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中美的科研体制 – 美国篇 -- 穿越

共:💬115 🌺281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 8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中美的科研体制 – 美国篇

    美国的科研体制还是比较五花八门的。大致可以分为高校,研究所或国家,州立实验室,和公司里的科研团队三大类。

    十年前穿越在纽约听到过一个报告, 说美国博士毕业十年后大概只有百分之十几的人能在美国的高校里拿到教职,现在可能也差不多。美国的教职分为助教 (assistant professor),副教授(associate professor)和正教授(full professor)。助教一般是高校里最悲惨的一族。他们要做科研,评终身教职(tenure)时有发文章和申请科研经费的具体要求。要搞教学,本来就没什么经验,不努力的话要是被学生评价太差将来也拿不到tenure。要积极给系里的行政事务打杂,是系里最好用的狗腿子们了。要尊重系里的资深教授们,谁要看你不顺眼在评tenure时给你来一下就够你喝一壶了。所以在系里人际关系没处好的哥们要赶紧找下家,等到评tenure时过不了被赶走就晚了,全世界都知道是因为你拿不到tenure了。话说得极端一点,助教们就是旧社会的小媳妇们处处受婆婆气,但同时又会把压力转移给实验室里的学生,博士后和技术员。不变态,为人好的助教们生存下来的概率相当的小。

    美国评tenure时一般是在助教第五、六年。过了就是副教授了。拿到了tenure就是多年媳妇熬成婆,可以对其他人指手画脚了。只有在犯罪,学术造假和性骚扰学生等几种情况下学校才能解聘。要么学校就只能解散整个系,让所有人走路,而不能针对哪个人。不过现在不少学校也意识到tenure的弊端,开始在教授中搞每五年评议一次之类的制度。不过评议不好也还没听说解聘的,大概就是起一个督促的作用罢了。另外跟中国体制不同的是,副教授和正教授差别不大,只是个工作年限的区别。不过对中国人来说,由于语言,文化和人际交流的限制,一般都终老教授的位置,能拿到高阶管理职务的人凤毛麟角。

    高校里也有研究员(research scientist),很多是从资深博士后升上来的。这些人不教书,专做科研。跟中国的体制不一样的是,这些人的地位比教职低多了。基本上都没有自己的实验室,上面有老板管着,由老板的科研经费里发工资,工资不高。而且要是老板没钱了或者得罪老板了也会被赶走,是个很容易被打破的饭碗。

    美国在研究所或国家,州立实验室里做研究员的也有很多,不过比高校的教职少一些。这些人也叫研究员,不过这点要同高校里的研究员区分开来,因为他们地位与高校的教职差不多。他们一般有自己的实验室和博士后,有自己独立的科研经费,工资很高,只不过是全职做科研,没有教学任务罢了。有些人是国家直接拨科研经费和发工资,这就是比大学里的铁饭碗还要好的金饭碗了。因为他们作为政府雇员,福利一流。曾经听说过有个中国牛人退休后拿到的退休金每年就接近十万。但大部分人还是要自己写项目申请科研经费的。经费比高校的老师相对好拿,但坏处是这些研究员们不像高校那样满了六年就可以评tenure,而是要写一辈子项目,没有偷懒的时候。大概只有极少数的研究员最后能升到很高级的研究员,没有科研经费单位里也还会发工资,不用担心被赶走了。

    公司里的科研人员大概是美国博士毕业后最主要的出路。先说好处,这些人大概是俺见过的日子过得最滋润的一群人了。基本上能做到朝九晚五不加班的。很多人同样的事做很多年,工作熟门熟路。工资福利也好。和他们在一起喝啤酒,谈的一般都是房子,股票什么的。说句笑话,把他们和教授研究员们摆在一起,他们多半是脸色最红润,看上去最年轻的人。但有好处就有坏处。公司里的科研人员一般就是一台机器上的小螺丝钉,没有谁是不能代替的。而且公司赶上不好的年景就裁人,这个奖估计没人想中。还有一个就是公司里政治复杂。上面的神仙打来打去,下面的小鬼们也经常受无妄之灾。单从人际政治来讲,大学是最简单的,而国家实验室的研究员们介乎大学和公司之间。最后有一点是公司里的人一般比教授研究员们实际,也经常被后者鄙视,因为他们没什么做个大发现拿个诺贝尔奖和其他奖的想法。也很少能扬名立万的。像日本的那个在公司里混,靠发明质谱拿到诺贝尔奖的人是绝无仅有的。公司里的人很多就是赚钱养家,老实纳税,周末割草,过着中产阶级的幸福生活。

    中美的科研体制– 中国篇

    链接出处

    元宝推荐:爱莲, 通宝推:再闻鸡起舞,游识猷,捷克,方解石,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 8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