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德国的公共交通 -- Mtknr20

共:💬71 🌺384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 家园 北威州原来司机也不检票

        在VRR的车子上,司机原来也不管检票。白天前后门随便上,晚上九点后由于安全原因,只许前门上下客,司机检票。后来大概在2000年或2001年的时候,才改成现在这样前门上客,后门下客,司机检票的模式。

        我想这一改动可能出于两方面考虑。首先出于成本考虑,由于司机兼检票,可以适当减少专业检票人员的数量,进而降低成本。其次,套票的人多了。

        我后来到了德国西南部的斯图加特,这里本来司机也不管检票,但是在2008年左右也采用了VRR的模式。

      • 家园 查票紧那是经济不好的象征,

        刚到柏林的时候,基本没碰到过查票的,公汽上任何一个门都能上车。后来猛查,上车也只能从前门上了。

        公汽还有volve的,都是好车哪。

        看起来柏林的公汽司机负责查票,但不负责票的有效性,因为在司机查过后,仍然有专门查票人员上车检查。这也好理解,拿个票在距离司机1米多的地方晃一下,哪有精力看车票上的信息。

        再补充一个,德国验票机打出来的日期不是某年某月某日(不知道是不是全德都这样),而是第几周的星期几。过期票被抓也很惨的。

      • 家园 适当补充一下公共汽车的内部设计

        兄弟曾在汉堡呆过一个多月,对德国公共汽车的人性化设计比较满意。

        1)就如同照片中所示,公共汽车的地盘非常低,到站停靠后,车厢地面和马路牙子的距离非常短,正常人稍稍一抬腿就能上车。

        2)车内没有任何台阶,从马路牙子上车后,车厢内都是平整的地面,不需要再抬腿上台阶啥的。

        3)更赞的,公共汽车在右侧(也就是停靠车站上下车的一侧)安装有某种充放气阀门。到站时,阀门放气,公共汽车会略微向右(就是向车站)倾斜,从而使车厢地面离马路牙子更近,更方便上下车。在公共汽车离站开动后,阀门再重新充气,使车再恢复正常行驶姿态。

        4)在车厢中间,单独辟出轮椅停靠空间。有轮椅标志。

        以上这些设计是为了照顾老人,儿童,残疾人等行动不便的人士。真的非常人性化,使我感触很深!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德国公交车设计的人性化有两个前提

          一个是钱多,一个是使用率低。

          德国公交车的所有技术中国都可以买,德国人也很想卖给中国,但价值不菲,一辆抵得上国内最高档次的公交车十到二十辆。国内公交也有引进那种车厢倾斜技术的(国内叫跪式),但关键技术和部件牢牢掌握在德国人手里,价格基本是翻了天。

          德国公交车主要服务几种人群——中小学生、老人、外国人和驾驶执照被警察没收的人。平时利用率极低。碰上大家难得良心发现一回,真要来环保一下坐公交车,公交车就突然人满为患,不敷使用,挤都挤不上去。

          总的来说,德国公交是德国人良心的alibi(罪案不在场见证人)。

          • 家园 对于利用率有异议

            对于第一点赞同,对于第二点,利用率有异议。

            从我个人经验来看,坐公交的,确实如你所说是老人,小孩,学生等所有不开车的人。但是使用率并不低。在上下班高峰时,车厢内人并不少。而且公交线路的设置都是相对于地铁,郊铁的补充,很多上班族也是选择乘坐地铁和公交车的。当然像国内热门公交线路那样拥挤也是没有的。

            • 家园 我在慕尼黑和法兰克福的经验

              我住在多伦多,在德国玩过两个星期。做过火车,轻轨,地铁,公交车,也自己开过车。这是几天的经验。

              德国的地铁和轨道(S-Bahn)都很发达。覆盖面都很大。

              比如法兰克福机场的S-Bahn,连接了周围很多地方,乘客到四面八方都有。不像其他大城市,机场只是一个单独的节点(或者说起终点)。

              在慕尼黑做过Tram,地铁和公共汽车,在法兰克福做过地铁和S-Bahn。人数都不少,很多是上班族,未必是小孩老人外国人没有驾照的人。我有时候高峰期出门,有时候非高峰期出门。高峰期人多但是没有特别拥挤,非高峰期也没有特别空。

              在德国高速开过A8(慕尼黑到萨尔茨堡),A95(慕尼黑到加米什-怕藤基兴),还开过一段A7。我的印象是德国的这几个高速公路车要比多伦多附近的401,400,427车少得多。飚车有足够的空间。在加拿大高速公路,就是没有限速也飙不起来。

              从火车来说,德国的IC火车并不空,能找到座位,但是人不少。可以说德国人在城市之间旅行的选择火车的比例要比加拿大多。加拿大的火车班次少,价格贵,是鼓励人开车的。

              还有油价,德国1.40欧元一升,加拿大是1加元/升。

            • 家园 他们的公交车平时基本在运座位

              包括地铁和德铁。

              所以他们来上海看磁悬浮,看到20%到60%的上座率,相当满意。德铁买票,不管快车、动车还是高铁,带座位是另外加钱的。因为一般人买票不带座,上去反正有座位可以随便坐。当然到了周末人多的时候高铁经常会挤到爆棚,如果门可以开的话肯定会有挂票。

              早上七点以前和晚上八点以后,你经常可以一个人独霸一辆六节车厢的德铁或四节车厢的地铁。

              德国小学生早上上学是有校车的,但下课经常要挤一般的公交。碰到下课的时候,公交车真挤到了上海八十年代的水平。我亲眼看到小孩给挤得痛得到了哭出来的地步。如果在上海,我一句话说不出来,因为我们是第三世界国家,可这是世界上最发达最先进的高福利国家之一啊!

              低峰的时候运椅子,高峰的时候运人肉罐头,这就是我说的利用率问题。为什么会这样?因为交通流的主要部分基本在私人小车和高速公路上,公共交通只能吸收到一些非常特殊的人群,而且量非常不稳定。这是以私人汽车为主的国家的典型现象。其实美国虽然是个以私人交通为主的国家,但美国纽约的公共交通比德国哪里都发达,因为在纽约那个区域内他们有这个市场和人流。

              另外也要看德国历史上的公共交通。在60年代以前,私人小汽车在德国尚未完全普及开来,德国有非常类似我们现在的公共交通流,当然,那时候他们也有和我们非常近似的乘车条件。

              另外在德国,如果没有汽车,去宜家、麦德龙之类的热门大卖场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这些地方经常根本不通公交。

              • 家园 宜家也是有车的

                宜家也是有车的,不过很少,线路很偏,所以最好还是自己人开车

              • 家园 也分不同的城市

                就我看来,柏林的公交利用率还是很高的,连半夜都不少人,特别周末,多是party动物,人手一个啤酒瓶,上座率甚至比白天都高。我平时7点到8点坐车,有时候10点多,基本上上座率也都在50%以上。而且柏林实现错峰上班,削峰的效果很不错,所以即使在上下班高峰也没到不可忍受的地步。

                挤的时候当然也有,去年冬天大雪,城铁经常有人上不去,但即使这时候德国人还是有意识的在人与人之间留有空隙,跟上海的人肉罐头还是有区别的。

                柏林的宜家和麦德龙离城铁站都非常近,使用公共交通非常方便。

                纽约的公交没坐过,不过在网上看了一下,觉得并不比柏林强。而且大城市人口本身多元化,自然在公交市场上有类似的地方。纽约在美国就是个另类。

            • 家园 背后还有利益的驱动

              虽然各个州及其下属负责各个地方的公共交通的公司会利用各种方式来引导人流。

              比如老人到一定年纪就可以免费或者只用花少量的钱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而小学还有中学都有自己的校车,并且有给他们提供的很廉价的月票。大学也有相应的学期票(一次可以买一学期的,但并不是所有的大学都有)。

              至于月票就分全天和早上9点以后,利用不同的价格来分流。

              后面我计划写写他们售票系统。

              • 家园 德国的票价系统无敌啊

                类似于Rechtsdeutsch,永远叫人似懂非懂。

                有VRS区的德国人来到上海,看到一千多条公交线,两到五分钟一班,不禁抓狂。“为什么他们能有那么简单的票价系统?!为什么他们能有那么简单的票价系统?”

                • 家园 说实话,根本没有必要那么复杂

                  瑞士的公交系统类似德国,可能更好一些,就是非常简单.

                  小时票

                  天票

                  月票

                  没有人车上查票,但是有人巡查

                • 家园 东方智慧的博大精深,他们是理解不了的

                  本来公共交通系统就是以方便人们出行为宗旨的,可是德国的票价系统在经过多年的不断改进已经越来越偏离这个宗旨。他们经常是用一个更复杂的方式来解决一个复杂的问题。而根本没法理解中国的那种化繁为简的道理。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