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面对灾难的不同表现──“5·12”亲历之一 -- 潇洒书生

共:💬66 🌺778 🌵3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 家园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可通过工具取消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可通过工具取消

    • 家园 为好文鼓掌

      大难降临的时候,总有形形色色的表现。汪精卫投了敌,张自忠殉了国。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下士时。假使当年身先死,一生真伪有谁知?

      • 家园 说点对媒体报道的意见

        谢谢穿越的谬赞。

        如果从平面媒体和电视媒体上看那些采访报道,或许,现场感会很强烈。不过,附带的记者评论或栏目评论之类的说法,大多只可姑妄听之。为什么呢?一语敝之:媒体的高调无论是悲情、乐观还是抑郁、昂扬,多为评论者自我意识的体现,而从未问过一声被采访者:允许我代表你吗?我这样说,你赞成吗?无论过去还是现在,有关的报道或评论有一个通病:好为人师,对报道、评论的对象没有起码的尊重,只有所谓职业意识的张扬。如果说过去的灾难报道和评论是一个“灾难+英雄”的公式,现在除了老的公式以外,又增添了新的公式:灾难+现场+悲情(煽情)+教诲。

        真正在灾难现场忙活的人,如果有什么对媒体的要求,恐怕很简单:把真实情况尽快报道出去,把灾区、灾民的真正需要如实地反馈出去。

        说句实话,灾情反映和灾区报道,最需要的不是媒体罗里罗嗦的或表扬或批评或渲染什么权威的观点,而是把发生了什么,需要外界帮助什么真实地、尽快地传播开来。这方面做得确实不咋样。

        关键词(Tags): #随想随笔
        • 家园 多谢通宝。

          另外,千万别对现在的媒体精英有任何期待。就象 你说的,他们只有所谓职业意识的张扬,而且自我优越感很强。看看春节前后的央视记者所谓下基层的报道,那种高高在上地对群众的所谓关怀,谱摆得跟胡温有一比了。对基层的干部而言,这些人真的是瘟神,一支笔就可能让你升你就升,让你趴下你就趴下了。

        • 家园 正反例各举一两个吧

          媒体报道的正反面典型案例肯定都是有的,不如择一两个,尤其是读者熟悉的、影响面大的那种,这样就更容易达意了。完全不提案例,对准确抓住作者试图评论的对象有时是比较难的。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