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授权转载阿耐的小说片段---解放(三十一) -- nightcat

共:💬80 🌺135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 家园 把N个人的故事凑在一起就木发查证了

            就象人间正道电视句样的。其实哪些人物的事迹都非常真实,可是你却说八出来他们是谁。主角,既象陈根(黄铺的经历),又象毛委员(被女匪拿了做头,收编农民武装),还有点贺龙的影子(南昌起义)。那个教官也是融合了五嚎,秋白和曹渊的事迹。

          • 家园 向阿耐致敬。只要是史实,就应该让它流传下去

            这才是对后人的负责态度。

    • 家园 【原创】授权转载阿耐的小说片段---解放(三十四)

      授权转载阿耐的小说片段---解放(三十四)

      宝瑞家老二得知有中国人民银行招考职员这种好事,不顾启元在场,当场对着宝瑞忏悔当年不肯入学读书,要不然,若是从抗战胜利那时候开始读,现在起码也上初中了,或许能考入银行做职员也说不定。做职员与做工人,那实在是太不一样了,走出门开眼界后才知道,当年一心只想种地不要读书的想法有多错误。不过老二不敢多提,只敢在宝瑞背后埋怨大哥当初怎么不拿拳头把他打进小学读书。

      启元按时去告示说的地址考试。考的内容很多,有没有做过会计,会不会打算盘,能不能写一手好字一笔好文章,都是应考的项目。即使是会计一项,启元也显得与众不同,他生性好奇,当年在大上海花花绿绿的世界里呆着,一个人将炒股票炒黄金以及汇兑等门道都摸得门儿清,考官一提问,许多人哑了,他就能说出个子丑寅卯,即使他过去从未在民国时期的银行做过。考官唯独没问的是他的家庭出身。一天考下来,启元与其他十几个在旧社会银行做过事的人一起被通知三天后再来听分派。

      但宝瑞不认为事情会那么容易混过去,或许一试之后还是二试三试,宝瑞让启元侥幸不得。启元也觉得事情怎可能那么简单,又因为一试顺利通过,他更忐忑地担心进入银行工作的愿望落空。

      可事情有时候简单起来会真的变得顺利得不可思议。三天后启元早早赶去问消息,那里的人亲切而大力地与他握手,以“宋启元同志”热情称呼他,祝贺他成为新成立的人民银行的一员。启元虽然帮革命做了不少事,而且也接触不少革命同志,可被称作“宋启元同志”,还是开天辟地第一遭,那是一种身份认可。他一边激动,一边担心,难道银行这种重要的单位不需要审查下属职员的来龙去脉吗。

      负责招考的同志告诉启元等这批新招录的职员,目前人民银行的首要任务是迅速在全国设点,以最快速度投入工作,将国民党时期被破坏殆尽的金融秩序重建起来,压制目前乱套的物价,以及筹措即将到来的金融新工作。由于时间紧,任务重,市行决定先录用先工作,一边工作一边详细办理入职手续,希望诸位同志理解。启元心里顿时轻松,不管怎样,先工作了再说。

      招考的同志果然速战速决,当场宣读各位新职员入职岗位。启元一听他被分到的县支行居然正是秦向东辖下,他一个头两个大了。别人或许不知道他的底细,能让他蒙混过关,秦向东眼里可不揉沙子,秦向东而今严厉得很,公事公办得很,他在家早有领教。可是,启元不敢反对市行的决定,他想不出合适的反对理由,是实在不善于撒谎。当晚,启元只能背起行李,告别宝瑞,乘夜航船报道去了。

      当地民风淳朴,启元上岸打听县政府在那儿,便有人大清早扔下手头的事情,一直陪启元到县政府门口。启元要去报到的组织部就在县政府里面,可那县政府的大门犹如孙猴子用金箍棒画出来的圈,他一想到秦向东就在里面呆着,两只脚就动弹不得。进去,撞见秦向东,就意味着希望落空。

      但说曹操曹操就到,有个人在后面一声惊呼,“启元,你来这儿做什么?”启元回头一看,眉眼都差点儿耷拉下来了,不是秦向东是谁。秦向东手里捏着两只大饼,刚从外面边吃边回呢。启元期期艾艾地如实回答:“我……我考取人民银行的职位,前来报道。”他横下心来,要死就速死,他还是别在秦向东面前抖花招了。

      “哦,很好,很好,比你教书合适。还没开始上班,你跟我来,到我办公室洗把脸,喝口水,休整一下。”秦向东说话的当儿,就伸手很自然地接下启元的包袱,拉启元进门。秦向东的办公室依然如故,一间房子里,前半截是办公桌,后半截放一张小床。秦向东大约每天睁开眼睛工作,闭上眼睛睡觉,整一个工作机器。眼下又是打水又是倒茶的秦向东让启元想到久违了的东升兄。

      于是启元胆子一大,鼓起勇气道:“东升兄,我是偷偷溜出来的。请你告诉我,我爹爹会怎么样。”

      秦向东往门外看看,轻轻掩上门,关上气窗。“我有纪律,不能跟你说太多。但我刚得知,你父亲非常顽固,不肯配合新成立的土改工作队的工作。为什么要这样?你应了解,你们家的地加起来是全县第一,目标很大。”

      “没那么多,除非是加上岛上的芦苇塘……啊,难道……”启元说不出话来,当年正因为被伪政府的苛捐杂税压得喘不过起来,他才背着锄头亲自上岛将芦苇塘开发出来,变成棉花田。他想不到,他过去的行为而今会成为爹爹的负累。天下若是有后悔药,他一定会与宝瑞家老二分吃。“会……枪打出头鸟?可是我爹爹身体不好,从去年开始一直病到现在了,他想配合也配合不了。”

      “那边具体工作的开展,我不便过问,我不在其位不谋其事。你既然出来了,很好,以后你就安心做事,不要多想,不要多说,也……暂时不要回家。我言尽于此。”

      启元也只好打住,但心里隐隐觉得爹爹那儿情况肯定非常不妙。不知道卢少华限令他三天之内出逃之后,那边开始怎样的行动了。不知道,土改工作队有什么工作需要爹爹配合。按说,爹爹虽然奉行“三不”,但对历来的政府一向应付得不错的,怎么会忽然不配合了呢。

      等上班时间一到,秦向东亲自陪启元去组织部门报到。但出门前,秦向东忽然想到一件事,嘱咐启元,以后填任何表格,在家庭成份那一栏,记得填“职员”俩字。启元看到秦向东与负责同志耳语了几句,然后拍拍他的肩膀,像个过去的大哥哥东升兄似的说几句好好工作,就回去工作了。启元受到非常热情的接待,果然有表格要填,他毫不犹豫地在成份栏里写下“职员”。启元顺利获得银行的工作,成为新成立的中国人民银行的一名职员,在秦向东的领导下,快马加鞭地开展工作。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原创】授权转载阿耐的小说片段---解放(三十三)

      授权转载阿耐的小说片段---解放(三十三)

      启元从上思房出来,骑车往家里走。经过区办公室,见卢少华的办公室还亮着煤油灯,一眼看过去卢少华正趴在桌上写什么。他就折过去对着洞开的窗户打声招呼,问有没有需要写的东西。卢少华挥舞着蒲扇笑道:“小宋先生现在是中学的大忙人,我可不大敢麻烦你了,免得耽误那些孩子们。”

      启元笑道:“不碍事,卢区长有事尽管喊我。”他不是个善于攀谈的,说完就道声“再见,你忙”,转身走了。这是启元的一贯风格,不像有些人有了与长官说话的机会,就抓住不放。因此卢区长也见怪不怪,挥挥扇子道别。但卢区长看着启元走向黑暗的身影,忽然又想到什么,连忙跳起来冲窗口大喊一声:“小宋先生,请回,有事,请回。”

      启元不知就里,回身走进卢区长办公室。不等启元坐下,卢区长看着启元道:“小宋先生看上去比我年轻不少,要不是看了商调表,我还以为你比我年轻呢。”

      “呵呵,原来还是我虚长几年啊。可能我生活比较安逸,与卢区长为革命吃那么多苦不同。我今天写什么?”

      卢区长凝视启元良久,才问:“你刚才进来时候,外面还有工作人员吗?”

      “没了。”启元心里不禁毛骨悚然的,感觉卢区长今天有点怪。

      “其实你小宋先生也是从小吃苦的,我有个大哥也是从小送到上海做学徒,吃足苦头,后来想把我也送去,我逃走了。”

      启元不便否定容斋先生对外说的话,只得笑道:“还好,我吃的苦头算少,洋行很快让我满师了,还让我做会计,虽然工作忙了点儿,每天记账对账做得眼睛出血,可真的还好,不信你问秦专员,他知道的。”

      “秦专员当然知道的,我问过他。你啊,真是天性纯良,还记得以前我问你讨辣椒吃吗?你们一家三口都是好人,只有你们家不仅不赶我,还拿笑脸对我,最后又送我一根黄瓜,我却到现在才明白你当初为什么住在学校宿舍。你这人怎么什么都不计较。”

      启元不好意思地笑,“哭哭啼啼是一辈子,嘻嘻哈哈也是一辈子。”

      卢区长双手支在桌上,形似蛤蟆,双眼盯着启元,似有极大顾虑,看的启元心里再次发毛。终于,卢区长长出一口气,掏出钥匙,打开抽屉,抽出一份文件,放到启元面前。却又抬手压在文件上,盯着启元道:“小宋先生,你得向我发誓,这份文件是绝密文件,你在这儿看,看完决不可转述给任何人,包括小宋师母和宋校长,都不行。你发誓。如有违背,我枪毙你,不是开玩笑。”

      启元受惊,忙摆手道:“要不我还是不看吧……这么重要,我……但我肯定不会说出去,你既然这么说了,不行你枪毙我。”

      卢区长叹一声气,将手移开,“看吧,千万不要说出去,要不然你我都死。你慢慢看,我到门外转转。”

      卢区长出去就将门带上,房间里顿时更加闷热起来。启元不知什么文件如此重要,以往卢区长请他帮忙写稿子,也是常给他看或者说文件的,为什么这回的情形特别严重。他心里又是好奇,又是忐忑,小心翻开页面,第一页,写着《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署名:毛泽东。启元吃了一惊,原来是最高上级的文件,他额头开始出汗,心底不禁有点儿兴奋,迫不及待地翻开第二页,逐字逐句看下去。几乎是文件的一开始,他就胆战心惊,越往下看,他额头的汗珠越密,双手、双腿,也禁不住地颤抖起来,终于有一颗汗珠“啪”地落在纸面上,吓得他浑身一抖,仿佛犯了什么天条似的,连忙伸手往脸上胡乱抹几把,继续往下看。他不敢看那一条条的打击方法,可又无法不看,字迹在他眼前模糊了,又干净了,满篇的字似能跳舞。他不知道是怎么看完全文的,看完了也不知道发了多少时间的呆,只看见卢区长也不知什么时候站在他面前,他梦游似的站起来,却一个趔趄又摔回凳子,滚坐到地上。

      卢区长严肃地看看启元,将文件收回去,细细翻看一遍,才又装进抽屉,锁住。他也不急,等启元缓缓从桌下爬出来,浑身狼狈地站在他对面,才轻而有力地道:“我限你三天内搬走,离开本县,以后不许回来。我只能保你一家四口,明确一下,就是你们夫妇,和两个女儿。这是介绍信。离开这间屋子后,你一句话都不许提起,对谁都不许说,这是原则问题,掉脑袋的问题,明白了吗?回答我。”

      启元哽咽起来,只会点头,不能出声。憋了半天,又是拿手抹去一脸的汗水泪水,才憋出两个字:“可是……”

      “没有可是。你不要有任何侥幸。你即使不为你自己想,也得为你两个女儿着想。你没有选择,有条路给你走对你是万幸,没有可是了。”

      启元泣不成声,只能伸手沾水,用颤抖的手指在桌面写下:可是爹爹真的不是坏人!

      卢区长无语,转过身去,让启元自己哭,哭痛快。一直耐心等到哭声减小,才问一句:“你打算听我的,还是自行其是?”

      启元重重摇头,可最终还是在桌面写下:前者。

      “我的一条命揣你手里了,你若想弄死全部的人,就请开口。回吧。”

      启元拼命摇头,临走,深深鞠一个躬,才嚎啕而走。一路也不知跌了多少跤,总算鼻青脸肿地回到家里,又是痴痴地只会流泪不会说话,坐在地上使劲发呆,把忆莲吓得魂飞魄散。

      尽管忆莲出尽百宝,试图问出原委,启元却想着卢少华的嘱咐,打死他都不敢说。可他又克制不住地抱头流泪,吓得忆莲终于忍不住,打算去上思房搬救兵,启元忙起身拦在门口,不让忆莲出去。

      收干眼泪,继之以茫然。忆莲却从启元口袋里搜出一张纸,打开一看,是一封介绍信,村里盖的章,介绍启元一个人可以走出本县寻找工作。虽然打仗已经结束,但介绍信这个东西似乎有永久保留下去的意思了,而且介绍信比较难得,绝非寻常人想要就可以要到。这下忆莲起疑了,抓着启元手臂问介绍信是怎么回事。启元也不知卢少华是什么时候将介绍信放到他口袋里的,他对着忆莲手中的介绍信左看看右看看,脑袋里终于有点儿混沌初开,但心里不明白了,为什么卢少华说保他一家四口,跑路介绍信上却只写他一个人的名字。这才抬头,见忆莲哭得满脸泪水,他一时不记得自己是怎么回家,回家后又做了些什么。又是恍惚了会儿,掏出笔找张纸写给忆莲看:我犯事了,卢区长让我立刻跑。他当然不敢跟忆莲说,除了卢少华的嘱咐,他也清楚忆莲是个没主意的人。

      忆莲的第一反应就是找老爷说说,启元摇头。他骗得了忆莲,可骗不了爹爹。他要不要与爹爹告别,告别的话又该说什么。而且,还有短短两天,他该如何安置忆莲与团团、脉脉。忆莲又问他犯的是什么事,启元脑袋乱哄哄的,只能再写下一行字:卢区长不让说。忆莲果然不敢问了,她与启元一样,都是不多事的本份人,只会干着急。启元想了想,想到刚才看的那篇文件的内容,就将写了字的纸卷起来,凑到油灯边烧了。忆莲更是吓得脸色煞白,如此小心,这得犯多大的事啊。

      夫妻俩战战兢兢地度过一夜,反正睡不着,忆莲开始给启元收拾行李。不仅是忆莲,连启元都不知道他得出逃多久,还能不能回家,不知道这个行李得如何收拾,但起码明白,行李收拾大了,太显眼,肯定不是好事。两人一夜惶恐。

      第二天,启元去县中办辞职,本以为得费一番口舌,不料卢少华已有吩咐,启元索性一路沉默到底,唯恐祸从口出。但他感觉得到别人异样的目光烤得他背脊火烫,他不敢回头看,办完手续就赶紧走人。回到家里,忆莲还在上班,团团也在上学,脉脉则是托放在别人家里,外面是骄阳似火,启元缩在门背后瑟瑟发抖。他必须去上思房说一声。若不说,他岂不是坐看爹爹受苦受难?可是他又不能出卖卢少华,他不能言而无信,害了卢少华。他该怎么办?

      他真的能放下这么一大堆亲人,独自逃跑吗?于心何安,于心何忍。过往受过的教育,包括封建的,民主的,古代的,现代的,全都教育他不能做一个临阵脱逃、自私自利的人。

      想到启仁与瑶华的来信打击得爹爹一病不起,可想而知,他的逃离将雪上加霜。想到当年沪松战役之后,他千辛万苦地回到家里,爹爹那一脸的激动,爹爹说以后一家子不要再分开……他怎么走得了。

      可是,启元一想到那篇文件的内容,就把一切的一切全抛到脑后。他害怕,害怕得要死。

      他真不敢去面对爹爹。可一想到爹爹身体虚弱,他又不知一逃得多少年,不知回来还见不见得到爹爹……他又必须见爹爹一面!

      启元硬着头皮去上思房。太太一看见他来,就让他搬一块石凳,启元不理,直奔晴翠楼找爹爹。在爹爹亲手建的玻璃屋顶的玻璃屋里,他找到爹爹。此时太阳已经挂在西方,朝南的玻璃屋顶透着白亮的光,坐在屋子的每个角落,抬头都能看见湛蓝的天。屋里有点儿燠热,不过瘦弱的宋老爷坐在软藤摇椅上,清凉无汗,一个人静悄悄地在看承文让启元学习的书。启元轻手轻脚进去,亲眼看见神情清冷的爹爹,内心又开始动摇。

      宋老爷却已看见在门口彷徨的大儿子,只是他身在亮处,看不真切,就问道:“不是上课时间吗,你怎么出来?孩子们怎么办?”

      “我……”启元又想解释不上课的原因,又想先说出现在此处的原因,又想到这两件事的前因后果是如此的一言难尽,忽然就哽住了,不知千言万语从何说起,只闷头向前,猛然跪在爹爹面前,圆满地磕了三个头。磕完,启元两手支地,哽咽不敢抬头。一室安静,只有启元喉咙间冒出的啜泣声音。

      过了很久,宋老爷扶拐杖起身,走到启元身边,一只手按在启元头顶。上思房规矩不多,像这种跪拜,早不知多少年之前已经被宋老爷视作封建糟粕而废弃。启元忽然“违规”做那么一出,宋老爷一脸的吃惊。“发生什么大事了?”

      启元根本没脸说,到了爹爹面前更发觉这种临阵脱逃的话是如此难以启齿。而宋老爷终于领悟到了,他收回手,两臂一起支撑在拐杖上,似乎站立不稳,启元能看见爹爹裤腿的轻颤。过了会儿,宋老爷平静地道:“启元,爹爹送你几句话:百战百胜,不如一忍,万言万当,不如一默。你走吧,一路谨慎小心,君子小人都不可得罪。我知道了。”

      “爹爹,千万保重。”启元忍不住又重重磕了一个头,起身慢慢退出。他自始至终不敢看爹爹一眼,他心中愧疚难当,无法面对爹爹的眼睛。走到外面,正好遇到站在楼梯转角听壁角的小妹,他什么都没说,直接走了。走到激烈的阳光下,启元恨不得化生为虚无,那么就可以什么都不用承担,什么都不用承受,像云一样自在。可他是个人,而且是个男人,更是上思房的长子。他只能低头逃也似地在惊讶的太太面前蹿过,冲出上思房沉重的大门。

      但在出村的路上,启元却撞见刚刚回家的启德。有两个挑夫替启德挑着好几箱子行李,启德身后还跟着好几个人,显然是妻子儿女。一看就是气质与众不同,城里人的样子,头顶各自戴着花色不一的金丝草帽。启元没心思管别人家的事,试图侧身走过,却被两个挑夫认出,大声喊小宋先生。启元只得与启德相认,奇怪启德怎么会回来。

      启德将启元拉到一边,神秘地微笑道:“这儿呢,是生我养我的故土,身边的人一半姓宋,不姓宋的也几乎与宋家藕断丝连,几代之前是同一个祖宗。万一有个什么事,大家难道会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吗?我心底实在觉得还是回家放心可靠。启元兄你……”

      启元觉得有理,他有话想与见过世面的启德探讨,但犹豫了一下,决定从此开始听爹爹的,沉默。他看得出启德看着他可能红肿的眼皮在想什么,他只是匆匆地道:“欢迎启德兄锦衣还乡。对不住,实在实在对不住,我有点急事要走。”

      启元听到启德喉咙里发出一个古怪的声音,他不顾了,只一味逃走。回到家里,一会儿亲亲团团,一会儿亲亲脉脉,难分难舍。他又收拾一夜,将所有的东西都压缩在一只小皮箱里,思来想去,只敢带上一套《镜花缘》。第二天,启元去河里挑来好几担水,将所有水缸倒满。晚上,他与家人依依惜别,但不敢说话,拎起皮箱坐上夜航船,先奔市区。

      大清早抵埠,启元摸去宝瑞的宿舍。他都不知道下一步该往哪儿,决定先在宝瑞宿舍歇个脚。在市区的主要道路上,他看到很醒目的一张告示,告示红底黑字,写着全市招考中国人民银行会计。启元心中一动,连忙摸出纸笔,将告示抄下来,才继续去宝瑞宿舍。

      稀客光临,宝瑞自然是请了一天的假,买了大饼油条和豆浆,热情招呼启元吃早餐。但宝瑞看出启元魂不守舍,只是宿舍还有其他人在,他隐忍不问。一直等同屋的同事们上班去了,宝瑞才道:“启元兄,有什么需要我做的,但说无妨。”

      启元将想了一夜的事情和盘托出。“我不得已离乡背井,但宝瑞兄你尽管放心,我绝没有干下坏事,实在是时势所迫。我很不放心家里,非常不放心,请宝瑞兄让你弟弟帮我传递消息,我万分感激。”

      “多大的事,我让我娘和老三经常去你家看看。是你的家,还是上思房大宅?”

      “最好都要,实在太麻烦的话,上思房那边的事儿还是……我家内子会打听的吧,让老三问内子即可。”

      宝瑞沉吟良久,推心置腹地道:“我大致明白你的意思了。这件事,你听我的,我有想法。我听我们工厂军管干部说起过他们在陕西解放区斗地主杀土豪的事,我看你今天走得很对,仗打完了,这种工作可以开展起来了,不怕再闹出乱子。但我还得写信让老三通知阿嫂也避开上思房,近段时间小心为上。包括我,启元兄,我们现在也不能提我在国民党军队做过事,更不能提起刘长官等人,我只能是个被抓壮丁的,然后逃走的。上思房的动静还是让我们老三去了解为好。”

      启元听着只觉得神清目明,豁然开朗。“宝瑞兄,不知如何感激才好。但你是抗战英雄,原不必如此担心。”

      宝瑞摇头:“谨慎为上。不怕启元兄取笑,我这条命就是靠谨慎才从枪林弹雨里杀出来的,情况不明的时候,宁可退一步,躲在最安全的角落观察清楚。我们老兵最擅长的是隐蔽自己放冷枪。我宁可错失些什么,也要保证万无一失。”

      启元肃然,“受教。”他将摘录的中国人民银行招考告示递给宝瑞看,“你看我能不能报考这么重要的位置。”

      宝瑞想了好一会儿,摇头道:“虽然眼下各行各业都亟需有文化的人,但这个位置……不过去考一下也无所谓,不录取也不会有什么后果。去试试,启元兄,银行职员是条很好的路。”

      有宝瑞的支持,启元有了信心。不料,宝瑞告诉启元一件没头没脑的事,过去他工作的上海机械厂那老板有几处外室,老板逃去香港,几个外室带着儿女还留在上海,其中一个外室一个人在上海呆得没底气,带女儿回娘家投靠,娘家不肯收留,外室只得倾尽所有在外面买套房子住下。凑巧有天与他在路上撞见,一定要将女儿嫁给他。宝瑞见到前老板的女儿,竟然也是一见钟情。启元想到卢少华给看的那篇文件,要宝瑞千万小心这个婚姻对他个人的不良影响。宝瑞这会儿却笑眯眯地昏头了,他非常想结婚,牛拉不回。启元一想也好,两个人感情好,比什么都重要。

      但启元说着说着就又担心起家里的人来,他对宝瑞叹息,他现在有点儿后悔出来,最担心忆莲一个人带着俩孩子,若是有谁要怎么样她,她连哭诉的人都找不到。他应该回家担着。宝瑞实在不是很清楚未来会发生什么,会不会与军代表私下里告诉他的陕北老解放区那儿发生的事儿差不多,他只能想当然地道:“你可千万别回去。若说冤有头债有主,有什么事找你家,首先找到家长宋校长,然后肯定是找你——长子。后面才是太太,你的弟弟妹妹们,要轮到多后面才轮得到阿嫂和你的孩子们。我看启元兄不必担心小家的安危,倒是很有必要早点儿找到工作,寄钱回家。这世道千难万难,没钱最难。”

      启元一听,有理。这顺序他自己也想到过,可经宝瑞一说,便更肯定了。眼下爹爹既然身体不佳,几乎难以应付俗务,那么有文件上说的那种事出现,当然先找他算账,总不好意思为难太太和两个妹妹那种女流之辈吧。如此说来,他一个人逃出来是对的。启元总算是给自己找到了一个理由,稍稍心安理得起来,于是困意来袭,与宝瑞一边说话一边眼皮子打架,后来索性一头歪在宝瑞的床上。宝瑞让他安心。

      原本启元一心想的是找谁投奔,如何打发未来的光阴,但被宝瑞一语提醒,是,他需要养家。养家,在过去似乎从来不是他的话题,即使在上海做学徒那阵子,因为有坚实的上思房做后盾,他的危机意识只止于养活自己,起码攒够一张回家的船票就行。而眼下看来,上思房即将处于风雨飘渺,他作为长子的责任,恐怕不止是扛扛担担做些重体力活那么简单了。是,挣钱养家,是他眼下亟需的任务。启元心中对人民银行的那份工作万分期待起来。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这个错误也太大了点

        “第一页,写着《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署名:毛泽东。启元吃了一惊,原来是最高上级的文件,他额头开始出汗,心底不禁有点儿兴奋,迫不及待地翻开第二页,逐字逐句看下去。几乎是文件的一开始,他就胆战心惊,越往下看,他额头的汗珠越密,双手、双腿,也禁不住地颤抖起来,终于有一颗汗珠“啪”地落在纸面上,吓得他浑身一抖,仿佛犯了什么天条似的,连忙伸手往脸上胡乱抹几把,继续往下看。”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是27年3月公开发表的,还在共产党和国民党左派分道扬镳之前。到48、49年还是什么最高上级的文件?要TG干部冒着生命危险泄露?真是笑话。

        犯如此初级的错误,倒真有点多少让人怀疑这小说是为翻案而写的了。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