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汉书所谓西海有三,水皆西流注的西海是咸海 -- 苍野

共:💬204 🌺193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4
下页 末页
                                        • 家园 迦膩色伽出生的时候,班超应该去世了

                                          参看长泽和俊的《丝绸之路史研究》,里面有详细叙述。

                                          • 家园 那么就是说看来wiki上的资料不准确

                                            迦膩色伽一世(約公元78—102年)繼位,他是貴霜帝國最著名的君主

                                            班超在西域时间就是 73-101,如果迦膩色伽出生的时候,班超已经去世(102年),那么贵霜大举扩张,至少是120年以后的事了,也就是说都护失去对中亚的干涉能力以后的事了。

                                            另外,光从西域传看,我认为于阗配合贵霜去攻打印度地区,也可以算得上事出有因。如果老大说的那个印度joked城和罽宾有关系,从逻辑上讲,就很通顺了。

                                            自武帝始通罽宾,自以绝远,汉兵不能至,其王乌头劳数剽杀汉使。乌头劳死,子代立,遣使奉献。汉使关都尉文忠送其使。王复欲害忠,忠觉之,乃与容屈王子阴末赴共合谋,攻罽宾,杀其王,立阴末赴为罽宾王,授印绶。后军候赵德使罽宾,与阴末赴相失,阴末赴锁琅当德,杀副已下七十余人,遣使者上书谢孝元帝以绝域不录,放其使者于县度,绝而不通

                                            成帝时,复遣使献谢罪,汉欲遣使者报送其使,杜钦说大将军王凤曰:“前罽宾王阴末赴本汉所立,后卒畔逆。夫德莫大于有国子民,罪莫大于执杀使者, 所以不报恩,不惧诛者,自知绝远,兵不至也。有求则卑辞,无欲则娇嫚,终不可怀服。凡中国所以通厚蛮夷,惬快其求者,为壤比而为寇也。今县度之厄,非罽宾所能越也。其乡慕,不足以安西域,虽不附,不能危城郭。前亲逆节,恶暴西城,故绝而不通;今悔过来,而无亲属贵人,奉献者皆行贾贱人,欲通货市买,

                                            以献为名,故烦使者送至县度,恐失实见欺。凡遣使送客者,欲为防护寇害也。

                                            起皮山南,更不属汉之国四五,斥候士百余人,五分夜击刀斗自守,尚时为所侵盗。驴畜负粮,须诸国禀食,得以自赡。国或贫小不能食,或桀黠不肯给,拥强汉之节,馁山谷之间,乞匄无所得,离一二旬则人畜弃捐旷野而不反。又历大头痛、小头痛之山,赤土、身热之阪,令人身热无色,头痛呕吐,驴畜尽然。又有三池、盘石阪,道狭者尺六七寸,长者径三十里。临峥嵘不测之深,行者骑步相持,绳索相引,二千余里乃到县度。畜队,未半坑谷尽靡碎;人堕,势不得相收视。险阻危害,不可胜言。圣王分九州,制五服,务盛内,不求外。今遣使者承至尊之命,送蛮夷之贾,劳吏士之众,涉危难之路,罢弊所恃以事无用,非久长计也。使者业已受节,可至皮山而还。”于是凤白从钦言。罽宾实利赏赐贾市, 其使数年而一至云

                                            罽宾杀汉使的事情是在元帝时期,成帝时期还在打交道,决策者是王凤,那么时间应该就是前30以后,前22以前的事情。班超经略西域的时候,向没向罽宾派使者,罽宾国有没有又剽杀汉使?这个没记录,但我们假设有,那么于阗配合贵霜攻打印度地区(罽宾)就顺理成章了。班超经营西域30年,他派出了大批使节去西域中亚各地,但这些使节级别不可能像西汉时期那么高,毕竟不是中央政府派出去的,发生剽杀汉使事件应该也不奇怪。尤其像罽宾这样一直有前科的国家。只是当时班超在西域,权利比西汉的都护大不少,调动属国或者搞借力打力,应该是不需要请示洛阳的。授意贵霜攻打罽宾,让于阗也出兵,是3方得利的事情。贵霜能扩张领土,于阗能抢夺财物人口,都护可以报仇。

                                            • 家园 这个我真的没法回答你

                                              一是我对历史就是一个外行,虽然有兴趣但不专业,二是我的那点观点还没有得到充足的证据,如果继续发展,这就成了空中楼阁了。

                                              我赞赏你的思路,如果你真的想在中国中西方文化交流历史领域有所建树的话,就需要在研究方法上更专业一些,多读读相关的专业文章(我和老芒的对话中提到过一些,里面也有我的思路)。

                                              佉卢文和于阗史是解开中亚地区中西方文化交流的钥匙,西方在出土文物的研究上领先,日本在结合中文史料的研究上领先,还有一个领域的研究极度贫乏--藏语的有关塔里木盆地历史资料。你有兴趣可以往这方面努力,当然需要认识一个懂藏文的朋友。

                                              • 家园 老大,实际上我们为什么不能按图索骥那?

                                                佉卢文也好,藏文也好,实际上都比西汉时期晚一段时间了。藏文肯定更晚,赵充国征讨西羌的时代,那时候肯定没什么藏文,这些资料,实际上都是间接资料。西方人靠这个搞研究,对啊,因为他们没直接资料可以用。但我们并不是没有直接描述当时的一手资料,汉书西域传在那摆着那。

                                                我们为什么不能先假设汉书西域传完全正确,大致做成西域传里各个国家的位置,然后按图索骥那?西域传里真的感觉每个字都有用,比如精绝过有“地厄狭”3个字。

                                                再看尼雅遗址的说明

                                                尼雅遗址是一个以东经82度43分14秒、北纬37度58分35秒为中心的狭长地带。东西向7公里宽,南北向25公里长,散布在尼

                                                尼雅遗址雅河古河床沿线。近年又将遗址区向北推移了几十公里。

                                                可以说,汉书里的记录和实际情况,往往是能精确对应的。所以我现在在完全依靠汉书西域传做西域中亚地图

                                                链接出处

                                                我不明白,为什么没有专业人士干这种事情,西域传里记录的信息足够多,再把很多相互印证的东西代入,我相信能做出一个能大致标定各个国家的地图来。佉卢文,藏文这些那个都不可能像西域传那样全面,系统,精确(详细记录里程,精确到个位的里),先按照班固给我们留下的那个藏宝图西域传,我们先把图画出来,然后按图索骥,再把符合的不符合的分析出来。

                                                毕竟不是专业的,不可能有那么多时间和精力,也没有条件去做比如研究藏文这样的工作。但现在我个人看,这些专业的人士与其整天忙着研究佉卢文,藏文不如先反复精度西域传,说西域传不准的,我现在的整理看,都是被现在的主流学说给带到沟里去了,于阗在和田的观念建立了,那西域传自然怎么读都读不通,如果没有这些观念,西域传读到最后,就算不是100%,也可能是95%的是一篇精密细致,非常准确的告诉了我们西域,中亚,南亚,甚至中东历史真实情况。

                                      • 家园 引文有误,删除
                                        • 家园 看过两遍了,在国王敕令的136有贵霜军这个人名

                                          这里的贵霜军不是指贵霜的军队,而是指叫贵霜军的奥古侯,国王下令说如果他们那个地方发现有难民就予以拘捕,交给国王。

                                          难民的事情后面又提起过一回,是临近国家来的,当然不一定是一个事件,但绝不会是贵霜来的军队或贵族。

                                          • 家园 嗯,我理解有误,没注意看下文联系

                                            我理解的是5,后文没注意,造成了误解,看看后面关于地名的注解也不见贵霜,此处也应该是人名。

                                            抱歉啦,害你浪费了那么多时间。

                                            • 家园 这个正常,没什么大不了的

                                              更不必抱歉。再说我对这段历史很感兴趣。

                                              另外很你探讨一下,长泽和俊的文章还是很专业的,他的reference都是专业文章和正史,那本藏文的《于阗国史》就是正史,和佛经是不同的。而且它是从于阗语的资料转译而来,吐蕃在唐朝数次占领于阗(《于阗史丛考》有记载)。于阗国一直到宋朝才灭亡,所以藏文的《于阗国史》应该值得信赖。

                                              再说如果联系上佛教传说,这种有关杀生战争的事情不会写上去的。我看过《佛国于阗》提到的藏文佛经资料比如《于阗国授记》都是些描述于阗国开国和阿育王有关系之类。

                                              可惜的是国内还没有人开发藏文资料(《于阗史丛考》上如是说)。

                                              • 家园 佛教也不是处处回避杀伐的

                                                很多故事都是先写杀伐然后写立地成佛的。

                                                就是因为和阿育王联系起来才值得怀疑的,因为阿育王时代正是佛教向外大发展的时代,阿育王本身就是一好战分子,最后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了。并且于阗开国绝对要比阿育王早。

                                                没看到藏文之前还是存疑吧,我回头问问研究古藏文的如何看待这本书。

                            • 家园 贵霜应该是希望能和龟兹夹击冲开关口

                              龟兹是不愿意和汉朝决裂的

                              这条貌似不对,班超去了西域以后,基本是就是在做一件事,以少量汉军带领于阗,莎车,疏勒的力量Pk匈奴人扶持的龟兹。

                              后汉书 班梁列传

                              初,月氏尝助汉击车师有功,是岁贡奉珍宝、符拔、师子,因求汉公主。超拒还其使,由是怨恨。永元二年,月氏遣其副王谢将兵七万攻超。超众少,皆大恐。超譬军士曰:“月氏兵虽多,然数千里逾葱领来,非有运输,何足忧邪?但当收谷坚守,彼饥穷自降,不过数十日决矣。”谢遂前攻超,不下,又抄掠无所得。超度其粮将尽,必从龟兹求救,乃遣兵数百于东界要之。谢果遣骑赍金银珠玉以赂龟兹。超伏兵庶击,尽杀之,持其使首以示谢。谢大惊,即遣使请罪,愿得生归。超纵遣之。月氏由是大震,岁奉贡献。

                              “乃遣兵数百于东界要之”,说明班超知道贵霜当时能去龟兹的道路就那么一条,而且估计是非常难走的山路,大部队不可能通过。另外这条也说明班超并没有被包围,他可以轻松调数百士兵去其他地方部署。

                              所以这个战斗发生地就值得推敲。班超会在那堵截贵霜的7万大军那? 而且还要能自由的“于东界要之”。

                              • 家园 超度其粮将尽,必从龟兹求救

                                超度其粮将尽,必从龟兹求救这才是重点。兵是够的,粮食是不够的,要清楚这点,才好打仗。

                                从于阗到龟兹的确只有一条路,那是沿着塔里木河上游河流往下而前往龟兹。注意地理位置,龟兹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北面,而于阗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南面,想求援必须穿越塔克拉玛干,而这条路必然沿河道而行,在这条路上,有尼雅和丹丹乌里克,绕是绕不开的,只需要堵住这条路,月氏求粮无望,必走。

                                你所认为的山区摆开7万大军围一座城,我找不出帕米尔有哪个地方能有这条件。

                                难道你把龟兹搬到沙漠南面或西面去了?

                                补记:此段论述有问题,各位只看看相对关系吧,和历史不符合。班超当在疏勒而不是于阗。

                                晕啦,彻底晕啦。

                                • 家园 这个,可能性太小了

                                  龟兹和和田地区隔着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就算当时环境好点,能沿着季节性的和田河跑到北边龟兹,等能把粮食找回来,估计黄花菜都凉了。因为和田龟兹直线穿越沙漠距离还超过500公里,一个来回即使是求粮,一个月也是至少的。

                                  班超击败贵霜发生于公元90年,而87年,班超平定莎车。看3年前这场战斗的描述

                                  明年,超发于窴诸国兵二万五千人,复击莎车。而龟兹王遣左将军发温宿、姑墨、尉头合五万人求之。超召将校及于窴王议曰:“今兵少不敌,其计莫若各散去。于窴从是而东,长史亦于此西归,可须夜鼓声而发。”阴缓所得生口。龟兹王闻之大喜,自以万骑于西界遮超,温宿王将八千骑于东界徼于窴。超知二虏已出,密召诸部勒兵,鸡鸣驰赴莎车营,胡大惊乱奔走,追斩五千余级,大获其马畜财物。莎车遂将,龟兹等因各退散,自是威震西域。

                                  当时温宿、姑墨、尉头这些地区也是被龟兹控制,大战应该主要集中在喀什南部地区。等贵霜再来的时候,班超早就已经控制喀什南部地区了,班超会不会退守今天和田县,放弃今天泽普,叶城这些地区给贵霜占领那?

                                  • 家园 我晕,还没来得及从于阗切换到疏勒

                                    班超怎么会跑到于阗去呢,明明在疏勒呢嘛。这题目跑的有点远,一直在讨论于阗,怎么切换到疏勒来了。

                                    我晕,我彻底晕。

                                    后汉书班超传

                                    明年,超发于窴诸国兵二万五千人,复击莎车。而龟兹王遣左将军发温宿、姑墨、尉头合五万人求之。超召将校及于窴王议曰:"今兵少不敌,其计莫若各散去。于窴从是而东,长史亦于此西归可须夜鼓声而发。"

                                    多明白的地理位置关系啊,于阗在东,疏勒在西,龟兹在北。

                                    超譬军士曰:"月氏兵虽多,然数千里逾葱领来,非有运输,何足忧邪?当收谷坚守,彼饥穷自降,不过数十日决矣。"

                                    战场当然不是在于阗,而是在疏勒地区,由此往龟兹去,只有丝路北道可行,派军堵住这条路,月氏哪还有粮可用。没粮食,这帮人想要重新翻葱岭回国都没可能,要活命,哪能不求和。

      • 家园 我们还没有斯坦因啊

        当年斯坦因在那种条件下,步行从西往东经过瓦罕走廊走到了新疆。至少人家亲自爬上了公主堡。而咱们的历史学家里真的爬上公主堡的才几个?

        斯坦因的考古里要是不夹带点私货,才是不正常。英法俄那时候在中亚新疆,都是要为扩张做准备的。

        外链出处

        为了考察玄奘东归的古道,冯其庸教授曾经多次进入帕米尔高原进行考察。八十高龄的冯老,坚持带领考察队来到这个海拔4000多米的山口。经实地勘查考证,冯老认为玄奘东归的山口很可能就在这里。在过去十几年的时间里,冯其庸教授七次对这个山口进行实地勘查,经过对[COLOR=red]汉唐遗迹[/COLOR]、沿途景观和历史文献进行比较研究,他基本确认玄奘东归时经由帕米尔高原的瓦罕通道,通过明铁盖达坂进入今日中国国境。这跟玄奘记载的情节和地点基本吻合。明铁盖山口是帕米尔高原上地势最开阔的河谷地带,在漫长的历史时期里,这个海拔4000多米的山口一直是帕米尔高原上连接东西方丝绸之路的主干道直到最近半个世纪以来,为了避开克什米尔国际争议区,当地沿着红其拉甫河建起了一条现代公路,红其拉甫成为重要的口岸,持续千年来往不绝的明铁盖山口从此冷落下来,渐渐被人们遗忘。

        • 家园 你举谁的例子不好,你非举他做例子

          他老人家没任何论述,登上这个山口就说这是玄奘的路,当年我看到这段的时候彻底无语,欺负别人没去过帕米尔地区吗?

          换个人的观点,中国人去帕米尔做研究考察的人多啦,这一个不合适。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