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杂谈外教(序) -- 简裕

共:💬109 🌺1081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 家园 当然了,有些人

            口音又重语法又有问题,单词量也不够,可是能让老外明白,有些人考试成绩不错,一句说不出来。

            不过请外教就是为了提供一个外语环境,纠正口音、让学生张口说话以及了解现代语言的日常和流行的用法,不要一张嘴就下狗下猫。

            既然都请了外教了,当然要找个正宗的,教的学生一口印度英语算什么?学生家长也不会满意。

      • 家园 哈哈,其实你们都没有体会到国家不重视口语的苦心

        学英语是为了什么?为了你出去方便学习国外先进技术,可不是让你们去国外享受来着.如果口语教得好,一出国门恐怕就得直接变"香蕉"了,哪还能指望回来"报效祖国",呵呵.

        所以啊,一定要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让绝大部分的人都能看懂英语,却又都不具备交流能力,这样,就算出了国,还是只能在乖乖留在华人圈.等到国家崛起了,自然也就归心似箭了,嘿嘿.

        谁说TG不贼呢,话说现在带着技术回国的华人恐怕也快成滔滔江水了吧^,^

      • 家园 这外教真是这么回事
      • 家园 关于英语的口音

        我的英语,说得最多的是跟德国佬,于是乎就染上一些德语的卷舌音。

        正宗伦敦腔的也接触过几个,确实带着古董味儿。还有曼彻斯特人,那口音,刚开始楞没听出来是英语,直到几个化学专业单词出来才反应过来。

        日本人的英语,按语法等等都远比中国人好,就是发音惨不忍听,有一回在成田机场,广播里叫我的名字,日本MM声音很好听的,但就是得好几遍了才有反应是叫我啊。

        印度人的英语,上等种姓的口音还是很英美的,一般百姓,譬如出租车司机的,差不多就是一种新的英语了。

        老美,在LA,老白自然无话可讲,老墨有完全不说英语的,老黑的多半听不懂,除非他慢慢讲,还有埃及人什么的,也是慢慢来才听得明白。

        去香港新加坡,除了专业单词没办法,其他一律普通话,毫无问题的说。

        • 家园 发音还是很难的

          日本人学英语都用假名注音的,所以很多音节根本完全就是日语的发音,如果说听日本人说英语很挠头的话,那他们说起德语来就是让人奔溃了。。。。

          德国人说起英语来倒是驾轻就熟,不过发音总的说来偏硬。听过英国人开玩笑说德国人说话像在嘴里塞了颗土豆,有意思的是,同时也听到过德国人这么说英国人的。。。。

      • 家园 口语和口音

        现在评价口语好坏的标准好像只是口音。其实口语难在要求用外语思维。如果用母语思维再翻成英语的话,一来反应会慢很多,二来翻成的外语对方很难懂。印度人口音重,但是语法逻辑符和英语习惯,交流起来困难小得多。接触过很多人口音标准,但是除了常用语外,不能表达复杂的逻辑和想法。

      • 家园 大二的时候,学校给我们找了一个口音很重得苏格兰姑娘

        还逼着我们学她的口音,我们第一年跟一个英格兰的姑娘学了一年,结果让这个老师给害的不清啊

      • 家园 咖喱英语和寒国英语真的很不可取

        其实在外交、商业和低等服务领域,口语的要求是很低的。潘基文的口语是很可怕的,阿三的call center也是一样。我们不要以这个为标准。

        全民学外语的初衷是好的,会英语的确都了解到世界上很多信息,拓宽很多视野。但是绝大多数中国人是没有机会进入直接接触外国人的领域的,没有这个实际需求。大部分人最后实用的技能就是阅读理解和翻译。一般从外语教学的经验来说,纠正口音的最好办法是语音实验室,没必要用外教。口语只要能日常会话就可以了,没必要一上来就和人吧啦吧啦流利辩论,那个目标对绝大部分学生是不现实的。其实只要掌握基本日常对话,单词量一上去,能辩论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现在中国普遍的情况是,自己的英语师资力量素质普遍极差,很多人都是在不停教错误的语法和知识,误人子弟。他们是最需要外教来培训的,而不是普通中学生。

        • 家园 Veli veli collect.

          haha.听过咖喱英语的人应该都明白。

          • 家园 有点言过其实了

            谁说软件外包不考虑中国了?印度比我们规模大是真的,不过有很多原因,一个我们起步晚,二来我们成本越来越高了。

          • 家园 等你的文章啊!!!
          • 家园 我的口语就是逼出来的

            刚开始的时候一句话都不能说,但工作中一定要接触老外,没办法,就开始说了。

            Call Center的会话其实很简单。Call Center都是有专门服务内容和服务对象的,客户会问的东西很有限,你要回答的东西也很有限,所以有一段时间都开始采用软件来代替人工,后来因为阿三的成本是在太低了,才全部转到了印度去。中国也可以做英语Call Center,只是个成本是市场准入问题(这块市场被欧美阿三垄断了),中国东北就有专门替韩国和日本做call center的。

            外企用海外华人不是语言问题,是管理问题。很多外企也用口语不行的台湾人来做夹心。很多上海白领都耻笑香港人、新加坡人的口音。我碰到很多这种华人都承认大陆职工的语言能力比他们强,包括我都比他们强。外企用他们是因为对大陆职工不信任。大陆职工比较内部团结,我知道好几个上海的合资独资企业里中方雇员和外方管理层对着干,互相拆台。外方需要一个文化语言上相通但与本地职工不信任的第三方来牵制和渗透。大陆职工的忠诚度很低,跳槽率高,海外华人人生地不熟,对外方有很大依赖度。另外早期大陆中高层现代化管理人员很缺,直到现在这个问题还没解决,香港、新加坡的中高层管理人员薪金水品比西方低,水平不是差很远成本很划得来。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