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闲谈中国流行音乐之无能 -- 达闻奇

共:💬175 🌺189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2
下页 末页
    • 家园 1.青涩年代(1976~1986)

      中国流行乐还是有过好的年代的,也有过好的歌手和乐人。但那仿佛都是很久远的事情了。

      要谈华语流行乐,需从上世纪七十年的台湾说起。

        70年代是台湾社会最动荡的年代,也是台湾文艺思潮发展与反省的年代。

        台湾的经济刚刚开始起飞,却在国际舞台上节节败退――被迫退出联合国、保钓运动、尼克松访华、陆续与美国日本等30多个国家断交,使台湾民族主义运动空前激烈。

        文艺思潮总是紧紧跟随在社会思潮之后。强烈的失落感促使台湾人在文化上努力创造一种属于“自己的东西”,在文学方面发生了现代诗论战与乡土文学论战,使诸多原本对现代派怀着一片虔诚的文学青年反戈成为乡土文学阵营中的骨干。

      民族意识的觉醒表现在流行音乐方面,就是著名的台湾现代民歌运动。虽然一些民歌手曾经表示,自己从事中文歌曲的演唱创作与保钓之后的民族主义浪潮并无直接关联,但在大环境之下,民歌的发展却无法脱离历史独自存在。

        这场由大专院校学生与知识分子发起的“唱自己的歌”运动也称民歌复兴运动,它的出现,标志着台湾开始拥有属于自己的流行音乐。(《台湾现代民歌运动三十年》)

      1976年,在淡江大学的一次西洋歌曲演唱会上,李双泽带着一瓶可口可乐上台问大家:无论欧洲美国还是台湾,喝的都是可口可乐、听的都是洋文歌,请问我们自己的歌在哪里?然后他在一片惊诧之中,拿起吉唱起了《补破网》。(《永远的未央歌——台湾民歌回顾(1975—2002)》)

      同时期的香港,“歌神”许冠杰已出版了粤语专辑,他的粤语流行曲也已红遍香江。与之相比,大陆的流行音乐相当的后知后觉。

      1979年底,中央电视台制作了一部旅游风光片《三峡传说》的插曲。马靖华作词,张丕基谱曲,李谷一演唱。歌词的内容,是写王昭君离开家乡秭归,踏上漫漫的和亲路。深情的王昭君,一步一回头。家乡的山啊家乡的水,从此告别江南路,终生胡马依北风。歌词把秭归的山水幻化成为昭君心目中的亲人。《乡恋》一出现便受到群众的喜欢,但由于历史原因也一度被列入禁歌。在1983年春晚的现场《乡恋》由李谷一演唱亮相春晚。2008年“全国流行音乐盛典暨改革开放30年流行金曲授勋晚会”上,《乡恋》等30首歌曲获得改革开放三十年流行金曲勋章。也是由于这首歌开启了“气声”的先河,拉开了原创流行音乐的帷幕。(百度资料)

      《乡恋》当年被很多老同志批评为“靡靡之音”,却受到普通听众的喜爱,原因很简单:好听。

      要注意的一点是,中国的流行音乐发展,从一开始都是“与国际接轨”的。无论台湾的杨弦、李双泽、胡德夫,还是香港的许冠杰、罗文,都是从唱英文歌开始。内地、香港、台湾,都是从模仿起家,逐渐走出自己的道路。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东方歌舞团:郑绪岚,李玲玉,朱明瑛,成方圆

        等等。

        你谈的实在是太疏阔了。去Youtube,搜索“歌声飘过30年”,一大堆好歌。

        http://www.youtube.com/watch?v=lXsRvD0jp4Y&feature=PlayList&p=4B77A19CA004F158&playnext_from=PL&index=0&playnext=1

        • 家园 关木村,苏小明

          祝蓬勃, 小不点陈林

          • 家园 关牧村老了

            苏小明成杨晓芸她妈了,朱逢博看不到了,程琳没人记得了。物是人非啊。

            • 家园 男的还有关贵敏

              男的还有关贵敏。他当年唱的红牡丹还是很出名的。可惜呀,多年后居然在抡子的新唐人电视台看见他在做修。真是此一时,彼一时。实在搞不懂他出国的理由。吃文化饭的,离开了养育自己的文化土壤,怎么活呢?我买车的SALEMAN就是上海音乐学院毕业的老兄,声音好的不的了。

        • 家园 呵呵,是的

          这里主要是给出一个大致的脉络,重点在流行乐。还有一部纪录片不能错过:介绍台湾音乐的《潮:来自台湾的歌声》。

          [FLASH]http://www.tudou.com/v/yEayRV1U8aU[/FLASH]

          [FLASH]http://www.tudou.com/v/prqN0YrgVss[/FLASH]

      • 家园 2.摇滚年代(1986~1994)

        1986年,对于中国流行音乐是个很重要的年份。这一年被联合国定为“世界和平年”,这一年,内地音乐人郭峰召集百名流行歌手共同合作、演唱了大型公益歌曲《让世界充满爱》。

        这场演唱会是对1985年台湾群星演唱《明天会更好》的回应。而《明天会更好》的创意来源于同年流行巨星迈克尔杰克逊为赈济非洲举行的义演《We are the World》。

        1984年,英国歌手菲尔柯林斯(Phil Collins)看到新闻中非洲依索匹亚等地区的人民,长期处于饥荒与营养不良而死亡,遂在圣诞节之前提出构想,由鲍伯盖朵夫(Bob Geldof)担任召集人,由数十位当红艺人以「Band Aid」为名共同灌录单曲义卖,将义卖所得援助非洲饥民,单曲「他们知道现在是圣诞节吗?」(Do they know it's Christmas ?)于焉诞生。这张单曲推出后,立即在全世界引起回响,光是英美两地就卖出约三百廿万张。

        英国歌坛的此项义举,美国歌唱界自然不落人后,由黑人歌手哈利贝拉方提(Harry Belafonte)提出建议,之后获得众大牌歌手的鼎力支持,由昆西琼斯(Quincy Jones)担任制作人,在1985年2月28日,45位当红歌星云集洛杉矶的录音室,灌录了「四海一家」(We are the world)这首义卖单曲。

        1985年,Michael Jackson做了一件国际性慈善壮举。当时非洲正闹饥荒,数以万计的儿童正受到饥荒之威胁,而非洲的情况是,人们开始放弃为生存而努力,因为一切的一切似乎都已是徒劳。在这样的背景下,Michael Jackson作为发起人呼吁美国歌手一起灌录歌曲[We Are The World]。

        Harry Belafonte 和 Kenny Rogers组织执行,Michael Jackson和Lionel Richie写了歌曲,Quincy Jones担任制作,45名当红歌手放下自我,诚意合作,这该算是那年音乐界的一个奇迹了。歌曲收录在USA for Africa的专辑里。

        1985年7月13日,名为“拯救生命”的大型摇滚乐演唱会在英国伦敦和美国费城同时举行。13日中午,演唱会先在伦敦威姆布莱体育场开幕.72000人出席了开幕式。两小时后,美国费城约翰肯尼迪体育场的音乐会也宣布开始,共有9万人观看了演出。演出一直持续了16个小时,并通过全球通信卫星网络向140多个国家播出了实况,估计总共吸引了近15亿的电视观众。全世界100多位著名摇滚乐歌星参加了这次义演,他们之中有鲍博迪伦、保尔麦卡特尼、布鲁斯斯普林斯廷、蒂娜特纳、艾尔顿约翰、 迈克尔杰克逊……

        1986年5月9日,在北京工人体育馆举行的演唱会上,崔健喊出了中国摇滚的第一声《一无所有》。

        崔健当时穿了一件颇像大清帝国时期的长褂子,身背一把破吉他,两裤脚一高一低地蹦上北京工人体育馆的舞台时,台下观众还不明白发生了什么事情。

        当音乐响起,崔健唱出了“我曾经问个不休,你何时跟我走……”台下变得静悄悄。十分钟后,歌曲结束时,在热烈的欢呼和掌声中,中国第一位摇滚乐人诞生了!

        从此,崔健被誉为中国摇滚之父。

        伴随着“一无所有”的呼声,中国的摇滚风潮全面到来。随着这场风潮的是黑豹、唐朝、窦唯、张楚、何勇这样一些名字。

        94年的香港“红磡”演唱会是中国摇滚的巅峰之作,也是谢幕演出。在那场演唱会后,“唐朝”乐队的贝斯手张炬出车祸身亡,唐朝乐队分崩离析,何勇被禁演,张楚归隐,中国第一代摇滚走向没落。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摇滚是最有现场效果的

          记得有一年学校搞歌唱比赛,前面九个选手都是唱得流行歌曲,软绵绵的,一点意思都没有,大家也都是嘘声四起。

          最后一哥们一出场就把大家震住了,别人都是西装或者衬衫比较正式的,他穿着一身休闲服,还是暗红暗褐的搭配,身上背一个吉它,个子矮小,长相萎缩,还是个四眼仔,反正是囧死了。结果音乐一开始,这哥们就开始在台上打转,跺脚,然后就是拉开喉咙狂吼。我靠,唯一一个唱摇滚的,没多久全场的观众都站起来开始跟着狂吼鼓掌,那场面就和以前电视上看到的国外的演唱会一样,所有人的都疯了,就知道跟着摇滚的节奏乱吼乱跳乱敲。然后,这哥们就杯具了,得了全场最低分,因为是比赛,但我估计坐在前面的评委根本就听不到他的声音...当然,全场的观众都对这个评分报以最热烈的嘘声,要不是有校警维持秩序,估计有哥们能把椅子拆了扔上去。

        • 家园 世界范围而言,最丰盛的摇滚年份是1987

          这一年中国的崔健正式“下海”,离开中国交响乐团加入ADO,然后就有了《新长征路上的摇滚》。

          但我最欣赏的是U2的Yoshua Tree.

        • 家园 3.民歌年代(1994~1996)

          1993年,中国内地流行乐出现了一次井喷式的爆发。李春波、杨钰莹、毛宁这三人的专辑销量先后突破了一百万。大家都会记得在这年年初的春节晚会上,毛宁戴着围巾唱《涛声依旧》的场景,也会记得《众人划桨开大船》、《好年头、好兆头》这样政治意味浓厚的歌曲。因为就在前一年,邓小平的南巡讲话宣告了中国市场经济时代的全面到来。

          从94年开始,神州大地上出现了数不清的新人、新歌、新唱片。史称“94新生代”。这些人绝大多数都只红了一年半载,只有一到两首歌风行。但也有一些有实力者如同大浪淘沙一般活在了公众的视野中。看一看如下的名单就可略知一二:

          那英、艾敬、黄格选、解晓东、白雪、陈琳、戴娆、谢东、高枫、孙悦、陈明、戴军、郑钧、陈红、景岗山、林依轮、老狼、朱桦、罗琦、潘劲东、红豆、毛宁、杨钰莹、高林生、李春波、陈妃平、杭天琪、金学峰、丁薇、希莉娜依、陈少华、郁冬、王焱、尹相杰、马格、逯学军……

          伴随着这场井喷的,是校园民谣和新民歌的走红。为什么把它称为民歌时代?因为93年国内的流行乐创作基础还很薄弱,绝大多数音乐人都是从传统的学院派转战流行的。比如写作《涛声依旧》的陈小奇,苏越、李海鹰等。而走红的歌曲,大多也是民族味浓厚,如高枫的《大中国》等。

          这些人绝大部分到96、96年便开始走入颓势,不得不进行痛苦的转型或者转行。不过那个时代还是留下了一些脍炙人口的作品,虽然到今天,已经不太有人记得了。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我记得《涛声依旧》和《晚秋》是一个曲子啊

            谁翻唱谁的?

          • 家园 4.流行年代(1997~2000)

            虽然93年标志着内地流行乐的起步,但广大受众更全面的接受现代流行乐的洗礼和熏陶,却是从97年开始的。这一年标志性的事件是香港回归,而以此为名义的内地和港台歌手的联唱歌曲也是数不胜数,作为从上一场热潮中存活下来的内地歌手,与港台有了更全面直接的接触,视野也越发国际化。此后很多歌手选择与港台公司签约并制作专辑,第一个成功的就是那英签约EMI百代后推出的大碟《征服》。

            97年另一个很重要的事件是长期隐于幕后的音乐人陶喆被王治平发掘,开始走到台前,刮起了华语乐坛的R&B旋风。97年的同名专辑《陶喆》(又名《飞机场的10:30》)是一张非常重要的唱片。

            差不多同时期,张惠妹、任贤齐、陈小春,以及随后的王力宏等,开始走红海峡两岸。内地不再是“四大天王”一家独大,听众的接触面进一步拓宽。

            于此相比,内地的造星运动虽然逐步走上正轨,却难掩青黄不接的颓势,只有一些老将独撑大梁。虽然也有满文军、满江等歌手异军突起,但影响都不比以前。98年孙楠携《不见不散》重返内地乐坛,算是其中不多的一抹亮色。孙楠也迅速成长为内地乐坛的“一哥”。99年,歌手朴树以《白桦林》成名,算是给曾经轰轰烈烈的“校园民谣”运动画上了最后一个休止符,也以鲜亮的姿态,送走了20世纪。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5.巨星年代(2000~2003)

              2000年,华语乐坛出现了一个口齿不清的年轻人,唱着“R&B+Hip-Hop+中国风”的混合曲风,扭着不专业的舞蹈,却成为新新人类最爱的歌手,也创造了数不清的乐坛奇迹。他就是周杰伦。

              周杰伦赶上了70年代的尾巴,却成为80后的最爱。自此,台湾乐坛呈现周杰伦、王力宏、陶喆三足鼎立的局面,至于女歌手则是天后大混战:王菲、那英、郑秀文、张惠妹、萧亚轩、孙燕姿、蔡依林,汇集两岸三地,风头一时无两。不过说实话,好作品并不多。

              2002年,内地有三个歌手异军突起,分别是北京的王珏,上海的胡彦斌,广州的张敬轩。这标志着内地80后歌手的造星运动全面起步。加上一个老男人杨坤,和重返乐坛的许巍,2002年的内地歌坛很是热闹。

              2003年歌手沙宝亮以《暗香》一曲突然走红,算是在孙楠之后第二个靠影视歌曲成名的例子。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王菲

                周杰伦赶上了70年代的尾巴,却成为80后的最爱。自此,台湾乐坛呈现周杰伦、王力宏、陶喆三足鼎立的局面,至于女歌手则是天后大混战:王菲、那英、郑秀文、张惠妹、萧亚轩、孙燕姿、蔡依林,汇集两岸三地,风头一时无两。不过说实话,好作品并不多。

                你真的听过他们(她们)的歌吗?连雷锋是谁都不知道的周董怎么可能赶上70年代的尾巴?根本讲不通。还有,王菲跟后面那些女歌手根本不是一个数量级。至于作品好坏,各花入各眼吧。

                • 王菲
                  家园 呵呵,王菲粉来了

                  姓名:周杰伦

                  英文名称:Jay

                  生日:1979年1月18日

                  星座:魔蝎座

                  身高:173cm

                  体重:60kg

                  血型:O

                  王菲最好的作品都在2000年以前,这以后基本是几个小天后做道场。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