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三十年前的一次爆发 -- 奔波儿

共:💬43 🌺354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 家园 Vancouver! volcano?

        Vancouver! 温哥华?

        volcano?

      • 家园 这个频率指的是地震更频繁还是P-S波频率增加?

        一旦这种火山地震频率变高,震源位置逐步上移,且规模越来越大时,就说明新一轮的火山喷发即将发生。

      • 家园 很多年前,第一次见到巨人之路时,开始竟然以为是

        人造景观,因为每根柱子的尺寸都很接近。

        大自然的力量,叹为观止!

      • 家园 捉虫:

        所谓“火山”,是指N年内曾喷发过的火山,

          写完没查一遍?

          据我所知,火山分“活”、“死”和“休眠”。

          活火山应该是经常不断地喷发的,有的活火山长年不断地平静地向外流岩浆,这样的火山喷发一般不猛烈,危害不大,有的还成了旅游胜景。

          死火山一般是指自人类文明以来没有喷发过的,而且也没有复活的迹象,这个自然是最安全的。南京附近就有几座死火山,其中一个六合石柱林被开发成地质旅游点。

          比较危险的是休眠火山,一般是指自人类文明以来喷发过或多次喷发,将来不远的时候可能或肯定会喷发的。有的在休眠期间毫无动静,有的经常有冒烟、地震(不断地有冒烟、地震的可能归到活火山了),喷发间隔时间几十年到几百上千年不等。一般来说间隔时间越长喷发越猛烈,造成的危害也越大,这种火山一般一来就是大爆炸。

          现在对休眠和活火山都有严密的监测,预报火山喷发比预测地震容易的多,一般在喷发前几天或几个月都会有动静。当然如果什么时候来上一次没有丝毫预兆的火山喷发,将会是最最最猛烈的。

        • 家园 呵呵,谢谢指正

          确实是疏漏了。

          但火山的分类方法,有很多种,从科普的角度考虑,我这儿写的是最简单的一种,非黑即白。

          有人说“世上的争论100%都源于定义的不同”。

      • 家园 基性岩浆和酸性岩浆的喷发是不是说反了?

        记得当年学些的时候,好像是说因为酸性岩浆流动性大,所以酸性的火山岩浆往往囤不住,经常是热乎乎的流出来,淌得到处都是;而基性熔岩因为不易流动,所以经常憋着形成高温高压的环境,顺带着制造些金刚石啥的宝贝。等到压力增大到实在捂不住了,就轰的一下爆发了。那些动不动就炸掉半个山头啥的似乎是基性岩浆火山爆发的特点。

        时间久了,难免记忆有疏漏。万一说错了千万莫怪。

        • 家园 这儿应该没有写错

          喷发型火山,大多喷出的是酸性岩浆,主要含硅酸盐矿物,因此在火山碎屑中常见玻璃体和结晶体。

          而溢流型的,一般与热点(Hot spot)或洋中脊、大陆裂谷这种扩张型板块边界相关,岩浆来源一般是上地幔,甚至是软流圈以下,因此多为基性物质。比如南非大规模的金伯利岩露头,以及印度的德干高原,全是这种溢流型喷发的产物,要找金银珠宝,建议去这种地方碰运气。

          • 家园 火山喷发后的硅酸盐构成发生变化意味着什么?

            刚才去查看冰岛Eyjafjallajkull火山喷发的熔岩化学组成,硅酸盐矿物的组成在变化:

            3月21日,硅酸盐组分是47.8%;3月27日,还是47.8%;4月15日,上升至58%;4月27日,略降为56.7%;5月5日,上升至61.5%。

            另外,氧化钙组成从3月至5月,下降了50%。

            • 家园 可以用来大致分析一下岩浆来源

              如果岩浆来源较深(来自地幔),则以中基性矿物为主,即硅酸盐含量会降低,相应氧化钙这种碱性矿物的比例会增加;否则,酸性矿物含量会上升。单从你的数据分析来看,应该是岩浆囊的位置越来越高,如果再结合喷发量分析,比如说,单日喷发量逐步降低,则可以认为是喷发接近尾声。当然,俺不是专门研究火山的,可能见解会有问题。

      • 家园 碱性岩浆为啥会冷却下来形成柱状呢

        求教

        • 家园 贝纳尔对流,是一个流体运动稳定性现象

            贝纳尔—瑞利对流模型(Benard Rayleigh convective model)是由贝纳尔和贝纳尔涡瑞利分别通过实验研究提出的有关热对流作用形成机理及其影响因素的、从定性到定量的实验。1906年法国学者贝纳尔进行的较详细的基础实验证明,只有当温度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受热部分才会从各处上升,而它们的周围则会下降。继之,就会出现无数规则的正六角形,温度增高的部分会在六角形中心上升,而冷却部分沿六角形边缘下降。这就是所谓的贝纳尔蜂巢或贝纳尔涡”(B'enard cells)。进而还表明贝纳尔蜂巢是稳定的;流质层的厚度和正六角形的边长之比恒近于1。后来,1916年瑞利发表了新的研究成果表明:只有下部加热速度大到不能被热传导向外充分排出时,才能形成对流。产生对流的条件为Ra=αβgh4kV。式中:Ra为瑞利数;h为流质层厚度;α是膨胀系数,β为地温梯度,g是重力加速度;k为热扩散率;V为黏性系数。当Ra达到一定值(约为1000)时即可产生热对流。这个流体现象后来被叫做“贝纳尔对流”,其实质是液体中的一种耗散结构。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瑞利又翻译为雷诺?Ra-雷诺指数是流体动力学和流体传热学中的一个重要参数。

          熔岩在整个熔岩体里形成贝纳尔对流---形成一个个小循环,最后快速冷却后,固化下来,形成这些柱状结构。

          如果你仔细看柱状岩石表面,就可以看出其呈蜂窝六角形。

          太阳表面的米粒组织,也是一种贝纳尔对流形式。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通宝推:铁手,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