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整理】毛泽东的教育奇谋 -- fisherx

共:💬55 🌺386 🌵12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 家园 因为没有人住,我就没有问是否交钱。所以不知道

                          但有些经费是上面下来配套的,是否挪用或巧立名目就不知道了。

            • 家园 你了解知青史吗?

              千百万知青的劳动就被你嘴皮子一张就抹掉了。

              • 家园 看看知青的书吧

                别以为乡下就跟城市两重天,原来旧体制下,乡村的识字率也并不低。而且旧社会那种读书人比天高的意识,就是读书最大的动力。

                另外民国的教育发展和抗日时期东北和西南的救亡图存对教育发展也是莫大助益。

                现在我感觉很有一些崇拜毛的,发现一条口号,一条政策就如获至宝。现代社会没有一条锦囊妙计包打天下的好事,就是原来都没有。好政策到下面走形的例子不少,好心办坏事的更多。

                • 家园 “原来旧体制下,乡村的识字率也并不低”?

                  哪一本书写的?

                  要真是这个样子,抗日就不用那么辛苦啦!不低?全国20%左右的识字率能叫高?

                  而且旧社会那种读书人比天高的意识,就是读书最大的动力。

                  另外民国的教育发展和抗日时期东北和西南的救亡图存对教育发展也是莫大助益。

                  有动力倒不错,但是得有钱有学校,没这个光有动力顶鬼用?

                  救亡图存?KMT全力普及支持后方中小学教育了?我怎么看全是西南联大那帮搞高等教育的在台上露脸呢?

                  看看老毛调查来的,江西赣州市寻乌县的情况吧。

                  (当时人口总数按表中倒推,是10万人)

                  (九)寻乌的文化

                     女子可以说全部不识字,全县女子识字的不过三百人。男子文化程度并不很低,南半县文化因交通与广东的影响比北半县更加发达。

                  依全县人口说,约计如下:

                  不识字   百分之六十

                  识字    百分之四十

                  识字二百 百分之二十

                  能记账 百分之十五

                  能看三国 百分之五

                  能写信 百分之三点五

                  能做文章 百分之一

                  初小学生 百分之五(五千人)

                  高小学生 百分之八(八千人)

                  中学生 五百人

                  大学生 三十人

                  出洋学生 六人

                  秀才   四百人

                  举人   一人

                  按这个调查报告,这样一个县达到现在小学4年级文化水平的,10万人里只有4000人,并且女性可以忽略不计。这虽然有点偏,还说不上是个很贫穷很闭塞的县,从文中可以看出商路通畅,经济,物产也还算可以。

                  您认为识字率高吗?

              • 家园 无意否定知青的作用

                但事实是,知青上山下乡的主要目的不是给农村地区普及教育的,他们是作为劳动力垦荒种田的。知青回乡的另一个目的是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总之,大部分知青不是到农村去教书的。详见毛zedong《我们也有两只手,不在城里吃闲饭》。

                另外,如果你自认为了解知青史,请上干货,一嘴皮子这种话谁都会说。

                • 家园 知青们干活……

                  听长辈们聊,知青们干活似乎一般不怎地,调皮的也不少,但是因为有文化,又都是孩子,即是经常偷偷菜,社员们还是挺照顾他们的。顺手教教文化、教教识字什么的日常生活中还是有的,大队需要个文化活的时候也经常顶上,不一定要真正当老师,特别是那些住在社员家(不在知青点的,知青点里的和社员交流相对较少)。

                  总是,队里有文化人和没文化人,对基础教育普及的影响肯定是存在的,没见过猪跑也吃过猪肉了嘛,一定程度上也鼓励了社员让孩子们去上学。

                  • 家园 肯定是对教育有积极意义的

                    不过知青说到底还是来干活来的,我爸说他小时候听在大队当文书的长辈说过县里修水库的工地上就病死过一个知青(好像那时候弄个水利设施啥的死人是普遍现象)。组队去垦荒的知青应该也不在少数。

                • 家园 报告!

                  我爸当知青时就在农村教书。劳动力差,一手字倒是不错,所以派去教书了,几乎没怎么下过地……

                • 家园 请到上面帖子去接受打脸

                  我就不送了

                  • 家园 打到谁的脸了我很好奇

                    知青为什么下乡,下乡是干什么的,你如果实在不知道可以自己百度,唬人不是一个好习惯。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