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关于赵氏孤儿赵武的年龄问题 -- 积吉

共:💬1 🌺8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 家园 关于赵氏孤儿赵武的年龄问题

    上一个帖子描述和分析了“下宫之难”和“灭族赵同、赵括”是不同时间不同受体的两个事件链接出处,这回来解决赵氏孤儿赵武的年龄问题。为了加强说服性,不用《史记》中的有关记载,只用《左传》和相传同为左丘明所著的《国语》里的有关内容。

    【1】《左传》宣公十二年,晋、楚战于邲。“荀林父将中军,先縠佐之;士会将上军,郤克佐之;赵朔将下军,栾书佐之。”

    【2】《左传》成公二年,晋齐战于鞌。“郤克将中军,士燮将上军,栾书将下军,韩厥为司马,以救鲁卫。”

    【3】《左传》成公八年,“晋赵庄姬为赵婴之亡故谗之于晋侯曰‘原、屏将为乱,栾、郤为徵。’六月晋讨赵同、赵括。武从姬氏畜于公宫。以其田与祁奚。韩厥言于晋 侯曰‘成季之勋宣孟之忠而无后为善者惧矣’乃立武而反其田焉。”

    【4】《国语》 引邮无正语曰:“昔先主文子少衅于难,从姬氏于公宫。”

    【5】《左传》成公十三年,晋师以诸侯之师及秦师战于麻隧。“栾书将中军,荀庚佐之;士燮将上军,郤锜佐之;韩厥将下军,荀罃佐之;赵旃将新军,郤至佐之。”

    【6】《国语》赵文子冠,见栾武子(栾书 )…见中行宣子(荀庚 )…见范文子(士燮) …见郤驹伯(郤錡 )…见韩献子(韩厥) …见智武子(荀罃)…见苦成叔子(郤犨 )…见温季子(郤至)…

    【7】《左传》成公十六年, 晋、楚战于鄢陵。“栾书将中军,士燮佐之;郤锜将上军,荀偃佐之;韩厥将下军;郤至佐新军。荀罃居守。郤犨如卫,遂如齐,皆乞师焉。”

    【8】《左传》襄公三十一年,“穆叔至自会,见孟孝伯,语之曰: ‘赵孟将死矣。其语偷,不似民主,且年未盈五十, 而谆谆焉如八九十者,弗能久矣。’”

    《左传》是编年体有具体的时间,而《国语》是国别体没有时间标注。不过引文【4】显然和【3】说的是一回事,应该没有异议,但【6】的时间是个问题。白国红在他的《春秋晋国赵氏研究》有一篇不错的赵武冠礼时间考证,我们直接引用。

    《国语晋语》记载着赵武加冠后执贽拜访晋国诸卿的过程。其顺序为:栾武子(栾书)、中行宣子(荀庚)、范文子(士燮)、郤驹伯(郤錡)、韩献子(韩 厥)、智武子(荀罃)、苦成叔子(郤犨)及温季子(郤至)。均为晋国政坛上赫赫有名的人物。众所周知,春秋时期,贵族内容的等级秩序十分严格。因而,赵武 拜访诸卿并非随意而至,而是按照当时诸卿的政治地位之高低依此而行的。这就为我们推定赵武举行冠礼的时间提供了一条线索。

    《左传》成公十三年(公元前578年)记载晋秦麻隧之战时,晋军将帅的排序为:栾书将中军,荀庚佐之;士燮将上军,郤锜佐之;韩厥将下军,荀罃佐之;赵旃 将新军,郤至佐之。对照上述赵武所见诸卿的顺序,可以看出,只有新军将赵旃未在其拜访之列,处在赵旃位置上的是郤氏家族的郤犨。赵旃与郤犨在晋国政治舞台 上出现孰先孰后?《左传》宣公十二年(公元前597年)咎由自取“赵旃求卿不得”的记载,至鲁成公三年(公元前588年)赵旃郤犨佐新下军,厕身诸卿之 列。而郤犨直至鲁成公十一年(公元前580年)才因晋侯使其聘于鲁而在晋国政坛上崭露头角。由此可以推知,赵旃在晋国统治阶层中的资格老于郤犨。前文已经 言及,晋军将帅除身故或获罪外,不会无辜废降。故而可以推定,赵旃在赵武举行冠礼时已经亡故,其职位已由新人郤犨代替。如此,则赵武举行冠礼的时间当在鲁 成公十三年,即晋厉公三年(公元前587年)以后。又,《左传》记晋秦麻隧之战在鲁成公十三年五月,是以赵武冠礼的时间可精确到公元前578年5月以后。

    《左传》成公十六年(公元前575年)又记载了晋楚鄢陵之役,据上下文义,是役晋军将佐的排序为:栾书将中军,士燮佐之;郤锜将上军,荀偃佐之;韩厥将下 军,荀罃佐之;郤犨将新军,郤至佐之。将这一序列与赵武拜见诸卿的顺序相对比,可以看出此时荀庚已逝,由士燮、郤锜依此补进。荀庚之子荀偃代替郤锜为上军 佐。其余诸卿次序未变。据《国语?晋语六》记载赵武加冠拜见荀庚时,荀庚语之曰:“美哉!惜也,吾老矣。”可知,此时荀庚年纪已长,已预感到自己生命即将 终结,故有此语。荀庚之死当在公元前575年6月之前,则赵武冠礼应在此前举行。

    所以推定赵武举行冠礼的时间是在鲁成公十三年五月至鲁成公十六年六月(公元前578年5月—公元前575年6月)之间。

    赵武的出生年份有三种意见:本文的公元前596年,以白国红为代表的公元前591年,还要一个是公元前583年。最后一种意见经不起推敲,本文不予讨论。

    下面的简单年表是以赵武公元前596年出生为基础的,分别有:公元纪年, 年龄(虚岁)和 事件。

    前597 (0) 晋楚邲之战,赵武之父赵朔将下军。下宫之难,赵庄姬遗腹。

    前596 ( 1 ) 赵武生。

    前589 ( 8 ) 晋齐鞌之战,栾书将下军,赵朔不见任何记录。

    前583 ( 14 ) 晋灭族赵同、赵括。赵武少衅于难,从姬氏于公宫。晋复立赵武为赵氏后。

    前578 ( 19 ) 晋秦麻隧之战,赵旃将新军。

    前577 ( 20 ) 赵武举行冠礼。

    前575 ( 22 ) 晋楚鄢陵之战。

    前573 ( 24 ) 赵武为卿,佐新军。

    前570 ( 27 ) 赵武将新军。

    前560 ( 37 ) 赵武将上军。

    前554 ( 43 ) 赵武佐中军。

    前548 ( 49 ) 赵武为政。

    前543 ( 54 ) 赵武主持澶渊之会,“未盈五十”

    前541 ( 56 ) 赵武卒。

    显然在上面列表中赵武的年龄和他的行为非常符合,除了 54岁的 赵武主持澶渊之会,和“未盈五十” 【8】的记载不符外。

    我们先翻译一下引文【8】:穆叔从澶渊回来,见到孟孝伯,说: “赵武快死了。他说话勉强敷衍了事,不像是精力旺盛主政大臣,而且年龄还不到五十, 说话罗里吧嗦的像八九十岁的老者,他看来活不长了。”

    这个引文因为说到当时赵武的年纪不到五十而备受关注,但是我们注意到这仅是一篇普通的对话记录,不是严格的重大事件的史料记载。为了强调赵武快死了这个判断,谈话者的证据中难免有夸张的成分。再者,作为鲁国人的穆叔未必知道赵武的真实年纪,多半会从外表上去判断,不信你去参加任何一个会议,对主持会议的主席的年龄你是不大可能确切知道的。而赵武是有名的美男,《韩非子》中记载他“立如不胜衣,言如不出口,”《礼记》记载:“其中退然若不胜衣,其言呐呐然如不出诸其口,”完全是男版的林黛玉。所以赵武外表年轻几岁完全正常。

    白国红认为赵武出生在公元前591年,这显然是从“未盈五十”的记载推导而来的。先看看根据这个出生年为基础的赵武年表:

    前597 (生前6年)晋楚邲之战,赵武之父赵朔将下军。

    前591 ( 1 ) 赵武生。

    前589 ( 3 ) 晋齐鞌之战,栾书将下军, 赵朔不见任何记录。

    前583 ( 9 ) 晋灭族赵同、赵括。赵武少衅于难,从姬氏于公宫。晋复立赵武为赵氏后。

    前578 ( 14 ) 晋秦麻隧之战,赵旃将新军。

    前576 ( 16 ) 赵武举行冠礼。

    前575 ( 17 ) 晋楚鄢陵之战。

    前573 ( 19 ) 赵武为卿,佐新军。

    前570 ( 22 ) 赵武将新军。

    前560 ( 32 ) 赵武将上军。

    前554 ( 38 ) 赵武佐中军。

    前548 ( 44 ) 赵武为政。

    前543 ( 49 ) 赵武主持澶渊之会,“未盈五十”。

    前541 ( 51 ) 赵武卒。

    有三处疑问,一是公元前583年赵武虚岁九岁。根据引文【4】“少衅于难,从姬氏于公宫”这个“少”和“虚岁九岁”是不符的。《礼记曲礼上》上说:“人生十年曰幼,学。” 能称“少”者需要在十岁以上。第二处疑问是赵武举行冠礼时最大也就虚岁十七,这和《曲礼》上说的:“男子二十冠而字” 的古人习惯不符。三是公元前573年赵武虚岁十九岁为卿,在当时相对和平的时期,这实在太年轻了,无论如何史书上都要大书特书的,可惜没有看到有关记载。

    白国红给出了赵武虚岁十六七岁举行冠礼的理由(见下面的引文),可惜太过牵强。第一,他的举证都是国君的例子,而赵武是大夫冠礼,更何况历史上明确记载秦昭襄王和秦始皇的冠礼年纪都在22岁。另外据何新先生考证屈原的大夫冠礼年纪是20岁,不过赵逵夫先生的结论是19岁。第二,所谓“国君十二岁而冠”为的是 “冠而生子,礼也” (《左传襄公九年》),和“男子二十冠而字”是两码事。古代的士大夫在20岁冠礼之前生儿育女很正常。第三,国君“十二而冠”一般是在特殊情况下才进行的,比如白国红文中的鲁襄公冠礼是在晋悼公批准之后进行的,而且是匆忙中在外国举行了;许灵公、蔡景公的冠礼“皆强冠之”,说明不正常。

    所以赵武的出生年份最有可能是公元前596年。

    此时,赵武的年龄在十三周岁十四虚岁至十六周岁十七虚岁之间,显然与古人习惯上所谓的“二十而冠”不符。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我们的推断有误,而是春秋时期 礼法已不被严格遵守的反映。据《左传》襄公九年记载,是年晋悼公为鲁襄公主持了冠礼,而此时襄公年仅十二虚岁。关于国君行冠礼的年龄,各家说法不一,《尚 书金縢》郑玄注曰:“天子、诸侯十二而冠。”《淮南子氾论》高诱注也云:“国君十二岁而冠。”《宋书礼志一》引贾逵、服虔说,也认为“十二而冠”是 国君之礼。然而,也有学者认为有关国君“十二而冠”的说法正来源于襄公九年的记载。证之以《左传》成公二年“二君弱(指许灵公、蔡景公),皆强冠之”的记 载,我们有理由相信国君“十二而冠”的说法是可疑的。是年,许灵公、蔡景公随楚师出征,并分别担任车左、车右的角色。如果国君“十二而冠”的说法成立,则 此二君举行冠礼的年龄皆在十二岁以下,这是由一个“强”字透露出来的。而这显然是不可能的,车左、车右的任务不是十岁左右的少年能够胜任的。因此,我们认 为《荀子大略篇》所谓“天子、诸侯子,十九而冠”的说法较为恰当。如此,则鲁襄公十二虚岁即行冠礼显然没有严格执行“冠礼”的规定。更有甚者,按照鲁卿 季武子所言:“君冠,必以裸享之礼行之,以金石之乐节之,以先君之祧处之。”然而此时襄公并不在国都,因此他是借用卫国的宗庙、礼器完成的这一人生重大礼 仪。许灵公、蔡景公的冠礼在赵武冠礼之前十来年,鲁襄公之冠礼则在赵武宦礼之后十来年。可见,这一时期“冠礼”在实行过程中许多规定都已不再被恪守。这 样,赵武之冠礼并未等到其二十岁就举行也就不足为怪了。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