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切·格瓦拉与毛泽东的道路 -- 毕尔优科夫

共:💬72 🌺1284 🌵1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 家园 换句话说这也是单纯

            的理想主义者很容易犯的错误,他们认为自己是正确的(革命的),别人就自然(或应该)跟随一起革命,谁不跟随,谁就是错误(反革命)的,就是敌人。这样的革命者首先把自己当成了先知和英雄,失败是必然的,成功是偶然的(甚至是不可能的)。

      • 家园 质疑得有道理啊

        不过是与作者在一些细节上有不同而已。

        作者谈切学习毛,是从其坚持武装斗争的角度说的,实际上是否学了不得而知。楼上的是从毛成功的其他方面说的。

        切之所以失败,确实是与此有关的。从切的方面来说,他的情况类似于托洛茨基,基本主张是不断革命,扩大革命。所以才会放着古巴好好的部长不当,跑到故乡附近去打游击。

        • 家园 切就一愤青,哪有不平哪有我,和托洛茨基的不断革命路线不同

          不断革命论是说当无产阶级革命先在落后国家成功后,要全力帮助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无产阶级夺权,最后在这些建立在先进生产力基础上国家的带领下解放全人类,否则那些先建立的无产阶级专政国家也不可能长久坚持下去,早晚会蜕变成由工人阶级领导层发展出的权贵专权的国家。相当有预见性的理论。

          切其实就是盲动主义,行动全凭热情,没啥成熟计划,更谈不上什么理论。所在推崇他的也都是些有热情,不管现实的理想主义左派。

    • 家园 我想起富士康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当柴足够干的时候,缺的只是火星。不过富士康可能还不算特别干的柴火。

      PS:说到耐活的植物。我们家乡有野月季,开的花跟牡丹和玫瑰似的,还有香味,除了有点小,特别好看,从4月一直开到十二月下雪。不需要照顾,不需要人管,超好养活,而且还能长成树。

    • 家园 来握个手 楼主

      送花成功,可取消。有效送花赞扬。恭喜:你意外获得 16 铢钱。

      参数变化,作者,声望:1;铢钱:0。你,乐善:1;铢钱:15。本帖花:1

    • 家园 挑个笔误

      要注意,古巴和中国是不同的。古巴的哈瓦那一个城市就将近占了中国人口的20%

      笔误

    • 家园 低贱的平民终究会推翻精英们的统治!
    • 家园 阶级矛盾还是民族矛盾

      楼主写得太好了!TG过去的成功与其说是因为马列主义,不如说是因为爱国主义(不太愿意原民族主义这个词,被搞臭了)。而现在的国际国内形势表明,中迷的民族矛盾其实大于左右的阶级矛盾,TG要想挽回民心,必须彻底扭转改革私有化、开放卖国化的道路,重回强国富民的爱国主义道路。

    • 家园 切的心和毛主席是相通的

      切的心和毛主席是相通的

      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如果不在思想领域展开斗争,如果不去改造每个人的思想,塑造社会主义新人,那么社会主义面临着随时被颠覆的可能。

    • 家园 周恩来说格瓦拉存在盲动主义的问题

      外链出处

      (节选自 周恩来《在外事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1971年5月31日,标题为中国文革研究网自拟 )

        

        

        现在日本学生的思潮还是复杂的,有托派思想,有格瓦拉派的“游击焦点”或“游击中心”的思想。

        

        所谓格瓦拉的“游击中心”,就是跑到那里放一把火就走。就象我们的盲动主义似的,脱离群众,没有党的领导。这种思想,在世界上相当一部分群众中有影响,我们过去没有注意。这一年各方面来的人多一点,谈一谈,才发现了。格瓦拉跟卡斯特罗在某些问题上有点不同意见,但基本上他们是一致的。古巴的武装斗争成功是带有偶然性的。当然有群众,没有群众,他也不能成功。由于当时反动独裁统治很厉害,群众非常反对,而且美帝没有意料到那个地方会被武装的小队伍夺取政权,所以,是个偶然性的胜利。他们不是依靠长期坚持武装斗争,建立农村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来逐步取得胜利的。那个地方小,不可能时间搞得那么长,美国在那里还有关塔那摩军事基地。但是,自从这个偶然性胜利以后,他们又想在拉丁美洲到处用这种方式推翻亲美政权。格瓦拉就跑到国外去搞这一套。首先跑到非洲的大刚果,过去叫做刚果(利奥波德维尔),现在叫刚果(金萨沙)。那个地方有武装斗争。在卢蒙巴牺牲以后,基赞加又不行,剩下的一些游击队,有的在北部,有的在东部。东部靠近坦桑尼亚那里有一个指挥的人,到过中国,见过毛主席,名字叫米都迪迪,是很坚强的一个人,一直在东部搞游击战争。结果格瓦拉跑进去了,经过坦桑尼亚,搞了一百多个人都是正规化的。跟他的日记上与的差不多,到一个地方,过的还是西方生活,吃牛奶,吃罐头。人家是农业国,不是吃罐头的,所以吃完了就成问题了。《格瓦拉日记》我们国内有没有翻成中文?

        

        (耿飚:有,印了一些),很值得大家看一看。你们做外事工作的,当人家给你扯起格瓦拉的“游击中心”时,你不懂得不好,看一看那本书就懂得了。那上面有卡斯特罗的序言。格瓦拉在刚果(金)东部的时候,带了一百多人,他不是帮助人家打游击。而是把游击队集中起来,对抗刚果的雇佣军,打阵地战。雇佣军有美帝、比利时等几个帝国主义国家的支持。本来刚果的游击打了两年多,很有成绩。格瓦拉一去,就把人家的军队集中起来,脱离群众,打阵地战。他曾通过我们驻坦桑使馆,送了一封信给我,上头有格瓦拉的签名,我不大清楚,格瓦拉怎么从坦桑尼亚到了刚果。他在信中,提出要什么东西。很奇怪,要一个很大的广播电台,要使整个非洲,连美洲都可以听到。游击战争怎么能用这样大的电台?想法不对头,我没理他。后来,我们驻坦桑尼亚使馆证明,他们从那里撤退了。怎么撤的呢?因为阵地守不住了,要分散,背靠着湖,米都迪迪想从湖里绕路撤走,结果落水淹死了,牺牲了很好的一个游击英雄。而格瓦拉坐船回到了坦桑尼亚,走掉了,给人家惹了一场祸,使人家遭到了失败。格瓦拉离开刚果,回到古巴,后又转到玻利维亚山地,从阿根廷那边带来了一批古巴人、阿根廷人,也有一些玻利维亚人。完全是搞盲动主义,不找群众,甚至把群众抓起来做俘虏,怕人家走漏消息。武器没地方存,存在山洞里。这样怎么能发动游击战争?

        

        虽然格瓦拉会西班牙文,到处可以用,但毕竟在本地没有群众基础。他每天都有日记,写得一清二楚,就是采取大烧、大杀,脱离群众最后被俘,反动派把他杀了,因此,全世界都闻名了。后来,卡斯特罗得到他留下的日记,还给他写了一个序言。“游击中心”,外国字叫“游击焦点”,主张到处点火。我们说“星星之火”是可以燎原的,但必须那个地方有了燎原之势,才能燎原。他们认为不管有无条件,只要放一把火就可以烧起来,这完全是冒险主义和拼命主义。其结果是游击队员一个个牺牲了,最后他自己被杀。我国革命过去有盲动主义血的教训,有战争的失败经验教育我们。拉丁美洲人民没有这个经验,他们觉得格瓦拉是个英雄。我见到智利的一位朋友,他跟我说,他没想到在他儿子的房子里挂了两个像,一个是毛主席的像,一个是格瓦拉的像,进去一看,使他大吃一惊,后来他发现,智利农村这样的情况很多。现在我们知道,不止拉丁美洲,甚至非洲、日本都有这种情况,不但挂毛主席的像,也挂格瓦拉的像。青年就是崇拜英雄嘛。知识分子开始辨别不清,尤其在初期找出路的时候,各种想法都有。我们搞了二十二年的武装斗争,艰苦奋斗,经过万里长征才取得了胜利。他们想点把火就一举成功。所以,他们就看不到格瓦拉失败的教训,而觉得他是一个“英雄”。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