洁生产,但是觉得集中在工业区的大工业的污染控制比毫无环保概念的小工业要强上不止10倍。

      • 家园 笔者就是做污水处理研究,您说得非常对。
    • 家园 林权改革是好办法

      位于毛乌素沙地南缘的中日合作黄河中游防护林建设盐池县项目区,当年扎设的麦草方格还依稀可见,各种乔木、沙生灌木枝繁叶茂,焕发出勃勃生机。昔日寸草不生的沙丘,经过三年的治理,如今被绿色植被覆盖得严严实实。这只是宁夏治沙成效的一个缩影。

        据了解,盐池县于2002年11月在宁夏率先实行禁牧。让羊换了个活法,并没有出现人们担心的那样,保了生态误了经济。这一举动改写了盐池畜产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历史,从此,白羊飘飘、吃遍草场的牧羊,告别了草原走进政府补贴修建的统一圈舍。禁牧不但没有束缚畜牧业,反而促进了畜牧业的发展,全县养羊由禁牧前的100多万只增加到现在的300多万只。现在的盐池树木成林连碧波,绿茵如织满目新,植被恢复进入了历史最好的时期。

        2003年5月1日,宁夏在全境实行了封山禁牧,保护林木植被,由局部禁牧到全部禁牧,宁夏收获了生态改善的成果,并在新的起点上谱写人逼沙退的新篇章。

      过去治沙全靠国家投资,现在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实现了多主体参与、多元化投资防沙治沙的格局,加快了沙化土地治理进度。

        宁夏坚持实行“谁造林谁所有、谁开发谁受益,实行草原承包到户,把宜林沙荒地治理开发年限放宽到30-50年,流动沙地延长至70年,允许继承、转让和抵押,同时,在税收、信贷、贴息等方面实行优惠扶持政策,极大调动了社会各界和农民群众参与治沙的积极性。

        目前,全区治沙面积在100公顷以上的企业有60多家,企业累计投入资金近10亿元,开发治理沙荒地2万多公顷。个体造林治沙户14.7万户,共投入资金4.1亿元,造林4.32万公顷。

        宁夏沙化土地118.3万公顷,占全区总面积的22.77%。但宁夏却实现了治理速度大于扩展速度的历史性转变,全区累计治理沙化土地46.7万公顷,1994-2004年10年间沙化土地面积减少5.3万公顷。

      • 家园 瞎扯,盐池县治沙有成绩是真,真正原因和林权改革八竿子没关

        盐池县治沙有成绩是真,真正原因和林权改革八竿子没关系。林权改革承包到户恰恰是治沙的大忌。

        • 家园 我觉得产权明确是治沙的核心办法

          比如说,把一片沙漠的50年的使用权给明确出去,则这些人就会开始种草固沙,再种植其他沙生作物。

          本来就只是沙漠,分包出去,反而可以长草了,所以是个好办法;放牧的也是,本来是公共草场,那大家就拼命多放羊,到草场划到某人名下了,就会考虑再生的问题了。

    • 家园 有些事情,也非人力所及

      长期的看,随着青藏高原的隆起,中国北方气候不断变得干燥,如果将时间尺度放大到千年甚至万年,就会很清楚的看到这个趋势

      某些地区,强行植树造林,恐怕也只能落个“造零”的结果。还记得万里大造林么?

    • 家园 追新闻像追风,不见真相:三北早有口碑,东北私人造林很厉害

      不说数字,各位有过在内蒙、东北自驾游经历的朋友很清楚。

      早期建设的国道两侧,惯例必备的绿化带不说。

      在新修的高速、省道两侧的私有林地密布,这些年林业发展有目共睹,毕竟,木材价格年年上涨----而三北的土地,尤其是造林用的土地价格,低到南方人的无法想像。

      • 家园 我的家乡有好多沙地都改种林木了。

        我是华北农村的,我那的沙地,听老人说,以前是林地,很大的森林,还有一条小河。后来都改造种地了。现在粮食也便宜,木头也贵,政府免费给发送树苗,据说每年还给补贴。现在回去看,好多地都种上树了。还出现一些野生动物。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