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纸上谈兵——由1:1000000外高加索地图说开 -- 苏芬以北

共:💬131 🌺822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9
下页 末页
          • 家园 苏菲派对东正教倒也不怎么反感(有的车臣人还皈依了东正教)

            只是伊斯兰极端势力特讨厌东正教(当然对西方的基督教和卡尔梅克的佛教他们也没怎么客气)

        • 家园 本来打算先送花再宝推来着……四代一出,手头紧啊

          送花赞扬。注:送花、宝推可能得宝 关闭

          送花成功,可取消。有效送花赞扬。感谢:作者获得通宝一枚。

          参数变化,作者,声望:1;铢钱:16。你,乐善:1;铢钱:-1。本帖花:1

      • 家园 车臣人的事情并不是单纯的伊斯兰极端主义那么简单

        他们同样是山民,是高加索山民,在俄罗斯人概念中,邪恶之徒有很多种,其中两个比较常见的是犹太人(呐,这个在世界各地都不少)和鞑靼人,前一个是贪财奸诈之辈,后一个,属于鸡鸣狗盗,敲诈勒索之徒,只要有什么上不得台面的坏事,就往鞑靼人脑袋上一推,比如三套车的另一套歌词里,把车夫未婚妻抢跑的就是一个鞑靼人(同样是偷人老婆,高尔查克高上将就没被写进歌里,到处唱的待遇),甚至在女诗人阿利格尔描写卫国战争的诗歌里,也要来上一句“命运把我们俩分开了,带到了满是尘土的鞋鞋人村

        落”(这个是写卓娅被俘的。。。),只要一有什么坏事,就把鞑靼人拽出来。

        而高加索山民的形象则要高大的多,如果说鞑靼人被写成了小鬼的形象,那山民们的形象就是山神,集高大,勇猛,重意气为一体。而形成这种印象的一个原因就是他们十分骁勇,而骁勇的一个重要体现就是:

        打冤家。

        在高加索山民的风俗里,家族间的仇恨必须要报,这些仇恨是一代沿袭一代的,车臣人也不例外。在第一次车臣战争结束后,马斯卡多夫,巴萨耶夫等等这些战地指挥官(这个称呼很俄罗斯化,后来有个一个更穆斯林化的称呼--埃米尔)和另外一些战地指挥官起了争执,在第二次车臣战争里占在俄罗斯一方的卡德罗夫父子就是后者之一,小卡德罗夫现在是车臣总统。

        第一次车臣战争,更多的是传统的山民与俄罗斯人的战争,战争的外在表现很俄罗斯化,车臣军队穿的多是苏军时代的制服(黄色作战服和冬装,灰色士兵大衣),当地的山民传统服装(高皮帽和切尔克斯装,哥萨克的传统服装也是切尔克斯装的样式),很多人还用AK74,而且在身上佩带各种宗教标志的人不多。而在第一次车臣战争结束以后,随着哈塔卜这些阿拉伯瓦哈比极端份子的介入,车臣变的非常穆斯林化和阿拉伯化,第二次车臣战争也变成了一场阿拉伯人操纵下的穆斯林与俄罗斯人的战争。很多不太喜欢阿拉伯人的车臣人也被牵连了,他们报复起同族起来因此也就下手比较狠。

        格鲁吉亚战争总的来说是格鲁吉亚不智,俄罗斯不仁。战争以格鲁吉亚的军事冒险开始,以俄罗斯军队在格鲁吉亚的发泄性破坏结束,俄罗斯军队不仅破坏和运走了缴获的军事装备,也干了抢劫居民财产的事情,还有些家伙站在被毁的民房前满面笑容,手持武器的合影。

        又及,格鲁吉亚境内也有不少第二次车臣战争时来到格鲁吉亚避难的车臣难民,有些是俄罗斯人,更多的是车臣人。

        • 家园 那阿拉伯人很NB啊

          这不是单挑五大流氓吗?

          • 家园 也是。冷战时期背靠苏联干卫星国,等于是间接挑美英法。

            埃及叛变后(稍后还赶上冷战结束苏联解体)阿拉伯国家一个接一个地跟西方和解,得罪了国内的原教旨主义者,他们继续跟西方三大流氓斗。然后是格阿战争、第一次车臣战争,敌人名单上又加上了毛子,这是四个了。然后中亚五国独立和塔吉克内战又导致绿教大军东进,迎头撞上了TG……92年乌鲁木齐一声枪响,标志着五大流氓与原教旨穆斯林的战争全面打响。随后“泛突厥帝国”之心不死的火鸡国又借着NATO的东风给东突当后盾,加上犯2的西方反华势力还信那个“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慕尼黑又多了个老窝,至有今日之势。

        • 家园 形象如此恶劣的鞑靼人

          他们的原型是不是就是统治俄罗斯的蒙古人后代?

          另外高加索人的好形象也维持不了多久了吧,现在三天两头看见莫斯科年轻人要和高加索移民群殴的新闻,俄国新纳粹的主要目标也是高加索人,看起来他们的形象是越来越差了……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9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