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四月闲聊“经纪人” -- 秋原

共:💬82 🌺635 🌵1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 6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四月闲聊“经纪人”

    首先,祝各位节日快乐,今天没遇到别人跟你们讲过啥真相吧?

    上周周末参加了一个应酬,席间和刚认识的几位混金融界的新朋友瞎聊。这几位当中恰好有个小兄弟混西西河的,知道老夫也在河里扑腾。因为当晚是某影视集团组织的一个活动,话题自然围绕着娱乐界,其间就说到了“经纪人”这一职业~

    俺一想,以前在网上说过电影、说过发行,说过娱乐炒作的种种套路,还真就没说过经纪人。4月上旬我正好有些空闲,不妨就这个话题讲一讲。

    话说之前,俺有必要先打个招呼:

    第一,那天晚上我没承认自己就是网上的“秋原”,现在这位小兄弟看见此文,估计马上就明白了。不管混西西河也好混音速也罢,不要声张。噢耶~

    第二、经纪人这个话题,和我以前发的帖都不太一样。说电影,这是本职,所有运作过程基本都熟悉;但我对经纪人的认识,只是过去数年因为职业原因经常和他们打交道,知道他们行事言谈和办事流程的一些方面;但这个行业毕竟不是我的本职。因此,文中所言都是我的个人感受,不见得万无一失,欢迎批评指教~

    第三、对事不对人。经纪人是一种“服务性”行业。讲到了经纪人,必然会提到各路明星、以及近几年娱乐圈里曾经喧嚣一时的各种事件。这些人物、事件和引起的争议话题,其中的因果对错,即不是我写本文的原意也不是本文的主要内容,只想借此为例来说明经纪代理行业的一些基本情况~

    好了,闲话少说,戏开场了~

    一、从王宝强到张靓影

    华谊兄弟有一个很有特色的活动——“华谊双年汇”。即在单数年秋季举办的一次以本公司签约艺人为主的娱乐盛典,时至今日,已经成为这家公司企业文化当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华谊双年汇的作用和意义,如果按公司对外的官方宣传语言说,即是“共同见证华谊兄弟的璀璨星光和累累硕果,对于中国娱乐界孕育而生的这个民营企业,它将一步步完成转型和铸就品牌,而与它一起风雨同舟的每一个成员,都将是这场盛会的主人。”

    华谊组织的这个活动和一年一度的“时尚芭莎”、“时尚先生”评选有很多类似的地方:第一,这种活动对于主办者自身品牌是最佳的宣传与公关平台;第二,活动都和“娱乐”、“时尚”、“慈善”这些潮流词汇挂钩,勾人眼球,非常吸引人气;第三,活动进行中都会邀请各路社会名流,并对媒体记者完全或有限开放,是一个借社交活动拓展交际人脉关系的大好时机。

    “华谊双年汇”的历史并不算悠久,自07年起,到09年也只有两次。以公司的品牌和名义举办的这个艺人“秀”,对华谊兄弟来讲,恐怕还有两个独特的意义:

    首先可以看成一种对同行和外界的炫耀,红男绿女成群、知名艺人济济,以此显示本公司业务广泛,实力雄厚;

    其次可以看做公司高层对签约艺人的一次“阅兵”,以此来证实本公司在过去二载当中业务精进,事业辉煌,生意越做越大。

    其实早在07年之前,华谊兄弟就举办了一些类似形式的活动,只不过不叫“双年汇”这个名字罢了,比如06年秋季的“华谊十二周年庆典”。在那一次活动上,刚刚加盟华谊音乐唱片一年的张靓影和出演《天下无贼》之后的王宝强都高调露面了。那还是被娱乐媒体热炒报道长达半年的“王京花出走事件”刚刚平息后不久,因而华谊兄弟举办这个活动,明显带有“重整旗鼓,振作精神,激励士气”的色彩。

    在我看来,王宝强、张靓影两位艺人只能用“平常无奇”去形容,他们在华谊兄弟的公司结构和人才结构上也并不是特别重要的核心部分,实在没有什么值得一提的方面。

    此话出口,并非我故意要制造“出语惊人”的效果。作为一个对当前流行文化造星流程相对熟悉、且对艺人经纪业务比较了解的人,这种“造星程序”对我来说毫无神秘感;同时我的观点也不会受娱乐媒体各种口味的吵作报道所左右。王、张二人,形象气质不同、专攻方向不同,成名途径不同、包装定位不同……恐怕性别也不同,但他(她)们都是或者曾经是华谊兄弟艺人经纪业务里的终端产品。尤其是王宝强,他是证实华谊兄弟造星流水线工作效率的一个典型。

    根据华谊兄弟公开的财务报表上的数字,尽管最近三年公司签下的艺人越来越多,但艺人经纪业务在公司全年营收中所占的比重却并不显赫,即远低于电影业务,也不如电视剧业务。

    艺人经纪业务对华谊兄弟的总体营收与公司业务结构的意义是什么?对于与华谊兄弟类似的其他娱乐业公司的意义又是什么?只是一种实现营销手段,为公司贡献营业额的业务么?

    还是举个例子来说明吧。影视剧业务是华谊的右手,艺人经纪就是左手——这位兄弟是个地地道道的右撇子,他的右手力量与灵活性远盛过左手,平时绝大多数的工作也由右手主导完成。如果此时有人问我:“要是没有这只左手,华谊兄弟能不能活?”我会斩钉截铁地告诉他:“能,完全能。但只有一只把掌,拍不响!”

    华谊兄弟在这块业务上是栽过根头的。当年的“王京花出走事件”导致公司不仅处在风口浪尖,事发后还顿失人气。王忠军王忠磊在事发后要后面对的首要问题,就是如何重建公司品牌,如何恢复艺人经纪版块的元气。

    无论是05年华谊音乐宣布签下张靓影,还是去年签下张楚生,这些事件全过程始终是娱乐媒体反复报道的焦点、热点。事件持续多久,娱乐媒体就会跟踪报道多久,其间会有各种方式的“猜测”、“曝料”、“快报”、“评论”……分明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通俗娱乐炒作流程。如果公司能抓住这种有利时机(任何熟悉这个套路的局内人都肯定不会放过这种时机的),筹备一套主动的宣传策略,与外界的各种报道唱合呼应,即能借机为自己大做宣传,同时还可以利用自身的主动性达成引导舆论方向的目的——这一点非常非常关键,因为这就是娱乐圈里所谓“吵作”的传统套路之一。

    华谊兄弟在06年前刚刚历经了“王京花出走事件”,公司在这一年秋季大操大办一次华丽的“十二周年庆典”,并邀请媒体记者参加,这就会以此给外界竖立起“我们正在重整旗鼓”的姿态,同时也能由此扭转此前一些负面事件造成的不利舆论。这对于非常看中品牌宣传效果、在意名气与曝光度的娱乐圈来讲,其作用和意义实在是非同寻常。

    09年那场绚丽的“华谊双年汇”表明,这家公司已经签下了85名艺人,他(她)们分别属于华谊兄弟旗下的时代文化经纪和华谊音乐唱片两家公司。签约艺人的规模在“秀”过09年这此双年汇之后,还依然保持持续增长的趋势,照此发展下去,实现百名艺人的目标也就是指日可待的了。

    这个成果要归功于公司的那些大、小经纪人。艺人经纪业务存在的意义和目的,在经纪人和公司高层看来也是不完全一样的——对于前者,就是赚钱做生意;而对于王忠军王忠磊,则是为公司积攒人气!

    对于华谊兄弟这种成立时间并不算长的娱乐业公司来讲,尽管今天上市了,但实际上并不衬多少价值不菲的不动产,也没有特别充裕的流动资本。其最大的优势就是他掌握的人才资源。签下的艺人越多,受到的外界关注也就越多。同时,艺人都有其固定的粉丝群,签下一个艺人,就等于争取到一个潜在的市场。因此,对于象华谊兄弟这种民营娱乐业公司的领导者来说,公司“添人”了,通常都被看做是“添财”了。用八个字来概况,就是“公司添人,喜事不断!”

    可能有很多人并不比理解这其中的因果关系。经纪人对手下签约艺人的包装培养,如果用很通俗的话说就是“广种薄收,抓大放小”。

    作为经纪人,我可能从今年两个选秀比赛看中十个新人,以极低的待遇签下他(她)们,根据各自的外形、气质等因素加以定位不同的培养。一到两年之后,我很有可能和其中的90%解约,就和其中我最看好的A重新签一份至少四年的长约,而这份长约里对他的待遇水准也明显高过前约。我以后的工作,即要重新寻找有培养前景的新人,同时又要重点培养A……

    任何行业都遵循着一个共性:资源通常都只向金字塔顶层集中。一家经纪公司可能签下五十位艺人,这些艺人一年可能创造一个亿的营收,而其中最红的五个一线艺人就贡献了九成的营收——极少数“主力”承担了绝大多数的产出量。

    对于一个艺人来讲,他的形象定位与包装路线的确立,他接拍哪些题材的影视剧、扮演什么类似的角色,有多少份额的戏份,乃至艺人接拍什么样的广告,做何种产品的代言、参与哪些社会活动、安排什么档次的出行规格和日程计划,在什么时机条件下举行发布会,发布会召开前如何和关系“密切”的媒体交代什么样的“局”、提什么方面的问题、如何回答、如何应对突发事件、如何统一口风……总而言之,这些一整套复杂的“活”,已然是职业化、系列化、程序化的事务,都是由艺人身后的经纪人(经纪公司)全权处理的工作。

    很多人对“经纪人”这个职业感到很神秘,如果让我用简单的几句话去概况的,我觉的经纪人的形象就是一个“老成、圆滑、市侩、情商高、人脉广,能说会道的商人。”因而对于一个艺人,尤其是那些刚刚入行,在娱乐圈里即没有根基也没有丰富社会阅历的新人,他(她)们签约寄身的经纪人(经纪公司)就直接决定了他(她)们在娱乐行业里的发展前景。

    我这一章的标题叫《从王宝强到张靓影》,看上去似乎是把两人并列看待了。这两个人怎么对比呢?如果按娱乐媒体的惯用的报道风格,两人实在没法相提并论。但是若从他(她)背后的经纪人或经纪公司的运作来看,却有太多的相同之处。即便象我这种对“超女”毫无兴趣的人,凭借职业敏感也能说出张靓影身上体现出来的一两处特色,比如让她的凉粉引以为豪的“海豚音”;很可能还有去年的某国际奢侈时装品牌与她之间的“时尚灾难”吧。

    至于王宝强,他最大的特色就是“没有特色”,如果以以往的艺人打造程序,王宝强很可能就是一个“包装灾难”。但傻根儿的运气好就好在他是华谊兄弟的艺人,这家公司上上下下都充溢着一股浓厚的军人情节——公司领导者是个退伍兵、公司最大牌的导演也是个退伍兵。《天下无贼》前后,王宝强的形象就是一个实心眼儿的民工;然而一部《士兵突击》热播九州,让从没有参军经历王与“士兵”划了一次闪亮的等号。他的个人形象一下子就提升了,丰满了;而且自此之后,王的发挥空间也比以前要更加宽裕。

    若是现在论功行赏的话,当年为王宝强挑中《士兵突击》的剧本,让他扮演“许三多”的那位经纪人,应该当之无愧的领到头功。

    把经纪人和经纪公司的这种即有区别又有共性的关系讲完,想必读者也就能明白为什么我在前面把王宝强称为“验证华谊兄弟造星流水线工作效率的一个典型”了。在2002年年初,当旅德导演李扬看中了王宝强,让他以个人的“本色”扮演了《盲井》里“元凤鸣”这个农村辍学中学生的角色时,后者还是一个“京漂儿”,机运自此向他招手了;时隔两年之后的2004年3月,冯小刚让他扮演《天下无贼》里的“傻根儿”,这是王宝强演员生涯上一个重要的拐点;到了06年,他在《士兵突击》里担当主角。《士兵突击》自网络而红,进而在07年之后成为“军旅戏”这个近年流行起来的热点戏种当中的代表作,也让王宝强跻身于国内一线当红演员的阵列。

    王宝强的这个例子,表面上看是他个人在短短五年之内,由最底层的群演一举逾越到一线男星的“奇迹”,而本质上是华谊兄弟的经纪事业部门、还有王的大经纪人对其定位包装+培养+时机运气,三方面综合起来的成功。

    请记住我这句话:每一个当红明星的酝酿,都是其背后一支经纪人团队分工明确、相互协作的成果。

    元宝推荐:海天, 通宝推:海天,势如虹,不是老陈,suqier,

    本帖一共被 3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好奇一个,周杰伦的经纪人是谁

      因为他是音乐制作人出身,从幕后到台前,他对这些操作应该有所耳闻,那么,出山的时候,是他选经纪人,还是经纪人选他?

      • 家园 周是吴宗宪推出来的

        别看吴宗宪节目上都很无厘头,其实很有商业头脑.很早就有自己的经纪公司了,台湾娱乐圈有一票人都和他有关系. 现在又在投资LED产业. (当然也有很多失败的投资,比如屡战屡败的饮食业)

        他捧得人里,最牛的就是周杰伦了. 难得的是周杰伦翅膀硬了,要跳出的时候,吴宗宪没有像其他短视的黑心公司那样闹个鱼死网破, 而是选择了好聚好散仍是朋友 (参见杰威爾与阿尔发的协议). 此人情商可见一斑.

        • 家园 周侯恋这事有没有让当时的经纪人跳脚?

          比如担心连公子是政界人物,不好惹等等。

          吴宗宪作为经纪人,自己出来抛头露面,比较特别。可惜没怎么看他的节目,只是觉得他嘴巴比较滑,没想到是高手。

    • 家园 我记住了!

      每一个当红明星的酝酿,都是其背后一支经纪人团队分工明确、相互协作的成果。

    • 家园 【原创】“媒体之战争(下)”

      “媒体之战争(下)”

      这是一个借网络做免费宣传的惯用流程:

      第一步:炒手在一个高人气BBS的八卦斑面发帖,给网民看无名不入流女艺人的大胆暴露艺术照;

      第二步:若干马甲在帖子里煽风点火,吸引网络暴民和无处泻火的宅男们对女艺人品头论足,进而引起争吵,对其上、下半身展开问候;

      第三步:点击率达到预期数字后。女艺人或其经纪人出面,做委屈蒙冤状。大张旗鼓地就该帖侮辱其人格问题向该BBS提出交涉,并扬言诉诸法律;或立即由论坛转向网络视频媒介和传统平面媒介,多以“近日在网络上引起**风波的火辣女艺人”等名号做报道、专访。该女艺人或起经纪人必定有各种“声明”、“澄清”、“表态”……

      正因为网络BBS的立场就是没有立场,所以BBS也为“争议事件”的酝酿提供了最好的发酵池。N多不入流的艺人与他们经纪人,都喜欢利用网络BBS这个廉价的平台,以制造争议的方式搏取并不好听的名气。

      故意制造争议,就是吸引注意力的一种常用手段。近年娱乐界乃至文化界许多实例,就伴随着一系列网上网下的争议,比如对袁腾飞现象引发的争议;因某网文引发的对袁崇焕是爱国者还是卖国贼的争议;对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和他的百万点击率是否早假的争议等等等等。这些争议很可能永远不会有结果,永远不会有盖棺定论水落石出的时候,但争议的过程已经达到了吸引公众注意力的目的,已经有意无意地为当事者提供了扬名的机会——对于现代信息社会强调的越来越多的“注意力经济”或者说“注意力效应”来讲,不怕别人对当事方是褒还是贬,怕的是没人理他!

      报纸、电视,这两种媒体,都有自己坚持的立场观点与利益平台。京报集团也好,还是南方系也好,各自的定位路线与言论立场都非常清晰。这就让人有的放矢——我不担心你是支持甲方还是乙方,只要我能通过你这家媒体的言论确定你的立场,那么让我赞同的,我就可以和你合作;让我反对的,我也可以采取应对的措施。

      怕的是,你的立场模棱两可;或者干脆就是个趁机跳到两方中间,专门浑水摸鱼的搅屎棍。而网络,特别是一些公共BBS,恰恰就存在这种中间状态。

      大型的门户网站,经过近十年的壮大,都有自己的采编队伍,在各种报道中,也有其坚持的报道立场和口风,基本已经具有“网媒”的样子了。但是还有更多的小站点,依然靠CTRL+C和CTRL+V。特别是其中一些BBS形式的大型公共论坛。这些BBS与报纸、电视区别最大的一点,就是报纸电视都要为他们发表报道的任何文字与视频内容承担法律责任;而BBS首先把自己推卸出去,宣布自己是免责的——BBS上最常见的一句话,就是“以下为发言个人观点,与XX网无关”。

      我提供让网络世界里任何人物发表任意言论的平台,借此煽风点火,制造事件;同时又宣称自己不承担由此产生的后果——真是便宜占尽,有亏不吃啊。幸好国家管理部门并不承认这个“免责声明”,真闹出事来,该封就封~

      也正事由于公共BBS的这种特性,这类网站就不是正经的“媒体”——他没有自己的坚持立场,也没有一贯坚持的报道方针,“没事找事”和“无事生非”就是其生存之道;借各种虚头八脑的八卦吵作,迎合网民的猎奇心理,为自身利益谋取注意力是其真实目的。因此,这类网站足以堪称网络世界里的垃圾桶。

      今天,娱乐业已经越来越依靠网络形式的生存之道。娱乐圈在网络平台上兴起的各种风浪,已经能让我们举出N多例子,比如说08~09年郭德纲和宋祖德的“博客骂战”、宋大嘴在其博客上一系列不实报道引起的种种风波;2008秋,原德云社相声演员徐亮也是以在个人博客上发布一条简短的声明,而瞬间引发了徐王二人热闹一时的“退社危机”……如果追溯这种以网络为平台的娱乐界PK事件,恐怕要早到1999年的金庸和王朔的“金王之争”。

      但在这其中,有一点应该注意到:网络可以是某个社会事件或娱乐圈事件的起因,发展、渲染、直到走形变样的空间,而这个事件的最终结果,往往要从网络之外的方式得到彻底解决。郭宋二人骂的再激励,宋编造的有关名星名导的八卦谎言再多,最后是通过当事人诉诸法律,宋吃官司败诉的现实结束的。

      网媒如此发达,如此迅捷,如此“嚣张”,但不可能取代传统媒体。他的优势和弊端都非常明显。而站在一个娱乐业经纪人的角度,就应该区分、并加以利用不同媒体的优势和特色,筹划出自己的行动规划。特别是在一些有明显争议性的社会事件上,对不同媒体采取分门别类的合作、利用,是经纪人宣传吵作手段里一类系统的战术。

      就拿不久前章子仪的“诈捐”这个事件来说。

      整个事件费费扬扬地持续了几个月,最后以章子仪接受一家传统平面媒专访的形式平息。在这其中,就能看出章子仪和他身边经纪人智囊团的一系列对应措施。

      首先,事件是先从网络上开始的。各种口风的相关报道散布在各类娱乐网站和公共BBS的八卦版块。娱乐花边的报道本身存在“连锁效应”,但这种短期内就迅速喧嚣而起,且口径非常统一的现象是反常的,以此就基本可以确定绝不可能是自然发生的普通娱乐报道,背后必定有人操作;

      其次,章子仪、或者说她的经纪人,在事件发生后很长时间内都保持沉默、回避的态度,一直没有站出来对应。这是因为他们还没有了解这股风潮的起因,此时是她在明处,对方在暗处——网络的一个特点就是具有隐蔽性,即无法马上确定事件是从网络的哪个角落里点燃的,也无法确定那些虚拟的ID都是什么样的马甲、枪手;而经过操作者连续几轮推动之后,各种传闻、猜测更让事件变的虚虚实实,错综复杂。在事态发展不明朗的前提下,章和她经纪人不能轻易表态。

      直到10年3月,章子仪以接受了中国日报独家专访的形式,正式做出回应了。这就是章的经纪团队一个经过慎重策划的方案:

      第一、中国日报是国内一家传统媒体,办报风格一向稳重,并不是专门以娱乐报道见长的花边小报。章接受了中国日报专访,就是以此申明她举动是个公开、严肃、认真的行为;

      第二、中国日报是一家英文报纸,也与章“国际影星”的身份定位相符合;

      第三、作为一家老资格的平面媒体,有自身一贯坚持的报道立场和口风。这家媒体对章的采访,自然就是章对此前一系列风波的正式回应,也借可借此阐述自己的观点和态度。尽管并不以报道娱乐事件为长,但对社会舆论的影响力是哪些八卦网站和花边小报根本无法对抗的。

      我们可以看到,在章接受中国日报采访之后,持续数月的风波便迅速平息了。这场媒体战争,以一种临机逆转的戏剧性方式,宣告结束~

      终于写完了,又填了一个坑。把这些撩草文字再重读一边,我更多地是感叹自己的浅薄——实际上,这篇粗陋的连载与其叫“经纪人”,还不如叫“经纪人与媒体等相关行业的存在关系”。

      很多经纪行业的实际情况我都没有写到,比如港台经纪公司与内地娱乐经纪公司行事风格的区别,演员经纪业务与歌手经纪不同的发展路线等等等等。我只是一个与经纪人有往来的“第三者”,并没有直接从事经纪事业的实际经验,因此这些本该说到的内容都没有讲。在前文中我那些对不同类型经纪人与经纪业务的文字,也都是从自身角度出发做出的评论,这里面就存在着偏颇片面的地方。也因此,这篇文章才是一个“闲说”,而不是“正传”,他只能让读者对经纪人、以及经纪人艺人与媒体等相关行业的共事方式有一个大概的了解,画出一个模糊的轮廓罢了。所以我还是坚持自己在本文一开头的那句话:欢迎有识之士多多批评矫正。

      从愚人节那天开始,断断续续地拖延到今天,前后近乎四个星期。一个月的时间写完这一万多不到二万字,没有太监,也算是对得起两个论坛上各位热心跟帖的朋友们了。《风声惊聩》马上也要面世了,希望大家能继续为我捧场~

      最后,我用一句与本文不相关的话作为结尾:

      提前祝大家劳动节快乐~

      (全文完)

      • 家园 看了这个系列总算得宝了。。

        恭喜:你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可通过工具取消

        提示:此次送花为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 家园 网络做免费宣传的惯用流程

        兽兽是不是一个最新的例子,此女在北京车展可火了。

        尽管章的捐款门事件平息了,个人并不觉得她和背后的团队处理的很好。欠捐的事件发生后应该马上进行补款,属于危机管理范畴。在百姓眼中沉默往往代表心虚,结果使事件进一步发酵。拖延等待无非是想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而且章后来的解释也并不使人信服,大家是不再想提这件事了,但老百姓各自心中已有了定论。

      • 家园 外行看热闹

        秋导辛苦码出来的这些字,对我这种门外汉来说,看得满眼热闹,很有意思啊。

      • 家园 秋导如何看赵姨妈?
    • 家园 秋导怎么评价汤唯,感觉这个女子不寻常呀

      色戒之后在英国蛰伏两年,看到一篇介绍这段生活的文章,觉得这个女子不简单,有杨澜当年的风采。

      我也从那篇文章中学习了很多,年轻人应该那样坚强通达,努力不已。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 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