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2010世界杯笔记之一--看着看着就老了 -- 烟雨一蓑

共:💬154 🌺573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 11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2010世界杯笔记之一--看着看着就老了

    中国人的世界杯元年,有人说是1957年先农坛那场荡气回肠的比赛,如今只留下斑驳的照片和老人家们依稀的回忆;有人说是1974年,西德人捧杯后不久,国家队通过外交渠道弄到了一盘决赛录相,把年维泗张俊秀等一众元老看得目瞪口呆,因为刚刚重建三年的国家队,当时只能和朝鲜、越南或者非洲球队作赛,根本不知荷兰人已经能够“飞翔”;当然,更多的人觉得应该是1978年,中央电视台破天荒地把阿根廷世界杯两场决赛直接呈现在大家眼前。

    即使是1978,那仍然是一个显得过分遥远的年份。细究起来,当时并没有购买报道权的央视,实际上是从纷繁的国际卫星公共信号当中,找到并接入了直播信号,“擅自”报道了一回。就像那时的国人对世界杯毫无概念一样,那时的央视不知盗版为何物,应该也是正常的吧。

    就我个人而言,元年始于1981年。我没有看到1978年决赛的直播,虽然稍后不久一个偶然的机会,就看了央视的重播,但除了对河床体育场满天飞舞的纸片以及频繁滋扰画面的雪花、横格和呲呲啦啦的电流声残存了一丝记忆外,已经想不起任何东西。所有关于那场决赛的认识,都来自以后多年的重温和积累。而1981年,不仅国家队差一点搭上了西班牙快车,最重要的是,央视第一次把丰田杯端了出来,而我,第一次知道了济科。

    那一年,宋世雄41岁,正挟中国女排首夺世界冠军之威,解说起丰田杯来自然小菜一碟,声音凛冽如同冬天的黄瓜,时不时把人激出一身的疙瘩。

    欧洲和南美两大足球流派,一年一度的传统对抗;欧洲球队讲究身体对抗、高举高打;南美球队注重技术配合、即兴发挥;每年12月中旬的第一个星期天……宋老师的解说得天独厚,全部是开创性的语言,对于那时成长起来的球迷来说,几乎相当于球场圣经。而且宋老师的声音,平淡也好,高亢也好,始终如流水,淙淙而下,从无做作,又像是那时流行的香草饼干,虽然没有奶油夹心点缀,却有一股子天然的醇香,即使多年以后,第一次吃饼干的记忆仍然像刀锋一般质感十足。他从未像南美解说员那样扯直了嗓子喊上半分钟的“GoalGoalGoal”,也没有过后来的黄健翔那样银瓶乍破般的“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最大的好处是,你不想听的时候,完全可以把他撂在一边,不会影响你看球的心情。

    但除了这些,宋老师已经不可能告诉你更多,他不知道利物浦绰号“红军”,不知道那首著名的《You'll Never Walk Alone》,更不知道利物浦街头走出的那四个家伙。他也没有讲述弗拉门戈几乎拥有和利物浦一样悠久的历史,那里曾经有过扎加洛和加林查,球迷达到了2000万,超过巴西人口的十分之一。当然,就算宋老师把“红军”当做私人珍藏展示给你,那时的大多数球迷也只能依赖想象,因为无论是红色还是弗拉门戈的红黑,在惨淡的黑白荧屏上都只能是更灰的灰。

    话说回来,没有了这些,足球反而更加纯粹,宋老师私人珍藏的贫乏,无意中令球迷更接近足球本身。你可以认认真真地看球,不用去想足球和股市有什么关系,或者会导致你的家庭出现什么问题。

    正处于百年历史巅峰时段的利物浦,横扫欧洲如卷席的利物浦,在巴西人妙不可言的传递中迷惘顿生,看得出他们在拼命,但越拼反而越绝望,拔剑四顾的茫然弥漫在东京国立竞技场内。巴西人就像是森林中舞蹈的蝴蝶,他们掀起的快乐的风,足以让森林瑟瑟发抖。那场比赛,让我记住了“白贝利”济科,他就是球场上的上帝,目光超越一切,控制着所有人的思维。白贝利已然如此,真的贝利又将如何?事后回忆,对于当时刚刚踢了几年球的我来说,那场比赛就是一场洗礼,令我成为巴西足球的信徒。这种信仰在半年之后的西班牙,命定地成为永远。

    现在的球赛多如牛毛,像当年那样被一场比赛打动却难再现了。29年过去,简单的快乐似乎并不遥远,却像极了你的初恋,咫尺天涯。

    不能再回头看啊,看着看着就老了。

    元宝推荐:铁手, 通宝推:二宝,一无所之,清风席卷,空气精灵,gtssp,史文恭,煮酒正熟,昌意,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原创】2010世界杯笔记之26--最后一枪

      这是一场肉搏,荷兰人不再飞翔,他们像1992年的丹麦一样,“用膝盖奔跑”,而西班牙人也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刚烈,以牙还牙以眼还眼。这是一群角斗士,即使明知命运的终点是被杀,但在被利刃割断喉咙之前,决不放弃战斗。

      穆里尼奥创立的巴萨解决方案,几乎由荷兰成功复制,他们在中场的搏杀在大多数时候让对手闻名天下的组织由井井有条变得紊乱不堪,如果考虑到荷兰中后场球员的素质比国际米兰差了一个档次,我们应该立即起立,向他们致敬。对于这样的战士,所谓悲情是对他们的侮辱,沉迷于悲情之中的荷兰球迷,无异于给SB织毛衣,应该把张玮玮的那首小曲送给他们。

      世易时移,不能总拿眼下的这支球队和历史上的荷兰相比,谁不想漂亮地获胜呢?但也要看有没有漂亮的条件。比赛就是90分钟或者120分钟内的战争,付出血汗和泪水,为的是获胜,而不是美丽。教练的职责是看菜下饭,量体裁衣,有什么样的人踢什么样的球,当你缺少天才球员时,还口口声声念叨着漂亮足球,这就像在吉利的车头上装上奔驰标志一样可笑。至今仍有人设想,假如1982年巴西夺冠,他们将会给足球设立新的标准,那么也许今天的足球就不会像我们看到这样呈现普遍性的丑陋。对不起,这是标准的YY,且不说10年一遇的大师级的济科,就是苏格拉底和法尔考同时现身的几率能有多高呢?没有他们,你凭什么踢出漂亮的足球?对于足球世界的大多数人来讲,通过严格的战术纪律来组合阵容相对要简单得多,也更具操作性。

      即使是成王败寇,范马尔维克的实验仍然值得称道,对于荷兰这样的球队来说,对传统做出小小的改变并不容易。他们也许没有达到1994和2002年巴西队的高度,那只是因为天才的缺失,就整体表现而言,荷兰人的务实为足球大趋势增添了无比重要的一笔。

      相比荷兰,西班牙人的胜利来自另一个极端,漂亮而坚韧,但请不要给他们罩上理想的套子,西班牙人同样是务实的,他们选择了最适合自己的踢法。西班牙就像时尚晚宴上那些令人眩目的元素,也许他们本身就是时尚,但却引领不了时尚,因为学无可学,那是天分的集结号,不是随便哪支球队都能拥有的。

      哈维已经30岁了,伊涅斯塔4年后30岁,法布雷加斯2018年世界杯时将是31岁,这支西班牙队终将像老兵一样渐渐凋零。也许未来有一天,他们也会像今天的荷兰一样选择另一种踢法,但是,他们在这两年中带给我们的赏心悦目,将永远铭刻在记忆中。许多年以后,当我们想起这支西班牙队,或许就像今天的我们想起1982年的巴西,当年的我仍爱着现在的你,现在的我也仍爱着当年的你,点点滴滴,无言伤悲,就像崔健的《最后一枪》:一颗流弹打中我胸膛,刹那间往事涌在我心上……

      关键词(Tags): #世界杯
      • 家园 对荷兰没有丝毫同情,出来混迟早要还的。

        对荷兰只有一句话:输球加输人。

        如果只是偶尔一场这么踢,可以说是荷兰人的战术。但是06年世界杯同样是荷兰创造了红黄牌的历史记录。荷兰人如此踢球,已经彻底违背了世界杯的初衷。如果他们拿了冠军,足球就变成野蛮人的运动。足球场上只会出现一个又一个的玻璃人。

      • 家园 荷兰踢得过於野蛮了,鄙视之

        几乎人人染黄,而且加上“脚踹对方胸口”应得的红牌,应该是两张红牌。令人恶心的丑陋

        • 家园 德容那个动作,确实是红牌

          裁判根本无须考虑,直接出牌,裁判委员会一定会给他亮高分的。

          不过这里说一点个人的看法:粗野之说,对于球场外的我们,是直观的印象,但对场上球员来讲,只要不是恶性的故意伤人,都谈不上粗野。那只是一种踢球的方式,甚至可以认为是心理战的一种。当年中国队不敌新西兰,也是对对方的压迫式踢法很不适应,冠之以“粗野”,但现在回过头来看,新西兰人其实还算是文明的。

          裁判是真正控制局面的人,这场比赛犯规虽多,但并没有出现大的中断,说明场上双方基本认可了裁判的判罚,当然对我们局外人来讲,这个英国警长还是太仁慈了一点。

          话再说回来,这种踢法,勇则勇矣,确实谈不上美,大概是回到了早期足球原生状态(那么久远的足球,我也没看过,只是猜测哈)。可是,人家要的是金杯,哪里能理会我们球迷的渴望呢?

          个人浅见,供加东、Moudy二兄参考。

          • 家园 有点不同意见

            当年中国队不敌新西兰,也是对对方的压迫式踢法很不适应,冠之以“粗野”,但现在回过头来看,新西兰人其实还算是文明的。

            这种东西纵向比较没有意义,当年中国队的对手多了,为什么没有说别的队粗野?

            • 家园 友谊第一比赛第二

              国门初开,我们所有的体育项目,都还处在“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认识阶段,对竞技的残酷性体会不够。而对外交流不足,也使得中国队对英式踢法极不适应。

              用河里某位兄弟的话说,胜利者是不需要解释的,但中国队不是输了吗?输了当然要找原因,粗野是最直观的一个了,而且有铁证,他们把俺们最好的球员废了--当年有媒体直接就说,是对手故意踢伤了容志行。

              这种解释后来发生在客场对科威特队身上,就是裁判帮了他们。

              如果较真的话,这样的纵向比较当然没什么意义,比赛仅仅是90分钟内有效,结束之后,说什么都是多余的。呵呵。

              • 家园 “胜利者不需要解释”只适用于战争

                集体竞技项目虽然被称为模拟战争,但毕竟不是战争。现在所有的体育比赛,“取悦观众”的重要性至少不比“为国争光”低。足球观众想看的不是全武行,否则可以去看自由搏击。

                这次的世界杯应该是近来最难看的,我认识的很多人都不怎么看这些比赛,看几眼或者看个进球集锦就罢了。他们是球迷,但只爱看精彩的比赛。

      • 家园 只好抢板凳了.
      • 家园 抢最后一沙发
    • 家园 【原创】2010世界杯笔记之25--足球是平的

      时光倒退30年,欧洲和南美,两大足球流派的传统分野就是秃子头上的虱子,清晰可辨,即使是刚刚开始看球的球迷,也能轻易地做出正确判断。然而今天,就算是所谓资深球迷,可能也会觉得用球衣颜色来区分更有把握。

      足球也是平的。

      全球化在足球领域的体现,就是实力的接近和风格的趋同,后者实际上是南美向欧洲学习并靠拢的过程。随着越来越多的南美球员登陆欧洲,他们在欧风熏陶下形成的习惯性踢法,不可避免地给自己的国家队带去潜移默化的影响。而南美教练对于整体战术的日益推崇,则从另一个角度推动了南美足球的转变。

      库蒂诺、梅诺蒂、比拉尔多、拉扎罗尼……或成功或失败的一代代名帅,总会给自己的国家留下有益的遗产。无论是巴西,还是阿根廷,他们在过去32年中总共4次捧杯,都是整体的胜利,马拉多纳或者罗纳尔多,不过是药引子,化学反应的促进剂而已,夺冠的真正基石都在后防。南美巨人不约而同地采取了同样的方式,只能说,他们或主动或被动地尊重了足球本身的规律,这与功利或理想无关,与漂亮或丑陋无关,只是大趋势。

      丹麦人和希腊人在欧洲杯上的成就从另一个侧面证明了,一支缺少球星的二流球队,通过严密的战术组织和完美的整体发挥,再加上一点点运气,一样可以达到传统强队的高度,而整体组织、战术磨合和球感、意识不同,并不需要太多的天分,完全可以通过训练得到提升。这意味着天分和创造性的踢法在现代足球中并不是必须的。

      于是我们看到,现在最流行的踢法是,严密控制己方半场,通过中场绞杀破坏对手的进攻,而一旦阻截成功之后,立刻投入反击,以3-4个人的简洁配合,趁对手攻防转换中暂时的慌乱牟取暴利----昨天乌拉圭卡瓦尼扳平的一球,就是这种思路最近的一次实践。而一旦对手布好了防守队形,大部分球队的阵地进攻,都透着右倾逃跑主义的花花肠子。看似有边有中有长有短,热闹无比,但实际上却是随时准备撤退,能捞一笔固然算是捡到了宝贝,碰壁也无所谓,最重要的是不能给对手反击的机会。

      用孙子兵法来解释就是“先为不可胜,而待敌之可胜”。足球就此成为流水作业的现代工厂。当巴西荷兰这样的足球大佬也开始成为这种踢法的信徒时,我们知道,这一趋势已经无可逆转。

      此时此刻,追求控制球的踢法就像恐龙一样古老,在某个时候,我们会听到在某个遥远的湖面下,有着未知的庞然大物,也许是侏罗纪的遗存。西班牙?仅仅10年前,他们还不是今天这个样子,他们能够成为足球世界中的“最后一朵玫瑰”,只是因为他们拥有哈维和正在巅峰期的巴萨帮。

      关键词(Tags): #世界杯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 1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