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拍戏的“哲学” -- 秋原

共:💬66 🌺913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 家园 仙剑1我一集也看不下去,仙剑3就很好看,

      看得我恋恋不舍。。。

      您的乐善没有一点改变。

    • 家园 仙剑1的编剧好烂

      赵灵儿的演技也烂,难怪北影毕业了还要去北美继续进修。刘的名气是不是用钱堆出来的?

      中国电视剧的编剧都烂,其实还是因为电视台是垄断,缺少竞争。

      节奏又慢,是不是比较适合中国这个刚刚实现工业化的国情?

      看到别的贴子在讨论歌坛向泡菜国和米国学习靠拢,这个编剧水平是不是还要等十年?

      宁财神的行止法师起居,看着也象是剧本段子似的

    • 家园 为什么收入和付出不成正比

      一个国内一线影视明星的单片片酬可以达到10万元一集以上的水平,而剧本往往几千元一集

      可以从几个方面考虑:

      1.没有小说作者的情节设计、描写、感情表达,何来整部电视剧?某个明星耍大腕,戏还是一样演。偏偏后者要贵一百倍,就因为明星能吸引眼球?

      2.小说创作,需要长期的智慧积累,而明星只是演一个角色,脸蛋需要化妆师、灯光师,身材需要营养师、服装师,演的效果需要导演、制片,跟小说家比起来,演员除了一些演技,还有什么地方要用大脑!为什么他们拿得比谁都多得多?

      对徐静蕾不熟,前几年听说她不当演员写博客,做智慧性女性,成为不少事业有成的男士倾慕的对象,我信以为真。听说她翻拍拉拉升职记并当导演!让我佩服不已,好不容易等到电影出来,大跌眼镜!这么经典的职场小说,居然被拍成爱情戏,还是很幼稚的那种,真难想象原作者看完会是什么感受。

      • 家园 可能是商业环境造成的

        你看热播美剧,甚至是真人秀,开头往往有“created by”谁谁谁,那就是编剧有时兼制片人。他/她自己有创作班子,写台词什么的,但是故事的线是他定的,包括主要人物的进出。和国内的区别要从这个商业过程的两头来分析。在创作这一头,知识产权官司比较好打,所以秋老师说的“偷”“抄”“攒”都比较困难。所以抬高了编剧的身价。另一头就是融资这一块,国内大概市场摩擦力比较大,搞来钱不容易,所以融资这方面话语权放大。而米国这边,融资程序比较成熟,所以门槛降下来了,只要东西好,不愁搞不来钱。最后,米国这本的合同对编剧来讲是收益分配合同,人家投钱,你按照行业惯例初始提成多少,重播提成多少,简单也比较公平。

        • 家园 国内影视方面融资的确是非常艰难的~

          这几年电影市场火了,关注的社会声音多起来.不过现在的趋势也是看中商业娱乐片,而不看中文艺片,毕竟后者的市场回报没有前者那么明朗

          现在我身边经常能有一些号称想扎到影视圈里试试水的各路神人,基本都是只关注商业娱乐片,全是唯明星论,号称只要能找到大牌来担任主角,对方要多少片酬都可以商量.

          反观文艺片,我前年就开始酝酿的一个小成本,本来就不到500万,现在为了能争取到投资,已经从胶片改数字,而且其他方面也要再压缩,预估已经咬呀降低到300万,直到今年四月下旬才算搞定~

          如今办点事难呀~

          • 家园 其实这个都一样。

            米国这边投资电影的基金什么的,都是投一个组合(portfolio),大概十几个电影。拍板的时候什么情节都没定呢,更甭提具体的演员等等。但是几个事情要敲定,包括是什么类型片(比如恐怖片稳赚),男女主角的等级档次(是不是汤告鲁斯不一定,但得是这个重量级的),还有什么就不太清楚了。但是这个分析模式很准的,能够保障合理风险下的适当收益。然后这个投资组合就被敲碎成几百上千份,混上别的投资,调成各个养老基金所需的风险回报组合,接着就入了老百姓的退休账户了。所以老百姓的退休金账户后面,如果深挖的话,什么都有,有房子有地,有南美的咖啡豆,有名模的腿,还有汤告鲁斯的电影,还有姚明的工资(这个有点意思,一般俱乐部一签就是几年的合同,几千万美刀什么的,但有很多条款,如打够多少场,受伤怎么办,等等。然后金融机构就找上门来,说姚明呀,这有风险呀,不如这样,我现在就给你今后三年合同金额的90%,现钱哟,然后你就没事了,只管打球,你的工资就归我们了)。

      • 家园 这个就是商业啊

        剧本换个人写,票房会改变多少?不用明星改用新人,票房会改变多少?这么一算,就知道谁该赚多少了。

        • 家园 我说的是小说,原作者

          小说往往有他自己独特、出彩的地方,不少都是小说先红,才改编成电影电视的。

      • 家园 这就是现实。能写小说的人太多了,明星太少

        尤其是成名的明星太少。

        • 家园 365行,能有多少人选作家?

          作家、画家、音乐家,能多过清洁工、教师、工程师?

          就算作家多,能出好作品的能有几个?难得出个好作品,拍电影的就这样端走牌子,当大白菜买,还改得一塌糊涂?

          明星是少,少得过人儿美国总统么,怎没见人家出个场就拿走一千万呢。

          • 家园 这就是行情,这就是大势。又能怎么办?
            • 家园 我好奇是,为什么大势如此

              其实这是小说原作者和编剧、导演的搏弈,金庸的小说就没人敢随便改,而一般情况下小说的原作者跟卖孩子一样,没权过问自己的东西是不是被改得面目全非,会不会是有三个原因:

              1. 大多数电视剧比较肥皂,情节老套,没什么出彩的地方,很可能就是秋原提到的

              客户要青春剧,编剧A从剧本库里找个与青春剧近似的架子,编剧B塞肉,编剧C裹皮,编剧D上妆……经典的标准化、模块化生产。

              这样的电视剧,好的小说的精华也许随着这些大规模、标准化的加工慢慢流失了。

              2.原作不了解这样的情况,糊里糊涂就签了买儿契。比如说,

              当您和圈里人打交道的时候,对方肯定会表示出对您作品的赞赏,也会拍着胸脯表示一定要把您的小说拍好拍精彩云云。

              3. 中国传统的从众、随大流,只要不是金庸、琼瑶这样的大牛,圈里人大可以满不在乎地说“绝大多数的改编合同都是这么写的”,“行业里都是这么做的”,于是,势单力薄的原作者可能就只能无奈地签了字。

              当然,也不排除有确实根据市场需要来改编小说,毕竟纯文字的小说对读者阅读能力要求比较高,而电影电视剧要通俗得多。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