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整理】云南人民对越作战十年支前点滴 -- cpcliusi

共:💬44 🌺258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 家园 10,“战地模范局”河口县粮食局

      10,“战地模范局”河口县粮食局

      1979年对越作战前夕,13军等部队陆续进驻河口,粮油供应量逐渐增大。原来县粮食局共12个点,其中只有9个点办理销售业务。为了保证供应部队,先后增设6个点,同时把原来只保管的两个点改为销售。点多、线长、新增的供应点条件简陋,给粮油运输,保证供应增加了不少困难。粮食局想尽办法,除了1-4月借用农场礼堂及其它房屋1100平方米堆放粮食外,自己搭建仓棚1200平方米,先后接收省州专项粮食553万斤,油13万斤,点与点之间调运400多万斤,相当于1978年调运量的两倍还多。在调运过程中,职工自己装卸就达50多万斤。家住河口的职工春节期间也不休息,完成了10万斤包谷的装运任务,同时还加工了大米4万多斤。有3人立二等功,31人立三等功,26人受到县委通令嘉奖。1979年6月9日,云南省革委、省军区,授予河口县粮食局“战地模范局”荣誉称号。

    • 家园 9,为部队官兵补习文化

      9,为部队官兵补习文化

      1980年前后,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废除了推荐制度,实行就业、就学必须统一考试。参战部队干部战士迫切需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由于官兵文化素质参差不齐,要求提高的程度也不同。云南省教育部门根据实际需要,组织了初中、高中及报考军事院校等补习班,为官兵们补习文化课。1985年,富宁县教育局得知部队有补习文化的打算后,主动派出3名教师举办一期50人的初中文化补习班,经过两个月的学习,48人获得毕业证书。第二年又由富宁县民族中学为边防某团退伍战士举办了一期63人的高中文化补习班,讲授语文、数学、物理、历史、政治、地理等课程。学习结束时,有58人获得毕业证书。麻栗坡一中在1985年2月底派出语文、数学、物理、化学老师为部队举办初中文化补习班,并先后为1师工兵营、炮9师后勤部、昆明军区工兵第7团等单位补习高、初中文化课,参加人数达4400人。学习结束后,有3000多人获得高、初中毕业证书。西畴县二中利用学校位于路口的有利条件,为部队举办4期补习班。有40人获得初中毕业证书,109人达到高中毕业标准。

    • 家园 8,麻栗坡十年支前概况

      8,麻栗坡十年支前概况

      麻栗坡县,位于文山州东南部,国境线长277公里,居住着汉、苗、壮、瑶各族群众。1979年2月,边防12团在云南省军区前指指挥下,在麻栗坡方向组织防御,并对当面清水之敌进行了牵制性进攻;1981年5月,126团拔除了境内扣林山越军据点;1984年4月,14军、11军先后收复老山、者阴山、八里河东山,从此,麻栗坡成为了对越防御作战的主战场。十年间,麻栗坡先后组织了148个民兵民工连,25个民马连,共2.96万人、3120多匹骡马参战支前。其中,至直接配属部队作战的有34个民兵连5368人,20个骡马连1717匹。临时出动6.284万民兵、民工、干部、职工、学生和群众完成支前应急任务。动员了8000多名民兵民工抢修公路。民兵共配合部队作战94次,单独作战85次,毙敌428名,伤敌171名,俘敌50名。1984年8月,国家民政部、解放军总政治部授予麻栗坡县“拥军之前模范单位”荣誉称号,9月1日,云南省人民政府又授予“支前模范县”荣誉称号。

    • 家园 7,3400件血衣

      7,3400件血衣

      1984年5月初的一天,麻栗坡民族中学得知离校11公里的落水洞野战医院里有大堆血衣还没有来得及洗,学校立即与野战医院联系,争洗这堆血衣。为战士们洗衣,这在前线本来是件极为普通的事。可是这次不同,用卡车送来的血衣,经洗净后清点共3400多件。这是些什么样的衣物啊,一件件弹孔累累,血迹斑斑,有的还残留着和血迹黏在一起的肉块,散发着刺鼻的腥味。师生们透过这批血衣,看到了前线搏杀的惨烈,看到了战士们奋勇杀敌的牺牲精神。大家把衣服拿到流经县城中间的畴阳河畔,一边洗,一边哭,是含着热泪来洗这批血衣的。在河的转弯处,河水渐渐变得浊红了。那却不是河水,是流不尽的英雄血。一次不容易洗干净,就洗二次、三次,直到洗净为止。有的班级男生参加了其他战勤工作,女同学就把全班应洗的份数领来洗净。有的同学把分给自己的洗好了,一再要求多洗几件。战士们在前线舍生忘死,我们多洗几件衣服,算得了什么呢?这一天,全校用去上百包洗衣粉,几十条肥皂。当师生们将洗净的衣服晒好时,放眼望去,偌大的校园是一片肃穆庄严的绿色,观之无不令人赞叹、感动。

    • 家园 自爆最新照片一张,哈哈哈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 家园 在飞扬看到一篇文字

      反映的是当年战斗最激烈的麻栗坡等几个边境县的状况,因为这双方的边境县在战争中破坏都挺大的,中越都有一定的优惠和补偿政策,咱们这边边境县的扶助不如越南那边,移居到越南的边民很多

    • 家园 楼主是天涯的小城岑吧?

      楼主是天涯的小城岑吧?

      你是我上网以来看到的对中越反击战资料收集最多的网友,佩服!

      我们的确不应该忘记那些年的战争和参与过那场战争的人们!

    • 家园 6,“边防民兵英雄”王和文

      “边防民兵英雄”王和文

      王和文,苗族,云南省麻栗坡县人。1984年任该县天保区天保乡副乡长兼民兵连长。在老山战斗中,他带领天保民兵2连配属部队作战。5月12日,他奉命为14军41师122团带路,侦察八里河东山的越军布防情况。在地形崎岖遍布地雷的战场上,3次引导侦察分队、突击部队通过雷区进入敌阵地前沿占领冲击出发阵地,选择了一条最佳进攻路线。使部队以小的代价,在5月15日仅用62分钟就收复了八里河东山。战后,部队党委为他记了二等功。1985年,共青团中央和《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杂志社,联合举办“为边陲优秀儿女挂奖章”活动,王和文获金质奖章,并出席了北京的颁奖大会。云南省军区给他记一等功。1986年10月9日,云南省委、省政府授予他“边防民兵英雄”荣誉称号。

    • 家园 人民万岁
    • 家园 麻栗坡群众做盒饭

      ja2611:

      1984年麻栗坡县城人口近5000人,4月27日开始集中“1000人会战”,28日做出5000盒饭,每盒6两米饭加酸菜炒肉,凉牛肉,5瓣蒜。28日9点拿下老山后,供应解放军。

      通宝推:闲来有事,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