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形形色色的驸马(上) -- 履虎尾

共:💬63 🌺198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 5
上页 下页 末页
    • 家园 说起严凤英那个《天仙配》啊

      当年还是小学生的时候,爸爸买了磁带,墨绿色壳子包着2盘带,天天放,几个月后我居然可以从头哼唱到尾,包括过门。

      后头在学校里听了很多秦腔,豫剧、湖北大鼓、湖南花鼓戏也听过,都是听得懂而已。直到接触到昆曲,参加多次拍曲,才算能欣赏了。

      月色MM说越剧是第二大剧种,可能人口上是吧,江北扬州南通我有网友是越剧迷,再北边就过淮河到北方地界了;小区公园里很多阿姨唱越剧,可我听不懂,就没仔细欣赏了,曾到金华同学家做客,他们只听婺剧,语言门槛还是不容易过的,上面我听的懂的也都是北方话系统的。

      还是佩服昆曲创始人的远见,虽然在苏州,却规定要用中州官话来演唱,语言门槛低了,听众、剧作家、曲作家就多了,才能发展流传。

      • 家园 人口也算不上

        豫剧,光河南人口就有一小亿了吧。

        加上皖北、苏北、鲁西南、陕西、河北、陕西....

        豫剧的影响力,没有3个亿是打不住的。

        越剧和黄梅戏一样,都只能算作“小戏”。是没有严格的行当、程式、门类、身段甚至流派的区分的。所以只能演“才子佳人”、演不了“帝王将相、牛鬼蛇神”。在戏曲史的地位是比不了秦腔、梆子、粤剧甚至闽南高甲戏的。

        至于说流传和传唱范围,这个大概黄梅戏在地方戏中应该算第一的。“夫妻双双把家还”“中状元”大概是个中国人都能哼哼的了。更不用说在港台曾经有着巨大影响力的黄梅调电影了。甚至连邓丽君和林青霞都是靠黄梅调发家的。

        越剧除了语言的问题之外,唱腔也显单调,也算不上动听,这个是个人意见,月哥请轻拍。

        戏曲是越来越小众的东西了,迟早都是神马浮云了,这个是靠保护和抢救救不了的。

      • 家园 武陵兄说得妙极!

        语言上确实有这个问题。一两出名剧还要边听边看字幕,没有字幕的,真跟外语差不多。

        送花成功,可取消。有效送花赞扬。恭喜:你意外获得 4 铢钱。

        参数变化,作者,声望:1;铢钱:0。你,乐善:1;铢钱:3。本帖花:1

    • 家园 陈世美兄,你何辜啊……

      黄河故人:【原创】 论成为陈世美的难度和可能性

      当个陈世美太难,太难了。

    • 家园 单论表演来说

      严大师的《女驸马》的冯素珍要比7仙女高一个档次。是大师演艺生涯的最高峰。

      其中“我本闺中一钗裙”在戏迷眼中才是经典中的经典。能不能唱好这段也是衡量后继者能力的一个重要考题。所以为啥有些演员粉丝再多,很多戏迷也不以为然的原因。

      在天仙配的时候,严凤英只有唱腔和脸,身段还是很业余的。到了女驸马,严大师各个方面都已经炉火纯青了。当然相比较而言,冯素珍的人物本身也比七仙女要丰满复杂很多,也给表演者留下了很大的表演空间。

      如果女驸马是一朵红花的话,严凤英的其他作品都是衬托这朵红花的绿叶。包括《天仙配》、《牛郎织女》。

      • 家园 兄台说的妙极!

        严凤英的戏,真是百听不厌啊。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兄台何不扩展开聊一聊?俺的水平也就能听懂“中了状元头戴冠,大红锦袍身上穿”。

        • 家园 这个好像用语言难以描述

          丢个视频,看完你就知道了:

          [FLASH]http://www.tudou.com/v/f5rGnRlgTUk/v.swf[/FLASH]

          至于《女驸马》背后的故事,我这真有很多。因为《女驸马》搬上舞台做出最大贡献的一位就是我的一位忘年交。同时有关他和大师的恩怨情恨,那又是一出悲欢离合的人生戏了,可惜这位令我尊敬的老者前些年也走了。他之于严凤英的影响大概相当于吴祖光对新凤霞的影响了。巧的是严凤英和新凤霞又称“南北双凤”,两人身世有很多相似的地方。连找爱人的类型都是那么相似.

          • 家园 【商榷】关于严凤英

            78X兄提到严凤英单论表演来说《女驸马》的冯素珍要比七仙女高一个档次,是大师演艺生涯的最高峰。这句话不准确。严凤英的巅峰之作是《牛郎织女》,无论是唱腔还是表演,至今无人能及。《天仙配》和《女驸马》都有新排的版本,但是《牛郎织女》到现在都没有重排。

            如果按“他之于严凤英的影响大概相当于吴祖光对新凤霞的影响”这句话来看,此人应是王冠亚。但从“有关他和大师的恩怨情恨,那又是一出悲欢离合的人生戏”且“对《女驸马》搬上舞台做出最大贡献”这两句话来看,似乎又是王兆乾?

          • 家园 听完了,此曲只应天上有啊!

            过去也听过几次,光知道唱得不错,未得其中之妙味,呵呵,当时没有人指点罢了。多谢!

    • 家园 抗议一个先~~虽然全国第二大剧种有多种说法:

      越剧,评剧,豫剧,甚至秦腔,但是我们要以官方承认的说法为准嘛,即使在《中国少年儿童百科全书》的篇章里,也只对一个除京剧外的剧种作了专门介绍,就是我们越剧,并且明确它是“全国第二大剧种”。

      而且越剧流行的地区也是挺广的,且都人口众多。又而且,拍了那么多越剧电影。。。再再而且,连红楼和梁祝也是越剧的。

      • 家园 河南人反抗议

        月色MM说的这几个理由都不成立。越剧应该和豫剧差不多。

        受众人口就不说了,河南一省就1亿多,再加上周边……;越剧电影多,应该和地区经济程度有关,其实刚开始,甚至改开之初,豫剧电影是不输越剧的,当时黄梅戏、评剧等拍成电影的也不少。而红楼和梁祝,本身就适合越剧来表现(京剧都不如它)。

        呵呵,其实这是抬杠了。争这个虚名没意思。各个剧种都有其擅长表达的内容。比如京剧磅礴大气,适合表现帝王将相。越剧温文婉约,适合表现才子佳人,所以梁祝红楼越剧最好,对味儿,京剧红楼也听过,怎么感觉着还是过于“大”了,老祖宗也好,凤姐也好,好像都是胸中蕴藏百万兵一样。

        而豫剧俚俗,乡土气浓,最适合表现下里巴人、市井小民、田妇村氓。虽然因为常香玉先生的原因,豫剧《穆桂英挂帅》名气最大,但是我认为最能代表豫剧的反而是两出现代剧《朝阳沟》和《倒霉大叔的婚事》,河南另一个地方戏曲剧的名作《卷席桶》也是这个味道。

        黄梅戏应该是介于豫剧和越剧之间,比豫剧婉约,比越剧俚俗,反而可以表现的题材更广一些,可以《对花》,也可以《女驸马》,还可以走中间路线来《天仙配》。

        京剧、豫剧、黄梅戏、越剧是我最爱听得4个剧种。

        俺连戏迷都不大算得上,瞎说一气。不对之处,还望方家指正。

        不过,我还真从来没想过豫剧能成为“全国第二”的竞争者。今天看虎尾兄这么说,着实吓了一条,俺们豫剧还这么牛呢?嘿嘿。

      • 家园 露脸支持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 5
上页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