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2010,为中国喝彩 -- 陈经

共:💬275 🌺1797 🌵2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9
下页 末页
      • 家园 对比着看相当有意思啊

        现有的矛盾,主要还是体现在生产力的增长赶不上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所以,提高生产力才是正途,而非改变生产关系。嘿嘿。

      • 家园 我怎么觉得味不对

        刚开始看前面那些忆苦思甜的回复还觉得挺好,还是有人说公道话的,后面越来越觉得怎么有点假,大把的人说有房有车,我大学同班同学都是大学毕业都大几年了,还有好些人房子还在观望呢,有车的更是少数中的少数,当然我觉得如果现状不变,我们有房有车也是几年之内的事。

        平时咱还自我感觉挺好,什么中产什么白领也常被人说,又是来钱快的IT业,周围大把同龄人羡慕咱薪水高,但看了这个我咋感觉咱大大的落后了?咱们IT民工除了有空上上网,大部分时间都是上班和没日没夜的加班,不至于被归到懒惰一类吧。咋还拖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后腿了?

        我觉得很多回复不符合事实啊,而且有些回复口气很CCAV,或者一两句话就很掏心窝的样子,不符合天涯一向的文风啊,就算是真理部开始向5毛学习了这种好事,但也要专业点啊,不怕这起反作用?。

        “作者:dmwjhdyt 回复日期:2010-12-30 07:40:46 

          

            十年前家里能有自行车就不错,现在基本上每两个家庭就有一部车~~~~

            

            现在首都都快变成首堵了,你说生活变化多大~~~

            

            原来小区里车屈指可数,现在回来晚了停车的地方都不好找~~~~这就是区别~~~OK”

        ?作者:傻空就是开心果 回复日期:2010-12-30 09:16:39 

          

            十年来,勤奋的人买上了房买上了车,十年来,好吃懒做的月光loser 住在出租屋,不停的在网上撒泼,诅咒政府,诅咒经济崩溃?

        作者:xuexileifeng8057 回复日期:2010-12-30 18:10:02 

          一般没有残疾。勤劳的人日子都越过越好的!

          

          用我大舅的一句话“在现在这个社会都赚不到钱,死了算了,我做临时工都拿200块钱一天呢” 我舅舅是农民! "

        • 家园 那些大多数是十年以上的

          你我这种毕业5年左右的还需要奋斗,正好还没赶上那几年房价超低的时代

        • 家园 帖子反映的情况基本符合70后80初的生活状态

          70后~80初的生活就是这样的,基本上没有夸张的成分。

          现在网上怨气最多的就是85~90这一拨,他们正处于适应社会、寻找自我定位最困难的阶段。

          • 家园 其实差距主要是一个房子

            改变房子作为政府对普通群众的掠夺工具就可以大大改变85~90这拨人的怨气。现在帝都的房价即使70后~80初的这拨工作了10年的,大部分也是没希望买的。

          • 家园 你们说的是"工作10年以来”

            人家问的是“近十年的政府给人民代来了什么”。那些85-90的,甚至00后的,他们没赚钱,他们的父母有赚钱的啊,他们没房没车,他们家可以有房有车嘛。

            以我的感受,“平均2家就有1家有房有车”,把那个2改成20可能差不多,这还要算是在大点的城市。算上中小城市和农村,2改成200甚至2000可能靠谱一点。当然除非大家是有意只盯着大城市。

            • 家园 你要算农村,哪家没房?

              车的话可能还不会这样,以来没必要,而来农村人不会花这个冤枉钱。

              不过每年过年回老家都会发现到处都是小轿车,越来越多

            • 家园 没这么夸张

              据我的观察,在大部分城市新建设中等档次小区车位设置一般要求是户数的1/2或者是1/3(这种比例现在比较少了,多半在2线城市的二线地带或者老城区改造条件不足的情况下),一线大城市新建小区车户比规划要求甚至会达到1:1。

            • 家园 以北京的情况看,这个说法完全成立

              如果以身边的同事来说,包括85后刚刚工作没多久的新人,两家当中的一家有房有车绝不夸张。放在全国,“有房”的比例会大大增加,“有车”的比例有所下降,但是绝对没有你说的这么低——去年中国一千多万辆乘用车(保守估计数字)可是货真价实卖出去的,而且这种汽车普及的迅猛势头已经持续好几年了。

              简而言之,那个帖子里面的发言,确实代表了70后80初这一拨人的生活感受——我就是这一拨的,感同身受。这一拨人跨越了中国从老体制到新体质转轨的全过程,对社会的变迁和生活的变化有切身体会;加之这些人到了今天,普遍地已经工作10年左右、成家立业,生活和事业已经比较稳定了,焦虑感相对来说要低一些。

              • 家园 车房的比例确实很高。

                我身边的家庭真的是80%有房有车(北京),包括中学同学、大学同学、姑舅姨伯叔婶等一大推家庭。85之前的世代现在过的就是比较上轨道。至於90后的小孩子,先积累自己的能力再谈享福吧。他们已经吃了太多的蜜糖了。

        • 家园 10年前出来工作的,基本都是70后

          他们都赶上了01—05年的经济高速增长,而那个时候房价又不太离谱,所以算是过的比较舒服了,如果07年那波股市里再捞一笔,就更爽了。

          其实我算过的,总的来说,85年前后的这一批是比较尴尬的,一方面当他们进入就业市场的时候,实体经济形势已经不大好了,个人靠努力赚钱已经不那么容易了,另一方面,房价也是在这个开始发飙,所以显得生活压力很大。而90后的还可以再等,他们等得起。

          另外,过去十年的很多东西,并不是政府“给”的,政府只是借了个势而已,像it产业的发展,不能说没有政府的因素,但政府本身不能随心所欲地培育经济增长点。现在最麻烦的是,入世+it+血汗工厂+三座大山拉动起来的上一轮经济增长快走到头了,而新的经济增长点暂时还看不出来。

          潮退了,才知道谁是在裸泳,这个帖子过个两三年再看会更有意思。

          • 家园 70后当年

            看中国也曾经无限悲观、而且要有更多悲观的理由——本人98毕业,正赶上毕业不分配改自己找、9798亚洲金融危机、极低的起薪(我刚毕业的时候薪水还不到500块)、入世总是不能成功&就算成功了中国说不定就崩溃了(入世崩溃论非比寻常的兴盛)、腐败、走私等等——加上当时依然貌似不可战胜的西方,当时不知道多少同学打破头也要出国。

            问题永远存在,矛盾永远存在;有抱怨是正常的,不过呢风物长宜放眼量、跳出来客观一点看待对自己有好处。

            • 家园 我刚工作那会儿

              什么都感觉是美国的好,美国的先进,

              工作十多年,从05年才开始转过味来。美国也不过如此。

        • 家园 我身边的人基本就是这种情况。

          我就不用说了,这十年来收入增长了五六倍,2011可以展望的是收入将比2010年再涨一倍。当然付出的也多,十年前的节假日是窝在宿舍里在寻找哪里有兼职,现在节假日基本都在捞外快。

          我自己的房贷还得差不多了,刚又买了个车库。不要说十年前,就算五年前我也不敢做梦有车。

          我居住的这个城市的原住民(估计现在占这个城市人口不到30%了吧?)的后代因为不用买房,没有危机感,不愿吃苦,以于现在他们成了这个城市中最没有竟争力的一群人,很多人在家成了啃老族,逼得政府不得不出政策说企业每招一名本地毕业生一年给一个月的工资补贴。

        • 家园 工作七八年,我的同事,同学可以说都能买房买车,

          或者说至少都拥有那实力.最近贷款买房的同事有三人,地点比较偏,房价每平方还过万,所以还都准备搬进去后再买车.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9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