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勤工俭学棉花地 之1 -- 不感冒

共:💬45 🌺239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下页
  • 家园 【原创】勤工俭学棉花地 之1

    前几日看家乡新闻, 有一条新闻讲新疆铁路部门增加了临客专门用来回送来新疆揪棉花的农民工顺利返乡,不禁勾起了俺脑海中几段上世纪学校安排勤工俭学揪棉花的回忆,今儿个就来扒一扒。

    90年代,某年暑假过完俺升入初三,学校为了拼中考把俺们一众6个班的初三生打乱重新分了快慢班,刚分完上课没多久之后学校就下了个通知,让俺们准备一下,一周后带上铺盖卷去玛纳斯勤工俭学揪棉花一个月左右,包食宿,不分男女任务是每人每天揪够30公斤棉花,揪满20天,揪不够的按每公斤5毛钱补足差价,多出的部分按每公斤5毛钱计算发给个人,不参加揪棉花活动的必须交300块钱给学校。

    那时候的300块钱可是笔大数目,特别是对俺们这些乡村中学的农民子弟学生来讲,那时候上街喝碗回族大妈的酸奶子也才几毛钱,烤包子也是几毛钱,一盘凉皮或者黄面也才10毛钱,300块钱那可是能吃多少盘黄面啊,捣多少把台球呢。。。

    接到通知那天,同学们就都炸开锅了,议论纷纷,也有点小兴奋,那时俺的好多同学长那么大可是从来都没走出过俺们那个县呢,那可是头一次去那么远的地方,虽然玛纳斯和俺县都属同一个州-昌吉回族自治州,但是那句话咋说来着:不到新疆,不知中国之大。学校通知说要坐一个晚上的长途汽车才能到达揪棉花的地方,而且俺们一众从来还没揪过棉花,都不知道能不能顺利按时完成任务呢,心里都有点小忐忑,别到时候揪不够了,还让家里掏钱。。。

    虽说俺们从小到大经历过学校里各式各样的勤工俭学不少,从小学开始就春天除草,平地,植树,秋天挖削甜菜,揪红花,剥玉米,牵葵花,揪啤酒花等等,家里农活也没少干,但是俺们那个县那块向来是个产粮大县,气候高寒,适宜小麦,却不适宜种植棉花,是棉花种植禁区,包括在俺们县的兵团奇台总场(包括奇台农场,108团,109团,110团),还有隔壁的吉木萨尔县,木垒县,从俺记事起从来就没见过听过在俺们那里附近有种棉花的,揪棉花的,弹棉花和弹吉他的倒是听过。。。

    玛纳斯则是赫赫有名的产棉大县,离俺们那300多公里,那时的路是坑坑洼洼,到乌鲁木齐坐车还需要4个多小时,玛纳斯则还要再往西走,对那时的俺们来讲实在是太遥远太遥远了。。。

    地方远,加上从来没干过的揪棉花,加上一个月不用上课,对俺们当时来说还是有点期待的,至于那一个月的课怎么办,中考怎么办,俺们当时根本想都没想,过了几天班主任统计参加勤工俭学名单,几乎是全班男女生都参加,印象里男生里只有一位不去,他老爸是学校老师,住在县城里,他家就他一个宝贝儿子,还有位女生,家里条件不错,长得白白净净,也没去。还有两三个回族同学由于吃饭问题也没去,剩下的俺们这帮乡村娃自然是要去闯荡一番。

    学校定在晚上出发,在学校集合,从县里运输公司租的长途汽车送俺们去玛纳斯,各班班主任亲自带队。因为要自带行李铺盖,所以初三生各家各户要把各自的娃还有行李送到学校, 或是亲自送,或是几家娃娃一起委托一家大人送。

    俺呢,那时家里正忙着呢,俺老娘才不管俺怎么去呢,和俺才分到同一班的邻居MM,她是搭别人家的拖拉机,俺是凑不上了,打听来打听去打听到隔壁邻居大妈的儿子那一天要去交公粮,于是俺就跑去求邻居卫哥,让他捎俺一程,他答应的很痛快。于是俺就坐上了他家那威风凛凛的骡子车,英俊潇洒的卫哥特意换了身干净衣服,半站半坐在前面掌舵,左手缰绳,右手执鞭,后面高高的麻袋上放着俺的铺盖卷,铺盖卷上面放着一个装着换洗衣服等零碎的包,还有坐在上面瘦瘦小小的俺,兜里揣着老娘给的30块钱,卫哥鞭子一扬,一句得求之后,俺们浩浩荡荡的杀向学校。

    7公里的路程上一路不断有俺同学家长开着威风凛凛的拖拉机超越俺们的骡子车,同学不断和俺打招呼,突突突的就走远了。

    到了学校门口,看着突突突的拖拉机不断进出,卫哥说什么也不进学校去了,说是还要赶时间交粮去呢,只把俺放到学校门口,俺只好下来拖拉着俺的行李拖到班门口。。。

    俺把行李放到班里之后,就出去到离学校不远的供销社里买了点面包,汽水,还有几袋方便面,返回班里站在门口看那络绎不绝前来送娃的车队,那天可真是热闹非凡,异常壮观,这边摩托车,三轮摩托车,自行车粉墨登场未了,那面手扶拖拉机,轮式拖拉机,五林子机机轰鸣而来,还夹杂着驴车马车骡子车车车不绝,伴随着拖拉机的突突,突突突还有扛……起扛……起。。。。。。人声嘈杂,驴马嘶叫,真是好不热闹。。。

    直到天色渐黑,才慢慢静了下来,家离的远的家长趁天黑前早已打道回府,只有个别家近的家长还在厮守,县里运输公司的汽车来了就开始装车,行李铺盖卷先放在车后顶的行李架,一层罗一层的罗的挺高,然后司机上去用网绳包住,又用大绳捆绑。一辆车装不完一个班的学生,俺班俺和另外一些同学被分到2班的车上,班主任带俺们过去,座位已经没多少,车顶上放不下的铺盖卷就拎着放到过道后面,然后人坐在行李上面。

    俺那时特傻+爱逞能表现就没去抢座,上车发现俺邻居小刚同学早早就和他的美女同卓占了两个座坐在了一起,于是俺就站在了他们旁边,汽车开动了,小刚美女同桌抹了几把眼泪和她爸妈告别,小刚同学则不失时机的安慰,俺则是在心里乐呵,呵呵呵,至于嘛。。。

    一路上汽车颠簸,驶过一个又一个乡镇,而俺则一路站着傻呵呵的给大家报地名,这是哪,走到哪了,大泉,吉木萨尔,三台。。。期间俺拒绝了好几次小刚同学和他美女同桌让俺挤着坐的邀请,报到甘河子的时候,已经挺晚了,大家基本上都呼呼上了,俺也扛不住了,也不再兴奋的看司机互相超车,到后面过道行李处找了个空档就躺了下去,等俺再次醒来,天色发白,俺们已经到了玛纳斯县境内,汽车正奔往绿洲边缘,玛纳斯,俺们来了,棉花,俺们来了。。。。。。

    加上链接

    勤工俭学棉花地 之2

    勤工俭学棉花地 之3

    勤工俭学棉花地 之4

    关键词(Tags): #新疆#揪棉花元宝推荐:铁手, 通宝推:酸菜刚,蓦然回首2,神仙驴,老调重弹,大地窝铺,李根,GraceUSA,landlord,思炎,大眼,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呵呵,你当时也去摘,兴许是一个学校的呢

      我当年也是摘棉花,在芳草湖

      其实摘棉花挺好的,虽然手指都戳烂了,不过现在回忆起来还全是快乐。也是很好的生活体验。

      • 家园 的确是不错的生活体验呢

        初三第一年是集体住宿,上高中后是男女生搭配分到户主家,共同劳动吃饭生活,好多人的友谊就是从那时候开始的。。。

        俺们揪棉花第一年条件最艰苦了,呵呵,乡村中学,姥姥不疼舅舅不爱,就支到沙漠边边了,后来上了高中,学校就牛气点了,去的地方就好点了,而且是几个男女生分到一个户主家,干活就不太累啦。。。

        俺们最后一年去得就是芳草湖农场,属芳草湖最大。。。

        现在给俺留下深刻印象的基本都是美好回忆,呵呵,那些苦痛早就抛在九霄外了,只能记得当时的条件是咋样的,说苦还得好好想想回忆一下。。。

    • 家园 看见"昌吉"就想乐

      那些欢乐的故事

      • 家园 呵呵,这俩字要打出来还不太容易

        第一次敲入changji谷歌拼音输入提示唯一组合竟然是加了女子旁的

        好在第二次开始就记住了。。。

    • 家园 真可怜,才初三就要去棉花地里干这么苦的活。。

      也许是那年棉花大丰收,人手不够了,才打起了初中生的主意。

      现在应该都禁止组织中学生拾花了。

      大学生拾花的还看到过。。都是家庭困难的学生。。

      • 家园 我也是当时从城里去摘棉花的学生,我们不可怜

        我们不可怜,艰苦一点的生活不算什么,如果不是那次去摘棉花,我就从来没有对农村生活的深入认识。物质生活匮乏不可怜,精神匮乏才可怜。

      • 家园 呵呵,俺也是后来才明白的,俺们当时是给学校创收去了

        结合当时国内经济大环境,举国财政困难,俺们那个县已经拖欠老师不少工资了,而兵团的棉花到了秋天收获又需要大量劳动力,那时候棉花收割机俺还没听过呢,那时候也还没开始大规模组织内地忙完秋收的农民到新疆拾棉花(俺们叫揪棉花)增收,一个是教育系统需要钱,一个是兵团系统需要劳动力,干柴烈火。。。

        让初三生去揪棉花一个月,是因为当时和俺同届的学生大部分都超过了16岁,除了俺们几个入学早的算童工外,其他不算童工。。。

        不过俺们那届也倒霉,是俺们中学第一届拾棉花的,后来升到了县高中,因为缺钱,照样揪棉花,开了自治区重点揪棉花的先河。。。

        都是钱惹得祸。。。

        现在新疆内的一些大学大专,有些还是要揪棉花的,有些中学也是要揪棉花的。。。

        • 家园 现在新湖应该是没有学生拾花了。

          据说以前丰收的时候是农场上下不分男女老幼齐上阵。

          • 家园 那时不齐上阵,不行啊

            那时机械化不发达,兵团人均土地多,一直紧缺劳动力,棉花如果采摘不及时被霜冻了就没产量了,就赔了,所以不管男女老幼都的上阵。。。

            应该是从90年代中期到07年吧,兵团系统用学生劳动力还是比较多的,但07年因为媒体大规模报道学生拾花工的合法问题,包括长期以来家长怨言比较多,本身需要勤工俭学锻炼的娃娃家里都不愿意让娃娃耽误一个月去吃苦宁愿交钱,但有些不怎么需要勤工俭学的娃娃家里困难是不得不去揪棉花的。

            最关键的还是现在政府财政富裕了,给教师发得起工资了,另一个普遍生活水平都提高了,教育要求也提高了,大部分家长都不愿意娃娃耽误学习去干活,所以去揪棉花的越来越少了。

            再就是现在交通发达了,可以从内地吸引大批量的拾花工了,效率更高,很好的解决了劳动力短缺问题。。。

            现在生活越来越好了,目前还有个别用学生工的,估计以后就会没有了,特别是高铁新兰新二线以及新疆境内大批公路建成之后,内地来新疆拾花越来越方便,打着勤工俭学的学生拾棉花工估计就会彻底退出历史舞台了。。。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下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