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人间漫谈之另类政治经济学(序) -- wild007

共:💬23 🌺165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古代发展史的另类解读(四)

      社会分工和阶层

      当农民被逼着干更多的活的时候,人类社会也就开始了一轮快速的发展。因为粮食多了,自然就可以让更多的人脱离农业生产而从事诸如手工业,开矿,铸造,工程等领域。而这些领域的发展,又反过来促进了农业技术的革新,使得更多更好的农田出现。于是,无论科技,文化,人口各方面都显著地超过了原先的社会形态。

      在初中的政治课本里,我们总是能从这其中看到“剥削”或是“压迫”之类的字眼。诚然从农民的眼中来看待这个变化,无疑是有剥削和压迫的痕迹,农民可以算是利益受害方。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人类社会因此所带来的变化,确实又惠及了很多人。所以,这里其实已经给了我们一个启示,在人类社会内部,好和坏是相对的,而我们后面还将会遇到一系列的类似的情况。

      随着人口的急剧增加,整个人类社会的人群比例开始出现了质变。原本农民是雷打不动的人口第一大户,他们比所有其他类别的人群加起来的总数还要多得多,但如今这种优势被严重削弱,局部地域甚至出现了完全的反转。在我们今天知道有商人王国威尼斯,瓷器之乡景德镇,宗教之国梵蒂冈等等,在那个古代或许不会如此极端,但是有关迦太基的贸易,雅典的手工业,斯巴达的军事都在语焉不详的历史记述中向我们传递着当时社会的信息。

      在今天的社会学和经济学里,我们把这种人群专业比例变化称为社会分工。而社会分工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阶层的出现。原本社会里的贵族很少,专业化的军事人员也很少,所以在利益的诉求上没有多少妥协和斗争(基本上就是贵族决定一切)。而当人口增长,社会分工出现,人群间的利益诉求开始出现分化,比如手工业者,艺人,商人,军事人员等等都要求社会政策的实施更有利于自己,于是各个职业团体间开始了明争暗斗,原本几乎单一的“与天斗”的社会主旋律,渐渐在为另一个“与人斗”的主题挪位置,甚至在很多年份干脆退居二线。人类社会终于变得复杂无比了。

      如果“与人斗”彻底成为主旋律,很明显人类社会将很快走向毁灭。为了避免这个可怕的结局,争斗的各方开始坐下来协商排位置(实际上一直就是打了谈,谈了再打)。最后的结果基本上在不可或缺性和实力的综合评定下,各个阶层在社会中的地位水平相对处于稳定,具体表现为获取货币的比例水平,即薪金或俸禄水平。比较意外的是,由于农民在人类社会中的不可或缺性毫无争议地排在第一位,反而使得他站在了几乎所有其他阶层的对立面,于是古代社会中农民的地位持续下降,最后终于变成了最底层。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原创】古代发展史的另类解读(三)

      万岁?万税?

      贵族虽然有了货币,有了各种消费场所,但是还是不能稳妥地获得足够的财富,而且久而久之,货币的秘密迟早会被看穿。看到这也许有人会说,这还不简单,直接拿着刀逼农民们干活不就结了。有一定道理,但是拜托那是在古代,农民们还远不象后来这么“淳朴”。那是一个纯粹比谁的拳头硬,谁的拳头多的年代,你要敢这么对待你自己的农民子民,还不等敌人上门,恐怕就要被乱锄砸死在某个粪坑里了。(话说现在一水的穿越小说,看到主人公回到古代夸夸其谈,不由地担心:千万别穿得太远啊,万一一穿过去,看到随便一老农都敢手起锄落把人拍死,可不得吓得尿裤子了。)

      贵族也是聪明人,当然不会干这种蠢事,于是他们采纳了聪明人的主意,搞起了收税运动。在现代社会,税收是保证社会运转的必要手段,同时它又处在风口浪尖,西方人没有不痛恨税务局的。不过在税收诞生的年代,它还有着另一层目的。

      我们知道至少到此时,货币对农民来说仅仅是可有可无的东西。出于对农民的依赖,贵族也不敢对农民过分相逼。但是,不敢过分相逼不代表不能逼,贵族规定,所有农民每年要上交一定额度的铜,如果交不起,就要抄家。由于原本就有供养军事人员和巫师的先例,再加上真交不起税的大多都是懒汉,这么做并不会引起广泛的激烈对抗,于是税收就慢慢演变成天经地义的事情。

      而有了税收之后,贵族的财富就开始有了稳定的来源。还有一个更大的好处就是,货币开始成为人类社会不可或缺的东西了,因为你要没货币,很可能就将面临没饭吃,没衣穿,甚至没地方住被流放的境地。

      试想一个局面,现代社会的人跑到荒野,利用现代科技搞起自营生态圈,吃穿用全部自给自足。但是没过几天舒心日子,土地农业环保电力水力部门的工作人员就上门了,“谁允许你在这盖房的?”“谁允许你在这种地的?”“谁允许你在这污染环境的?”“谁允许你在这滥用水资源的?”。。。。。。最后汇总成一句振聋发聩的巨响:“罚款!缴税!”

      在古代,或许没这么多部门,不过让乡野村夫“服用王化”的方式本质上差不太多。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想跑?除非你去火星。等到老农们屈服,战战兢兢地问,拿牛羊黍米顶替可以不可以?回答多半是:不可以!拿铜来!于是一个个村镇都或主动或被动地纳入了货币体系。

      由于税收的幅度可以根据不同的年份进行调整,而贵族们总是会找到各种各样的理由来增加税源。比如敌对势力要来进攻啦,或是我们要去进攻敌对势力啦,神灵托梦要贡品啦,甚至干脆,老子生了个NB的儿子,都可以拿来作为抽税的理由。于是农民们再也没有悠闲的日子,开始使劲地干活,消费活动也被控制在一定程度之内。而因此,人类社会开始了一连串深刻的变化。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原创】古代发展史的另类解读(二)

      消费陷阱

      在西方经济学里,消费是指人类通过满足自身欲望的一种经济行为。故一般来说是先有需求,后有消费行为。这里面会有什么蹊跷吗?考虑到那个著名的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我们不妨看看一个颠倒的顺序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吧。

      货币虽然可以为贵族带来第一桶金,但是这天下白捡的便宜向来不持久。不用多少时间,农民们就会发现,虽然一头牛还是能换到两头羊,但是却越来越难以换到羊了,能换的铜倒是越来越多(牛羊都到贵族后院去了)。就算再搞不明白怎么回事,农民们也要开始产生怀疑了。而贵族也发现这样下去不是个办法,一头牛眼看都要涨到几十斤铜了,就算利润再大,自家的铜矿恐怕也赶不上趟了。于是又去求助聪明人。聪明人微微一笑,又出了一招:开染坊、开戏院、开古玩店……定价自己看着办。

      于是又是一觉醒来,农民们突然发现,满眼红啊绿啊,莺歌燕舞的,不禁个个心神荡漾,很多人纷纷拿出家中藏了一屋子的铜开始追求自己美好的人生。当然还有很多不上当的,不过也没关系,聪明人早就算到了,所以后面还有青楼酒肆赌庄排队等着呢,不愁你不上勾。贵族们发现换出去的铜开始回来了,又回到1两铜换1头牛的时候了。于是又拿着换回来的铜开始了新一轮抢购牛羊的行动。

      贵族们正在为着聪明人的“伟大发明”而举杯相庆,夜夜笙歌。但是且慢,怎么回事,库房里的铜怎么越来越多了,买到的牛怎么越来越少了?很简单啊,农民都去HAPPY了,自然就没空管牛了,而且就算付不起铜了,最多也就是收敛一阵子,反正不饿死就行了。所以虽然农民这养牛的积极性高了一点点,但由于HAPPY的时间精力占比太高,牛产量反而下降了。

      这怎么行,于是聪明人又开始开动脑筋了,而这次出的主意在经济学历史上,哪怕在人类历史上都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原创】古代发展史的另类解读(一)

      货币的由来

      在现代生活的繁重压力下,我们都多少幻想过田园风光,男耕女织的场景。虽然不一定真的希望过上那种生活,但是一丝恬静而悠闲的思绪,还是会留给自己一片纯净的时空。而本文就将从这片田园中,开始我们的解读吧。

      在一个古老的经济环境里,物物交易是主流,由于物物交流总是大家都是为了满足生活需要来进行交易。这时的交易基本上是平等的,但是由于土地有贫富差异,人也分勤劳懒惰,勤劳人或是占据富饶土地的人开始拥有了更多的物资。于是出现了不平等,为了杜绝偷和抢等行为,就必须分出一部分人来维持治安。而维持治安的这些人由于劳动时间少,自然获取物资上就有所欠缺。为了平衡,人类的聪明人就想到了拿出一部分物资来供养这些人。

      不过这里面有个问题,那就是怎么让人心甘情愿地把自己的劳动果实让出来呢,那时候的人可没什么高尚道德,智力水平也实在有限。但是聪明人总有办法,原始巫术便在此时粉墨登场。

      慢慢的,由于人总是倾向于不劳而获的,而聪明人尤其如此,所以人类社会需要供养的人越来越多,其中一些变成了贵族(巫师后代为主),于是农民被要求越来越多的物资“充公”。显然,如果长此以往,农民肯定是要暴动的。为了平抑这种风险,聪明人又想了一种办法,认为物物交易太不方便,所有的交易都必须统一由贝壳或铜来作中介。货币开始正式走上了历史舞台。

      在中学的课本里在讲述货币的由来时,认为货币的诞生是因为物物交易太繁琐太原始,所以自发地选择了以方便的贵金属来作为交易的媒介,但是事实真的如此吗?在我们谈论货币起源时,总是被刻意地忽略了一个问题:贵族的第一桶金,究竟是怎么来的?

      在物物交易时代,由于交易成本很高(牛群羊群麦堆都不容易管理吧),所以贵族的财富其实很有限,相信看过原始部落发掘现场的应该很明白。虽然物物交易对任何人来说都不是很方便,但对底层的农民和基础手工业者来说,这种不方便并不会很大,因为大家只需要填饱自己的肚子就行了。但是对于贵族来说,差别就大了,所以当货币出现时,贵族们简直欣喜若狂,因为他们从此找到了“发财”的捷径。

      不明白吗?具体场景是这样的:原本1头牛可以换2头羊,贵族规定1两铜可以换1头牛,而牛换羊必须先换1两铜再换2头羊。看起来还是没什么差别吧?对于用牛换羊的人来说的确没差别,但是对贵族来说差别大了,原本要想尽法子跳大神说服农民把牛羊献上来,如今,随便拿点铜拿点贝壳出去,牛羊就塞满自家后院了。

      有人说,铜和贝壳也是物资啊,也有价值啊。有点道理,铜可以做农具,贝壳可以装饰。可是也就这点用处,在古代物物交换的情况下,一头牛或许可以直接换几百斤的铜,足够做一辈子的农具了。所以聪明人就是聪明人,把铜穿个孔印个字,就可以轻巧地把一头牛换走了。当然从此农民们也就再也不可能有一头牛换几百斤铜的事了,聪明人早把铜矿给占了,你要敢私下交易铜,立刻“军法处置”。

      这样看来,谁还能说货币一定是自发形成的呢?当我们转换视角的时候,总会有一些出人意料的事出现,那么就让我们顺着这个线索慢慢揭开重重的黑幕吧。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