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从失败的男人谈起 – 兼和忙总商榷留在国外的问题 -- 明天的太阳

共:💬294 🌺3016 🌵97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0
下页 末页
          • 家园 谢钱

            送花赞扬 关闭

            送花成功,可取消。有效送花赞扬。恭喜:你意外获得 8 铢钱。

            参数变化,作者,声望:1;铢钱:0。你,乐善:1;铢钱:7。本帖花:1

            今天去签美国B2签证,看到不少去看在国外子女的老人在和VO面谈。提出一个个的问题,老人们一个个解释。VO的态度并非恶劣,老人的解释也是小心翼翼。当然VO提问题是他们的工作,他们的问题也不能说是为难,但我突然觉得还好我没出国,我的父母不用隔着玻璃跟VO一点一点解释我有几个孩子之类的问题。

            或者是我矫情了。

      • 家园 从2000年后,

        大家基本上都是你这样的想法。关于这个女孩,我和你想法也一样。

        可是80年代95年之前,能选择的机会真得不多。孰轻孰重,都是个人内心里的标准了。

        • 家园 是啊。2000年后,中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中国人的心态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可是所有这些,又有多少人预料得到呢?以2000年后的心态,去判断2000年前人的抉择,实在是有失偏颇。10年时间,对许多人来说,已经像是永远了。

        • 家园 那个女孩,就是不惜一切手段也要出去了。

          一生的代价。

    • 家园 也说几句

      我曾经想海龟,但我现在累了,真的累了。人生能有几回搏,可我真的搏不动了。

      我也很想海归,一个原因是故乡的一切,哪怕是那些不那么好的东西,都让我感到亲切,另一个原因就是希望自己在海外积累的技术经验能对国家有所贡献。我一直没回倒不是感到累了,而是其它原因,细数起来大概有这么几个方面:

      一,我的专业不是那种涉及国家安全的专业,不可能得到国家的重视。假如我有设计制造航母或F22的经验,我肯定立马回国,也相信肯定能有发挥作用的地方。可惜,我没有。在这种情况下,我回国就只能走自己创业的路子,国家根本不会重视,也许给点创业基金,然后任其自生自灭。

      二,我知道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我并非创业型人才,最多能当个创业型公司里的CTO。要回国创业,就必须有合作伙伴,但这是可遇不可求的事。

      三,我的专业决定了我即使创业成功,也不可能大富大贵,最终收入也许会比现在高,但起码需要过几年入不敷出的日子。但国内同行竞争激烈,失败的风险也很大。到了我这个岁数,已经不愿意冒这样的风险了。

      我一直觉得,中国现在吸引海外人才的政策还非常的不完善,似乎除了封官许愿,就是放任自流,没有更多更灵活的办法。国家在吸引海外人才方面,也一直只关注在国外教育界的人才,而忽视了工业界的人才。中国大学的科研水平跟国外差得并不多,差得多的是从科研到应用的环节。这个环节靠大学里的教授和研究生是无法弥补的,因为他们的工作性质使得他们必须不停地追逐最新科技,而不舍得把时间花在完善和应用上。国外把科研变成产品,主要靠的是工业界自身的科研力量。工业界的科研力量非常雄厚,甚至超过大学,他们不重视发表论文,重视的是专利。中国现在基本没有这样的工业研究机构,到目前为止也看不到企业有建立这种机构的迹象。海外留学生毕业后大多数进入了工业界,这样的人就很难回国了,因为没有合适对口的单位。

      我还感觉国内现在依然缺乏尊重知识尊重技术的氛围,大家都是急着捞钱,并不真的在乎技术。以为凭着技术好就能得到重视,只会死得很惨。如果国内真的重视技术,很多海外人才回国单干做技术咨询也能有很好的发展,但现在真的不行。也许若干年后会好些,但就没我什么事了。所以虽然说“中国人的机会在中国”,但不是所有人都能有机会。

      通宝推:种植园土,一无所之,大圆,
      • 家园 送花

        送花 关闭

        送花成功。感谢:作者获得通宝一枚。

        作者,声望:1;铢钱:16。你,乐善:1;铢钱:-1。本帖花:1

      • 家园 We're in the same boat

        但是我还是准备回去。有三个原因,

        1. 出来快20年了,玻璃天花板撞了两次,心灰意冷。

        2. 年迈的双亲还在国内,落叶归根的心与日俱增。

        3. 我信奉人生应该多体验。刚看到俞敏洪的一段演讲,和我的想法相合。

        [FLASH]http://www.umiwi.com/video/4201.swf[/FLASH]

        人生短短几十年,名利是第二位的。回去如果能客观上有利于祖国,个人只要衣食无忧还有什么顾虑呢?

      • 家园 支持你的说法……

        送花成功,可取消。有效送花赞扬。恭喜:你意外获得 16 铢钱。

        参数变化,作者,声望:1;铢钱:0。你,乐善:1;铢钱:15。本帖花:1

      • 家园 作为一个从国内学术圈出去

        回来后在工业圈混日子的,举双手支持你。

      • 家园 曾经和你争论过

        曾经和你激烈争论过海外人士爱国的问题,到现在我仍然坚持我的观点和看法。可是我也非常不赞同忙总的观点。

        人挪活,树挪死。每个人都有选择他自己道路的理由,出国也是对自己的一种挑战和竞争,在某种程度上挑战性更大,竞争更激烈,压力也更加的大,绝非是用忙总所说的逃避国内竞争和懦夫所能形容的。

        你对国内的情况描述的很实在,而且国内的氛围确实是如此,所以你的决定是正确的。不过我仍然觉得你还是可以为国内的人做一些事情,做一些你力所能及的事情的。

        例如说:可以给国内的人介绍一下你所在行业的最新发展状况,你原来所在学校的专业情况介绍,让更多的人了解一下最新的信息,了解到国内的差距到底在哪里。如果经济情况允许的话,多帮助家乡的小孩上一下学,现在国内大学生毕业后就业压力非常大,读书无用论的观点又开始起来了,所以对于那些经济比较困难的,能帮一个就是一个。

        • 家园 呵呵,我也还记得当时的争论

          不过我仍然觉得你还是可以为国内的人做一些事情,做一些你力所能及的事情的。

          例如说:可以给国内的人介绍一下你所在行业的最新发展状况,你原来所在学校的专业情况介绍,让更多的人了解一下最新的信息,了解到国内的差距到底在哪里。

          我原来也是这么想的,但实际情况好像并非如此。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和国内同学同事见面后,大家都只是谈天说地,好像没有一个人对此表示出兴趣。也许因为他们都忙着做官,对技术根本无从谈起了。

          如果他们感兴趣,愿意了解,安排技术讨论会一类的交流,我自然也愿意介绍,但我不能主动往前凑,搞不好“热脸贴了冷屁股”,大家都不好看。

          感觉国内现在真正做技术工作的只是刚毕业没几年的学生,三十以上的人都忙着当经理做总监甚至老板。谁要是三十多了还在做技术,出了门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技术是需要几代人去积累和传承的,中国这样干,对技术就只能是浮皮潦草的了解,很难深入。一个新技术出来,中国总是很快就能模仿,但却很少看到搞得很精的产品,根本原因我认为就是永远只有最年轻的一批人在追踪最新技术。但把一门技术琢磨透并玩出花样来,是需要时间的。这批人没等把技术玩透,就开始脱离技术,琢磨玩管理了。

          美国这边很多人一辈子干技术工作,并且乐在其中。搞管理的管的是事务,而不是管人,所以并不高人一等。搞技术的是公司生存的基础,而搞管理的是万金油。一旦经济发生动荡,首先被裁的往往是中层管理人员。像我现在的公司,有一哥们参加过第一代浏览器的开发,现在依然在做技术,这种事情在中国几乎是无法想象的。中国这个痼疾不除,就不可能在技术上赶超美国。

          • 家园 有一个感觉我和你是一样的,

            就是和国内的大学老师谈话的时候,他们对科研话题并不感兴趣,他们对你做的东西不感兴趣。

          • 家园 还是公司实力的问题,本质也就是钱的问题,前两年

            国内论坛天天喊程序员30岁以后怎么办的问题,感觉这两年喊得少点了,主要是30岁了也还是得做程序员,没有那么多管理职位给你,另外如果这个公司有钱也重视研发,做技术到30、40也不是不行。前几年30岁就转管理,可能也跟人手不够有关系,管理也要人啊,这些人也不好找。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0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