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乌托邦/反乌托邦想像与中国南北之争 -- 南渝霜华

共:💬60 🌺277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 家园 对,上海以前也讨论过这个问题。相当多人痛心疾首

          不过架不住小孩子都不会说上海话了。

        • 家园 1

          如果是由于总人口扩大,那么他们呐喊的东西恰恰是有问题的,因为电视台的节目对人口流动没什么意义。如果说要捍卫本土文化,文化不是寓于新闻节目的语言上,而是在八和会馆和童谣这些地方。捍卫本土建筑比电视台的新闻有意义得多,如何把粤语打进去的钥匙是在粤语人口自己手上不是在官老爷的手上,怎么能自己都没有信心同化别人。把矛头推向政府恰恰是一种推卸的表现。文化高地不是靠老爷们创造的,如果当代没有留下当代的成就,那亡了又是老爷们的错?当不了熔炉,就安心当色拉盘中的一环。

          而且我相信你应该听过不少关于“捞头”如何如何,如果他们不在就如何如何的说法,这些说法如果当真成了大部分人的心声。那独立的声音浮现并不是那么远的。

      • 1
        家园 香港自己闹港独的可能性自然是很小的,不过

        他们会在各种异动中扮演煽风点火、趁火打劫的角色。比如要回归,不少人心里那个拧巴,不情不愿的,这种心态在八九时爆发出来,就是拼命支持北京学生闹事,唯恐天下不乱,乱了移交主权的事就有可能被搅黄。最后这事不成,一干人也就只能移民了。

        你说的第二、三两点并不是孤立的,完全可能在一定条件下结合起来。亨廷顿那个话也不单纯是预言,某种程度上也是对中国实情的观察。前一段粤语事件时,程文萨阴阳怪气地说,粤语在中国也就算个方言,闹得这么起劲也没事,要是西藏人拿藏语说个什么,只怕又要被打成藏独了。这个话,也可以反过来理解,就是同样有离心倾向的方言族群主义,并未得到很好的控制。

        直升机和运输机么,怕地空导弹和高炮吧。

        当然,我并不是非要给南方人民贴上不忠的标签,这不是事实……只是指出政治经济和地缘结构上存在的隐患。

        • 家园 不可能了的

          已现在中国的情况,记得一本书上说过:只要国内统一市场一旦形成,中国断无再有分裂的可能!

        • 家园 1

          不同,广东的这种语言戒心是一贯都有的,井底可能就听过不少关于“捞头”如何如何的话。但是并没有多少人联系到独的地步。它只是不确定的未来所可能被利用的一个缝隙。运输手段只是以速度取胜,安全反而是第二位的。封锁依赖轨道交通的铁路恐怕比击落飞机容易得多。我拆了我这边的铁轨还不成。

    • 家园 这个有点太扯了点吧

      俺没觉着南北差距很大啊,沿海和内地倒是差距不小。中华一统的基础经历几千年的夯实,如今分裂已经没有可能了。科技的发展基本上填平了距离造成的鸿沟。

      • 家园 转个朋友的评论吧

        南北之争背后其实隐含了海洋与陆地的争论。 古老的大陆帝国以北京为中心,以农耕与游牧文明为其支撑;而南方的海盗们在帝国的边缘走私和殖民。帝国主义到来之后,其实激活了南方的商业文明,将南方卷入到全球资本主义的秩序之中。但北方还是处在这个秩序之外,即便它愿意加入这个秩序,也要重申它对于中国资本的主权。

        现在情况已经发生了一些变化,环渤海地区最近一些年的发展非常快,北方加入了全球资本主义的秩序并牢牢把握着主权。胡温政府做的这个决策,是很有历史意义的。

        另外,中国如果分裂,我想也不是南北先分裂,而是在南北相争时给边疆地区分裂造成了有利条件,肯帝是边疆先分裂出去。民初之时就是如此,辛亥旗帜一举,蒙古西藏就宣布独立。

        沿海/内地差距经常就是以南北之争的形式表现出来的。

        • 家园 这个评论,有些不准确

          海洋经济兴起,是晚唐和两宋时代,可以说那个时候,中国就存在海洋和内陆的争论了。整个明清历史,这个一直贯穿。

        • 家园 以史鉴今是不错,但是也要考虑

          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交通通讯的发展,已经从根本上改变了社会运行状态。

          1911辛亥革命以前的中国,其运行状态几千年未有根本性的改变,边疆政治经济文化和中原地区交流困难,容易在中央政府发生更迭是出现离心倾向,这个没错。中国版图这么大,交通不便的情况下,地方诸侯或者军阀占据险要之地而割裂中央和地方的往来相对来说是比较容易做到了。

          现如今科技经济交通的革命性发展已经完全打破了这个藩篱,人流物流信息流交通之便利是前人无法想象的。通讯交通所达之处,人的思想在交流中慢慢趋同,最关键就是文化和经济上的向心力会越来越强。这是和历史完全不同的地方。

          所以你所说的南北分裂如今根本没可能,边疆的问题也会在交通大发展的趋势下逐步改善甚至慢慢消失。汉族人的儒家大一统思想,随着交通所到之处,形成绝对的主流思想。蒙族的现在就是维族和藏族的未来。昔日之心腹之患,变成疥癣之疾,最后消失,这是可以预见的。

          • 家园 多数赞同,不过

            对这一段尚有不同意见:

            所以你所说的南北分裂如今根本没可能,边疆的问题也会在交通大发展的趋势下逐步改善甚至慢慢消失。汉族人的儒家大一统思想,随着交通所到之处,形成绝对的主流思想。蒙族的现在就是维族和藏族的未来。昔日之心腹之患,变成疥癣之疾,最后消失,这是可以预见的。

            一旦涉及到民族、宗教问题,这就不是一个简单的交通改善、物质文化交流所能解决的问题。对于新疆维族,能够让他保持作为公民对国家的忠诚就不错了,要说接受“汉族儒家的大一统思想”,恐怕不太可能。蒙族一是在人口上不如汉族(内蒙古汉族比例已经达到80%),二是宗教观念相对薄弱,反过来看,新疆维族人口占据自治区总人口一半,宗教、文化又跟汉人差距很大,固然区域经济发展有助于消解民族问题,但绝非你说的那么轻松。至于西藏,在解决高原生存这一极大难题、向西藏大规模移民之前,问题会始终存在。

            • 家园 先花后回,和谐讨论

              兄台所说的民族宗教问题,确实是现实世界中面临的最大问题,尤其是老美的911以后。在俺们国家这个矛盾主要就是疆藏两地,而两地问题的基本点是不同的,解决的难度也不一样。

              俺的看法是新疆问题解决相对稍易,西藏问题解决稍难。原因如下:

              首先,西藏解放前政教合一,喇嘛教一统,文化单一;而新疆不是。

              其次,西藏民族单一,藏族占绝对多数地位;新疆民族混杂,维族虽多但并非一支独大。

              再者,西藏和中原的交流由于地理原因较为困难,物资进出多是人扛马拉;而新疆虽然路途遥远但地势相对平坦,筑路难度远低于西藏,物资进出容易。

              回过头来讨论民族宗教的问题,究其原因归根结底还是经济落后人民贫困引起的。结合解决问题难易程度的不同,可以得到以下解决办法

              1.大规模投资新疆交通设施,改善投资环境,让沿海发达地区企业和内地企业扩大在疆投资设厂,提高新疆各族的生活水平,同时随着工商服务业的发展,内地和新疆的人员交流快速增加,人员流入和经济发展的正循环,同化新疆和内地省份的差距。一言以蔽之,以财富利益对抗伊斯兰教原教旨主义的侵略性。

              2.在西藏加强教育投入,改善民生,在学校推行说藏语,写汉字,改变思想一定要从娃娃抓起。同时改变喇嘛教达赖一家独大的情况,大力扶植喇嘛教少数派别,多立山头,这一招大英帝国玩儿的熟,俺们可以学学。

              3.鼓励移民,通婚,从根上解决民族比例。

              通宝推:大头大头,
        • 家园 河殇的老套路罢了

          到了战国晚期发生的楚败于秦的史诗般的战争,可以说是以小麦作为粮食,用战车作战,并且是受到了游牧民族和波斯文化影响的黄色文明,最终战胜了以大米作粮食,懂得利用大船和水上作战,并且是受到东南亚和太平洋文化影响的蔚蓝色文明。一个扩张的,进行国际贸易和战争的蔚蓝色文明,同一个坚持农业经济和官僚政治的黄色文明间的文化对抗,无疑是冰炭不相容的。千年孤独之后的黄河,终于看到了蔚蓝色的大海。

          这段话引自《河殇》第六集《蔚蓝色》。你那个朋友的话和这段话如出一辙。

          • 家园 显然不一样

            河殇是把整个中华文明说成是黄色文明,而这个评论,如果要简略一点讲的话,那也是说中国内部本就有黄色文明和蓝色文明之争。这二者如何能说“如出一辙”?

            前一段井底望天也表达过类似的意见。

            • 家园 重庆算南方吗?没在南方住过,感觉自己虽然

              是中国人,但是其实还不了解中国,南北观念差异很多,对金钱和朋友的看法就有很大不同。

          • 家园 还在忽悠和桑那一套,老掉牙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